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這一路眾人快馬加鞭,沿著黃河走,但見漁民在黃河邊打魚,好不逍遙自在,但也見到不少饑民,在河邊搭建許多破帳篷避難,不時有官軍來迴巡視,就怕有亂民滋擾州府,搶劫府庫。


    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跨馬來到濟南府城外,但見天高地闊。黃河並不遙遠,一望無垠。那鶴發(fā)童顏坐在城牆下說說笑笑,小孩子也結伴玩耍。時不時走過幾個饑民,便令人愁容滿麵。張叔夜在濟南府的府衙熱情招待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


    張叔夜道:“接到皇上指令,我便在濟南府專門等候你們的到來,路上可還順心麼?”費無極道:“不鬧心就不錯了。”


    普安道:“可不是,沒想到黃河邊那麼多饑民,餓殍遍野。”張叔夜道:“你們知道就好,這可是天災人禍。天災不可怕,人禍才可怕。童貫伐遼無可厚非,朝廷征集糧草和軍餉也情有可原,偏偏旱災又至,莊稼地顆粒無收。讓黎民百姓怎麼活?江南方臘犯上作亂,那是‘花石綱’造成的。如今北方動蕩,便是伐遼和旱災所致。江南百姓遭了殃,如今河北百姓又遭殃。不知你們在東京,見到的又當如何?”


    張明遠怕張叔夜憂心忡忡,便撒謊道:“沒什麼事發(fā)生,畢竟是京城,還好,還好。”張叔夜早聽說了朋友從東京捎來的消息,眼下東京郊野也發(fā)生了饑民。畢竟童貫伐遼,軍餉大多都從京城征調。


    費無極見張叔夜一臉狐疑,便知道瞞不過張叔夜。費無極給張明遠使個眼色,示意他實話實說,張明遠隻好如實迴答。


    張叔夜神情肅穆,歎息道:“我就知道此番張萬仙和高托山犯上作亂,不可小覷。恐怕比方臘和宋江更棘手。宋江是流寇盜賊,方臘是為帝圖皇。朝廷討伐,合情合理。但此番有所不同,饑民是血淋淋的,伐遼勞民傷財也是眾所周知。山東的饑民和河北的饑民都到東京去鬧騰了,官軍隻好出動,將他們阻擋在黃河邊。眼睜睜看著餓殍遍野,實在令人痛心疾首。如若放在當年,我也好調兵遣將。眼下我卻不能,如若激起民變,那可是大大的罪過。”


    聽了這話,子午道:“讓我們對付老百姓,我們的良心不答應。”普安道:“可不是,師父們當年不曾去剿滅方臘。”


    餘下道:“方臘畢竟是大宋子民。”武連道:“方臘為帝圖皇雖說不妥,可也是朱勔逼迫的。”費無極道:“好了你們別說這些,雖說在濟南府,可說話也不可口無遮攔。”


    張明遠道:“我們馬不停蹄趕來,看到老百姓受苦受難,實在於心不忍。”頓時眼裏含淚。


    張叔夜道:“你們一路辛苦,先且歇息一日,明日我設宴為你們接風洗塵。你們先去歇息,皇上特命準備館驛接待你們,你們就不必住客棧去了,畢竟眼下人多眼雜。張萬仙和高托山的人如若得知你們是皇上跟前的人,便要麻煩了。”


    張明遠道:“那多不好,我素聞館驛是為各地朝廷命官準備的,我們何德何能敢消受,我們還是去住客棧好了。”張叔夜卻對張明遠耳語幾句,張明遠勉強答應下來,隨即引眾跟隨那濟南府幹辦到館驛歇息去了。


    次日,張明遠和費無極又引眾抵達張叔夜在濟南府的府邸,那府邸是前任留下來的,張叔夜沒有絲毫改頭換麵,那後堂的桌子看上去頗為陳舊,書架上卻擺滿了許多書卷。眾人落座,談笑風生。


