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間諜衛星可以看出,尤裏的第六集團軍、紀閻傑的第七集團軍和北冥殘冰的第八集團軍也同樣戰績喜人。
三支部隊不僅消滅了入侵江南省的屍軍,還反向推進到屍軍占領的鄰省區域,並收複大片領土。
略一思索,吳昊命令江北省的三個集團軍繼續向金陵市挺進,而其它作戰部隊就地休整、補充彈藥。
吳昊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江北省是一億屍軍的必經之地。
相比較而言,來自其它三個方向的屍軍威脅相對較小,而來自江北省方向的屍軍威脅最大。
因此,提前肅清江北省的喪屍、因地製宜地構建工事,顯得尤為重要。
夜間七時,第十一集團軍、第十二集團軍和第十三集團軍的物資列裝完畢。
接下來,這三個集團軍將會接替第六集團軍、第七集團軍和第八集團軍的防區。
而換防下來的部隊則進行彈藥補給,然後等待吳昊的新命令。
除了三個集團軍,吳昊還組建了近衛五團、近衛六團和近衛七團。
三個近衛團的主要任務是駐守剛剛攻下的潤州市、延陵市和梁溪市,防備周邊屍軍占領區的襲擾。
雖然暴兵模式能快速提高部隊實力,但是它帶來的弊端也十分明顯。
此時此刻,後勤部的工作人員正在集體罵娘。
事實上,也不怪後勤人員口吐國粹。
從今天早上九點到下午一點,後勤部火速完成十大集團軍的物資列裝,工作人員們累得手都快斷了。
下午二點到晚上七點,後勤部又馬不停蹄地完成三個純步兵集團軍(15萬人)的物資列裝。
就在剛才,後勤部接到通知,需要加急準備三個近衛團(3000人)的物資。
人是血肉之軀,不是連軸轉的機器。
經過數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後勤人員已經疲憊不堪,很難再保質保量地完成後續工作。
後勤部的糟糕情況很快傳到吳昊的耳中,他想了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為了加快戰爭機器的運轉、避免後勤扯後腿,吳昊決定開啟強製征召令。
強製征召令:強製征召18周歲至60周歲的幸存者(通過篩選加入軍隊序列、秩序兵團、巡邏大隊、治安局和特能局的除外)加入後勤部,不論國籍,不論性別,不論殘障程度。
吳昊知道強製征召令的發布將會受到很多幸存者的抵觸,給他帶來很大的負麵影響。
不過,吳昊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
假如戰敗了,他可沒有能耐將一百多萬的幸存者轉移到舟市。
在這緊要關頭,如果有符合年齡的幸存者拒絕服從強製征召令,吳昊會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流放到野外。
畢竟,無法提供價值的人,不值得吳昊為他們浪費資源。
更何況,吳昊的最大依仗是紅警係統,而不是那些能“載舟覆舟”的老百姓。
說難聽點,即便香梨市的幸存者死光了,也不影響吳昊東山再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吳昊對抗屍軍的最大受益方不是他本人,而是香梨市的百萬幸存者。
溫馨提示:按 迴車[Enter]鍵 返迴書目,按 ←鍵 返迴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