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到得冶城的時候已經是巳時了,一路過來遇見一些人,此處不似傳聞中那般沒有人跡的荒涼情形,再到冶城,看見一些新建的鐵鋪,不會超過兩年,有十幾個個,也有三三兩兩的人進進出出。


    遠處是破敗荒廢了二十多年的八寶閣,殘垣斷壁,一片荒涼,隻有這些新建的鐵鋪看著有些生機。這鐵鋪建立的地方應該是八寶閣當初的坊市位置,四周是許多無人的房屋,八寶閣覆滅了,坊市也漸漸沒人了;若是臨江坊沒了,林戴裏也不會有什麼人,天獄山還是天獄山,還隻是剩下天獄鎮的人而已。


    大掌櫃放棄了冶城故地,在家鄉天獄山建起了臨江坊,冶城已經是過去了;大掌櫃是什麼原因不再迴來重建八寶閣,盧林不清楚,也從沒有去問過,如今臨江坊蒸蒸日上,更是不可能迴冶城了,冶城這邊,大掌櫃隻讓章閩江的侄子章成南買賣點貨物過來。


    盧林看見個酒肆,將馬寄放了,留了二錢銀子,說待會過來吃午飯,然後就去那些鐵鋪看了看,差不多看了一個時辰,數了數,有十七家鐵鋪,七家鐵鋪鑄造技藝是匠師水平,鍛造的兵刃也能夠賣點銀子,那十家就是普通鐵匠鋪了。


    這七家的鑄造技藝,其中有兩家看上去和八寶閣有些淵源,其它五家盧林看不出八寶閣鑄造技藝傳承的痕跡,不知是什麼傳承,那兩家鋪子的主人約莫三十七八歲的樣子,盧林分別攀談了一會,兩人還是相識的,說是當年在八寶閣學過鑄造,那時候年幼,才進八寶閣沒兩年,後來八寶閣覆滅,被遣散之時也不過十二三歲。


    他們二人就依靠著那兩年學的鑄造技藝,後來開過鐵鋪,再後來得知了臨江坊之事,又聽得有人在冶城開了鐵匠鋪,就過來看看有沒有故人,如今這十七家鐵匠鋪,也就他們兩人說起來相識,乍一見互相還沒認出來,互道姓名交談才想起來了,都有過在八寶閣學藝的經曆,隻不過都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會都還是少年,這兩人一個姓鄭、一個姓張。


    盧林便邀請二人一同去那酒肆吃午飯,問及二人為何不去臨江坊;兩人都說,一是年紀大了,二則是都成家了,有妻兒老小的牽掛,不能遠離,他們本就是冶城附近人氏,能夠迴到八寶閣故地開個鐵匠鋪也是一種心願,而且在此處也可以養家糊口的。


    說起來他們二人還見過章成南,前年章成南收到過大掌櫃的信,按照大掌櫃的意思,來過冶城一趟的,告訴這裏的人,如果是八寶閣相關的人,盡管在這裏開鋪子,有困難可以去汀州找他,並告訴他們這是臨江坊大掌櫃的意思。也沒有說過其它什麼了。


    在這開了鐵匠鋪,二人也收了些弟子,都是按照八寶閣當年的要求來的,鑄造技藝他們當初年幼學的不多,能夠到匠師水平也是有些天賦的,隻是無人教他們,傳授弟子也就一些基本初級的鑄造技藝。以後有機會再去臨江坊看看,他們是識得大掌櫃的,當時大掌櫃是他們的大師兄來著,是他們的楷模,都崇拜得很。


    盧林了解這些情況後,指點了他們一下鑄造,順便幫他們改造了一下爐子,兩人見狀都是極為驚訝,見這年輕後生如此厲害,便問盧林來由,盧林也沒避諱自己是臨江坊過來的,說是迴去會和大掌櫃說及這邊的情況,兩人聞言都是大喜,邀請盧林在這住下。