    張叔夜道:“到了濟南府,你們感覺如何?”張明遠道:“隻是進了城門,見民風淳樸,好似江南水鄉(xiāng)。”


    費無極道:“畢竟是孔夫子的故裏,知書達理,彬彬有禮,不在話下。”子午道:“孔夫子的故裏可不在濟南府,在仙源縣。”


    普安反駁道:“此言差矣,漢唐都叫做曲阜,多好聽。偏偏大中祥符五年朝廷改成仙源。”


    餘下道:“仙源也沒錯,孔夫子好比神仙,神仙的根源,簡稱仙源,有何不妥?”武連冷笑道:“一派胡言,改來改去,令人費解。”


    張明遠問道:“大人,這齊州濟南府曾經(jīng)可有一個叫做曾鞏的知州?”張叔夜點了點頭,喜上眉梢,介紹道:“我到了濟南府就去祭奠曾鞏。你們居然知道他,不錯。”


    張明遠等人便齊聲道:“那就勞煩大人介紹一番了。”張叔夜喜道:“好,我便說說看。熙寧二年,在京城任職數(shù)年的曾鞏,因在王安石與司馬光關於變法的爭執(zhí)中把兩邊都得罪了,遂向神宗皇帝提出請求,想要外調到地方做官。神宗皇帝很舍不得,但還是安排曾鞏出任越州通判。”


    子午道:“這個官,名字挺好聽。”張叔夜道:“曾鞏到任後,便察民情、訪貧苦、探虛實。越州從酒坊征收賦稅,供衙門使用。酒坊錢有限,不夠財政開支,不足便分攤到老百姓身上,還明文規(guī)定,確定了七年。期限已到,衙門卻仍舊重稅,橫征暴斂,沒有按規(guī)定停征。曾鞏得知後,馬上停止了這筆賦稅的征收。”


    張明遠喜道:“可見曾鞏做官,真是為民請命了。”


    張叔夜饒有興致之際,又介紹道:“後來啊,碰上饑荒,災情很嚴重,民生很凋敝。曾鞏便安排人廣貼告示,要求各縣富戶如實申報自家糧食的儲量。富戶們申報上來儲量達到十五萬石後,他立刻發(fā)布政令,要求各地富戶以比倉糧價略高一點的價格向百姓出售糧食,從而使饑民能就近購買。曾鞏還籌集了五萬錢,借給農(nóng)戶購買種子。”


    普安歎道:“此乃雪中送炭。”眾人皆深以為然,張叔夜也點了點頭。


    子午問道:“大人,曾鞏在濟南府又有什麼政績呢?”


    張叔夜道:“聽說濟南府當年有一周姓富戶員外,其子周高為富不仁,橫行鄉(xiāng)裏,民憤極大,但周家勢大能動權貴,又與地方官沆瀣一氣,尋常百姓家根本不敢惹。曾鞏初來乍到,卻並不畏懼,一麵按兵不動,一麵偷偷搜集證據(jù),最終將周高法辦。當年章丘一帶有一夥叫做‘霸王社’的土豪,他殺人越貨,無惡不做,曾鞏使出美人計,讓這廝放鬆警惕,暗地裏派兵將他們悉數(shù)抓獲,將三十一名罪犯判刑,發(fā)配儋州去了。曾鞏還在齊州開創(chuàng)了‘保伍’之法,以五戶為一保,監(jiān)督出入,實行外鄉(xiāng)人登記,有盜賊則鳴鼓相援。通過曾鞏的治理,齊州盜劫情況好轉,明顯下降,由暴亂多發(fā)之州變成了平安之州,風氣為之一清。”張明遠聽了喜上眉梢。


