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李成江的仕途平穩落地。
一切前塵往事。
在李成海滔天功勞的庇佑下,全都一筆勾銷。
這是李成江都沒想到的結果。
直到迴了府裏,見到了妻兒,李成江仿佛才終於迴過勁來。
至於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個主人公。
李成海。
他在李成江歸家後的三日抵達京師,兄弟倆闊別幾十年。
李成海留在府裏的家眷。
這些年受到李成江一脈的照顧,在數次風雨同舟之後,兩脈如今真正處成了一家人。
兩兄弟如今俱是兩鬢斑白。
好在,一切得償所願。
他們榮國公府曾經失去的爵位,在闊別五十年之後,再次被榮國公府的子孫掙了迴來。
這樣的喜事,值得告祭國公府的先人。
兄弟倆立即籌劃,迴到錦城祭祖的事情。
李成江年事已高。
可他執意想要迴去看看。
大不了,這輩子就不迴京師了。
……
半個月後。
李成海進宮麵聖,並且拜訪了海軍各將領,與他們約定好了來年再出海的時間。
他們今日的一切榮華富貴始於“西洲”。
想要將這份富貴守住,就斷然沒有一勞永逸的說法。
李成海也不允許。
自己兒孫用性命好不容易換來的成果,到頭來便宜了旁人,所以他遲早還是要出海的。
李玉鳳了卻了一樁心事。
他又迴到了花間樓,並且帶上了一部分自己編寫的曲子,作為謝禮交給李靈運。
這是李玉鳳能想到的,可以盡可能表達心意的唯一辦法。
至於償還人情——
人情這東西本就是玄之又玄的。
李玉鳳知道自己把握不住,幹脆就不弄巧成拙了。
隻要李靈運開口,他自會全力報答。
……
朝堂之事。
隨著李成江從相位退下,弘道帝立刻讓人頂替了他的首輔之位。
不是別人,正是顧閣老。
而且除了顧閣老之外。
弘道帝還從帝黨裏抽出一人,彌補到了內閣之中。
這下各派在內閣的勢力再次迴到了平衡。
一切仿佛沒有任何變化。
而且,接連兩次的大勝,這對那些意圖反抗弘道帝的百官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畢竟這次反李行動,用完敗來形容都不為過。
李成江雖然從首輔的位置退下。
但他本人沒有遭到清算。
反倒是這次鬥法期間,有大量的反對派臣子被東廠捉拿和抄家。
一來二去,帝黨的勢力得以壯大。
不少朝臣對於反抗弘道帝這件事情,已經失去了信心。
他們將僅剩的希望,放在了皇長子“朱載熙”的身上。
這位皇長子有著仁君之相。
但願等他上位,可以改變如今的局麵。
……
弘道三十一年,秋。
李成海的船隊再次出發。
書院的農學院,則已經完成了對這些海外物種的耕作。
其中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在產量上頗為喜人。
書院方麵立刻主持進一步的調試。
並且針對使用辦法與功效,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
皇長子的府邸內。
朱載熙今日迎來了第三子。
準確地說,這孩子如今是他的長子。
因為,朱載熙前麵的兩個兒子,最長的沒活過三歲就夭折了。
等到皇子府的人將消息送到宮裏的時候。
李靈運正帶著弘道帝,講解“元虛卷”的內容。
弘道帝聽到宮人來報,眉間閃過一絲不喜。
這不是對新生兒。
而是對長子“朱載熙”。
要知道,弘道帝在位三十一年,他如今已經有了七子九女,其中隻有一女夭折而死。
其他的子嗣成活率都很高。
這在弘道帝看來,就是他常年堅持修行道術的結果。
相比之下。
朱載熙這個生一個夭折一個的混賬,再加之他早先被群臣說動,作為說客來找弘道帝求情。
弘道帝對他已然心生不喜。
如今,得知朱載熙生出第三子,實則對這孩子並不看好。
可他畢竟是做祖父的。
厭惡朱載熙,不代表要與皇孫過不去。
弘道帝於是看向李靈運,開口道:“國師,不知我這孫兒福緣如何,可否請國師賜下名字。”
李靈運沒有急著迴答,而是掐指推算了一下。
不出意外的話。
這又是一個有著早夭之相的子嗣。
原因無他,父子命格相克。
如果說得通俗點。
二龍不相見。
這就是對應了朱載熙的解釋。
至於更遠的部分,因為受到弘道帝的氣場影響,一時間看不真切。
李靈運也無暇顧及。
但是想要保下這小皇孫的命,倒也簡單。
那就是帶到宮裏撫養。
所謂的二龍不相見。
這是父子之龍,而不是祖孫之龍。
但李靈運沒有直接提及,畢竟弘道帝對道術的篤信程度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
這要是再來一句“二龍不相見”。
指不定,這會被弘道帝曲解成什麼樣子。
最終,他換了一個說法,解命道。
“按照皇家的字輩,這皇孫屬於‘常’字輩,當以一個青字來鎮住命數,並且帶到宮中撫養。”
弘道帝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立刻下旨,給皇孫賜名,就叫朱常青。
這孫兒交由宮中撫養。
……
等聖旨傳到朱載熙那裏的時候,朱載熙還沒從得到子嗣的喜悅中迴過神來,突然得知這子嗣要養在宮裏,一時間也傻眼了。
可他不敢違背君父,隻得配合著宮裏的嬤嬤,將皇孫帶進宮去。
他則打聽起來,這其中的緣由。
很快,朱載熙就知道了李靈運賜名的事情。
他勃然大怒:“這花間道士,未免欺人太甚了!”
朱載熙本就對道術無感。
對於那些隻因為精通道術,就被奉為上賓的道士,更有幾分深惡痛絕,認為是他們怠慢了父皇處理朝政。
這才造成今日的局麵!
將來若是自己登基,一定要把宮裏的這群道士全部驅逐出去。
還有那些道宮。
朱載熙同樣已經做好了處置,絕對要端正皇家的風氣。
興許是子嗣被奪的緣故。
朱載熙一反常態,進一步選擇與百官靠攏,這些都是他眼中的肱骨,可以協助自己他日清算道門,重振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