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迴到府裏後思索恪一下與李承乾的對話,發現沒有什麼漏洞,就算是被李世民知道了也不會覺得有什麼,都是小孩子自己的理解,事實如此,沉思片刻後便繼續自己的讀書大業。
午後太極宮,李世民看著兩張奏折揉了揉太陽穴,閉上眼睛想著什麼,這時長孫皇後的聲音響起:“陛下!您這是怎麼了?是頭痛了嗎?”
“沒事!”,李世民睜開了眼睛繼續道:“觀音婢你怎麼來了?”
“迴陛下!臣妾在立政殿閑來無事,想著找您問問高明行冠之事,看看您準備什麼時候給他舉辦,臣妾也好安排一二。”
“哎!你要不說朕就快忘了,朕和他還有幾個大臣商量過了,打算秋後在給他舉辦,一來是李師身體剛剛康複,不適宜太過勞作,二來又趕上春闈和春耕,高明自己也算是個懂事的,他也提過延後的事,畢竟地產開發的事牽扯他的一些精力,他想做好後再說。”
“那就好,陛下安排好了就行。”
“這個都是小事,哎!今年春日有些地方的旱情才是大事呀!”,李世民說完拍了拍一本奏折道:“馮盎那邊現在也穩定了不少,有些大臣上奏說要讓他來朝,朕準了,還有半月應該就能到了,可將他留在長安還是讓他繼續在嶺南朝堂之上眾說紛紜,朕也不知怎麼處理好!”
“越國公的事臣妾可給您出不主意,畢竟是一方封疆大吏,還得陛下您自己拿主意,但這地方上的旱情可得盡快處理,要不真的會影響百姓們這一年的收成!而且一個處理不好就怕會有些人以此為由,傳播陛下的謠言,畢竟您剛剛昭告了天下,各教派都納入了大唐的管理!”
“是呀!這天災並不可怕,可怕的還是人心呀!”
“陛下打算如何應對?”
“這也是朕發愁的事,思來想去也沒有個好辦法!”
“其實陛下可以讓朝中大臣們一塊想辦法,聽說最近武將們在府中也招募了一些幕僚,您不如下一道旨意……”
“這倒是個好主意,群策群力這樣一來能找一個好的辦法,二來即使有人想傳播流言也樣衡量一下能不能得罪整個朝堂,三來還顯得朕不是那種獨行之人,不錯不錯!觀音婢你真是朕的賢內助呀!”
“您呀!就是總想著他們的好這沒錯,但現在真的有些人有些過了,就連臣妾在皇城之中都聽說了……”
“哼!他們這是在玩火自焚!”
次日早朝李世民沒有等大臣們上奏就直接讓阿難宣了旨,總體的意思就是有些地方上報了旱情,朕暫時沒有什麼好主意,希望各位愛卿今日散朝之後各自想想辦法,明日所有人都要上個折子,針對這次春旱做出相應的對策,包括武將在內。
宣讀完旨意後程咬金第一個出來撒潑打滾,結果被李世民嗬斥了一番罰了一年的俸祿後也就老實了。不老實不行呀!他也不傻看來這次李世民是真的動了真格,而其他人包括魏鐵頭見狀也沒有在大聲,畢竟皇帝讓你們出出主意這算是當大臣應該應分的事,再者文官們也樂得看武將們出笑話,所以出奇的一致沒有勸解李世民。
散朝之後程咬金路上叫住了迴來不久的李績道:“陛下這是玩幹什麼呀?這事豈是我們武將所能玩得轉的?”
“你還說!沒看到陛下今日對你的態度嗎?我總說你不要如此,今日嚐到苦頭了吧!”
“這不算什麼,看的出來陛下這是寵著俺,你換個人試試,不說砍了他怎麼也得一擼到底,咱是誰?俺就是試試陛下的態度,沒想到這次這麼堅決!哎!俺可怎麼辦呀!二哥沒上朝這次算是躲過一劫呀!”
“怎麼辦?別告訴我你家沒有幕僚!”
“你是說陛下是衝著咱們下麵的人去的?”
“哼!有些人做的太過了,仗著陛下的恩情,現在都學會當初秦王府那樣招幕僚了,你一個武將弄個一兩個還不行,畢竟有時候咱也得潤色一些奏折不是,可陛下會放心你有十幾人?”
“嘿嘿!要不說還得是你牛鼻子呢!什麼事也就你能跟俺想到一塊去!這麼一來恐怕有些人會坐不住嘍!”
別人坐得住坐不住的不知道,中朗兩將常何(早年參加瓦崗起義。歸順大唐後,授清義府驃騎將軍、雷澤縣公。武德七年,調入京城,負責玄武門守衛,出任中郎將。武德九年,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李世民重用)是真不知道該怎麼弄了,下朝迴到府上後立刻喊來了自己的幕僚兼好友馬周。
常何皺著眉頭對馬周說道:“兄臺,此次聖上旨意可愁煞我也。我一介武夫,要是出征打仗自是不怕,但這治理旱情之事,著實不在我的擅長範圍之內。”
馬周手撫胡須,緩緩而言:“常兄莫急,此事雖棘手,卻也並非毫無頭緒。”他踱步思考片刻,接著道,“依我之見,當從水利與賑濟兩方麵著手。但現在隻是有旱情而已,並非已經到了大麵積欠收之時。而陛下如此大張旗鼓的要求群臣獻計,估計令有所圖,但常兄應假裝不知為妙。您如實奏上興修水利,可解長遠之憂;開倉賑濟,則能救當下之急。”
常何眼睛一亮,“兄臺此計甚妙,隻是這具體實施起來怕是不易,工程所需人力物力從何而來?而且你也知我這……”
馬周笑道:“常兄可上書陛下,奏請征調附近州縣閑置勞力,至於物資,或可號召富戶捐贈部分,朝廷再補貼些許……,哎!這樣我來輔助您起草奏折!”
常何大喜,連連點頭稱是。二人趕忙伏案書寫奏折,詳陳計劃。另一邊,其他大臣府邸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文臣們都是成竹在胸,仿佛自己的奏折明日就入得皇帝法眼,而武將們卻是苦不堪言,但有他們多多少少都有三兩個幕僚,倒也不至於交了白卷。
而整個長安城仿佛籠罩在一種緊張又充滿期待的氛圍之中,因為真有人心中泛著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