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攻占維沙卡帕特南和甘島後,取得了極為有利的態勢:維沙卡帕特南距印海軍東部的另一重鎮加爾各答750公裏、距馬德拉斯基地為570公裏,即使橫跨印度大陸到西部的又一重要基地果阿也不過1千多公裏,全部在殲-11、“飛豹”、q-6的打擊範圍。
而從甘島北上馬累,與印軍從特裏凡得瑯增援馬累都是560公裏,攝於我軍遠程打擊力量的威名,陷入敵對人群之中的馬累入侵軍已經慌亂不堪。
而且甘島的空軍還嚴重威脅印軍對特混艦隊的補給和增援。
印軍則陷於非常被動的局麵,達維爾多要發揮陸軍的優勢是不錯的想法,問題是印軍事先根本沒有此類計劃,要組織一場如此複雜的反擊戰至少要進行一周的準備。
印軍還必須大規模調動陸軍加強各海軍基地的防禦,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防禦係統又豈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呢?馬累現在又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大規模增兵的話,經濟和政治上都難以負擔,那裏的印度移民已經千方百計地在逃迴本土。
僅靠一個旅的陸戰隊和少量的空軍和海軍,那裏根本是一些低平的沙地,怎麼能抵擋中國海軍的突擊呢?那支特混艦隊也處於危險的境地,北部有大尼科巴島上中國空軍,西麵有甘島基地的空軍威脅,東麵是中國的遠征艦隊。
從本土南部基地提供的增援和補給線則隨時有被甘島和斯裏蘭卡南方的中國突擊力量截斷的危險。
更要命的是,中國國務院的新聞發言人對記者的提問:“新德裏的海軍司令部是否列入了中國的海上反擊名單?”不予正麵迴答。
印軍總部必須作出決死的努力來挽迴頹勢,而中方當然會充分利用這一態勢來奪取最後的勝利。
一場決戰勢在必行。
卡盧特勒?10月4日10:30今天這裏大軍雲集,後麵不但有科倫坡基地武裝直升機的支持,而且有來自特裏凡得瑯基地戰機的強大空中打擊力量的火力。
錢德勒中將親臨這個前線指揮部督戰,務必在黑夜降臨前奪下90公裏外的加勒港。
大多數軍事專家在這場中印海戰中關注著雙方艦隊的移動和遠程戰機部署變化,對中國海軍神出鬼沒的謀略以及展示的實力驚歎不已。
可是在事後的分析中那些海軍權威和美、俄、日、英等海軍強國才再次領略了王剛戰略上的深厚功力。
我國始終不對印度宣戰,堅持是兩國的海上衝突,世界各國就不必明確表明支持哪一方,基本上不會影響與我國的經貿往來。
緬甸政府理直氣壯地聲明,中印並未開戰,緬甸理所當然地允許中國的民航機過境。
而作戰中的中印部隊感受更深的是中國龐大的動員船隊發揮的作用。
很多人注視的是10月2日傍晚從新加坡樟宜基地出航的航母集群,實際上滿載各種戰爭裝備和物資的龐大船隊早就部署在印度周邊的海域。
掛方便旗是國際航運界的慣用經營方式,用以躲避本國的高額稅收和嚴厲的勞工法規。
例如,一家美國的航運公司的貨輪可以掛上巴拿馬的國旗,船長可能是希臘人,大多數船員還可以是中國人呢。
我國控製的占世界第5位的船隊當然也打著各種旗號,在發生中印海上衝突後掛我國國旗的船隻就不宜離開印度太近。
但是掛朝鮮、柬埔寨、巴拿馬、利比裏亞等國國旗的船隻當然可以自由地航行在印度洋上。
我軍攻占安達曼島時,2艘掛著柬埔寨國旗的2萬噸級集裝箱輪剛通過韋島進入了印度洋,8小時後它們就靠上了大尼科巴島在近岸處拋錨,2架經過改製的z-14飛了過來,它們的底部有攝像頭和機械手,技藝高超的飛行員和掛鉤人員很快地把集裝箱鎖定在直升機底部,升空後就飛到島上的一處崗地上,將集裝箱放到了一個個緩衝墊上。
那裏的工程兵得到大批施工機械、建材後,自然很快就建成了一個龐大的野戰機場。
我軍攻占維沙卡帕特南時,2艘原定駛往吉大港的巴拿馬籍巨輪滿載著從歐洲采購的施工機械、建材、食品和生活用品,“恰巧”航行到孟加拉灣中部距維沙卡帕特南550公裏的海域。
16小時後它們靠上了維沙卡帕特南港,要快速修建一個縱深防禦係統需要的就是這些民用物品。
我軍攻占甘島時,有4艘巴拿馬籍的雜貨船和油輪剛由西向東駛近赤道海峽,接到命令後立即轉向南方,4小時後就靠上了甘島的海軍碼頭卸下了5萬多噸的施工機械、水泥、鋼材、木材、燃油和食品等民用物資,不過到了工程兵的手中也許就成了軍用物資。
20小時後2艘掛著朝鮮國旗的貨輪靠港後,卸下的是導彈、相控陣雷達天線和部件,還有大批的彈藥。
