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北郡遙遙官道上,大雪紛飛。
一名頭戴鬥笠,身披蓑衣的少年俠客風塵仆仆。
如今已經是清明離開爛柯鎮的第二天,按照堪輿圖所指,爛柯鎮到北國駐設在雍州的關卡隻有三日路程,而在這路上,便能經過天下三大名樓之一的鳳北樓。
鳳北樓乃是當初大周開國皇帝魏開與大周帝後分別之地,曾親筆題下“有鳳朝南,而我向北”的千古名句,寥寥八個字卻道盡了當時開國皇帝的不舍之情,以及堅定前往北方的決心。
而這地方也正因為這句話,平地起高樓,鳳北樓應運而生,此樓從最初建立到如今已經過了兩百多年的曆史,中間經過數次修繕,更是隨著建造技藝的提升,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加高了數層。
即便到了如今,鳳北樓依舊是天下第一高樓。
相傳隻要站在鳳北樓樓頂的觀景臺上,極目遠眺,可以一覽當年大周國土數千裏江山,廣闊風景,讓無數文人靈思泉湧,留下了不少流傳千古的名篇。
更有不來鳳北樓登高,枉來人間走一遭的盛名。
而在鳳北樓的周圍,更是因為絡繹不絕的文人墨客以及江湖遊俠,形成了類似於集市的小村子,若不是雍州實在兇險,鳳北樓以其獨特的曆史背景還有建築風格,恐怕往來人群還要多上數倍。
本來按照清明的計劃,應該是快速抵達北國設立的關卡,進入北國境內,這樣也可以徹底擺脫山鬼三十六洞的眼線,自然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隻不過如今清明既沒有北國官府驗明正身,也沒有大儒的舉薦信,就是去了北國關卡也進不去。
而鳳北樓文人墨客頗多,說不定就能得到一些機會,而且因為鳳北樓特殊的曆史意義,南朝北國一宗同源,這地方就等同於南北朝皇帝的祖宗祠,即便沒有任何勢力護持,也不會有什麼江湖散人嫌命長了來此作亂。
就算以蓋天散人那無法無天的個性,恐怕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這大打出手吧。
清明心中這樣安慰著自己,悶頭朝著鳳北樓的方向行去。
不多久,一座高聳入雲的高樓就映入眼簾,遠遠看著,清明都能感受到這座鳳北樓的壯闊。
隨著距離緩緩接近,已經能聽到喧囂的人聲。
大雪之中,無數小攤販在此擺攤售賣著稀奇古怪的物件,也有一些攤販推著熱氣騰騰的小車販賣吃食。
無數遊人背負行囊穿梭在各個攤位之間,好奇得打量著上麵精致的手工藝品。
不遠處還有街頭賣藝的雜耍藝人或是噴火或是吞劍,好不熱鬧。
然而最吸引人注目的依舊還是那座高聳的鳳北樓,在遠處看時就像是一根竹竿沒入雲端,此時接近方才真正感受到這座天下第一高樓的雄偉壯闊。
地麵上由切割成塊的白色石板整齊鋪就,鮮紅的牆麵上留下了無數歲月的痕跡,不管是寬度還是高度,都是清明此生見過之最。
鳳北樓門口設立有一關卡,一名官差打扮的人坐在門口維持秩序,值得一提的是這名官差穿的差服既不是南朝製式也不是北國的官服,而是七十年以前大周的官服。
每日想要進鳳北樓的人不勝枚舉,而鳳北樓能容納的終究有限,隻有在門口官差處領取特製的木牌才能進入,出來的時候將木牌歸還。
一共一百九十九塊木牌,領完即止。
傳聞這木牌也和鳳北樓一樣有著悠長的曆史,原先一共有兩百塊,隻因為當年大周帝後思念丈夫心切,來到此地觀覽鳳北樓之後就將木牌帶走,所以這才少了一塊。
今日來遊覽鳳北樓的人不多,清明來時還有多餘的木牌,領了一塊走進樓中。
一樓很寬敞,牆壁上用數百塊墨石雕刻而成的浮雕拚湊而成,浮雕記錄著當年大周開國初期打下的一場場戰役,在浮雕下麵記錄著一個個為了大周英勇犧牲先烈的名字。
一股莫名的情緒充斥在清明腦海,一個輝煌的朝代,無數天驕,道盡天下風流,卻都淹沒在曆史長河之中,隻留下了一塊塊至多展現半分戰場酷烈的浮雕,和那一個個沒有任何感情的名字。
細細得看過所有浮雕之後,清明邁步登上了第二層樓。
同樣的空曠,同樣的空無一物,除了浮雕上的內容有所更改之外,其他的與一樓一般無二。
邊上一個書生打扮,麵容俊秀的文人看著牆壁之上的浮雕搖頭晃腦:“鳳北樓,又稱豐碑樓,不愧是天下三大名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此行倒是值得。”
“這位兄臺,看來對鳳北樓的事情很是了解啊。”一個略顯輕佻的從文人的另一邊傳來。
清明被聲音所吸引,迴頭一看,卻頓時是寒毛炸立,那個輕佻的聲音他很熟悉,赫然是山鬼三十六洞第五洞主南望!
