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齊國的戰爭機器啟動,就會體現出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出來。
軍隊戰鬥,從來不是隻人數一個因素決定勝負的。
強弱和多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就像剿匪的正規軍,人數不多,但是打匪寇的時候,以一當十有時候也是有的。
齊國現在的軍隊配置,可以說已經接近冷兵器時代的巔峰配置,可以跟唐朝府兵比比了。
而此時宋朝的軍隊···
一言難盡。
“拓將軍,這般軍隊,還比不得當年高麗步卒?”張俊微微皺眉,問道。
拓將軍,是拓俊京。
“比之當年的高麗邊軍稍弱。”拓俊京道。
“那如今的齊國軍隊,比之當年梁山如何?”張俊問道。
“比之當年登高麗半島之時,士氣稍弱一分,武備、軍陣、戰法,尤勝。”拓俊京道。
“如此,咱們還有的打。”張俊道。
嗯,就強行有的打唄,不然還能如何?
如今連拓俊京這種,出身高麗遺民,十餘年不領兵的人,都拉出來做領兵將領了,就能看出來南宋朝廷的尷尬,能領兵的將領,是真的不是很多。
“如今我軍連戰連敗,接連丟失城池,如何處置。”拓俊京問道。
“兩個想法,一是打一波反擊,提振士氣。”張俊道。
拓俊京點點頭,這是一個處理方式,也是如今南宋軍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連戰連敗,丟城失地,對士氣的打擊是很嚴重的,不說別人,便是張俊和拓俊京,也看不到打贏的希望,隻是強撐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軍能做到拉出去打仗,都會很難。
所以打贏,哪怕打贏的不多,也必須要先打贏,得先證明齊國可以被打敗,南宋有隔河立國的可能,大家當兵還能養家糊口,如此才有得打。
“便由我領兵,打一波伏擊?”拓俊京皺眉道,眉頭不皺,也都是皺紋。
“嗯,辛苦拓將軍。”張俊道,不是沒有其他的選項,而是隻論領兵的本事,現在張俊手下,還真的就拓俊京最優秀了。
這裏需要說一下,雖然名義上,劉光世的軍職更高,張俊隻是副帥,但是劉光世人在杭州城中,張俊已經是事實上的三軍統帥了,隻是為了製衡,沒有名分罷了。
“不及張帥殫精竭慮。”拓俊京拱手道。
張俊確實要考慮的問題更多,也更辛苦些。
“為這天下萬民,不算辛苦。此番伏擊,許勝不許敗!”張俊叮囑道。
“末將明白。”
拓俊京說明白,是真的明白。
伏擊齊國軍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高風險,低收益,一般情況下,張俊都是不會這麼選擇的。
蓋因為齊國已經立國十餘年,齊國軍隊成軍更是已經近二十年,許多事情,已經是深入骨髓的習慣。
比如結硬寨,打呆仗這種事情。
從梁山軍隊正式成軍開始,就是這麼做的。
一天行軍三十裏都算是比較快的了,大部分時候,一天行軍在二十五裏,然後便是大概兩天的時間紮寨,如果打仗要求的快,那就滾動式的往前,三支部隊輪流做選鋒。
如果打的不急,那就慢慢修營寨。
所以齊國打吐蕃,用時那麼久,是真的跟兵貴神速沒關係,這個慢,便是因為穩妥的行軍。真正正麵接觸打仗,沒有那麼久的,大部分時間,就是行軍,伐木,紮寨。
高原上沒啥木頭,就用土石築寨,隻靠軍隊做這事,還是太慢,於是便有了許多百姓,隨大軍出征,幫忙安營紮寨。
為了保證安營紮寨能貫徹下去,齊國軍伍中的五蠡司馬,權限很高,管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營寨挖坑不夠一丈,都屬於軍隊主官失職,需要記錄在冊的。
以管窺豹,能看到的,就是這是一支嚴格按照軍規軍紀行軍打仗的呆瓜部隊。
可能會錯失戰機,可能打不出太經典的戰役,但是一般不會出大問題。
就是可能不會贏,但是不會輸。
在這種情況下,想偷襲齊國軍隊,真的是很難的事情。
所以這許勝不許敗,就是說,如果沒打贏,就在軍報上打贏。
如果隻是謊報軍功,那有點太假了,所以必要的時候,應該···殺良冒功!
“之後呢?”拓俊京問道~
“擇機決戰。”張俊道。
“決戰嗎?”
“決戰還有勝的機會,不決戰,便是連一分機會也沒了。”張俊道。
拓俊京頓了頓,沒有接話,隻道:“末將這便去了。”
“嗯~”
拓俊京走了,留著張俊一個人在帥帳,搖曳的燭火映在臉上,陰晴不定···
··· ···
齊國大軍的進度,比預計的更快,大軍出動,江州、池州、太平州、江寧府、潤州、長州等地,接連被齊國攻下。
然後,便是湖州。
杭州這個地方,西麵和南麵,都是山地,山勢不是很高,所以有梯田,但是也是山地。
齊國的最大優勢,是騎兵,在這種地方,不好發揮。
但是杭州,實際不是一個適合定都的地方。
杭州離南京,也就是如今的江寧府,也不過五百裏。
杭州離海也近,錢塘江連著杭州灣,不到百裏。
杭州北麵是太湖,太湖南邊,也就是咱們剛說到的湖州,離著杭州也不過百裏。
要知道太湖這地方,孫真在這地方呆了近十年,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梁山所領的飛地,從太湖轉移到高麗半島的百姓,超過六七百萬。
所以定都杭州這種事情,如果是曆史上麵對沒有什麼水軍的金國,倒是湊合能用,但是麵對以海軍水軍起家的齊國,是真的非常危險。
那為什麼還要在杭州?
因為趙楷已經沒有其他的選項了。
是的,就是沒有其他選擇了。
襄陽這種門戶,在曲端得了軍令之後,水軍、炸藥、強攻,不過三日也便打下了,還有哪裏可以作為國都的?
杭州這樣尷尬的地理位置,就少了許多的操作空間,甚至可以說,杭州是沒有戰略緩衝地帶的。
在齊國大軍過河之後,留給趙楷的選擇就不多了。
所以張俊提議在廣德軍決戰的時候,趙楷選擇了點頭,然後···禦駕親征!
決戰,首先是雙方兵馬的集結。
南宋的軍隊,本就拱衛在杭州周邊,集結起來,自然難度不是很高,把府庫、內庫都打開,所有的家底都拿出來封賞,然後選擇相信一句古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而齊國這邊,就麻煩了許多。
大軍動處,斥候別說三十裏了,這種時候,斥候跑個百十裏都是常事。
所以你的大軍在哪,我的大軍多少,基本雙方都是心知肚明的。
南宋集結了十二萬大軍,但是齊國這邊,卻是沒那麼多人的。
前軍三團一萬五,天輝軍一萬,左軍四團兩萬,再加上一萬燕雲騎。
大概便是五萬打十多萬的樣子。
不是齊國沒有更多的軍隊,而是身後打下的地方雖然不算麵積太大,到底是要留部分軍隊駐守的,哪怕是一個縣城隻留一百到三百兵馬,依然是會分散不少兵力的。
不過,一打二···
已經是那麼多年,難得的優勢對局了。
這波,優勢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