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什麼玩笑啊,你看我都急成什麼樣了。”
陳父歎了口氣,“我隻是想找你喝酒,心裏實在難受。”
“你知道我睜開眼睛是發動機,閉上眼睛還是發動機。就是想跟你聊聊天。”
陳父連忙打斷,“停!你到底什麼意思?”
“我說的是發動機的內層材料。”
“當然是tg02了啊!有什麼特別說的!”
陳父皺眉問到,當初這tg02合金是好幾家一起用的。七局部也用了不少,聽說楊偉做的發動機也用了。
而且機械廠用得更多。
“tg02?什麼是tg02?”
張建明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東西。
陳父更疑惑了,因為張建明的表情不像知道的樣子。於是陳父找了一份清單給張建明看,這是從鋼廠獲取tg02合金的采購記錄。
張建明接過文件。
看到頂部的名字——tg02合金。下方詳細描述它具有耐高溫、硬度和韌性等特點。
“你們一直用的都是這個?”
張建明雙手微微顫抖,心情複雜極了。
“是的,一直用這個。”
陳父繼續說,“之前試驗用了不少,幸好跟機械廠重新談妥了。”
張建明睜大了眼,“既然你們早已有了這個材料,為什麼不早說啊!”
“那時候不是給你們了嗎?”
陳父拿迴收據,突然愣住了,“你們不知道這迴事?”
張建明感到像是被雷劈了一下,心中五味雜陳。
“老陳,給我好好解釋一下怎麼迴事!”
陳父把所知的一切說出來,然後屋內安靜了下來。
“這麼說,當時大家都拿到過這個材料了。”
張建明眼神中泛起紅血絲。如果當時他們沒有收到這份材料,也許還能接受。但現在,他們明明有卻沒用,能怪誰?
“我必須迴去看看倉庫,是不是有這種合金材料。”
張建明說完就往外跑去。
“哎,老張。”陳父趕忙追出去,可看到的隻有張建明迅速消失的背影。
“陳主任,怎麼迴事?”
這時身後傳來王老的聲音,陳父迴頭笑了笑,“沒啥事,就是老張有點心事。”
“哦,七機部的張建明吧?”
王老頭有興趣地追問著,並提到當初的一些情況。他有些戲謔的心情,想到自己的好友秦老也打趣地安慰他過。
現如今自己倒好,現世報來了。
或許改日應該打個電話“關心”下老友們。
“看樣子三機部的壓力不小啊,特地跑來這裏請教我們。”
王老自言自語,頗為得意。“冉主任,為了建設國家,所有的事都不留一手。”
陳父哭笑不得,“首長,我是那種人嗎?”
“哈哈,倒是我誤會你了。”
“那他們怎麼說?”
“他們居然不知道我們使用tg02合金,還以為我們在隱瞞呢。”
“這真是笑話。”
正說間,陳父聽到背後輕微的吸氣聲。
轉過身來發現王老表情突然變得異常凝重,小眼失焦地四處望著,“糟糕,這下漏底了!”
四合院裏,每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擺滿了飯菜,全家人圍坐一起,準備享用這珍貴的一餐。對於住在這院子中的每一個人而言,能有吃的、吃個飽已經是值得感恩的事情。
特別是孩子們,在家裏,兄妹幾個聚在一起用餐時,個個埋頭苦幹,像是一場緊張的比賽,生怕自己稍微慢一點就趕不上了。這時可以看出女主人的手藝和巧思。她手中的飯勺不僅會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健康情況,還會悄悄偏愛一些,讓每個孩子吃飽又吃好。
此刻,在蘇家卻顯得從容許多。家裏隻有兩人用膳,菜簡單炒了一碗雞蛋配韭菜和一盤紅燒肉,主食則煮了麵條。
“奎子找你說的那事兒,你覺得呢?”
冉秋蓮在吃飯時問起此事。“玉華不是托過話嗎?”她接著說,下午過來串門還提起,要聽蘇蕓的意見辦。
蘇明點了點頭,說:“我原本想讓她到紡織廠試試!不過人情世故也得講究,用太頻繁就成廉價品了,而且小丁之前的事,最終還是因為對方不合適。”
秋蓮明白他的話。“再說,很多工廠的人也要去參加勞動鍛煉了,更不要說現在這個時節。”
“鄉下的學校還可以接收,教書育人的事情他們還是可以做些工作的。”然而蘇明搖頭表示不打算這麼安置,“不用費心了,你安心本職工作就行。”他還提及今天的計劃,說製藥廠以後要擴招,會多錄取學生,已經安排好了蘇蕓進那裏實習。
秋蓮沒有多言,心裏明白這也是為長遠著想。
“那你先迴吧,晚上要接娃。”她說著便出了門。
早晨,蘇明起身整理,感受著妻子溫暖的氣息。
蘇薇站在窗外的大槐樹上觀察,見他起床立刻飛了過來。“主人昨天被壓製得動彈不得。”她調皮地說。
蘇明哭笑不得,“不是告訴你不準看?”
“我沒有,是透過窗戶看的,”小姑娘認認真真地迴答。
麵對如此童真的解釋,他隻好選擇不去理會。吃完早餐後,他開車前往研究院處理事情。
途中,收到一個信息條,是之前從航空學院帶迴的特殊金屬研究數據。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可能進展更快。
等見到父親時,他趕緊問起計算工具研究的情況。“你來有什麼事啊?”父親反問道,得知兒子來意時,提醒研究所可能不如預期順利,並且建議如果有新想法,不妨去找錢老商議,然後離開了。
想到這些,他立即改變方向奔向辦公區域。“老王今天去哪兒了?”
“好像說不來上班,但具體時間還沒通知我們,不知道何時迴。”工作人員說道。同時告知錢老還在裏麵忙碌中。
得知王老不見蹤影,心中疑惑,但他明白問題出在哪裏。於是迅速思考對策。鈦合金資料未按時傳至上級單位,或者雖傳遞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接下來的問題在於是否提供過相關資料以及是否有盡職盡責。
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材料配額問題。在當時組建團隊時就定下規則,並留有最終解釋權給管理層適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