    二月初八從神都離開,今日是六月初一了,已近四月未曾執錘上氈了,盧林確認鄭、張二人是八寶閣當年遣散的弟子,尋找親人的事情已經過去了,見到冶城八寶閣如今的頹敗之狀,心中也是有些悲涼,於是便答應留住幾日。


    冶城八寶閣依著冶山,冶山在冶城西麵,中間有湖,後來幾經開鑿,引西北諸山之水注此,於是有了如今方圓數裏的規模,當年八寶閣淬火都是用這湖水,而且湖水還導通於江海,可灌溉良田數萬畝。


    鄭、張二人迴憶起當時湖上長堤臥波,湖岸垂柳夾道,亭臺樓榭遍立於湖上各處,還有仙橋柳色、古堞斜陽、澄瀾曙鶯等景色;春日明媚,煙籠柳翠,垂絲蕭蕭,綠柳婆娑,夏秋湖麵十裏荷花馨,柳綠花紅,冬時紅梅淩霜豔,湖光瀲灩,山色入暝,令人流連忘返。每至端陽,龍舟集聚於湖上,舉行龍舟競渡,男女老少擁聚湖畔,水榭涼亭擠滿人群,遊人憑欄一睹競渡為樂。


    隻是如今盛景不再,望著這曾經名動江湖的三大鑄之一,冶城信源八寶閣的故地,盧林感慨不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曾經繁盛過的八寶閣亦是滿目瘡痍,沒有什麼是長久不變的,滄海還變桑田。


    這一路走來,合浦也是繁盛過,如今隻是個小城了;沒有了海運,白沙津、番禺、溫陵這些曾經繁庶的大城,當初也是四海舶商,諸番琛貢,鹹集於斯,帆檣森如立竹,沿岸民廛稠聚,列肆如櫛,朱樓甲第滿大道,中宵擊鼓還吹笙……如今亦是遠不如昔。


    大掌櫃可以在天獄山建立臨江坊,遠離舊地,但這些曾經的海運繁庶之城卻是離不得這海岸;還得需要朝廷開海運恢複昔日繁盛之狀,這也不是一時可以做到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海盜禍患要清除,大船、寶船需要製造出來,朝廷關於海運的製度也需要及時製定出來昭告天下……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做到的,需要許多人來做,盧林也隻是觸景生情想到的,也隻是想想而已,他自認是沒這個能耐的。


    盧林在冶城呆了三天,教了一些鑄造技藝給兩個鐵匠鋪的弟子,雙手錘鍛之術、百煉成鋼之術、鋒刃之術這三種技藝,盧林也隻是將簡化後的教給了鄭、張二人,這三種技藝是到了大匠水準才可以完整的去學,鄭、張二人還不行,簡化的倒是可以學了用得上。


    鄭、張二人能夠獨自摸索到匠師水準,也給了盧林啟示,如今他也是無人可以請教了,隻能自己摸索,之前在龍城的時候,他嚐試過用普通礦材鍛造出品質更好的兵刃,乃至想過要用普通礦材鍛造出神兵利刃,可是終究是沒有做到。迴到臨江坊後忙於鑄造至今,一直沒有繼續用普通礦材來鑄造兵刃。


    如今盧林覺得還得繼續這樣去鑄造,自己的鑄造技藝才能夠突破,雖然自己從小是在鐵匠鋪長大的,鑄造技藝是頂尖,但是鑄造時日卻是隻有十幾年而已,真正自己獨自鑄造兵刃是十三歲開始,隻有六年不到,這根基比不得曲風、雷世麟、嶽軻他們。


    如果是用稀有礦材鑄造,盧林自問是再也鑄造不出超越【秋水】和【長天】這般品質的刀劍了;也隻有夯實根基,從基本的開始,用普通礦材鑄造來突破,也不急於去想著突破提升之事,慢慢積累,水到渠成之後,不管如何能否突破,都會有收獲的。