至於加勒港更是不斷地有商船進出,遠在200公裏開外“封鎖”的印軍小艦隊當然無法攔截。
每天有幾十艘乃至上百艘商船要繞過斯裏蘭卡南端航行,印軍敢去一一攔截搜索嗎?斯裏蘭卡政府軍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這裏是最重要的後勤通道。
印軍總部當然要急於攻占加勒港。
印度占領軍在奧帕納凱西北的帕訥杜勒建立的前線指揮部,本來是主攻奧帕納凱的斯裏蘭卡政府,今天也有104、106二個輕步兵師轉向南方助攻加勒港。
他們將越過山嶺然後沿河穀助攻。
在主攻方向的卡盧特勒南方有印軍的75、76裝甲步兵師和135輕步兵師擔負中路主攻,左翼是斯瓦希坦帕親自指揮的泰米爾獨立軍9千多人,威哈什加是16團2營營長,不過說是一個營還不到2百人。
他的不少帶來的“族人”被分散到1營和3營了,不過這幾天的傑出表現讓不少人也當上了班長、排長。
在軍指揮部裏還有一位貴賓-印度泰米爾獨立聯盟主席賈孟德蘭,他率領了一個團3千人混入“獨立軍”來火線磨礪,同時也想發現一些獨立軍內的軍事人才。
在他的概念裏是不分印度和斯裏蘭卡的,經過這些年的造反,他終於明白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根本就不可能從印度人手下獨立出來。
在新德裏政府的縱容下,他暗中已經組織了2萬人的武裝,號稱3個軍。
不過在南部的泰米爾地區,至少還有2大股反政府武裝“泰米爾解放陣線”和“泰米爾統一聯盟”勢力都很強勁,山區還有好幾股小一些的武裝呢。
他得抓緊這個機會了。
印軍的右翼是塔林加姆的“革命軍”的第1軍和第3軍約15000人,庫馬德已經是第3軍的副軍長了。
塔林加姆的“國防部長”親臨前線督戰。
這裏的地形十分不利於攻方,不少地方險峻的山地直逼海岸,沿海平原非常狹窄。
現在雖然是雨季的後期還是經常雲霧繚繞,攻擊機甚至武裝直升機都難以發揮作用。
還幸好斯裏蘭卡政府軍沒有空軍,隻是以防空導彈進行防禦所以印軍戰機的損失還不大。
清晨6:30開始,全軍就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在西邊帕訥杜勒的2個師也開始了行動。
新德裏命令今天一定要拿下加勒港,也就是在12-17小時中要推進80公裏。
不過開始並不順利,雖然有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的助攻,中路印軍在敵軍炮火、一道道反坦克塹壕和地雷陣阻擊下進展十分遲緩。
左翼的“獨立軍”要在山地推進,難度當然就更大,一開始也是傷亡慘重,7:30把威哈什加的營調了上來主攻。
在印軍顧問、賈孟德蘭和斯瓦希坦帕的注視下,威哈什加身先士卒,部隊的戰術動作十分漂亮,各小組交互以火力掩護與突進,以快速行動攻占了一個重要的高地,插上了獨立軍的大旗。
由於第16團的團長被打死了,威哈什加立即被提升為團長,他的“族人”也有不少當上了營長、連長、排長和班長。
他們都對部下不錯,深受他們的愛戴,對那些上司也施展功夫搞好關係。
右翼的“國防部長”撤下了死傷慘重而毫無寸進第1軍,讓第3軍上陣。
軍長是塔林加姆的族弟,他根本不懂軍事,印軍顧問也無高招。
還是庫馬德根據地形和對方的火力情況,擬了個攻擊計劃,派遣2個師輪番突擊,並強硬要求師長、團長親自上陣。
那些師長、團長都是塔林加姆的親信和親屬,腿都軟了,向軍長求助,軍長裝作看不見,印軍顧問則大聲斥責他們,庫馬德表示將與師長一起上前壓陣。
果然高級將領上陣士氣大振,連續突破了2道防線。
不過2個師長和3個團長都被擊斃了,庫馬德指責他們怕死,自然容易被打死。
為了繼續作戰,自然要提拔新的師、團長,那些在總部當參謀的塔林加姆死黨一看當師長都會被打死,誰也不願意搶這些肥缺了。
於是斯共的骨幹開始控製了這些實權職務。
中路的印軍借光,也接連突破敵軍的防禦線,到10:20已經推進了25公裏越過了貝勒皮蒂耶市。
錢德勒在科倫坡得報後大為振奮,命令再推進11公裏攻占安伯朗戈德市以結束第一階段戰鬥。
在前階段的戰鬥中印軍損失了5架超級美洲虎、3架米格-27和7架武裝直升機,都是被防空導彈和高炮打下的,還有不少被打傷的。
印軍司令部知道加勒港部署了遠程防空導彈,它們雖然不能對付在低空飛行的攻擊機和直升機,但能夠威脅高空掩護的戰機。
