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從西王部開始,向著四麵八方蔓延而去。
除了西域有漫長的沙漠與高山阻攔,得以避免之外,其他地方或多或少都受了影響。
首先遭殃的,就是狼庭屬於大汗的蒼狼部。
蒼狼部位處狼庭草原的中心,當初建立狼庭的雄主,將四大王部封於周圍,本是有著四方拱衛之意。
這想法是極好的。
但是如今遇上了鼠疫,蒼狼部地處草原鼠群的必經之地,很快遭了殃。
蒼狼部開始有鼠疫蔓延。
以狼汗為首的狼庭貴族立刻著手向東麵遷移,同時還把蒼狼部豢養的狼群帶上。
這些本來是用於與漠北作戰的戰狼。
如今被用作捕捉草原鼠。
一旦染上了疾病,同樣會被狼庭貴族果斷拋棄。
不過,它們如今已經有了替死的作用。
其他三大王部,眼見狼汗帶頭遷走王庭,也紛紛開始大遷徙。
沒有了人的製衡。
剩下的鼠群再次壯大,撲向南麵。
好在,漠北方麵已經有所準備,提前布置了大片的毒水地帶。
大部分的病鼠倒在這一關,隻有少部分得以打洞穿過,但是很快又迎來了邊軍的火攻伺候。
漠北方麵,是真的以對付敵人的狠辣,來應對這群病鼠的。
最終效果也相當顯著。
齊天書院的醫學院有夫子帶著弟子來到前線,全副武裝之後前往隔離區,對少數染上鼠疫的病人用“刺血法”治療。
這刺血法的成活率,與身體狀況有關。
如果過度虛弱,同樣可能會讓人在排毒的過程中提前病亡。
所以,大明對漠北的糧食補給,即便在收成減少的當下,仍然保證了相當的補給率。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
醫學院的夫子讓弟子統計過鼠疫病人的成活率,差不多能有五成的樣子。
這樣的結果已經讓人很滿意了。
畢竟,在此之前,得了鼠疫基本隻有等死這一條路。
醫學院夫子登上城頭,遠遠看到草原上的亂象。
常言醫者仁心,但此刻也是有心無力。
他不可能為了所謂的慈悲,就拿自己人的性命開玩笑。
皇帝不會允許,朝臣不會允許,書院也不會允許!
……
這場鼠疫在夏季達到鼎盛,又在冬季暫時得以遏製。
不過,狼庭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已經大傷元氣。
大明因為提前有了準備,把影響控製到最低。
但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方勢力,好像也沒有受到多少衝擊。
這就是位於大明東北的牧族,又稱鐵勒諸部。
他們與狼庭大體不差,同樣以放牧為主,但種類不限於牛羊,甚至還有馴鹿,山雉等等。
除此之外,鐵勒諸部本身也是有田的,地力肥沃。
理論上,他們能過得比狼庭要好。
但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也不會好得太多。
這一切要得益於另外一個人。
——桃花仙
這個“仙”字本來不過是他自封的,但是在桃花仙顯露過幾次神跡之後,他就成了各部薩滿口中的“真神”。
桃花仙一掌,可以讓枯竭的山泉冒出汩汩流水。
一碗桃水,還能讓臨死之人煥發生機。
當然了,鐵勒部的底層,除了最初幾位作為典型的牧民。
其他人是沒有資格享用桃水的。
這也是桃花仙有意為之。
他想讓鐵勒諸部化為己用,最省心的做法就是掌控住鐵勒諸部的上層人。
上行下效,這句話不管是在關內還是關外,都是最管用的。
何況,桃花仙早就在關內傳過信眾,清楚這套底層邏輯。
桃花仙同樣觀察到了狼庭的變故。
心裏也生出了將其化為己用的想法。
不過在這之前,還要先把手裏的鐵勒諸部給捏住,不能貪大求全。
到了今日的境地。
桃花仙知道自己沒有再試錯的機會了。
一旦李靈運培養的那位陰間神明取代了自己,那麼他就會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
想要與其對抗,就是順應大劫!
如今,狼庭還需要再支撐一陣子,等到鐵勒諸部穩定下來,再故技重施,通過收攏他們的上層,再讓狼庭也能逐漸為自己所用。
到時兩麵夾擊,直接大軍壓境。
不管大明是選擇迎戰還是退避,他們都別想安然渡過這次大劫!
……
狼庭貴族在苦熬了一個冬天之後。
鼠疫得到一定程度的抑製,他們也勉強恢複了元氣。
狼汗立刻將主意打到了大明的身上去。
他們的儲備已經不足,而明人這陣仗擺明是還有存糧的。
如果不趁著現在,他們剛緩過勁來發兵進攻。
那麼等到鼠疫再度卷土重來時,自家死去的子民隻會更多。
於是,開春之際。
狼庭再度南下!
定北軍第一時間組織了反擊。
至於東北方麵的防線,則是由定國公“李從彧”接手。
平心而論。
李從彧知道己方的糧食情況,心裏是不想起兵的。
可架不住狼庭這擺明是要拉他們下水。
比起瞻前顧後,損失那麼一點糧草。
一旦有城池被狼庭攻破,這群紅了眼的狼人南下,還會把鼠疫一並帶到大明北方。
屆時,這場連鎖反應引起的動亂,足以摧毀大明營造的大好局麵。
所以——
這場仗得打,而且要拚了命的打!
李從彧上書金陵方麵,請求南方派兵增援。
朱平安立刻準奏。
至於具體的將領人選,他找到了已經卸甲歸田,如今擔任兵法院主講的越國公“常勝”。
可以說,在選將這方麵。
比起許多年不曾上過戰場的朱平安,常勝的眼光能夠務實許多。
朱平安既然問了,常勝當然也知無不答。
他推舉了不少軍中的後生,以及那些一直沒能熬出頭的老將。
至此關頭,狼庭來犯。
這是一場空前的國難,但同樣也是沙場封侯的希望。
常勝給出了推定的人選之後,又提出要讓兵法院的人同行。
這個建議讓朱平安有些猶豫。
他倒不是信不過那些小子。
恰恰相反,這些年有“農事院”和“醫學院”的典範在前,朱平安“兵法院”的弟子也寄予了厚望。
他擔憂的是,一個不好,這些人全部折在裏麵。
這樣的話,可能會讓大明下一代的武將,產生青黃不接的可能。
常勝聽到這話,心中不由感慨。
陛下終究是老了。
如果是以前,即便兵法院的這些弟子全部戰死,朱平安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但現在為了求穩,反而有些躊躇不決。
常勝知道,這是自己盡忠的時候。
皇帝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但是他身為世受皇恩的臣子,既然坐享了天下盛名,就要扛得住這擔子。
“臣竊為兵法院主講,願對此事負責。如有差池,當以死謝君恩。”
朱平安聽到這話,先是愣了一下,而後歎了口氣。
“那就依你所言。不過,這事無需你來擔。一旦出了差錯,朕會下罪己詔。而你,朕希望下一次,越國公也能這樣直言規勸。”
“謹遵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