    用普通礦材鑄造出神兵利刃是盧林當初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在龍城鑄造的時候品質是有提升,但沒有達到突破;這次盧林細細想了想,那就先降低要求,如果用普通礦材鑄造出用精銅精鐵品質的就是進步了,這個似乎假以時日是可以做到,等做到了再考慮後麵的了;想到這些,盧林也頗有些感觸,自己若不是來了冶城,遇見了鄭、張二人,還真不一定能夠想到這些。


    第三天的時候,鄭、張二人希望盧林能夠鑄造兵刃留在他們的鋪子裏以做鎮鋪之兵刃,盧林也爽快的答應了,就用普通礦材鑄造了一柄刀一柄劍留給了他們,刀劍一麵都刻有【臨江】二字,另一麵就刻著鄭、張二人的姓了。


    六月初四上午巳時鑄造完刀劍,中午盧林請兩個鋪子的人一起吃了個飯,讓店家準備了點路上吃的幹糧,然後就準備迴臨江坊了,臨別時和鄭、張二人留了地址,可以書信往來,若是遇見有什麼好苗子也可以送來臨江坊,他們不方便往來,可以送到汀州章成南那裏,那邊時常有鏢隊往來汀州和臨江坊之間。


    出了冶城向西北而行,盧林一直神思不屬的,走了一百餘裏,到了路口歇息時想了想,還是去一趟汀州再迴臨江坊,多不了兩天的路程,自家的老宅已經五年沒有人住過了,此前是三嬸住了十一年,房子缺了人就容易腐朽衰敗,再去看看章成南那邊是個什麼情況。


    歇了小半個時辰,盧林騎馬轉道向西,汀州,一個沒有記憶的故鄉,前麵歇息時,盧林想到的這些原由都是借口;從長邑破寨漁村離開後,他的心情就很不好,仿佛有什麼壓在胸口,有些喘不過氣來,感覺很憋悶,無處宣泄排遣更無處與人訴說。


    盧林願意在冶城停留了三天,就是不想一個人獨行,此刻他很想念薑星冉,很想薑星冉在身邊,向她訴說自己的感受,那種絕望真的令人很無助很無力,他想放聲大哭,釋放出心中的悲傷鬱氣,可是盧林想不起來上次哭是什麼時候了,覺得此刻自己很孤獨。


    在神都的時候盧林並沒有和薑星冉說及這事,因為希望渺茫,說來也無用,出來了就想著盡心盡力找一遍,縱然是找不到,有些遺憾,還有些念想,這些未曾見過的親人會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生活著,心裏會好過一些,等迴神都後再和薑星冉說說這些經曆,可絕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還有一個人可以訴說,就是三叔了,唯一知道詳情的就隻有三叔,去向三叔說說自己尋找的事情,三叔會認真聽他說,但是三叔不會安慰他,從小跟著三叔長大,三叔對他的關愛,盧林感受得到,可是他也知道,三叔很少說安慰人的話,會講道理,會分析,卻從不擅長用話語表達出來,或許會帶著他上天獄山山頂錘煉他一天,讓他發泄出來。


    何況如今自己獨自在越州,三叔和薑星冉都是短時間內不能見到的,也隻有去一趟汀州,老宅那邊或許還有父母存在過的痕跡,他要去看看,那年去汀州,在老宅住了一宿就匆匆離開了,那會他才十四歲,很多事都不懂。


    胯下【小紅】似乎感受到了盧林的情緒,盧林沒有勒住韁繩,就一直順著山路往前走,一直走到天完全黑了下來,盧林這才想著要找地方歇息,四處一片黑暗,撿了根粗大枯枝點燃了,尋到一處山洞,也沒想吃什麼東西,略做清掃了一下就倒頭躺下了。


    躺下了一時也睡不著,盧林思緒萬千,想著自己的身世,想著從記事起的一切,就想將這些天的經曆忘卻,就當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就當自己仍是那個在鐵匠鋪無憂無慮的少年;可是,無論如何這些都是事實存在過的,無法抹去。


