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長安城,魏征大人正拉著一輛板車,車上成捆的木柴壓得車輪咯吱咯吱響。
身邊路過的百姓漸漸的認出了魏大人,隨後紛紛幫他從後邊推起了車,距離城門還有兩公裏的時候,魏大人體力不支坐到了地上,不斷喘著粗氣。
車後幫忙推車的百姓趕忙上前查看著魏大人的情況。
魏征緩了緩之後說道,“你們幫我把木柴拉到南門,我給你們一人二十兩”。
一名百姓當即笑嗬嗬的說道,“魏大人,倒不是小人不相信您,您就算不給錢,小人也願意幫您把車拉到南門,小人主要好奇,您有二十兩麼?咱這五六個人,下來可就一百二十兩了,哈哈哈”。
說著其他幾人也笑出了聲,魏大人在百姓心中的形象還是很好的,為官清廉,一心為民,所以大家願意幫這個忙,完全是出於敬佩。
魏征心中暗罵,都說了老夫不合適,陛下非要我來演,你看,這還沒開始呢,就結束了。
魏征清了清嗓子,“誒,我說了有,就肯定有的嘛,你們放心,答應人的事情,我魏玄成還沒有辦不到的時候”。
幾名百姓笑嗬嗬的對視一眼,“那行,魏大人您歇著,我們就幫您把這車柴拉到南門”。
這邊的動靜經過李二的暗中安排,馬上便傳遍了長安城,主要為官清廉的魏大人,一下拿出一百二十兩讓眾人都不敢相信。
所以明顯看魏大人能不能拿出來錢的百姓,比看拉車的百姓要多的多,於是南門很快便聚集起了一堆人。
不多時,幾人已經距離南門還有幾百米,這水泥大平路,幾人基本沒有怎麼使力,甚至還小跑了幾步。
李二此時正握著工坊新出的保溫杯,和長孫無忌,杜如晦等人,站在城牆之上樂嗬嗬的看著。
吐了一下無意間喝到嘴中的枸杞,李二搖搖頭,“老魏這,號召力還挺強,哈哈”。
長孫無忌也淡淡喝了一口杯中的枸杞說道,“嗯,主要老魏窮慣了,猛地這麼大方,大家都不信,不得不說陛下這個主意真的妙呀”。
李二一臉得意的點點頭,“朕這都是看報紙悟出來的,那個新詞叫什麼來著,對,噱頭”。
說話間,幾人已經幫魏征把車拉到了南門外,隨後向著魏征行了一禮,“魏大人,幫您拉到了,銀子就不必了,您也不易,這也不是什麼重活,好意我等心領了,告辭”。
魏大人聽後當下有些著急,好不容易奉旨花錢,你倒是拉爽了,你得讓我花了呀,連忙叫住幾人,
“不行,你們的好意我也心領了,但是說好的一人二十兩,那就是一人二十兩”,說著便要從懷裏掏錢。
那名拉車的百姓嗬嗬一笑,“魏大人真的不必了,再說您這也不像帶了一百二十兩的樣子呀”。
說完扶了扶胸前的衣物,意思你這懷中癟癟的,怎麼可能裝的下那麼多錢。
魏征則一臉神秘,隨後掏出試行版紙鈔,在手指上啐了口唾沫,開始給幾人數起了錢,“來,一人二十張”。
數完又把剩下的揣進了懷裏,這次李二一共給他批了二百兩,剩下的可就都是自己的了。
幾人拿著紙幣都有些懵,圍觀的百姓突然笑出了聲,“魏大人,這也沒到燒紙的日子呀”。
魏征白了一眼說話這人,隨後拿出一張紙幣向幾人解釋,“此乃朝廷試行的紙幣,最大麵額為一兩,你仔細看看,這上邊還有太上皇的畫像”。
幾人經這麼一提醒,才細細端詳起了這紙幣,這做工確實非常精良,在場也有見過李淵本人的。
看到紙幣上的頭像猛地喊了出來,“快看,果真是太上皇”。
魏征神秘一笑,接著對眾人說道,“你把他舉起來,對著太陽看,還能看到當今陛下的水印”。