    張叔夜又道:“曾鞏既勤政,又務實,凡事能求真務實。為治理黃河,朝廷從各地調集民工,要從齊州調丁兩萬。當曾鞏聽說一些地方的戶口有漏登和瞞報現(xiàn)象後,馬上決定普查人口,從下至上,層層上報,反複核實,最後發(fā)現(xiàn),九丁抽一就能滿足征丁之需。他的這一務實作風,使許多尋常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減輕了他們的負擔。曾鞏在齊州的政績還有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濟南府農(nóng)夫樂於耕種蔚然成風。曾鞏還修建齊州北水門,疏浚了大明湖。後人在千佛山建曾公祠,在大明湖畔建南豐祠。這南豐祠祭祀的是南豐先生,告訴你們也無妨,南豐先生就是曾鞏。”聽了這話,眾人意猶未盡,讚不絕口。


    武連問道:“大人,後來曾鞏一直留在齊州麼?那老百姓一定欣喜萬分。”


    張叔夜搖搖頭道:“可惜,熙寧九年,曾鞏調任洪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兵馬都鈐轄(武職,主要負責防務)。齊州老百姓撐起萬民傘夾道歡送曾鞏。”費無極道:“曾鞏的名氣估計就是在齊州做官得來的。”


    張明遠笑道:“他還是個文人墨客,那《墨池記》 ,莫非師弟忘記了?”費無極道:“小時候還背誦過,自然記憶猶新。”餘下道:“大人快說說看,曾鞏到了洪州又當如何?”


    張叔夜道:“任職之初,恰逢瘟疫流行。曾鞏趕緊調配救災物資,迅速命令各縣、鎮(zhèn)儲備防疫藥物,以備萬一。他安排人騰出州衙門的官舍,作為臨時收容所,給那些生病的士兵和染病無力自養(yǎng)的百姓居住,不但分派醫(yī)生給他們治病,還給他們免費提供飲食和衣被。他派人隨時記錄瘟疫情狀,把染病和沒染病者均登記造冊,及時匯總,然後從國庫調撥資金,按輕重緩急,依次有序地分發(fā)救濟款。”聽了這話,張明遠為之動容,讚道:“這樣的好官,老百姓不喜歡,天理不容。”


    費無極也饒有興致,立馬追問道:“到了洪州又做好事,想必不會再離開洪州了。”


    張叔夜見費無極也饒有興致,便介紹道:“熙寧十年之時,曾鞏由洪州轉任福州知州。福州任上,曾鞏提出‘當官不能與民爭利。’官府的蔬菜大量上市,擾亂了市場,導致菜價越來越低,以種菜為業(yè)的菜農(nóng)賣不掉菜,收入大減。曾鞏親自走街串巷得知詳情後,立刻取消了朝廷還撥給一定麵積的職田(權屬朝廷的固定田產(chǎn)),讓菜農(nóng)有利可圖,便安居樂業(yè)。”


    此言一出,子午四人齊聲讚道:“曾鞏真是貼心人,這樣做官,那才算得上父母官。”


    張叔夜道:“六十歲後的曾鞏,還被朝廷安排到明州、亳州、滄州等地任過知州,所到之地,也均有政績。曾鞏做官的秘訣是說得少,做得多。他一生輾轉七八個州,在地方任職,時常走在街頭巷尾,傾聽民間疾苦,一心為民,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和好事,是我大宋不可多得的父母官。”說話間,頗為動容,眼裏含淚。


    張明遠和費無極安慰幾句,張叔夜依然緩不過神來,又恨恨的道:“如今皇上派梁方平前來鎮(zhèn)壓饑民,令人匪夷所思,可憐許多饑民,要顛沛流離,受苦受難了。這便是山東張萬仙和河北高托山如今一唿百應的根源所在。”眾人愣了愣,一言不發(fā)。張明遠頓時悲從心來,心如刀割。


    這日張叔夜設宴,走進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張叔夜介紹道:“明遠、無極,你們看誰來了,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易安居士。”眾人一怔,自然知道這易安居士便是李清照。


    張明遠看去,這李清照雖說人到中年,可卻是通身的氣度不凡,非尋常婦女。穿綠衣,光彩照人,優(yōu)雅得體,落落大方,再看那眼眸,也是氣度不凡,和善之極。


    張叔夜道:“我聽種溪說過,他妹妹種雪對夫人很是仰慕,自比京兆府李清照。小小年紀,也是對夫人佩服有佳。”