    盧林心中暗自歎息著,既然已經是這般結果了,那就得承受,沒有親人就沒有親人了,從小自己不也是這樣過來的?這些親人隻是血脈上的親人,他並沒有見過,談不上什麼親情感情,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也不知道,有的是血脈相連的關係。


    以前自己不知道不也是這樣過來了,也漸漸長大了,沒有了那就沒有了,又能如何?人死不能複生。自己還活著,還要繼續活著,身邊還有許多人,還有三叔、三嬸、大掌櫃、二掌櫃、薑星冉、郭文、曉梅……還有他們許許多多的人在。


    這些是他所熟悉的長輩、朋友,是他成長中存在的,關心照顧過他的,還有江湖中結識的,薑星冉更是將來要共同生活的愛侶……他們都是牽掛著他,也是他的牽掛,日子要一天天過,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要向前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山洞中漆黑一片,盧林雙目無神的躺著,想著這些,腦海裏雜亂一片,到了後麵也不知道何時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次日,盧林被一陣雨聲驚醒,也不知是什麼時辰了,天微微亮,肚子有些饑餓,便衝進雨幕往山間尋找水源去了;待得尋到水源,洗漱了一下,腦子有些清醒過來了,隻是仍覺得鬱悶,於是朝著山頂狂奔而去。


    雨是越下越大,盧林站在山頂,任憑風吹雨打,四周空寂無人,水霧茫茫的一片,不禁大喊了起來,喊過之後,似乎覺得鬱氣消散了一些,空著手離開山洞的,也沒有帶刀,就在這雨中練起了【明玉十八手】。


    盧林很自然的從‘雲山萬重’開始,然後‘歸路遠’‘疾風千裏’‘塵飛揚’‘日暮風悲’‘邊聲起’‘風霜凜凜’‘春夏寒’‘弦驚長空’‘雁飛高’‘一步一遠’‘足難移’‘關山難越’‘行路難’‘生死不知’‘思茫茫’‘浩氣長空’一路使了出來,直到最後一式‘六合廣’使出,盧林兀自渾然不覺,依照著平日習慣練著,等到使完了,陡然發覺‘六合廣’竟然完全融入到前麵十七式裏麵去了,等到‘六合廣’使完後,四周的雨幕都停滯了一下,盧林頓時心頭一震,這是怎麼練成的?


    緊接著盧林又練了一遍【明玉十八手】,迴顧著剛才的感覺,到了最後一式‘六合廣’卻不是那麼順暢了,但是融入的感覺還是體會到了,盧林仔細思索了一下,似乎是昨夜胡思亂想後心境有了些變化的緣故。


    大姑姑也說【明玉十八手】需要順著心境來練,盧林認真迴憶了昨夜自己所想,應該是放下了一些事情,心境上了有變化,不是改變,是更進一步了,不是改變;對於世上再無親人之事也都接受,坦然了一些;自己還是自己,沒有變。


    盧林想通了原由,又接著練了一遍【明玉十八手】,果然不一樣了,和第一遍的時候感覺一樣,順暢了起來,雖然不是大成,卻比之前在神都的小成強了許多,而且這威力確實大了數倍了,遠不是之前可比的,心中一陣歡喜,感歎這機緣尋不到,卻又是來得如此突然。


    下山之前,盧林將【明玉十八手】練了兩遍,仔細體悟了一番,之前的小成隻是勉強可以將‘六合廣’融入前麵十七式中去,如今算是徹底練成了,‘六合廣’已經和前麵十七式完全融合了,若是要大成還需要慢慢日積月累,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六脈的修為還是不夠的,不知修煉到八脈會如何。


    練了這一陣,盧林也不知過了多久,滿心歡喜的下山去了,這時雨勢也漸漸小了,迴到山洞,脫下濕透的衣服,換上幹淨的,然後原地修煉起心法,剛才全力連續練了五遍【明玉十八手】,內力消耗不小。


    過得約莫兩刻鍾,盧林睜開雙眼,感覺心法也有提升,比之那天夜裏突破後提升了不少,更是覺得高興,然後肚皮咕嚕嚕響了幾聲,這才覺得很餓了,再看看外麵雨已經停了,就去山間獵食點野味來犒勞下自己。


