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有時候,停一下,是為了走的更快,走的更穩(wěn)。


    宣和三年三月,梁山全據(jù)燕京城及周邊,並且在大軍全麵進入之後,完成分田及春耕。


    這聽上去很簡單,實際很困難。


    不僅是梁山的組織能力優(yōu)秀,被征服的地方本身也要配合,比如燕雲(yún)地。


    這地方?jīng)]那麼多頭鐵的,在遼國治下許多年,尤其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後,燕雲(yún)漢族就是燕雲(yún)地占比最高的存在。


    這些人在遼國治下,更明白弱肉強食的道理,也更懂得適應被統(tǒng)治,所以任憑梁山捏圓揉扁。


    遼東和燕雲(yún)山脈還在穩(wěn)步的開發(fā),大興安嶺在布置防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梁山有足夠豐富的山地開發(fā)經(jīng)驗,畢竟高麗,日本,都是多山的地方。


    隻是同樣是梁山治下,開發(fā)的價值和難度係數(shù)自然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琉球島,跟江南近似的氣候,開發(fā)起來就挺容易的,哪怕臺風多些,也問題不大。


    日本就比較麻煩,地龍翻身(地震)臺風、海嘯頻發(fā),但是從產(chǎn)出來說,日本的糧食、水果、木材等產(chǎn)出,比梁山其他幾處還好一些。


    這裏麵最難的就是遼東。


    天冷,蠻荒。


    哪怕是梁山下大力氣開荒,開發(fā)難度依然很高,隻能是沿著主要河流開發(fā)。


    在沒有實現(xiàn)機械化生產(chǎn)的情況下,遼東平原的黑土地開發(fā)價值,甚至比不上高麗半島南端的島嶼。


    這也是為什麼王燁還是大宋齊王的原因,如果沒有戰(zhàn)亂,是沒有幾個人想來遼東的。


    畢竟發(fā)配邊疆也不過如此了。


    開發(fā)最重要要人才,宗澤、趙鼎都是一等一的人物,梁山這七八年,尤其是王燁晉封齊王之後,到底是籠絡到不少人才的,各處開發(fā)還是能穩(wěn)步推進。


    相比於政事,人優(yōu)秀與否,不過做的好些壞些,影響倒是沒那麼直觀和要命,軍事上的行動就完全不一樣了。


    四月,杜壆掛帥,入駐野狐嶺。


    所部前軍四團兩萬餘戰(zhàn)士不說,杜老大依然兼著燕雲(yún)騎第二團的都統(tǒng)製,管著兩萬燕雲(yún)騎。


    四萬餘精銳入駐野狐嶺,後果就是梁山需要源源不斷的,往野狐嶺運送人員和各種物資。


    無論是燕雲(yún)地還是奉聖州儒州這一段狹長穀地,產(chǎn)出離支持數(shù)萬大軍的消耗都還遠,所以隻能是從其他的地方運。


    梁山不缺糧食,或者說在糧食上很富裕。


    但是運送的成本很高,好多山地,這也就是有河,桑河、羊水、愛陽川,河流不寬,但是梁山也有很多小船,所以補給起來還能支撐。


    當然不隻是梁山運送補給,還有更多的百姓入駐野狐嶺南麵,一部分是從江南河北來的災民,一部分是朝廷戰(zhàn)敗俘虜?shù)慕姡嗟氖茄嚯?yún)地本地的漢族,許貫忠負責往野狐嶺大量支援人口。


    為什麼那麼多人?


    因為梁山繼續(xù)在建城,在後世張家口的位置,建設一座大城。


    同時,梁山還在~


    修長城!


    長城~


    對大宋來說,已經(jīng)是個很久遠的詞了。


    從大宋立國開始,就離長城很遠很遠,而長城在遼國境內(nèi),已經(jīng)百多年了,很多地方隻能看到斷壁殘垣罷了。


    盛唐的時候,長城隻是大軍出動的阻礙!


    王燁是這麼說的~


    然後被許貫忠嫌棄的···


    唉,都沒法說。


    之後許貫忠就給王燁科普了,長城到底能做什麼。


    簡單來說,城牆、烽火臺、堡壘這些是提供基礎防禦功能的,但是敵樓、角樓、烽火臺、城堡這些連接在一起,就是軍事防禦據(jù)點,功能不是一處城牆或者城關(guān)。


    而當這軍事防禦據(jù)點綿延千裏乃至萬裏的時候,就是大防禦體係。


    而軍事功能,隻是長城功能的一點點。


    經(jīng)濟、政治、貿(mào)易、交通,功能可多可多了。


    王燁聽的不是很明白,但是知道很厲害,於是重修長城就成了梁山如今的一項重要工作。


    客觀條件在那,梁山自然不能舉國之力修長城,如今隻是整修。


    最起碼從交通上來說,要沿著長城打通沿線交通。


    長城也是能運兵的,打通長城,燕山山脈之中,自然就沒有叛匪,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草原部隊小股滲透。


