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後。
燕子塢。
慕容複聽取著吳用對自己匯報的情況。
“主公,整個兩浙路已經在我們的控製之中,其餘的州縣雖然收到消息,但是現在朝廷自顧不暇,沒法處理我們這群反賊。”吳用匯報道,“而我也按照主公的指示,對兩浙路的地主進行了清理,現在是一張白紙好作畫,至於士兵,募集到了兩萬兵馬,要不是要求嚴苛,募集五萬兵馬都沒問題。”
“這麼多人願意來當兵?”慕容複微微有些吃驚。
吳用感慨道:“老百姓真是太苦了啊,而且給我們當兵,家裏就能分地,百姓自然踴躍報名。隻是我們招兵嚴格,待遇很好,不能招的太多。”
“不錯,如今朝廷自顧不暇,我們已然是東南最大的一股力量。”慕容複很高興的說,“取下整個東南,都不是問題。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這裏!”
慕容複說著,指向地圖上的福建路。
“福建路?”吳用若有所思。
“不錯,正是福建路。”慕容複道,“財富始終是第一要緊之事,大宋的財政,很多來自海貿,而大宋海貿的中心,則在福建路,福建泉州。”
“再則,我娘取柳丘,踞扶桑,建立艦隊,我們要能控製福建,則我們的海軍力量就能暴漲。”
“經營好福建,我們就可以源源不斷對外貿易,壯大自身,把貴重金屬都運進來,改善財政。”
“北伐是不急的,等大宋朝廷內部狗腦子打出來了,我們再北伐。”
“對內,我們也要發展生產力。”
“紡織廠,建!”
“鋼鐵廠,建,高爐,起!”
“瓷器,燒製!”
“茶葉,大力炒製!”
“在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要保持傳統產業的優勢,絲綢,瓷器,茶葉都是我們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一定要搞好!”
“總之,在保障農業的基礎上,要大力的發展手工業,現在要用國企模式,由朝廷官營,集中力量,火速提高生產力。”
慕容複規劃著藍圖,做出許多重要的指示。
其中,發展紡織業是重中之重。
紡織業,是工業革命的起點。
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國力的發展最為顯著,畢竟衣食住行,人類除了吃飯,最重要的就是穿衣。
當年英國掀起工業革命後,最亮眼的就是紡織業,英國為了紡織業的壟斷,禁止技術外流,嚴格防止技術擴散。
但是還是被美國人偷走了,英國工人塞繆爾·斯萊特硬生生在腦海裏記住了水力紡紗機的結構,來到美國辦廠,促使了美國工業革命的進步。
華夏本來就是紡織大國,如今經過慕容複的指點,馮阿三已經搞出了很成熟的紡織機,紡織大工業可以進行了。
這個時代,布就是錢,絹帛就是錢,絲綢就是錢。
紡織機開啟,就等於印鈔機開啟。
吳用拿著毛筆,在小冊子上一一記下慕容複的每句話,態度非常認真。
慕容複見了,拍拍吳用的肩膀,笑道:
“這段時間,有很多人來告你的刁狀,但我都沒有聽信,因為你辦事,我放心。”
吳用哽咽道:“多謝主公信任。”
明君賢臣,千古典範啊!
.......
在吳用那裏指導一番工作後,慕容複來到蘇州衙門,這裏現在已經是兩浙路的中樞。
慕容複的明教骨幹,源源不斷來到這裏,搭建出了慕容複的統治集團。
“屬下參見教主,教主文成武德,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慕容複一來到蘇州衙門,就有許多明教弟子行禮。
很快,一眾明教的高級幹部前來迎接,畢恭畢敬。
慕容複現在在明教的威望,那是無以複加。
明教一直圖謀造反,但也隻能躲藏在光明頂這種犄角旮旯,這麼多年,也沒成什麼氣候。
結果慕容複一當教主,就拿下了兩浙路,而且宋朝馬上就內鬥了。
這一下,明教眾人都激動了。
這一波,明教真的很可能能奪得江山,到時候,慕容複當皇帝,他們人人都是功臣。
至於趙永的想法,在明教內部並不流行。
此刻,明教大部分高層和骨幹,都來到了兩浙路,準備共襄盛舉。
創業期,所有人都是幹勁十足,這種欣欣向榮萬物競發的境界,恐怕會持續到北伐成功以後。
慕容複統治集團的規模,是與日俱增。
“各自忙吧,我是來找趙永的。綠衣宋王,蓉蓉呢?”慕容複問道。
趙永連忙出列:“嫂子得知教主歸來,正為教主煲湯。”
慕容複道:“讓她不要煲湯了,帶著啟兒過來,我們談一談接下來的事情。”
“好。”趙永大喜。
慕容複的事業,有了如此規模,已經頗有些氣候了。
這時候,慕容複遲遲沒有立趙啟為傀儡,讓趙永忐忑不安,生怕慕容複背信棄義。
他們太祖一脈的這點力量,完全不足以和慕容複抗衡。
而沒有皇帝這個名分,他們也無法拉攏趙宋的舊官僚。
就僵在這裏了。
所以慕容複的態度,才是至關重要的。
片刻後,趙永一幹人來到廂房,唐蓉蓉端著雞湯,對慕容複說:“教主,這是妾身為你做的人參雞湯,很是補。”
“確實很補。”慕容複看著唐蓉蓉的波濤,覺得她似乎大了一些,這麼一看,她的湯確實補。
房間內,就是趙永,趙婉兒,唐蓉蓉,趙啟以及慕容複五人,所有人以慕容複為中心,等待慕容複的指示。
“本來我覺得造反還需要等待一個時機,沒想到朝廷那邊,竟然發生這種事。繼燭光斧影之後,大宋又出現弒君奪位的現象,還駭人聽聞的殺母,如此惡行,導致了大宋朝廷的分裂。現在朝廷有兩個皇帝,一個是靖國皇帝趙佶,一個是永樂皇帝趙佖,一個取得河北禁軍的效忠,一個獲得西軍的支持。”慕容複說道,“最新的消息,永樂皇帝獲得西夏支持,靖國皇帝獲得遼國支持,這場大宋內戰不可避免了!”
趙永鄙夷的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們太宗一脈,從太宗開始,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幹出這種事來,隻能說是根子上就有問題。隻有換成我們太祖一脈,大宋才有的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