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標題我改了下,不影響閱讀)
天啟帝以最快的速度迴京和迴宮。
前後不過一個時辰。
當他火急火燎來到清平帝的寢宮時,看到了自己見過的搖椅,還有正躺在床榻上,神情安詳的清平帝。
他這模樣,倒像是真的隻是睡了一覺而已。
天啟帝注意到,他父皇的雙手,仍然保持著抓握的模樣。
他不由看向手裏的玉佩。
很快,眼眶泛紅。
這既是悲傷,又是慶幸。
天啟帝想到了國師所言的“報恩”,這一刻總算明白過了意思。
這算是報恩嗎?
一定算!
父皇駕崩前也沒能坐上火車。
可是本來,他們父子倆甚至連這最後一麵也見不到。
……
清平帝到底在位了五十年,而且還做了三十年的太上皇。
這般高壽與在位時長,不僅前無古人,隻怕也是後無來者。
長久的統治,就代表著極高的影響力。
天啟帝大辦了清平帝的喪事。
他同樣年紀不小了,可是在這喪事的過程中,一應禮數無不周到。
等到清平帝下葬到了皇陵。
關於他的帝陵名字,一時間在朝野內外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毫無疑問。
清平帝肯定配得上最好的。
可是,在他的身上,適合的帝陵之名不止一個。
作為大明百姓出海必然祭拜的“在世神隻”,遠在西洲的“二皇子”武王,聯合其他海外港口的宗室與總督,一同給朝廷上奏。
希望給清平帝一個“海”字,叫做海帝。
大明本土,他們是醫館推行的受益者,希望尊奉其為藥帝和醫帝。
至於朝臣們。
不少人更加在意清平帝的高壽,覺得應該給他一個壽帝。
各種方案一同被推到天啟帝的身上。
可以說,每一個天啟帝都覺得很滿意,而且他認為父皇都是實至名歸。
但是過猶不及,如果全部選用了。
時間一長,本朝事跡傳至後世,父皇的功績反而可能被這突兀的帝陵名字給蓋過。
想來,這也不是父皇希望看到的結果。
天啟帝經過抉擇之後,最終選定了一個“青”字。
——青帝
清平帝的本名“朱常青”,就有這樣一個字在。
“青”通“清”,不僅代表“清平”,而且兼有長壽與醫行的意味。
相比之下,所謂的“海帝”。
天啟帝倒是有另外一套方案,已經讓使者出海去見武王。
他這人不信神佛。
甚至,清平帝在位期間,同樣極力打擊這些東西。
天啟帝本人作為“工業時代”的開創者,他同樣是一位虔誠的無神論者。
可是這世上能做到始終如一的人太少。
天啟帝也不例外。
他對別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世上不存在所謂的神佛,人定勝天。
但是輪到清平帝了。
既然海外的百姓將其尊奉為神明,那自己這個做兒子不妨順水推舟,好讓父皇能以另外一個方式,永遠活在這世上。
……
等到“青陵”的名字議定。
天啟帝又將大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命名為“青京鐵路”。
這算是對青帝的緬懷。
而且,他還打算要將這條鐵路擴建,並且配上大明最好的火車。
隨著青帝離世。
天啟帝知道自己年紀也不小了。
他需要在諸子之中,找到一個足以在他駕崩之後,接替自己帶著“工業時代”前進的人物。
不能讓自己與父皇兩代人的經營,因為一念之差就毀於一旦。
這倒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選擇。
天啟帝冷靜下來,腦海中再度浮現出了客棧的場景。
現在的國師,是不是就住在自己見過的那間客棧裏?
天啟帝豁然反應過來,而後按照印象,嚐試著還原自己見到的東西。
……
另一邊。
首陽山下。
原有的客棧被拆除,結束了它長達二百多年的曆程。
一座全新的客棧在原來的位置上,拔地而起。
店小二有些惋惜:“掌櫃的。俺們首陽山不缺地方,這客棧哪怕放著也是好的,沒必要拆了呀!”
“客棧與人一樣,都是有壽數的!
李靈運慢條斯理:“這客棧當初建成時,用的材料已經決定了它的壽數。若是有朝一日客棧坍塌了,還砸死了人,那不是讓客棧晚節不保,你覺得呢?”
店小二的腦子轉得很快,興奮問道:“掌櫃的意思是,這迴要給客棧用好料,讓它活久點?”
李靈運聞言愣了下,旋即點頭。
“對,爭取讓它活久點!
這新客棧從選材到規劃,全部都由李靈運自學而成。
他盡量選擇了比較容易保養的木料。
暫時先定一個小目標。
這次要讓客棧保持三百年以上!
爭取,不要讓自己再親自操刀下一次客棧的修繕。
李靈運實在難以想象。
自己熬走了人,還得再把屋子熬走。
這感覺未免太沉重了一些。
……
等到天啟帝將畫好的圖像交給大內的情報機構,很快就有探子走訪天下巡查。
其中就包括了首陽山。
隻不過,正趕上客棧興建,所以直接就被排除在外。
李靈運知道天啟帝是在找他。
甚至,天啟帝的來意自己也清楚。
但是天啟帝的身份就注定了,沒有人能替他做出那個決定,承擔那個後果。
他一手將大明帶進了“工業時代”。
隻有他,才知道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能讓這個時代繼續進步發展下去。
李靈運作為主人公的時代,早就已經成了過去。
在這個時代,他就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旁觀者。
……
一年過去。
全新的客棧建成。
白無過已經從私塾中出來,準備帶著劍去闖蕩天下了。
臨行前,他特意來到李叔這裏。
李叔既然是師父的故人。
想來,李叔肯定很懂江湖的事情。
他是前輩,自己得請教。
對於這點小要求,李靈運是無有不允的。
他講起了李仙遊這廝,從青年到暮年的各種事跡。
花了三天三夜才終於講完。
然而——
白無過有些不信。
“李叔,按照你這麼說的,師父是興帝年間生的人,三十年前離世,這也活了超過一百四十歲!
“夫子說了,七十古來稀,何況是古稀雙慶!
李靈運聞言大笑:“無過你果然學到了真本事,李叔現在也騙不了你了!
白無過意識到自己質疑長輩不太禮貌,於是找補道。
“但是李叔,你講的故事很好聽,江湖也很精彩!
“不過,我想要自己看看,江湖究竟是什麼!
……
等到白無過騎馬離開。
李靈運站在客棧的門口,望著遠去的人影。
這一刻,他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另外一幅畫麵。
當年,蘇遲奉朱平安之命,送他北上的時候,自己好像也是這樣離開的。
時過境遷。
如今自己又一次成了目送的那一個。
“念及故人,擇日就到蘇遲的墳前去小酌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