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接下來的日子裏,王大衛改變了遊覽路線,減少購物,頻繁出沒於茶館、酒肆這類消息密集的場所。


    很快,他就發現了一處好地方——七哥湯餅店。


    通過觀察,王大衛發現大多數汴梁人是知道橫山地區正在打仗的。


    但他們很少談論此事,因為他們認為這事兒跟他們沒什麼關係。


    他們更關心的是為什麼最近鐵價突然漲那麼多,而其他商品多多少少有點兒降價的趨勢。


    很快,結論出來了——都是因為避雷針。


    避雷針這股風潮從曹家開始,迅速蔓延到全城所有勳貴、外戚家族。


    曹家計劃把家裏的主要建築都裝上銅製的避雷針,次一級的就隻能裝鐵製的了。即便以曹家的財力也做不到全銅的。


    不僅如此,曹家還要給慶壽宮也裝上避雷針。


    這也可以理解,曹家的老姑奶奶就住在那裏嘛!


    張羅這事兒的正是曹家的小姑奶奶——曹七。


    至於皇宮裏的其他地方,那曹家可管不著。


    曹家不管,朝臣們就為難了。


    沒有人敢主動上書要給福寧宮也裝上避雷針,因為無法迴答隨之而來的詰問:


    你提出這個建議是因為你覺得官家失德,快要被雷劈了嗎?


    還是你打算先否認先賢的“天人感應”,繼而推翻“君權神授”?


    更多的人是希望不要裝避雷針。蘇軾都要走了,以後將是王安石一手遮天的時代。


    趕緊來個雷吧!這是趕走拗相公的唯一辦法。


    朝臣們兩眼一閉,就當看不見。大相國寺卻跳出來了,大批和尚四處奔走籌集善款,要跟風安裝避雷針。


    大相國寺到底有多少錢沒人知道,但人們普遍認為:大相國寺肯定比曹家有錢。


    可是這幫和尚偏偏要出來化緣,太特麼氣人了。


    你們這幫和尚到底是做了多少喪盡天良的事兒啊?連佛祖都保佑不了。


    和尚給出的解釋是:雷公、電母,都是道家的。大相國寺香火這麼盛,又這麼靈驗,他們肯定嫉妒啊。


    善款,不白拿。這次大相國寺也是下了血本的,拿出來的全都是大德高僧開過光的寶貝。


    可以消災解業,百病不侵,學業有成,生意興隆......


    總而言之,啥都管,除了雷劈。


    汴梁城最近的還有一件熱鬧事兒——蘇軾的送別會。


    蘇軾已經辭了開封府推官,賦閑在家,等待分配工作,所以有大把時間開趴體。


    開封府推官這個職務是當年王安石強加給蘇軾的,原因自然是蘇軾老給他找麻煩,把老王搞得煩不勝煩。


    於是他就讓蘇軾去做開封府推官,讓蘇軾忙碌於雜務,沒時間盯著他。同時也帶有濃濃的警告意味。


    開封府推官,滿員四人,掌刑獄訟訴。如果那天王大衛沒寫《宋律貼》,他有25%的概率能與蘇軾一起暢談理想和人生。


    雖然蘇軾離京已成定局,但什麼時候走還不知道。甚至蘇軾去哪兒,做什麼官兒也沒定下來。


    趙頊想讓蘇軾做一任大州知州,王安石不同意,隻肯給個通判,二把手。


    這實在是太小心眼兒了,不過考慮到這兩年蘇軾給王安石添的堵,大家也能理解。


    而且,王安石也拿出了站得住腳的理由:蘇軾的資曆不夠。


    蘇軾,嘉佑二年進士。跟王厚的父親王韶、王厚的章世叔章惇(第一次)同年。算算已經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這十四年中,蘇軾先後兩次丁憂,備考製科又用去了一年多,唯一做滿一任的其實隻有簽書鳳翔府判官一職。