    李清照笑道:“不敢當,我當年在東京,也對許多大才女尊崇萬分。她們都不願拋頭露麵罷了,我隻不過太過招搖,你們見笑了。”


    張明遠一怔,心想,這李清照果然謙虛謹慎,便佩服道:“夫人此言差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許多大才女為何默默無聞,並非他們不愛出風頭,隻是苦於沒什麼作品令人拍案叫絕。”


    費無極道:“不錯,我也想成為大文豪,但談何容易。”


    子午心想,見到大才女,定要套近乎,便道:“仰慕夫人很久了,沒想到夢想成真,如今見到了,不可思議。”


    餘下也尋思,這眼前的婦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這女人可不簡單,才華橫溢,名揚天下,便道:“夫人的故鄉(xiāng)在濟南府麼?”


    普安道:“廢話真多,世人皆知,何必多問。”武連道:“都說山東出人才,孔夫子、李清照,了不起。”


    張叔夜道:“關中也出人才。”李清照道:“不錯,周文王和秦始皇,漢武帝和蘇武,顏真卿和杜牧。”


    張明遠道:“夫人何不說大唐女詩人薛濤呢?”


    費無極道:“不錯,薛濤也很有名,但大唐畢竟是男人的天下。要說大唐女人,也隻能用武則天對付男人了。”


    李清照道:“你們心知肚明,武則天讓中原男人顏麵掃地。”


    張明遠道:“想必後世提及大唐女人,首推武則天。提及我大宋女人,首推夫人。”費無極道:“其次莫非還有人?”


    李清照道:“那自然,大唐有武則天和薛濤。”張叔夜道:“大宋便是李清照夫人和李師師了。”李清照擺了擺手,淡淡的道:“不是我瞧不起李師師,而是我不如她。”


    張明遠道:“此話怎講?”子午道:“夫人是說,李師師可以見到皇上。”普安道:“莫非皇上不知道夫人?”餘下道:“那不可能。”武連道:“不錯,夫人出名很早,世人皆知。”


    張明遠見李清照一言不發(fā),端起茶碗,便道:“你們都別說了。”費無極見李清照沒喝茶,又一杯酒下了肚,便驚道:“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說話間用手指了指自己和眾人。李清照端詳著綠色的酒杯,道:“沉醉不知歸路。”眾人破涕一笑。


    子午道:“作詞容易麼?”李清照道:“容易。”普安道:“作詞很難麼?”李清照道:“很難。”


    餘下?lián)狭藫厢崮X勺,問道:“夫人說的,為何我聽不懂。”李清照道:“這話再簡單不過了。”武連追問道:“夫人請賜教。”


    李清照道:“作詞用心用情,便容易。作詞容易,做出極品卻難上加難。”張叔夜道:“我愛作詩,不擅長作詞。”


    李清照道:“作詞可以唱歌。作詩可並不容易,我以前也嚐試過作詩,但總覺得作詞用來排憂解難,恰到好處。”


    費無極道:“到了濟南府,如若不逛一逛豈不辜負了這濟南府的盛情相邀。”張明遠道:“還望大人與夫人一同前往,不知意下如何?”


    張叔夜和李清照麵麵相覷,點了點頭,答應下來。道:“好,一同前往。”


    下午時分,在張叔夜和李清照的引領下,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遊覽了大明湖、千佛山和趵突泉。一路上,眾人談笑風生,更相和睦。李清照帶著麵紗鬥笠,張叔夜引眾前行,張明遠和費無極四處去看,子午四人追逐打鬧,好似孩子一般。


    大明湖果然名不虛傳,風景秀麗,如詩如畫。岸上翠柳垂蔭,婀娜多姿。湖中碧波泛蕩,荷花似錦。那水麵小舟爭渡,畫舫徐行,更有那樓臺亭榭,若隱若現(xiàn)。在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這大明湖稱之為曆水陂,唐時又稱蓮子湖。曾鞏稱為西湖或北湖,但濟南府老百姓還是稱之為大明湖。


