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洛陽李府。
李德謇正坐於書房。
自從被幽禁以來,他的心態也越發平穩下來。
此時,門外傳來腳步聲。
李德謇沒有多想,未曾抬頭,皺眉問道:“何事?”
然而來人並未迴答,隻是走了過來。
李德謇下意識的看向來人,這才趕忙起身:“拜見殿下。”
他沒想到太子竟然親自前來。
李承乾笑著坐在身側,問道:“這些日子,可還住得舒坦。”
李德謇有些遲疑迴道:“多些殿下關心,臣感覺頗為不錯。”
對於被幽禁,李德謇心中自然是沒有怨恨的。
“長安的變故,聽說了吧。”
李承乾問道。
李德謇點點頭:“陛下病重,魏王跟晉王明爭暗鬥。”
李承乾隨即道:“如今大唐局勢危急萬分,父皇昏迷不醒,李泰與李治為爭奪監國之位,在朝堂上爭得你死我活,朝堂上下一片混亂。我欲重返長安,以太子之名穩定局勢,此關乎大唐社稷興衰存亡。而要成就此事,離不開你的襄助。”
李德謇自然明白太子的意思,隻是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殿下知曉家父為人與立場。他向來剛正不阿,對陛下忠心耿耿,如今要他支持殿下,恐非易事。”
李承乾歎了口氣:“我自然清楚令尊秉性。然如今大唐江山搖搖欲墜,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我安能忍心袖手旁觀?”
“令尊手握重兵,在朝中威望極高,他的態度對我能否順利重返長安、掌控朝堂至關重要。”
“你身為他的長子,與他最為親近,也最了解他,唯有你能說服他支持我,助我平息這場朝堂之亂。”
李德謇緩緩說道:“殿下,家父一向堅守原則,行事隻依自己判斷。此前因我的事,他對殿下或許心存不滿,如今要勸說他改變立場,絕非易事。”
李承乾迴道:“正因令尊忠君愛國,一心隻為大唐社稷著想,我才看到希望。”
“如今朝堂混亂不堪,各方勢力爭鬥不休,唯有我能讓大唐重迴正軌,給百姓帶來安寧。”
“你向他陳明當下利害關係。”
“以令尊的胸懷與見識,他定會為了大唐未來,做出正確抉擇。”
李德謇沉思片刻,最終迴道:“好,我願為太子前往長安說服家父。”
——
次日。
李承乾帶著李德謇、趙節、漢王李元昌快馬加鞭抵達潼關。
此時,潼關城樓上,蘇定方、裴行儉、薛仁貴正指揮士兵加強城防,看到遠處揚起的塵土,知是李承乾等人到來,連忙下城迎接。
在李世民第一次昏倒的時候,李承乾就已經安排蘇定方先行抵達潼關進行籌備。
潼關城內。
李承乾高坐上首。
左下首是蘇定方,右下首則是漢王李元昌。
從身份地位上來說,漢王李元昌僅次於太子。
“諸位,如今我軍僅有三萬五千兵馬,長安城高牆厚,即便配有火炮,強攻之下,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破城,還會造成慘重傷亡。當務之急,我們必須另尋他策。”
蘇定方迴道:“殿下所言極是。依末將之見,如今之計,唯有借助城內內應之力,方能有勝算。”
趙節主動請纓:“臣願先行入城,說服母親以及父親。”
跟李德謇不同,趙節的立場一直很是堅定。
李德謇此時也符合道:“臣也願先行入城,說服父親支持殿下。”
李承乾點點頭:“好。”
漢王李元昌此刻說道:“殿下,那我呢。”
李承乾想了想,道:“要不你去跟長孫司徒聊聊?”