幾人當即也拿起紙幣,對著太陽看了起來,場中見過李二的人更多,所以很快水印上的李二也被認了出來。
到此魏征的話已經被眾人信了八成。
魏征看到眾人的反應,繼續加力道,“城中新開的銀莊大家都知道吧,你們若是不信,現在就拿著這紙幣去銀莊兌換,換不出銀子來,我魏玄成把這車柴吃了”。
此話一出,立馬就有百姓起哄,“現在就去換,讓我們也瞧瞧是不是真的”。
正中下懷,魏征直接拉起一人的胳膊向著城內的銀莊而去。
李二等人看到下方眾人向著銀莊而去,也準備下城牆跟上去的時候,看到遠處一輛奇怪的馬車。
向著杜如晦指了指,“工坊新出的?朕怎麼沒有”。
杜如晦也看了半天,隨後搖搖頭,“應該不是的陛下,您看那車輪很明顯是從自行車上卸下來的,馬車太重,那不一邊裝了三個輪子呢”。
李二有點佩服這人的思路了,自行車的橡膠胎確實比木質輪胎要舒服太多,改到馬車上那乘坐體驗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
冬天騎車的人已經非常少了,這未嚐不是一個好辦法。
隨後向身後的王德招了招手,“朕也要這樣的,你讓工部給朕也弄一輛”。
王德點點頭,“是陛下”。
李二點點頭,向著走遠的魏征追去。
銀莊在東西市各開了一家,東市主要服務達官貴人,多出售高檔商品,所以那邊的銀莊儲備的銀兩居多。
西市則更偏向於平民價,多為比較實惠的東西,外商與本地商人都有,商品更加多元化,所以這邊的銀莊儲備的銅錢居多。
此刻,魏征帶著這幾人直接來到了西市的銀莊之中,武曌在櫃臺內部對著門口的小二點點頭。
這名小二笑嗬嗬的朝著魏大人走去,“魏大人,請問辦理什麼業務”。
魏征把帶來的幾人往前帶了帶,“我剛給紙幣,他們不相信,所以現在帶他們來你這驗證一下,你告訴他,這紙幣到底能不能換銀錢”。
小二點點頭,“當然可以的魏大人”,隨後看向魏征帶來的幾人行了一禮後說道,“不知幾位客官,要換多少金額”。
六名漢子對視一眼,其中一名拿出自己的紙幣試探的問道,“能不能都換呢”。
小二點點頭,“完全可以,請這邊來”。
隨後帶著幾人來到櫃臺,櫃臺裏的工作人員,接過一人遞來的二十張紙幣,仔細點了三遍,隨後確認道,“這位客官,一共二十兩,已確認都是真鈔,確認都換麼?”。
這名漢子先是一愣,隨後搖了搖頭,“我留五張吧,剩下的都換”。
櫃臺裏的人員又點了三遍,隨後遞還給那名漢子,“您確認一下”。
那名漢子搖搖頭,“不必了,俺都看你數了三遍了,不會有錯”。
櫃臺的人員點點頭,隨後向著銀庫喊道,“兌換十五兩”。
銀庫裏立馬有人迴應,“兌十五兩”,不多時便端著一盤銀錢來到櫃臺裏,遞給櫃員。
隨後櫃員把木盤和一張單子推了出來,“點清以後,在單子上簽個字您就可以帶走了,這是給您準備的小袋”,說著又推出來一個小麻布袋子。
這人拿起銀子顛了顛,隨後向門口圍著的眾人喊道,“是真的,真的能兌換”。
消息在刻意的安排下,傳的很快,就連街角的小孩都能給你說上幾句這紙鈔的事情。
得知紙鈔的最小金額是一文以後,很多百姓忍不住好奇,都紛紛去兌換一文拿迴去研究。
單是一天,一文的紙鈔就被兌出去幾萬張,硬幣則更多。
用百姓的話說,這一文的新硬幣,比那一文錢還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