在百鬼山多日,清明也曾遠遠見過這個兇名赫赫的五洞主,沒想到居然在這碰上了。
腳步一錯,清明不動聲色得打算下樓離開。
“你要是敢往樓下走一步,我就殺你了。”輕佻的聲音從耳邊傳來,嚇得清明頓時僵立在原地,不敢有任何動作。
殺機肆虐,清明機械得扭動脖子,看到南望正一臉玩味得盯著自己看,此刻屬於武夫的直覺告訴清明,若是這時候不老老實實聽話,恐怕人家真的會動手。
南望之前能排在第五洞主的位置,實力比起蓋天散人恐怕隻強不弱!
而且此人行事不比蓋天散人直接霸道,百鬼山中從來沒人見過其出手,但隻要有人敢說兩句五洞主壞話,皆是以無比淒慘死像出現在百鬼山外,百鬼山中若說誰真的像鬼,非此人莫屬。
一邊的文人絲毫沒有察覺樓中緊張的氣氛,哈哈大笑道:“僥幸得到過一本野書,上麵記載了一些關於鳳北樓這些年的軼聞,若是兄臺有興趣,可與在下同遊鳳北樓,在下慢慢與你講。”
南望也是熱情迴應:“兄臺既有如此雅致,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說著,兩人就並肩走上了三樓的階梯。
清明乖乖跟在兩人身後,心裏早已經是各種知道的髒話都蹦了出來,早就知道來鳳北樓不安全,隻是沒想到這才剛到地頭馬上就碰到了山鬼三十六洞的人。
別人也就算了,偏偏還是這個神鬼莫測的五洞主南望。
那文人一邊登樓,一邊講解。
“當年在鳳北樓還未建立之時,這裏還是一片平原,那時候的大周剛剛建國,國力衰微,江湖紛亂都還要靠江湖勢力維護官府威嚴。”
“那時候的雍州作為大周腹地,乃是帝後戰略發展的要地,為了維護此地的治安,特地去北地請了如今天下十二大勢力梵音寺的一尊高僧前來此地修建寺廟。”
“這寺廟脫胎於梵音寺,被稱為積香寺,既有吉祥寺的寓意,也有大周帝後寄相思的私人心思。”
“你瞧,那就是曾經積香寺的遺址。”
文人站在鳳北樓外麵的外側走廊,手指指向一座掩埋在大雪之下,依稀還能看得出殘破的廢墟。
這片廢墟占地極廣,由此可見當年積香寺廟香火之鼎盛。
“雍州官府在積香寺的幫助之下,官府的威嚴逐漸確立,雍州也是在那個時候熱鬧了起來,成為了整個大周通商必經之路。”
南望挑著眉毛笑道:“這積香寺既然經曆過如此鼎盛的時期,可如今為何又會化作一片廢墟呢?”
文人擺了擺手道:“在那位梵音寺的高僧圓寂之後,積香寺又換過兩任主持,最後一位藏海主持就任於六十年前,乃是遠近聞名的高僧,佛法之高聽說甚至可以引動菩薩顯聖,屬實不得了。”
“那時大周才分裂成南北兩國,雍州大亂,若不是這位高僧帶著僧眾四處雲遊施粥救濟,恐怕整個雍州要多死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