李元昌有些遲疑,但還是迴道:“好,我去跟他說,讓他支持殿下。”
其實李元昌跟長孫無忌關係並不怎麼好,也談不上差。
雖說輩分相同,然李元昌是李淵小兒子,也是長孫無忌看著長大,因為調皮的緣故,沒少被訓斥。
隻是就現在的情況來說,也沒有人比李元昌更適合了。
李承乾前往長安,自然不可能說直接帶著兵馬抵達城下。
也不可能孤身前往。
先行謀劃才是關鍵。
若能取得李靖的支持,入城輕而易舉。
隻是想說服李靖,大概是有些困難的。
趙節母親長廣公主,以及繼父楊師道,也是很強的朝廷勢力。
若都能支持太子,入長安不難。
——
夜色如墨,籠罩著長安城,靜謐中彌漫著令人不安的緊張氣息。
趙節一襲普通百姓裝扮,身著粗布長袍,頭戴破舊鬥笠,身影匆匆地來到了長廣公主府門前。
微微顫抖著抬手,叩響了門環。
門房打開一條門縫,警惕的目光瞬間射向趙節。
當看到趙節的麵容,臉色“唰”地一下變得慘白如紙,眼中滿是驚愕,手忙腳亂地打開門,慌亂中差點將一旁的燈籠撞翻在地。
“大公子。”
“速去通報母親。”
“是,大公子。”
長廣公主正在內室靜靜地品茶,手中的茶杯剛舉到唇邊,就聽到外麵傳來一陣急促且慌亂的腳步聲。還沒等她反應過來,門“吱呀”一聲被猛地推開,門房神色慌張,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衝進來,結結巴巴地喊道:“公……公主,大公子他……他”
長安公主連忙追問:“節兒怎麼了!”
門房趕忙道:“大公子迴來了。”
長廣公主手中的茶杯“哐當”一聲掉落在地,茶水四濺,打濕了她華麗的裙擺,可她卻渾然不覺,瞪大了雙眼,滿臉寫滿了難以置信:“你說什麼?節兒來了?這……這怎麼可能!”
話還沒說完,她猛地站起身,裙擺一甩,快步朝著門口迎去。
見到趙節的那一刻,長廣公主呆立當場,眼中滿是震驚與不可置信,仿佛眼前站著的是一個不該出現在這裏的幻影。
她的嘴唇微微顫抖,半晌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顫聲說道:“節兒,真的是你?你怎麼來了?如今外麵局勢如此混亂,到處都是危險,你怎麼敢貿然迴來!”
一邊說著,一邊快步上前,雙手緊緊握住趙節的雙臂,上上下下打量著他,似乎要確認眼前的人是不是真實存在。
趙節撲通一聲跪地行禮,隨後起身,神色凝重地說道:“母親,孩兒此番前來,事關重大。太子殿下意在重返長安,穩定如今混亂的朝堂,拯救大唐於水火之中。孩兒跟隨太子殿下,秘密返迴長安,懇請母親相助。”
長廣公主聽聞此言,臉上的震驚瞬間被慌亂取代,她踉蹌著後退一步,聲音都帶上了幾分顫抖:“節兒,你……你說什麼?”
趙節上前一步,急切地說道:“母親,您聽孩兒說。如今陛下病重,朝堂之上李泰與李治為爭奪監國之位,爭得你死我活,朝堂混亂不堪,百姓苦不堪言。大唐江山搖搖欲墜,唯有太子殿下心係天下,一心為百姓謀福祉。”
“母親人脈廣博,定能為太子殿下匯聚一股強大的力量,助他穩定朝堂,還大唐一片太平。”
長廣公主眉頭緊鎖,在房間裏來迴踱步,神色滿是掙紮:“節兒,為娘明白你的意思,也知曉如今朝堂混亂。可太子迴長安,實在風險太大。你繼父楊師道那邊,他向來行事謹慎,且與朝中各方都有往來,貿然參與此事,他怕是難以接受,弄不好還會惹來大禍。”
趙節趕忙說道:“母親,如今正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若再猶豫不決,大唐危矣。繼父那邊,孩兒願與母親一同去勸說。他身為大唐臣子,深受陛下恩澤,豈能眼睜睜看著江山社稷陷入危難而無動於衷?孩兒相信,隻要跟繼父陳明利害,他定會以大唐為重。”
長廣公主停下腳步,看著趙節,眼中滿是擔憂與不舍:“節兒,你可知此舉的兇險?一旦失敗,你可就……”
趙節目光堅定,說道:“母親,孩兒深知其中兇險。太子殿下謀略過人,身邊又有諸多賢能之士相助,此次行動定能成功。母親,求你助孩兒一臂之力。”
