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後,李成江就沒有多少顧忌了。
他對上朝臣,直接不惜代價將人拉下馬。
至於李成江麾下的帝黨朝臣。
他們在朝堂混跡多年,看得清楚風向。
想要與對麵的朝臣握手言和,這已經不可能了。
即便想要找到退路,那也隻能是勢均力敵的議和,而不是這種單方麵的認輸。
李成江這次若是倒了。
那麼底下的人同樣有了晉升之階。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了東廠。
劉理麾下的緹騎,這陣子算是徹底與朝臣撕破臉了。
隻要有人敢做出格行為的。
緹騎直接衝上門,將人拷問帶走,尤其是那些立場尤為堅定的。
這自然也是弘道帝的意思。
若在平時,他不介意自己治下的臣子有主意。
畢竟,有主意的臣子才能把差事辦好。
可是如果太有主意了也不行。
弘道帝自己不會下場。
因為這有失他作為一位帝王的身份。
不過,若是有閹黨進讒言,自作主張,那這就又是另外一迴事了。
閹黨與帝黨同時出擊。
整座京師在短短數月,陷入了一種空前的緊促氣氛之中。
但這緊促又不同於曆史上那些“閹人當道”和“奸臣當道”。
因為倒黴的隻有朝臣。
不管是東廠緹騎,還是宮廷禁衛,隻捉拿朝臣。
至於那些未有功名的讀書人。
他們如今都忙著在書院裏進修,謀求將來有一份好的差事。
便是少有的立誌科舉的。
他們見識到了大明官場的“論資排輩”,打心底希望這群老古董可以挪位置。
這樣一來——
沒準等到來年科舉的時候,進士和舉人的員額就臨時增加了。
那才是他們要關心的利好消息。
沒有利益,何來共情?
百姓們同樣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他們生在京師腳下,對於當今聖上喜歡修建“道宮”的事情早有耳聞。
而且,那座獨樹一幟的紫薇帝宮,如今儼然成了北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外來者到北平來,總要觀上一觀。
隻要弘道帝不提高稅賦,影響不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皇帝老爺自己掏銀子,這道宮修就修唄。
……
這一直折騰到弘道三十年。
最終,在李成江和劉理這兩條瘋狗的撕咬之下。
朝臣們半是屈辱,半是畏懼的選擇了認輸。
他們請出了皇長子“朱載熙”作為中間人,進宮麵見弘道帝,請求結束這場風波。
朱載熙宅心仁厚,沒法拒絕教導自己的幾位師傅,更不忍心看著他們家破人亡。
於是,他就照做了。
弘道帝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但是皇長子站在朝臣那邊,著實叫他不舒服。
為此,他以父之名,讓皇長子在殿內跪了幾個時辰。
直至這小子被宮人抬著迴去。
這場大戲隨之落幕。
……
“元虛道宮”的建造,仍由當初建造“紫極道宮”的赤鬆侯公輸丹負責。
不過,公輸丹如今也上了年紀。
這事情由他主理,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工程,分到了他弟子的頭上。
一應開支由內帑支出。
朝臣們則按照弘道帝的要求,每人做了一首歌頌“元虛”的詩詞作為投名狀。
將來若是有人要重翻舊賬。
這些臣子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得一起被釘在恥辱柱上!
弘道帝這一手,可算是拿捏住了那些臣子的軟肋。
本來,他們是真打算等弘道帝駕崩之後,再謀劃通過“春秋筆法”的方式,在未來的時間點內進行撥亂反正。
但是這題詩一事擺到明麵上,相當於受人把柄!
以後再想把自己摘出去,那就難了。
朝臣們嚐試過掙紮,奈何形勢比人強,他們是勢弱的一方。
如果不守規矩。
弘道帝保不齊就會采取更嚴厲的手段。
於是——
等到百官的題詩送來之後,弘道帝也做出了一定迴應。
劉理暫時保留原位。
李成江則主動向弘道帝請罪,攬下了一切的罪過,並且辭去首輔之位。
弘道帝順水推舟,允許了李成江的辭呈。
這時,早有準備的百官群起而攻之,弘道帝於是將李成江投進了詔獄裏。
這是從一開始就注定的結局。
李成江這枚棋子,在發揮完自己最後的作用之後,自此就要在大明朝堂退場了。
詔獄是弘道帝給他的體麵。
裏麵都是弘道帝的人,哪怕李成江事實上是犯官,而且還有劉理這樣一位尚未被清算的人選在。
李成江的日子不會太苦。
按照正常的流程走下去,迎接李成江的大概率是流放。
至於抄斬——
這對百官來說,未嚐不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做法。
但他們同樣要準備好被反噬。
因為李成江再怎麼說,那也是混跡了官場五十餘年的老人,如今朝中沒有幾個資曆能與他相比的人。
李成江若是開了“抄斬”的先河,那麼一刀就算是斬在了文臣群體的頭上。
此外,還有一方也會極力阻止李成江的非正常死亡。
那就是勳貴。
雖然他出身的榮國公府朝不保夕,可他們作為大明最頂級勳貴的頭銜還在。
基於這點,勳貴們不會任由勳貴子弟失去體麵。
這兩股強大的勢力反對,再加之弘道帝也不想對自己的外祖父下死手,那要是傳到後世去,絕對會被當成典型唾罵的。
從這個意義上。
李成江身在大明最危險的地方,可他如今又是最安全的。
唯一比較揪心的是。
榮國公府的一家老少,知道了李成江被關押,想要前來探視卻也因為阻力重重,始終沒能辦成。
……
直到這一日。
有人手持弘道帝的腰牌,來到詔獄探望李成江。
他臉上戴著鬥笠,還有防風的麵紗,最開始看不清模樣。
直至這鬥笠摘下之後,從中露出了一張讓李成江無比熟悉的臉龐。
“殿……殿下?”
不出意外的,麵前這人就是雲王。
那個將他李成江從國公府帶出來的人。
李成江看著雲王始終未變的臉龐,還有他手中的腰牌,匍匐而拜:“李成江參見雲王!”
李靈運讓他起來,又把李玉鳳和譚氏讓帶的書信遞過去。
他今日來,是以“花間樓主”的身份,替自己的忘年交來給他爹帶信。
順帶親眼見一見。
這個當初,由自己舉薦步入仕途,如今被稱為一代“奸相”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