“嚴先生,本將剛剛聽到你的所言所語,這才知道你確實是個人才,剛剛無禮行為還請先生原諒,不過先生大才,那何必隱居於此,選擇出仕我南陳,造福一方百姓豈不是更好?”侯安都對著嚴光說道。
但是很明顯,曆史上哪怕是堂堂漢光武帝劉秀都不能讓嚴光改變主意,那就更別提一個侯安都了。
對於侯安都的提議,嚴光卻是婉言拒絕,這讓杜僧明感到遺憾,因為他知道現在南陳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除了一代帝皇陳霸先逐漸老去,難以控製朝堂局勢外,像嚴光這樣的賢才也極難入朝為官也有一定的關係。
不過對於侯安都來說,他倒是無所謂,畢竟如今戰事吃緊,他也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招攬嚴光,所以他剛剛隻是勸說兩句,若是嚴光真的不願意,那他也懶得多說什麼。
畢竟現在侯安都、杜僧明的任務是奇襲拿下武勝關,在這裏休整半天已經算是浪費時間了,怎麼可能還要大費周章招攬一個已經五十來歲且壓根沒什麼心思入朝為官的人。
說的更惡毒一些,按照九州的平均年齡,五十多歲已經算得上長壽了,說不定哪天嚴光就駕鶴西去了。
眼見侯安都和杜僧明沒有再勸說他的意思,這讓嚴光也鬆了口氣,他已經打算隱居在這個地方,就此不問世事,將這一身學識都帶到墳墓裏。
不過嚴光這麼想,其他人可不一定也是這麼想的。
隻見之前侯安都看到的那個領頭青年湊到嚴光耳邊,對著嚴光輕語了幾句,隨後露出了懇求的目光。
而嚴光似乎有些不滿,但在那青年懇求的目光中,嚴光似乎是有些妥協了,他輕歎一口氣,隨後對著侯安都和杜僧明道:“兩位將軍,老朽已經年邁,倒不願意離開此處,但老朽這兒子有些蠻力,眼見諸位將軍率兵路過,倒是有心想要跟隨,還請將軍給他一個機會,帶他一同前去吧。”
聽到嚴光這話後,杜僧明和侯安都齊刷刷看向站在嚴光身邊那青年,侯安都之前已經看到過了,現在越看越覺得麵前之人有少年英雄之資。
而杜僧明很明顯也看到麵前這位青年的英武不凡,但他杜僧明還是很猶豫的問道:“不知這位小壯士叫什麼名字,看二位的關係應該是父子,所謂父母在,不遠行。
此番本將率兵是攻打武勝關,一個不好便是九死一生,所以嚴老先生不如斟酌一番,如果小壯士真的想要入朝為官,本將可以保舉他先去京城,等到本將凱旋而歸後再說,如此豈不是更好?”
對於杜僧明的好意,嚴光卻是笑著說道:“老朽倒是無所謂,但這孩子卻是一心想要上戰場廝殺,也想借此立下戰功,兩位將軍,別看這孩子還小,但氣力卻是一等一的大,十來個人近不了身,既然他願意去,還請兩位將軍看在老朽款待的麵子上,便帶他一起去吧。”
聽到嚴光的話後,侯安都倒是好奇起來,觀眼前這孩子,這麼看也都二十不到的年紀,在這個荒僻的地方,估計也沒什麼人能夠教授他武藝,結果嚴光居然說他十來人近不了身,這倒是讓侯安都起了愛才之心。
“嚴先生,請恕本將無禮,嚴先生看上去至少也在花甲之年,而這少年連弱冠之年恐怕都不到,莫非嚴先生是知天命之年和令正生下了這個孩子?”杜僧明此時卻突然出聲道。
聽到杜僧明的話後,嚴光卻是苦笑著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原來嚴光的妻子早在十五年前便因病去世,而這個少年也並不是嚴光的親生兒子,嚴光也沒有一兒半女,這個孩子還是在嚴光妻子去世兩個月後,嚴光在山林裏麵撿到的,一眨眼便是十五年過去。
嚴光手無縛雞之力,自然不可能教授這個孩子什麼武藝,不過這孩子從小便力大無窮,這倒是讓嚴光嘖嘖稱奇,不過畢竟是在荒僻的小村落裏,後來嚴光便也不管了,隻是繼續教他四書五經,不過這孩子全當耳旁風,心思不在這上麵,最後嚴光也無可奈何的放棄了。
聽完嚴光所說,杜僧明和侯安都麵麵相覷,他們二人都是南陳有名的宿將,而且從小就習練武藝,而且有名師教導,但是現在嚴光居然說這少年純粹是自學成才,可以讓十幾個青壯難以近身,這實在是讓杜僧明和侯安都兩位見多識廣的大將不敢相信。
“你叫什麼名字?”杜僧明朝著那少年問道。
“嚴成方。”那少年不卑不亢的說道 言語當中絲毫沒有怯意。
“嚴成方。”杜僧明喃喃自語道。
不得不說這名字確實很不錯,成為成功、成就,方則是方正,正直,暗喻此人為人正直,真誠待人,而這名字也是嚴光所取,但也符合這個儒生的性格。
嚴成方,出自演義小說《說嶽全傳》中的人物,乃是嶽家軍“四猛八大錘”之一,與嶽雲、狄雷、何元慶齊名。
與九州裏一樣,在演義小說當中,嚴成方出場的時候也不過十四,此人擅長使一對八棱紫金錘,雖年少但是勇猛非常,在四猛八大錘當中位列第一金錘。
嚴成方父親本是楊幺麾下部將,嶽飛征剿楊幺時,因其父受王佐勸降而歸順嶽飛,但嚴成方不服氣,選擇約戰嶽雲,結果與嶽雲大戰八十餘合,雙方不分勝負,
投奔嶽飛後,在嶽飛大破五方陣時,嚴成方襲殺與楊再興交手數十迴合的楊凡,隨後又四十迴合戰平曹寧,三四十迴合戰平陸文龍。
等到嶽雷北伐時,當時的嚴成方武藝愈發精進,第一陣就與關鈴、陸文龍等人合力擊殺金邦猛將粘得力。
不過後來嚴成方就有些悲慘了,他碰到了連兒心善,居然被他四十迴合殺的方寸大亂,不得不轉身逃跑,不過嚴成方逃跑路中遇到投奔而來的董耀宗和王彪,三人合力才擊退追來的連兒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