    ··· ···


    杜老大在野狐嶺看著金國騎兵,韓世忠就更無聊了。


    沿著拒馬河白溝河,也就是原大宋和遼國邊界,巡邏。


    對梁山來說,往南都是平原,易攻難守。


    當然,對現(xiàn)在的梁山來說,屬於控製住自己的進攻願望很難。


    因為不敢給韓世忠那麼多人,所以韓世忠所部燕雲(yún)騎第一軍第三團耶律馬五部,和中軍第四團李孝忠部調(diào)到後軍劉錡處,然後合兵往西。


    從紫荊嶺往西,攻飛狐,靈丘,往北攻廣陵、蔚州、弘州、繼而往西攻打大同府~


    除了大同府,其他這些都屬於無主之地。


    換個說法,不是無主,而是一些小角色在占據(jù)這些城池。


    耶律大石西征,已經(jīng)從西京大同走了許久了,這幾處城池,北遼建立之後,就沒有納入有效統(tǒng)治之中,後來燕京城被圍,這幾個地方更是三不管的地界。


    大宋盯著燕京城,對這幾處都沒有那麼上心,就這麼的成了原遼國勳貴以及投機分子自治的地方。


    梁山大軍開過來了,那自然的,梁山就是新大哥。


    也有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的,劉錡自然也不客氣,梁山統(tǒng)計軍功是按照人頭算的,俘虜也算,但是如果是主動投降,會很嚴重的打折。


    劉錡如今已經(jīng)是後軍的權(quán)都統(tǒng)製了,一個二十三歲的都統(tǒng)製,就是劉錡淡然沉穩(wěn),也是有些遭不住,迫切的需要軍功來證明自己。


    當然心中便是急切,麵上是不顯的,穩(wěn)紮穩(wěn)打,不急不躁。


    後軍換都統(tǒng)製這事情,並沒有對後軍影響太大,王燁一直推行的軍隊教育,還是有用的。


    軍隊大概知道是為什麼而戰(zhàn),軍事主官的印記就沒那麼重,劉錡也是後軍中有名的人物,不存在信任危機,自然的就不太會影響軍隊戰(zhàn)鬥力。


    而結(jié)硬寨打呆仗這事,已經(jīng)是深入梁山各軍骨髓的事情了。


    ··· ···


    梁山在一步步的擴大地盤,而這天下卻是風起雲(yún)湧,波瀾起伏不休。


    從北往南來說~


    金國紮根在了蒙古高原,在打服了蒙兀部落之後,如今在朝著遊牧的方向發(fā)展,目測未來是打算未來跟梁山做鄰居了。


    不是不能再往西,是不想跑。


    蒙古高原足夠?qū)拸V,也不適合種糧食,完顏阿骨打了解梁山,現(xiàn)在的梁山對陰山山脈的想法都比草原多。


    至少十年,梁山?jīng)]有吃下蒙古高原的能力,如果隻是比鄰,金國不虛,畢竟未來的事情,誰也不好說。


    耶律大石一路往西,已經(jīng)走不見了。


    打敗了西州迴鶻和黑汗國,在補給了一波人口和糧草之後,繼續(xù)往西,據(jù)說已經(jīng)打到了花剌子模,遠在萬裏之外,是真的不打算再給梁山做鄰居了。


    西夏則是給耶律大石提供了一點點幫助,畢竟自家皇後還是人家公主呢,然後~


    然後便趁著耶律大石出走留下的空擋,東進雲(yún)內(nèi)府,北邊占原本遼國上京道的大片土地。


    如果條件允許,李乾順還想占下大同,畢竟那地方很重要,而對梁山,李乾順自然也是有些虛的。


    隻是怕是怕,但是理性點說,梁山的地盤已經(jīng)夠大了。


    尤其如今的主要統(tǒng)治重心在高麗半島和日本島,大同府這麼遠的距離,已經(jīng)接近疆域上限了,所以李乾順想試試。


    對比這些動作積極的,也有不積極的,除了大理這種類似閉關(guān)鎖國諸事不管的,以及內(nèi)部亂成一團,基本沒有統(tǒng)一政權(quán)的吐蕃,東亞這個怪物房就剩下大宋~


    還有越李朝。


    越李朝好多人沒聽過,位置在大宋西南,如今的越南位置,大宋西南廣南西路跟其交界。


    如今便是跟著這交界處出了問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就是這麼攻打大宋來了。


    而大宋朝廷···


    嗯~


    還在征剿方臘和田虎,以及越來越多的稱王稱霸的土匪草寇~

章節(jié)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水滸這係統(tǒng)功能有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繁體小說網(wǎng)隻為原作者葛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葛三並收藏爭霸水滸這係統(tǒng)功能有限最新章節(ji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西青区| 米泉市| 浦江县| 中江县| 台中县| 宾川县| 淳化县| 乐安县| 宣化县| 荃湾区| 连平县| 聊城市| 克什克腾旗| 广宗县| 腾冲县| 肇东市| 青铜峡市| 罗田县| 长白| 历史| 启东市| 汝城县| 巴马| 东阳市| 靖安县| 弥勒县| 沁源县| 鱼台县| 商丘市| 三原县| 敖汉旗| 红安县| 民县| 唐河县| 新津县| 南郑县| 湖北省| 将乐县| 柘荣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