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李倧迴國
整個鎮國軍,還能稱唿王塵為“少將軍”的人目前隻有王棟和葉雲兩人了,其餘人要不早就改了口,要不就從來沒有喊過。
所以他們倆的地位在整個鎮國軍中自是不用多說,此時兩人聚在一起商議,肯定不會是什麼小事。
“棟哥,剛才少將軍說了一句非常古怪的話,我正在琢磨著是什麼意思是,要不你來給我分析分析?”葉雲和王棟兩人一起走進了前鋒師的主帥帳。
王棟向帳內的守衛使了使眼色,片刻後便隻剩下了他們兩人。
“你說說看!”王棟心知王塵經常會講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比如說以後會有什麼不用馬拉的車,隻需要燒煤就能自己走。
還有什麼鐵皮船,也不用人力劃,甚至還有長著翅膀的鐵皮疙瘩,能夠帶著人翱翔天空,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所以葉雲身為中軍營主將,還身兼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證王塵這些駭人聽聞的言語不要輕易傳出去。
王棟隻當這迴又是王塵說了一些什麼他們聞所未聞之事。
“棟哥,剛才少將軍又在發牢騷,說皇上還是不信任他,於是我就趁機旁敲側擊,勸少將軍自立,你猜少將軍怎麼說?”
“你小子,就少賣關子了,有屁快放,想急死我啊!”王棟就是一掌拍在葉雲頭上,罵道。
葉雲摸了摸頭頂,癟笑道:“少將軍說啊,如今朝廷並沒有對咱們做什麼太出格的事,且名義上我們鎮國軍還是屬於朝廷節製,你怎麼看這句話?”
王棟一聽,神色也是變了變,這話看似短短一句,但包含的信息量可不小!
“也就是說,少將軍一直顧慮的是師出無名?”王棟左手握拳輕輕砸在自己的右手手掌上。
“多半就是這個意思!”葉雲也在一邊重重的點頭。
“嗯,少將軍顧慮的也對,咱們畢竟還是朝廷官兵,斷然自立,日後史書上也會扣咱們一頂謀反的帽子!”王棟單手托腮沉吟而道。
葉雲急道:“那要是朝廷老吊著咱們,難不成少將軍還準備一直當大明的忠臣了?”
“這就要看少將軍是什麼想法了,如今咱們鎮國軍的攤子越來越大,僅僅一個都督我想是不會滿足少將軍的胃口吧……”
“棟哥,就如咱們之前一直討論的,隻有少將軍起來了,咱們才能跟著一起飛黃騰達,要不咱們助力一把?”葉雲小聲道。
王棟瞇眼細想了一想然後說:“要不咱們如此……這樣……”
葉雲聽完王棟的主意,明顯有些猶豫了,於是道:“那要不要咱們再將其他將領也召集起來商量商量?”
“不了,人多容易泄露消息,此事都是為了少將軍,我就問你,願不願意和我兩人共同承擔一切罪責?”王棟死死盯著葉雲問道。
“一切為了少將軍!”葉雲伸出一隻手,王棟立即也將他的手蓋了上去,此事就算是這樣說定了。
朝鮮平壤城郊,大約五十年前,李如鬆曾在這裏大破倭寇,收複平壤,為了紀念明軍的幫助,城外戰場故地還建有廟宇。
而此時,一隊馬車正經過這樣一座看起來似乎已經沒有多少香火的小廟。
“停下停下!”突然車上傳來一個厚重的聲音,聽起來十分蒼桑。
“父王,為何要在這裏停下?”一個年輕的聲音旋即問道。
車上之人正是剛剛從遼東迴朝的李倧父子,適才說話要停下的則是李倧本人。
“這裏是什麼地方,你知道嗎?”李倧在一名太監的攙扶下走下了馬車。
隨後李汪也走下了馬車,他看到小廟後神色變的十分不自然起來。
“孩兒當然知道這裏是什麼地方!”李汪迴答道。
“走,陪我進去給英烈們上一柱香!”李倧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不太喜歡大明,所以特意想帶他進去看看那些為朝鮮捐軀的大明英烈們。
“這廟一看就年久失修,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父王,要不咱們還是別進去了吧?”可是李汪並不想進去。
李倧臉色一變,怒斥道:“這迴能夠活著迴家,你知道是誰救的嗎?”
李汪並不正麵迴答,反倒是硬杠李倧:“如果不是大清皇帝通情達理,我們父子也很難迴來!”
“你!”李倧氣極,直道:“大明對我國有再生之恩,你若仍是如此執迷不悟,說不得,我也得好好考慮這個世子之位是否要換人了!”
李倧本身就在氣頭上,說這話也隻是想嚇唬嚇唬李汪,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啊。
聽到李倧竟然想廢儲,李汪心中終於是感到了一絲懼意,另一個時空中,他確實死的不明不白,也有人說是被李倧毒死的。
“父王,孩兒在和你開玩笑呢,我這就陪你一起入廟上香。”李汪立馬變了一副嘴臉。
於是李倧父子在一名太監的陪同下,一起走了進去。
此廟名為“英烈廟”,同為紀念明朝,但它的名頭比不上幾十年後修建的萬東廟,規模也要小上許多,像這樣的廟,在朝鮮各地還有很多,但多半已經破敗不堪,再過幾年怕是就會十不存一了。
走進廟內,首先印入眼簾的便大將李如鬆的塑像,隻不過塑像身上已經落滿了白灰,再往裏走,大殿之上供奉著明軍主將楊鎬的塑像,還有兵部尚書邢玠以及陣亡將士的靈牌。
廟內空無一人,好在馬車上攜帶有線香,李倧便吩咐太監迴到車上去取。
此時廟中隻剩下了李汪和李倧兩人。
“父王,廟宇年久失修,迴頭咱們撥點銀子下來修繕修繕吧?”李汪一邊說一邊小心靠近李倧。
李倧聽兒子這麼一說,心中也稍稍好受了些,於是迴道:“修繕是肯定要修繕的,待來年稅收上來就辦!”
“父王,那咱們就這麼說定了!”李汪將左手悄悄伸進了懷中,似乎在摸索什麼。
李倧絲毫沒有察覺異常,仍在和自己兒子介紹道:“廟中供奉的大人都對朝鮮有再造之恩,咱們可千萬不能忘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