    認真起來,王安石的理由還真讓人無話可說。


    隻是王相公隻對蘇軾一個人認真,對其他人一點兒都不認真,還經常越級提拔“人才”,同樣讓人無話可說。


    所以有不少人扼腕歎息:蘇軾於熙寧二年二月迴京,同月,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


    要是當年蘇子瞻丁憂結束後立即動身,不要在老家搞那麼多事兒。


    也不要一路遊山玩水,這樣至少可以提前好幾個月返迴汴梁。


    那可能現在的一切都完全不同了。


    不過現在說啥都晚了,隻能給蘇軾開歡送會了。蘇軾為人風趣、性情豁達,朋友多,粉絲更多,送別會開了好幾場。


    章惇也出席了一場。章惇和蘇軾政治立場不同,章惇已經“投靠”了王安石,趁著呂惠卿不在,正在跟曾布爭奪“頭馬”的位置。


    雖然蘇、章立場不同,但兩人卻是朋友。蘇軾任鳳翔府判官的時候,章惇任商洛令,兩地相鄰。


    嘉佑七年秋,陝西路在長安舉行解試,章惇與蘇軾皆參加試務,由此相互結識,“二人相得歡甚”。


    蘇、章兩人在趴體上心情如何,外人不得而知。劉五卻在樊樓組織了一場小會,隻邀請王大衛、王厚、曹七參加。


    酒宴上,劉五對家裏的事情隻字未提,一番痛飲,和王大衛、王厚深情擁抱,然後酩酊大醉,沉沉睡去。


    不過這小子也留了個心眼兒,活字印刷的事情劉家還不知道。


    除此之外,王大衛還了解到不少信息。


    蘇軾的科舉成績並不是第二名,而是三百多。


    如果不是自嘉佑二年起,殿試改成全額錄取,不再實行淘汰製,蘇大才子很可能會成為一個落榜生。


    後世相傳:主考官歐陽修看到蘇軾的考卷,因為糊名的緣故,誤認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隻給了第二。


    此事確有其事,但卻是發生在禮部試中。禮部試又稱會試,一共考四場,這件事發生在第二場——論。


    會試的排名是要看四場考試的綜合成績。就好比語文成績全國第二,總分排名未必也是第二。


    蘇軾雖然有一科得了高分,但總成績也隻是剛剛過線,勉強可以參加後麵的殿試。因為他有另外一科的成績是“落”。


    落:黜落,不及格。


    這一門居然是第三場——詩賦。我的天吶!


    蘇軾的會試和殿試成績都不怎麼樣,為什麼現在又如此名滿天下,給王安石造成這麼大麻煩呢?


    因為製舉。


    當年蘇軾和弟弟蘇轍考完殿試,雙雙混了個進士文憑。


    他不像章惇那樣,就因為名次不好竟然直接放棄了。蘇軾可沒那麼有個性,高高興興地等著安排工作。


    工作還沒著落,老家傳來消息:蘇母病故。蘇軾、蘇轍和老爹蘇洵趕緊迴家,丁憂。


    三年後,蘇軾迴到京城。他不是“應屆生”,下一屆(嘉佑四年)的進士都出爐了,而且蘇氏兄弟的成績也不怎麼好看,朝廷隻給兩兄弟安排了兩個不起眼的小官兒。


    蘇氏兄弟當然不滿意,於是商量了一下,幹脆,這官兒咱也不要了。籌備一下,參加嘉佑六年的製舉。


    製舉又稱製科,是比進士科還要高等級的人才選拔考試。


    兩宋三百多年,進士不計其數,狀元118個,而能通過製科的,僅49人。


    製舉成績分五等,其中一、二等隻是虛設,根本就考不出來的,最好成績是三等。


    蘇軾就考了個三等,這一成就在兩宋時期一共隻有4人達成,蘇軾是第2個。


    蘇轍的成績略差,四等。仁宗皇帝迴去後跟曹皇後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一時間,蘇氏兄弟成了大宋最亮的仔!


    而蘇軾兄弟參加的那一屆製舉,王安石正是主考官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樂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大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大胃並收藏歡樂宋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济南市| 习水县| 江源县| 鹤庆县| 永宁县| 墨玉县| 思南县| 临泉县| 昭通市| 临清市| 博湖县| 奉化市| 绵阳市| 长子县| 龙南县| 三亚市| 卓尼县| 石台县| 罗江县| 哈密市| 徐汇区| 桃江县| 江门市| 秀山| 兴城市| 修水县| 中西区| 图木舒克市| 南漳县| 加查县| SHOW| 凉城县| 高淳县| 黎城县| 略阳县| 小金县| 中山市| 汉沽区| 科尔|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