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
上官未雪從後麵過來,將一大一小,兩碗茶水分給李靈運和朱常青。
她看著朱常青這白白嫩嫩的小娃兒,笑著介紹。
“這是喜茶,味道微微有點甜,喝喝看是否合你的意。”
朱常青很有禮貌:“多謝姐姐。”
“真乖!”
上官未雪也不走了,直接就在二人對麵坐下。
比起思兒。
她的模樣隻有極小的變化。
即便已經褪去了仙劍之身,可是上官未雪還是實打實的六品。
雖然無法長生,但是想要青春常駐還是可以做到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玉致。
她今年已經超過一百一十歲了。
但是看上去,仍然隻有三十出頭的模樣。
玉致一生並未嫁人。
可是愛美,是她作為女子的天性。
李靈運打量著上官未雪,還是在她的鬢角察覺到幾分發白。
他直接道:“你變老了。”
“大兄這麼久不見我,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上官未雪有些不滿,兩根指頭夾住一小撮碎發:“生老病死,這不就是我的追求麼。”
“如今這茶樓日益紅火,韋喜留下來的人脈逐漸削弱。若是我與思兒都成了老嫗,那不是平白招來外人惦記……”
聽到這話,朱常青眉頭一挑,突然插話:“他們難道不害怕朝堂法度?”
上官未雪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似乎沒想到朱常青這小子這麼自來熟。
她目光一掃,望見了朱常青身上的那股龍氣。
原來是天家貴胄。
難怪,自己剛才是不是還摸過他的臉?
這可是限時版的皇帝幼崽。
現在不摸,這輩子可能就沒機會了。
上官未雪如是想著,手再次放在朱常青白乎乎的臉蛋上,笑嘻嘻道:“小孩兒,法度隻負責建立秩序,可是秩序卻是靠人情來維係的。你年紀還小,將來再懂也不遲。”
“我懂的!”
朱常青理直氣壯,順手就要把他皇祖父給的腰牌摸出來,好在李靈運先一步阻止了他。
李靈運對這小子的做法有些無奈。
這才出來多久,就學著人家要行俠仗義了?
這倒不是壞事。
隻不過,皇帝金牌尋常人是沒資格看的,後續又會掀起波折。
他是來喝茶的,不是來給四喜茶樓找麻煩的。
……
等到一碗茶喝完。
李靈運就準備帶著朱常青走了。
上官未雪眉頭一挑:“大兄難得見我,就不打算多停留幾日?”
“來日方長。”
李靈運半真半假答道:“若是見得太多,你不也嫌我這張臉讓人膩歪,下次就不肯招待我了。”
“也是。”上官未雪不再糾結:“那下迴再來,我請你喝別的茶。”
“好!”
……
二人如同尋常的茶客一樣,離開了四喜茶樓。
就是不知道。
下次再來,又會是何等景象了。
李靈運帶著朱常青,朝著揚州府衙的方向趕去,打算借用他壽王的名頭,替四喜茶樓撐腰。
這下反倒是朱常青不能理解了。
“花師,您方才不讓青兒出示金牌,為何現在又要出手幹預。”
李靈運理所當然道:“我隻是不讚成你用金牌,但你想替人主持公道,我並不反對。”
……
等他們再迴京師的時候,前後隻過了三個月的時間。
本來,三個月是遠不足以走完大明的。
可是李靈運認為將這路上的奔波給抹去,就讓三個月變得格外充實。
弘道帝知道了朱常青在揚州的舉動,對他也是大加讚賞。
不過——
隨著海貿的興起,這金錢利益與官場權力的相互滲透,已經成了無可避免的一種態勢。
眼下國朝河清海晏,歌舞升平。
這是弘道帝在位多年帶來的穩定。
不過,一同穩定下來的,還有從弘道初年至今,已經發展並壯大了三十年的海貿新貴,他們的傳承同樣相對穩定。
而且他們通過海貿賺來的銀子,又是弘道帝修建道宮的關鍵。
這是弘道帝好不容易經營出來的局麵。
縱使其中頗有凋敝,但隻要作為締造者的弘道帝仍然允許其存在,這些海貿新貴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李靈運看到了大明的凋敝。
他知道,需要一場新的力量來打破現有的格局。
這件事情不能指望弘道帝。
唯有讓他的後來者負責完成了。
……
時光悠悠。
一晃眼,到了弘道四十年。
皇家可謂流年不順。
弘道帝在位的這些年,一共生了七子九女。
其中,皇長子“朱載熙”薨於弘道三十五年。
彼時弘道帝尚有六個皇子在世。
這看上去仍是一片大好局麵。
然而,隨著他這些年道術的精進,原本落在弘道帝身上的某些命數,好像也發生了變化。
在這之前,弘道帝的皇子與皇女隻有過一例夭折的例子。
可是這些年來。
宮中陸續又有了四個皇嗣,其中兩子兩女。
活得最久的八皇子,隻撐到了三歲。
餘下的三個孩子也無一幸免,甚至還有剛出生不滿一個月就夭折的。
若隻是這般,倒也無關痛癢。
但是——
目前死亡的範圍已經不再局限於新生的皇嗣了。
還有已經成年的皇子與公主。
短短五年之內,弘道帝的九位公主,有三位病亡。
年紀最大的不過二十五歲。
他剩下的六位皇子,三皇子“朱載城”,五皇子“朱載培”同樣英年早逝。
這樣一來,原本還以多子多福著稱的弘道帝。
他如今隻剩下四位皇子在世。
而且,最年長且最有本事的二皇子,還是一個跛子。
這意味著儲君的人選。
極有可能是要在剩下的四、六、七三位皇子裏產生了。
除了他們三人之外。
還有一個人有機會,那就是今年已經十歲的壽王‘朱常青’。
他是弘道帝的子孫裏麵,唯一活著就封王的人選。
不過,朱常青一直待在宮裏與道觀裏,一般人見不到。
所以他的存在感並不高。
隻是知道,已故的大皇子還有這樣一個子嗣在世。
皇家接連的噩耗。
不僅讓朝中人心不定,甚至各座皇子府,公主府也人人自危。
人都是怕死的。
哪怕皇子和公主也不例外。
如果說大皇子的英年早逝隻是巧合,那麼如今宮裏皇嗣夭折,以及這些年皇子與公主的突然斃命,明顯是事出有因。
他們不敢明著指責什麼。
但是,一切的矛頭指向了他們的共同點。
那就作為父皇的弘道帝。
畢竟,弘道帝對道術的癡迷,這是有目共睹的。
假如他當真因為修行,做出什麼喪心病狂的事情,倒也不見得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