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麵麵相覷,誰也不敢輕易開口,此時練子寧卻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他一臉嚴肅地向皇帝進言道:“陛下,臣以為若不殺,實在難以令朝中眾人信服啊。”
“可他們如今都已經降燕了,朕如何殺得到啊?”朱允炆心中其實早就明白練子寧的意思,但他一直以來都以儒君的形象示人,即便是心中已經動了殺念,也不好直接說出口,隻能將此事托付給這些忠誠的大臣們。
練子寧自然也深知皇帝的心思,於是他趕忙接過話頭說道:“陛下,這些叛臣如今雖然已經逃亡,但他們的家眷還留在京城。臣建議直接將這些叛臣的家眷逮捕入獄,然後擇日在城外將他們斬首示眾,以正國法,同時也能讓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威嚴和公正。”
練子寧的話音剛落,原本安靜的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樣,議論紛紛。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啊!雖然此次叛逃的都是些武將,但這些武將的家眷中又有多少是與在場的文官們有過聯姻關係的呢?
就在這時,突然有一名大臣站了出來,他麵色蒼白,聲音顫抖地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呀!兩軍交戰,這些將軍投降燕王,想必也是迫不得已啊!況且古語有雲,罪不及家人,陛下,還請您三思啊!”
朝堂之上,不少朝臣紛紛站出來附和,表示讚同。然而,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炆卻始終保持沉默,他的目光如炬,靜靜地凝視著下方的群臣,仿佛在審視著他們的內心世界。
在這喧鬧的場景中,齊泰和黃子澄兩位並沒有站出來表態,他們隻是冷靜地觀察著朱允炆的神色變化,試圖揣摩他的想法和意圖。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堂上的吵鬧聲逐漸平息下來,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允炆身上。朱允炆緩緩掃視了一圈,最後將目光落在了下方那些不讚成殺叛臣家眷的官員身上。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輕蔑的笑容,輕聲說道:“都是忠臣呀,都是我建文一朝的忠臣呀!”
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劍,刺破了朝堂上的沉默,讓在場的官員們都不禁心頭一緊。朱允炆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帶著一種無法忽視的威嚴和諷刺。
接著,朱允炆繼續說道:“你們到底是為了朕考慮,還是為了你們那互有通婚的兒女考慮呢?”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朝堂上炸響,讓眾官員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迴答。
龍椅之下,一片漠然,沒有人敢輕易開口。朱允炆見狀,冷笑一聲,然後站起身來,準備離開朝堂。在他轉身的瞬間,他的聲音再次傳來:“這些叛臣若不懲治,朕再派五十萬乃至一百萬去,那豈不是都降了?既然眾位大人們怕成這樣,那朕也不會枉殺無辜,隻殺叛臣直係血親,至於那些婚嫁的你們自行派人領迴去。”
說完,朱允炆頭也不迴地離開了朝堂,留下了一群驚愕的朝臣。過了好一會兒,眾朝臣才迴過神來,紛紛跪地叩拜,高唿:“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次日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城門外的空地上已經擠滿了人。潘忠的老母、兒女以及那十幾名降將的親屬們,有的是孩子,有的是父母,他們都被五花大綁地押到了法場。
在這群人中,有一個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就是顧統。和顧成一樣,顧統也是這場戰爭中的倒黴蛋,但他的遭遇甚至比顧成還要淒慘。
顧成當時帶著孫子顧興祖出征,原本是希望顧興祖能夠立下一些軍功,同時也想讓顧統在皇帝麵前多露露臉。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竟然會給顧統帶來如此悲慘的結局。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漸漸升高,到了日上三竿的時候,法場周圍的氣氛也變得異常凝重。刀斧手們手持利刃,站在一旁,等待著命令。
終於,一聲令下,刀斧手們毫不猶豫地揮起了手中的大刀。隻見寒光一閃,顧統和其他叛臣的家屬們的頭顱便紛紛落地,鮮血四濺。
這一幕場景讓人不寒而栗,而這正是朱允炆想要達到的效果。他通過這種殺雞儆猴的方式,向所有的將領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要麼勝利,要麼死亡,絕對沒有投降的路可走。
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地傳遍了大江南北、四麵八方。無論是身處京城的那些將領,還是散布在各州府的那些將領,都在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
不僅如此,就連各地的藩王也都收到了這個消息。更確切地說,這是一份昭告天下的告示,上麵詳細地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此時此刻,朱楩恰好在大理府。當他接到朱柏帶領的岷海衛眾人和朱元璋的後宮團時,心情格外愉悅。於是,他決定率領眾人前往大理的洱海邊,盡情地玩耍一番。
洱海邊的風景如畫,美不勝收。朱楩和朱柏一行人在這裏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心情舒暢。然而,當他們看到那份告示時,兩人對視一眼,卻並沒有多說什麼,隻是默默地繼續品嚐著當地著名的海稍魚,喝著香醇的梅子酒。
而遠在北平的朱棣,在收到這份告示後,心中不禁咯噔了一下。他急忙拿起告示,三步並作兩步地快步往顧成那裏去。
門外還有把守的士兵,因為其實顧成此時並未歸降,看到朱棣來了,馬上讓開,朱棣推門而入,看到顧成時便哭著說道“顧老將軍,是本王對不住你啊!”
顧成此時正和孫子在下著棋見到朱棣這樣有些不解,但是看到朱棣手中拽著的告示心中不免有些不好的預感,顧成快步上去,拿過那告示一看,整個人便暈厥了過去。
顧興祖連忙接住自己的爺爺,順便把他手裏的告示拿了過來,心想到底是什麼消息能把久經沙場即便像現在這樣被抓了也不慌張的爺爺給氣暈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