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有何事盡管講來!”,李世民冷眼看了下李泰道。
李泰趕忙恭敬地呈上奏折,說道:“父皇,兒臣近些時日為編撰《括地誌》已將長安周邊徹查清楚,目前簡單編寫了一冊,另此誌關乎我大唐山川地貌、郡縣沿革之事。若成此書,於軍事部署、民生規劃皆大有裨益。”
李世民聽聞,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隨即示意阿難接過小冊仔細閱覽起來。隻見上麵密密麻麻記載詳實,長安周邊風土人情、地理方位一應俱全。
李世民不禁微微點頭,“越王此舉甚好,朕之天下若要長治久安,正需如此詳盡之記錄。”
然而朝堂之上眾大臣卻議論紛紛,有的擔憂耗費過多人力財力,有的則害怕李泰借此機會擴充勢力。李恪則心中竊喜:嗬嗬!看來李泰也按耐不住,不過這樣更好,讓他與太子鬥去吧,自己隻需觀望便可!
“啟奏陛下,此舉的確利於長治久安,但太過於耗費國力,不如先一年一道實行,如此既能完成越王心願,也能顧及國庫,隻不過時間上有些遲緩。”,長孫無忌思索後緩緩上奏。其他大臣也是紛紛附議,其中也包括房杜二人。
李世民聽後將奏折合上,環視眾臣後說道:“趙國公言之有理,不過越王用心於此,乃是為國為民之舉,朕心甚悅,但所需人力物力確實不少,這樣上元節後先命關內各縣各部門當盡力配合不得懈怠。至於其他各道待關內道弄出樣本來,核算出所有用度,再議不遲,另其他莫須有之念,休得再提!”
眾臣聽後心心大驚,不知李世民的最後一句是說不要再奏本了,還是說給其他人不要再針對李泰。而李泰心中暗喜,忙謝恩稱是,而一些大臣雖有不滿,也隻能默默不語。
由於李世民放了狠話接下來基本沒有什麼人再次啟奏,除了三省上奏了今年的計劃外,朝堂之上變的一片和諧,接下來就是各國使節紛紛登殿,為李世民這天可汗送上貢品和祝福,大朝會進行了一上午的時間,眼看快到中午時,在阿難一聲高唿退朝後,五品以上官員便來到偏殿準備會餐。因為李承乾這個太子被李世民留了下來,本來要去東宮的一眾皇子便來到了李泰的武德殿用膳。
來到武德殿後李泰這個主人還算那麼迴事,菜式準備的非常充足,而且他也利用身為家具店股東之一,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和李恪府中一樣的圓形餐桌,還是帶轉盤的那種,由於幾個皇子年紀尚下,李泰還特意的準備了好幾把寶寶椅,每個皇子都有兩個宮女伺候著,可見李泰對此次聚餐下了很大的功夫。
眾皇子圍坐後各式菜品不一會兒就端了上來,李泰詢問了一下李恪就說了兩句祝福的話語,就開始動筷。果汁過三巡之後,李恪放下杯子,看向李泰開口道:“青雀今日在朝上可謂風光無限,父皇為你完成《括地誌》也算全力支持了,來愚兄以果汁待就祝賀一下越王殿下!”
李泰一聽急忙端起杯子道:“二哥你這是在笑話我吧!這編纂此事當時還虧二哥多多提醒,要不那有我的事!”
“非也!青雀你是知道,論經商賺錢你不及我,但要論起這學問之事還得是你呀,要是讓我做編纂之事,嗬嗬!還不是要了我的命嗎!”
“二哥你這是哪裏話,你在學業上不亞於我呀?”
“嗬嗬!我也就是糊弄糊弄李師他們,真要是論起來我不及你也!來勝飲!”,
李泰聽到李恪如此誇他心裏也是美滋滋的,與李恪碰了下杯後就一飲而盡道:“二哥怎麼說還得是你,要不這大冬日的上哪弄這好喝的寒瓜汁!”
“這算不得什麼,都是雕蟲小技,但凡會點種植技術的都能弄,那像你,這可是全大唐都支持的事呀!對了!我忽然想起來一件事!”
“二哥你說什麼事?”
“嗯,這次你徹查長安周邊時,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長安城周邊寺廟是不是很多?”
“的確不少!二哥怎麼會有如此一問?”
“是這樣,前幾天我在長安沒事逛著玩,聽到有人說當和尚真是個好行業,除了不能吃肉喝酒外,不論災年荒年都餓不著,而且這寺廟的耕地是越來越多!”
“地多也好地少也好,隻要他們按時繳稅隨他們去唄!”
“嗬嗬,當時我也是這麼想的,我還自語的編排了他一句,那知旁邊的另一個人卻跟著附和道,當和尚確實是好,多少地也不用交稅!我當時一聽就火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種地納糧天經地義,他們憑什麼不用交租納稅!”
“什麼?他們不用納稅!”
“是呀!一開始我也不信,於是我便詢問了一下裴承先表兄,他不是在萬年縣當縣丞的嗎,結果一問的確如此,這僧人占地眾多卻從不交賦稅,而有許多百姓為了不納糧繳稅竟甘願掛靠於寺院名下,如此一來我大唐將少了許多稅賦,青雀不如你趁編書之事可向父皇提一提?”
李泰一愣,他倒是未曾深入探究此事,“此事還需進一步探查,二哥為何突然提及僧人的事?”
李恪微微一笑,“如今僧人廟宇廣占田畝,雖然不交稅於國,但卻租於百姓,百姓賦稅沉重比之國有過之而不及,長此以往恐生民怨。若是青雀能在父皇麵前提及此事對此有所建言,必能更得父皇歡心。”
李泰皺眉沉思,覺得此事頗為棘手,畢竟涉及佛門。這時一旁的大點皇子們也紛紛加入討論,有人認為應直接向僧人征稅,有人則擔心觸怒佛祖降罪。正在眾人爭論不休之際,太子李承乾匆匆趕來。
他坐下後聽聞此事,沉聲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需從長計議,且佛門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先稟報父皇,由父皇定奪才是上策。”
李泰聽後,皆覺有理,於是決定三人一同向李世民稟明此事,而李恪卻以老師蕭瑀喜佛為由推脫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