    西晉以前,大明湖範圍很大,南到濯纓湖,北通鵲山湖。西晉永嘉年間,建城牆把湖分開,基本形成如今的規(guī)模。大明湖的水主要是泉水,由珍珠泉、孝感泉、芙蓉泉、濯纓泉、太極泉等二十多處泉水匯集而成。湖水於東北出水門經(jīng)濼水河注入小清河。那波光粼粼,令人神清氣爽。


    眾人來到百花洲,放眼望去,附近的居民多在水中植白蓮,岸旁栽楊柳;四周房舍,參差錯落,似水鄉(xiāng)民居。實乃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百花洲內(nèi)建有百花臺,因那百花堤得名,又因百花堤為曾鞏所建,亦名南豐臺。百花臺周圍,鮮花爛漫,景色秀麗,曾鞏曾寫《百花臺》詩讚美:


    煙波與客同樽酒,風月全家上采舟。


    莫問臺前花遠近,試看何似武陵遊。


    離開大明湖,眾人又到千佛山去了。千佛山古稱曆山。據(jù)史載,隋朝年間,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shù)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於此。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張明遠等人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近處大明湖碧波如鏡,遠處黃河白練如帶,濟南府城池景色一覽無遺。


    眾人依依不舍下了一覽亭,又抵達名揚天下的趵突泉,但見池邊垂柳蕩漾,泉水咕咚咕咚冒個不停,白色水花,好似孩童追逐打鬧,時起時落。


    張叔夜介紹道:“趵突泉最早並沒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濼水的源頭,漢唐以來常以‘濼’代指趵突泉。那北魏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寫道:‘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突出雪濤數(shù)尺。聲如隱雷’後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廟,也俗稱為娥英水。曾鞏出任齊州知州時,為趵突泉取名‘檻泉’。‘檻’,假借為濫,泛濫之意。”張明遠等人點了點頭,明白過來。


    李清照笑道:“‘檻泉’典出自《詩經(jīng)》 ,《詩·大雅·瞻卬》中寫道:‘觱沸檻泉,維其深矣。’但濟南府百姓卻因‘檻泉’之稱太雅,棄之不用。”


    張叔夜道:“曾鞏在《齊州二堂記》中記載:‘自渴馬崖以北,至曆城之西,蓋五十裏,而有泉湧出,高或至數(shù)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


    聽了這番介紹,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了然不惑,頓時心曠神怡,但見趵突泉水不停奔湧而出,好似珍珠撒在地上一般,許多遊人駐足觀看,談笑風生之際,皆流連忘返,止步不前。


    過了三日,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辭別張叔夜和李清照後,抵達河北大名府,在郊外見到許多流離失所的饑荒難民。有人竊竊私語,朝廷居然派人驅趕饑民,為首者來自東京,叫做梁方平。


    這下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才確信無疑,張叔夜說的都是實情。張明遠再也忍不住潸然淚下。費無極勸慰也無濟於事,張明遠被費無極生拉硬拽,子午四人也一同勸慰,張明遠淚流滿麵之際,帶著子午和餘下離開河北,迴終南山去了。費無極也帶著普安和餘下迴青城山去了。

章節(jié)目錄

閱讀記錄

兩宋傳奇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繁體小說網(wǎng)隻為原作者東方唐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唐宋並收藏兩宋傳奇最新章節(ji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岳普湖县| 荣成市| 长丰县| 北流市| 贡嘎县| 沈丘县| 五指山市| 潍坊市| 林甸县| 山阴县| 楚雄市| 田东县| 彩票| 宁蒗| 新疆| 新干县| 桂阳县| 临朐县| 托克逊县| 鹤山市| 读书| 来凤县| 穆棱市| 随州市| 彭水| 清远市| 巩留县| 兴文县| 襄垣县| 如东县| 利川市| 潮州市| 林芝县| 镇康县| 永宁县| 平乡县| 日照市| 濉溪县| 沂水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