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諶沉默不語,拱手小聲道:“玄德公何必有此慮,縱使高祖與光武,也無法為後人所憂慮。”
劉備眉頭皺起,把對方看得冷汗淋漓,不敢對視,才直言道:“夫食漢祿又為荀子後,幼小飽讀宗族典籍,更當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黔首百姓目不識書,天下之治在於賢大夫,宜憂國者而不憂,則天下危矣,如此士人飽讀典籍又有何用,張口儒家經(jīng)典,閉口引用古訓,整日忙碌於案臺筆硯之間,筆下雖有千言,而胸中實無一策。”
“居其位則無心憂國憂民,雖公天下事,卻攫利於門戶私計,試看汝南袁氏五世三公,食漢家祿久矣,能憂天下者又有幾人。”
“袁術(shù)在淮南索求無度,使得百姓人盡相食,曾經(jīng)富庶的淮南十室九空,袁紹在冀州姻親烏桓,又許其掠奪漢地,士人為一己私利,不言與不肯言者甚多,此刻天下小人橫行,賢大夫愈發(fā)寥若晨星,備豈能不深憂乎?”
劉備毫不留顏麵的一番話,把荀諶說得臉色漲得彤紅,幾度想要開口反駁,又欲言又止。
這一刻,他終於明白辛仲治在出使平原郡返迴鄴城後,問他和劉使君說了什麼話,總是緘默不語,閉口不談。
原來是口舌說不過,被玄德公給懟了……
荀諶在心裏暗暗叫苦。
“辛仲治啊,辛仲治,劉使君如此言辭犀利,能一語中人,汝為何不早與我說,不然我何至於無地自容,滿麵羞愧。”
又想到荀彧和荀攸也沒在書信與他提及此事,更是不禁歎氣。
遇到能夠施展才華的明主,什麼都憋著不說,使得他成為笑料了,倘若將來為此事留名史籍,必為後世所譏笑也。
荀諶想到這裏,不由打了個寒顫,這比殺了他還難受。
雖然在後悔不該開口,但嘴巴還是動了動,擠出一絲勉強的笑意,揖禮說道:“玄德公憂先於事,待事至則無憂。”
劉備見其神色僵硬,也猜到荀諶的心思,想了想,說道:“友若之言也可取之處,加以修改便為良策,以蠻夷攻蠻夷,不應該隻用內(nèi)附胡人,應用納願意歸順的胡人為漢,以胡人的方式教漢軍馳騁射獵,同其所為,習其所好。”
“我亦知胡與漢兮域殊風,但夷狄入漢地,習漢家之俗,學漢家典籍,一心向漢則可取漢名,為漢人也。將百萬部落化胡為漢,編胡人為漢軍,一齊飲食居止,共抗禦侮,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什麼關(guān)內(nèi)胡人,隻要在精神上和行為與漢人一致,張口閉口尊稱我漢家,說起漢土能挺直腰桿得引以為豪,就不能對人家有偏見。
天天對蠻夷鄙夷不屑,豈不就是讓胡人各部落彼此抱團取暖,聯(lián)合得更為緊密。
在返迴大營的路上,劉備不覺感慨係之。
……
建安元年(196)十二月,劉玄德與袁本初交戰(zhàn),在鄃縣四十裏外以七千大破袁軍十萬的消息轟然傳遍天下。
劉備攜大勝之勢,兵分三路直抵魏郡、甘陵、渤海,各縣守軍紛紛而降,讓南北諸侯為之震動失聲,此消息一出,猶如山崩地裂,使得海內(nèi)沸騰。
讓關(guān)中、涼州、幽州、益州、荊州、淮南、江東等地諸多官吏一坐皆驚,聞?wù)卟挥身懻鹗斎艘暵牎?br />
誰知不久,竟然又從河北傳來一則消息,袁紹兵敗甘陵,在逃亡途中墜馬身亡,臨死前令河北十數(shù)盡降劉玄德,以至河北兩州如平地一聲雷,使欲意反抗的豪族形勢急轉(zhuǎn)直下。
冀州剩餘的常山、中山、趙國、巨鹿、河間、安平,以及幽州的代郡、上穀、涿郡、廣陽、漁陽等各地亂成一團,郵、亭、傳舍道路斷絕,政令不通。
各地太守、相與縣令、縣長見河北沸沸揚揚,袁公又已然身死,無人有威望接領(lǐng)冀、幽州牧之職,便幹脆與當?shù)氐氖孔搴秃雷邈戾粴猓_始不遵信都的文書政令。
驟然收到噩耗的袁紹夫人劉氏,以及袁譚、袁熙、袁尚等人,頓時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在信都麵對各地此起彼伏的騷亂,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不知如何處理。
袁尚在手足無措之際,驀然想起與他交好的審配,差遣親信不顧疲憊地乘馬換船,一路趕到鄴城尋找審配。
而審配先是痛哭一番,不顧還在交戰(zhàn)的前軍,匆忙寫了一封書信丟給在黎陽與關(guān)羽、呂布對峙的文醜,便帶隨從沿河乘船趕迴信都,在河畔邊與甘陵的青州軍擦肩而過,好在對方欲輕裝南下攻打魏郡,意在截斷文醜的歸路。
連胡須淩亂也沒時間梳理的審配站在河北岸,遠眺青州軍沿洹水向南攻取魏郡,不由在心底歎息,暗道:“希望文醜能及時反應過來,放棄鄴城退守邯鄲,否則大軍危矣!”
“河北縱使不敵,至少也能與劉玄德交戰(zhàn)多時,怎會頃刻間就橫發(fā)逆起,地坼天崩了?!”
審配直到現(xiàn)在還是難以置信,沒想到他在鄴城為文醜運輸糧草與軍械,想盡辦法攻破兗州。
袁公便已在甘陵兵敗身死,十萬大軍一朝覆滅。
沒有人能告訴他,到底發(fā)生了什麼事,隨著征討大軍的潰敗,那些由各郡縣掾吏,調(diào)度隨軍出征屬吏,不少來不及請降,慘死在亂軍,有的則遭青州軍生擒活捉。
導致臨近戰(zhàn)場的魏郡、渤海各縣官吏緊缺,此時河北就一個字,亂。
“也不知沮公與和辛仲治身處何地,有無趕歸信都……”
審配眉眼緊皺,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河北將傾,誰能扶危定亂,承袁公遺誌而定鼎天下,還有袁公欲降劉玄德之事,究竟是真是假。
荀友若、田元皓、郭公則等人到底有無逃迴河北,他真想揎拳擄袖,將這三人生拽活拖數(shù)十步,問出到底是誰讓袁公如此失誤。
這般蠢豬幕僚不殺,不足以泄河北官吏之憤。
“走罷……”審配收迴隔河遠望的目光,將視線重新落在北方,不禁暗罵道:“郭公則最好不是你在獻計獻策,否則我必將傾盡錢財,遣遊俠殺之矣!”
審配想來想去,在這幾人裏就郭圖會阿諛諂媚,嫌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