長廣公主沉思良久,最終微微點頭:“好吧,節兒,為娘這就命人備車,我們一同去見你繼父。隻是此事,千萬要小心謹慎,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大唐的公主即便是出嫁後,也是有自己單獨的府邸。
可以選擇住在夫家,也可以住在自己家。
更多時間,大唐公主都是住在自己的公主府裏。
與此同時,李德謇來到了李靖府外。
門房自然不敢阻攔,連忙通稟。
見李德謇進來,放下書本,神色平靜地看著他:“德謇,你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對於兒子的到來,李靖並不意外。
李德謇跪地行禮,起身說道:“父親,如今大唐局勢危急萬分,太子殿下欲重返長安,穩定朝堂。他心係社稷,一心為大唐百姓,此番計劃周密,定能讓大唐重迴正軌。孩兒懇請父親支持太子殿下。”
李靖微微皺眉,起身踱步:“德謇,朝堂之事,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
李德謇道:“父親,如今天下大亂,陛下重病臥床,長安城亂作一團,魏王跟晉王爭權奪利,朝堂烏煙瘴氣。百姓在水深火熱中煎熬,邊疆局勢也因朝堂動蕩而岌岌可危。此時,唯有太子殿下能夠力挽狂瀾。”
李靖臉色一沉,聲音中帶著幾分嚴厲:“莫要被太子殿下的一麵之詞蒙蔽!起兵對抗陛下,此乃大逆不道,無論出於何種理由,都難以被世人原諒。如今朝堂雖亂,可這也不是太子殿下起兵的借口。陛下英明神武,即便重病在身,也必定留有後手,豈是太子殿下能輕易撼動的?”
李德謇焦急道:“父親,孩兒並非盲目跟從。”
“父親難道沒看到,如今魏王與晉王爭權,邊疆戰事因後方混亂也受到影響。百姓渴望太平,大唐急需一位有魄力、有擔當之人來穩定局勢。太子殿下曆經磨礪,已然成長,若能重掌大權,定能讓大唐重迴正軌。父親一生征戰,為的不就是大唐的長治久安、百姓的安居樂業嗎?此時支持太子殿下,正是為了實現你多年心願啊!”
李靖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地盯著李德謇:“哼,說得輕巧!太子殿下之前的所作所為,讓陛下和朝堂蒙羞。如今他打著拯救大唐的旗號要入長安,誰知背後是否另有圖謀?為父一生謹慎,不能僅憑你的幾句話,就貿然站隊。”
李德謇道:“父親,眼下除太子,還有誰能穩住朝堂?”
“太子繼承大統,難道不是名正言順嗎。”
“還是說父親要在魏王跟晉王之間做出選擇?”
李靖冷哼道:“陛下隻是暫且病重,可還沒到你說的那般程度。”
李德謇勸說道:“父親,不管是如何,陛下總要從太子,魏王,晉王之間選一人。”
李靖道:“陛下自有考慮,容不得我們來操心。”
李德謇也沒想到,父親會如此固執。
李靖認真的看了眼兒子,最終歎息道:“你啊,還是太急了。”
“現在還不到時候。”
“為父手握重兵,最受忌憚,若此時支持太子,要陛下如何作想,是禍非福嗎。”
“況且這長安城中,也非是為父支持太子,太子就能入城的。”
“隻是此事太過重大,稍有差池,便是滿門的災禍。你先迴去,容為父好好思量一番。”
李靖的兵權,並不在長安城中,朝廷禁軍,都歸於李世民直接掌控。
當然,李靖要是站隊太子,影響還是很大的。
不過李靖曆經三朝,很是謹身。
很清楚現在就站隊,並不是什麼好事。
再說了,即便是不站隊,不管是誰贏了,也不會牽扯到他李靖的頭上來。
本身因為功勞,就已經足夠被忌憚了。
即便太子入城,繼承大統,也就這樣了。
況且他現在身體越發不好,這些爭權奪利的事情,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了意義。
李德謇無奈,知道暫且說服不了父親了。
另一邊,漢王李元昌來到了長孫無忌府外。
長孫無忌正在庭院中賞花,見李元昌到來,微微一怔,旋即笑道:“漢王,今日怎麼有空來老夫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