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帶香菱進大觀園,是在薛蟠外出以後,有人以此來說薛寶釵心地善良,其實在背麵,這是曆史上最惡毒的操作。
要正確的破解每個角色代表的群體,才能去解讀作者要表達的內容。
關於香菱的隱射,前麵已經講過,但是大部分讀者沒有看過,還是有很多人把他當做永曆帝朱由榔,但是這樣的話,他做薛蟠的小妾這一點是無法解釋的。
我們破解的隱射,應該是放到每一個情節裏,我們可以順利解釋作者的背麵意思,很多讀者一直在強調香菱代表永曆帝,那這裏薛寶釵帶香菱進大觀園,以及後麵學詩就無法解讀了。
原文說:
薛姨媽上京帶來的家人不過四五房,並兩三個老嬤嬤小丫頭,今跟了薛蟠一去,外麵隻剩了一兩個男子。
因此薛姨媽即日到書房,將一應陳設玩器並簾幔等物盡行搬了進來收貯,命那兩個跟去的男子之妻一並也進來睡覺。
又命香菱將他屋裏也收拾嚴緊,“將門鎖了,晚間和我去睡。”
薛蟠出遠門做生意,還帶走了薛家為數不多的男丁,導致薛家沒有什麼保衛力量了,所以薛姨媽擔心安全問題,把家人都調集在一起,並且把門鎖了。
背麵的意思就是滿清被李定國接連擊敗以後,部分皇族外出做生意又帶走了很多保衛力量,導致清廷感覺兵力不足。
因此他們沒有安全感,這就是出於他們對於漢人的防範心理,總感覺自己是少數外族統治如此大的國家,始終擔心自己的安全。
薛姨媽讓香菱和幾個媳婦把東西都搬進來,把門鎖了,就是讓滿清留守東北的剩餘力量把家當都搬到關內來,並且把沿海地區封鎖,山海關關閉,全力確保安全,所以原文說的是“進來”。
寶釵道:“媽既有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我們園裏又空,夜長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一個人豈不越好。”
薛姨媽聽了,笑道:“正是我忘了,原該叫他同你去才是。我前日還同你哥哥說,文杏又小,道三不著兩,鶯兒一個人不夠伏侍的,還要買一個丫頭來你使。”
寶釵道:“買的不知底裏,倘或走了眼,花了錢小事,沒的淘氣。倒是慢慢的打聽著,有知道來曆的,買個還罷了。”
一麵說,一麵命香菱收拾了衾褥妝奩,命一個老嬤嬤並臻兒送至蘅蕪苑去,然後寶釵和香菱才同迴園中來。
薛蟠外出了,薛姨媽要把香菱接過來和自己睡,是滿清主力都入關後,不放心留在關外的漢人,要把他們都帶迴關內。
然而薛寶釵更狠,直接把香菱帶去大觀園了,因為我們根據前麵破解的,大觀園是作者為十二釵死後設計的一個樂園。
帶進大觀園,一般都意味著隱射的對象死了,如前麵黛玉的鸚鵡學葬花吟時,李紈把平兒領進去。就和要殺死對方,卻說成送他去天堂一樣。
也就是說,清廷認為,為了安全起見,需要減少人口,否則人太多了不安全,因此,他們又對遼東進行永久封禁,設置柳條邊,派兵巡查,隨意屠殺。
他們的屠殺從來沒有停止過,各種減丁政策也包括對其他蒙,藏,迴等少數民族。
薛家之所以要如此對待香菱,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內心的不安,是因為他們對香菱太殘暴了,雙方其實是血海深仇,香菱這樣的人太多了,他們在害怕。
我們看這裏的脂批:
【庚辰雙行夾批: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青年罹禍,命運乖蹇,至為側室,且雖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並馳於海棠之社耳。
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劃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後方可。
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遠行?曰名,不可;利,不可;無事,不可;必得萬人想不到,自己忽發一機之事方可。
因此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誤者,故借“情誤”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遊藝之誌已堅,則菱卿入園之隙方妥。
迴思因欲香菱入園,是寫阿呆情誤,因欲阿呆情誤,先寫一賴尚榮,實委婉嚴密之甚也。脂硯齋評。】
【靖眉批:此批甚當。】
脂硯齋說香菱根基不讓迎春、探春,容貌不讓鳳姐、秦可卿,端雅不讓李紈、薛寶釵,風流不讓湘雲、黛玉,賢惠不讓襲人、平兒。
拿如此多的人來比喻香菱,就是要告訴我們,香菱代表的華夏子民,人數是極多的。
香菱的出身,原本是應該做主子的,但是被薛家搶去,實際是當做丫鬟使,最後成了最命苦的人之一,就是指華夏子民原本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卻被滿清霸占當做奴隸來對待。
但是香菱的出身高貴,甚至一點也不比薛家差,這也是出自儒家思想“民為重,社稷次之”的說法。
所以他們害怕香菱記得自己的出身,如果香菱始終記得自己曾經過的日子,將現在薛家的日子一對比,就會明白薛家的野蠻。
香菱也是一個讀書識字的人,到了薛家卻被如此對待,所以脂硯齋說: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怎麼能不與黛玉湘雲等人一起進海棠詩社呢?
因此作者此迴專費濃墨,隻為一寫香菱之情,香菱之呆,香菱之樂觀豁達。
香菱道:“我原要和奶奶說的,大爺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兒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說我貪著園裏來頑;誰知你竟說了。”
寶釵笑道:“我知道你心裏羨慕這園子不是一日兩日了,隻是沒個空兒。就每日來一趟,慌慌張張的,也沒趣兒。所以趁著機會,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個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說到這裏,我們就能明白,滿清為何要實行剃發易服,在各地進行大屠殺,跑馬圈地,霸民為奴。
然而作為命運最悲慘的一個人,香菱始終沒有生出一個壞心,始終樂觀的麵對苦難,這正是我們華夏子民的性格,不管遇到多大的苦難,他們始終能夠堅強的麵對生活。
他們不隻出淤泥而不染,還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喜愛我們祖先創造的雅文化,所以她要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