    好好的吃了一頓後,盧林將換下的衣服拿去洗了洗,然後找了根長長的樹枝掛著,抗在肩頭,騎著【小紅】繼續前行,這時盧林才發覺已經是午時了。昨天下午是沿著建江往西北而行,後來在梅清一帶開始轉道向西的,歇息的山洞是在梅清西麵大山中。


    盧林找到人家打聽了一下路程,走山道繞行了近一倍的路程,於是問明了方向,翻山越嶺向西而去,黃昏時到得了沈溪附近歇息,沒有渡船過河,此時正是豐水時節,水麵有兩百餘丈寬。


    六月初六一早,盧林渡水後,繼續西行,崇山峻嶺之間所見小村寨房屋都和丁屋嶺差不多,隻是村寨有大有小而已,但是大的村寨就不一樣了;從溫陵出來,沿途所見都各不相同,小村小寨都是世代居於當地的,和丁屋嶺差不多;大的村寨其居所築造極有特色,都是圍堡式大屋,數座或是十數座乃至數十座大屋聚居於一起。


    那些大村寨的人,說話口音也有些不一樣,盧林也不趕時間,遇見了就會詢問一二,得到的說法是,這些大村寨大多是衣冠南渡大家族,一大家或者相熟南遷的幾家聚居,如此建造是為防豺狼虎豹、盜賊侵擾。


    從溫陵過來,盧林這一路至少見到上百這般聚落,形製不一,有圍屋、排屋、土樓等各種堡寨,樣式大多都是方形、半圓形、圓形,這些大寨的居所雖然外觀不一樣,但都是居住與防禦為一體的。


    這些堡寨建造都極為堅固,若說為防豺狼虎豹、盜賊侵擾,那些如同丁屋嶺一般的小村寨可不是這般,怕是這些南遷的世家大族經曆過動蕩戰亂,才會如此注重防禦,這些堡寨都至少是百年以上了,盧林沒有看見什麼新建的,這等防禦堅固的堡寨,盜賊土匪可是沒有能力攻打這般堡寨的,就是官兵來了也是難以攻打下來的。


    這些堡寨大多依山傍水,或圍屋開塘而建,取勢極為講究,建造得極為巧妙,還有些樓中有樓,環環相套;這些堡寨的外牆為生土夯築的牆體,內為木材結構,都是就地取材,這山中木材是極多;外牆至少都有三丈高,牆體厚達四五尺,防禦可謂是極為堅固,下部除了大門出入,連窗口都沒有,在上麵才開有窗口,可以張弓引箭、澆熱油、砸大石等防禦,可謂是易守難攻了,而且堡寨內有水井、糧倉等設施,關上門至少幾個月生存無憂。


    盧林見識過這些堡寨,倒是想起了臨江坊的城牆來了,大掌櫃雖是廬陵人氏,卻是在越州冶城成長的,也是熟悉這些堡寨的,經過臘八之戰後,大掌櫃便看重防禦了,賣地分得了四萬兩銀子就開始建城牆了,後麵更是毫不猶豫的將黃雲峰研製出來的十二副神臂弓裝配在城牆防禦上了,那可是價值四千多兩銀子一副,不是如今的五百兩銀子,差了七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十三之風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舞昺十三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舞昺十三幺並收藏江湖十三之風起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西宁市| 新密市| 金阳县| 来凤县| 三门县| 昌吉市| 武宁县| 宜君县| 金坛市| 怀集县| 石家庄市| 北流市| 芜湖市| 沈丘县| 孙吴县| 玉溪市| 灵武市| 盘锦市| 无棣县| 上思县| 漳浦县| 漳州市| 卫辉市| 唐河县| 正宁县| 黔东| 乐至县| 贡嘎县| 杂多县| 白河县| 都兰县| 临沧市| 宁化县| 睢宁县| 黄大仙区| 建水县| 武隆县| 定陶县| 临猗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