盡管迄今也沒有發現過政府軍的戰機,印軍還是決定派遣高空戰機進行掩護,因為同中國人打仗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於是從特裏凡得瑯出動了8架蘇-27、2架掛載俄製電子戰吊艙的蘇-30,看來印軍是下大本錢了,掩護24架超級美洲虎和12架米格-27.科倫坡機場出動12架阿帕奇、12架米格-24mr實施對地攻擊,周邊的遊擊隊太厲害了,需要長跑道起降的戰機根本不敢使用科倫坡機場。
印軍決心挽迴麵子由中路率先發起突擊。
此時山中的雲霧開始向上蒸騰,飛臨戰區的印軍戰機當然高興。
可是猛然間從東部的山溝中隨雲霧升起了48架殲-12m“紅蜂鳥”,有20架是從印軍攻擊部隊的後方鑽出的,幾乎是從那些蘇-27、蘇-30的機身下方垂直仰升的。
蘇-30的雷達再厲害也無法發現這些超輕型戰機,還是由印軍的地麵雷達首先發出報警的。
可惜已經晚了,遭到pl-15c格鬥導彈夾擊的印機群陣型大亂,淩空爆燃起6個火團。
符寅生中校率領的這些精銳,早就占好了新的攻擊陣位,第2輪更猛烈的導彈攻擊掃除了殘餘的4架。
印機在逃避導彈追殺時發射的十幾枚r-73格鬥導彈隻擊落了2架殲-12m.這批經過中印邊境戰爭和中南半島戰爭錘煉的空中勇士創造了空戰史上的又一奇跡,以超輕型戰機完勝蘇-27係列重型戰機。
當然這也是印軍為他們搭建了這樣的舞臺。
機群中的秦洪上尉擊落一架蘇-30後,意猶未盡根據地麵被動雷達提供的戰術環境,經符寅生大隊長同意率領僚機翻身一個俯衝,以頭盔瞄準具鎖定了下方的1架米格-27,按下發射鈕,一枚pl-15c如離弦怒箭飛向敵機。
此時殲-12m已經可以掛載4枚pl-15c,12公裏的射程、12公斤的高爆戰鬥部紅外、紫外導引頭不怕敵機迎著陽光逃避,還可以接受防空係統的指令。
而米格-27是前蘇聯在米格-23“鞭撻者”基礎上改進研製的一款變後掠翼、單座單發戰鬥轟炸機,印度不但引進了一批,還曾受權組裝了165架。
它有一門6管30毫米機炮,七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4噸。
借助變後掠翼裝置既有良好的低空性能,有利於對地攻擊,又有不差的高空高速性能,高空最大速度達smenhu馬赫。
那些印軍飛行員已經擁有多少年的駕馭經驗了,可是他們碰到的對手太強大了。
秦洪在開戰前已經擊落了13架敵機,已經是雙料“空中王牌”,這在我軍的曆史上也不多見的。
現代空戰已經不是二戰時代了,德國的王牌飛行員埃裏!す芈洆袈淞352架敵機,專家幾乎一致認為這是空戰史上的頂峰。
秦洪沒有按照以往的慣例升上領導崗位,他自己意識到沒有太大的領導和協調能力,希望能鑽研擊落敵機的藝術。
他的上級,尤其是符大隊長理解他的追求。
以超視距導彈攻擊為特征的現代空戰不但要求飛行員能熟練地操控自己的戰機,熟悉那些複雜的電子儀器和導彈武器,還要十分熟悉各型敵機的性能、特點。
還要臨場根據敵機在機載雷達屏幕上顯示的微妙變化,或者根據預警機或地麵雷達通過數據鏈傳送過來的戰術環境決定攻擊戰術……戰友們為他的立功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他的殲敵經驗同樣為戰友們所用。
他把殲-12m運作得出神入化,再次咬住擺脫了導彈攻擊的米格-27,以機炮將它送入了海中。
隻有14架印軍攻擊機逃脫了這批“小精靈”的突然襲擊,有3架還冒著濃煙,不知能否返航特裏凡得瑯。
至於那些武裝直升機自有陸航兵團的殲-17和電動直升機來對付。
符中校率領的殲-12m大隊昨夜就從大尼科巴島率先抵達加勒港周邊的一些基地,這些超輕型戰機消耗的油料少,隻需要很短的跑道起降,所以第一批到斯裏蘭卡。
第5陸戰師陸航兵團的那些電動直升機也橫越1500公裏的洋麵過來了,那些殲-17更是不在話下。
他們的抵達標誌著斯裏蘭卡解放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入侵印軍的末日到了。
一看自己的戰機和直升機紛紛起火墜落,印軍地麵部隊頓感不妙,尚未按計劃發起進攻,突然從山中無聲地鑽出了大批的q-6和重型武裝直升機。
這批印軍根本不重視防空,遭此突襲,其慘狀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周邊的峻峭山峰上竟然飛出了155毫米榴彈炮的空炸榴彈,印軍的高速推進當然來不及去搜查遠處的山頭。
遭此空地聯合打擊,印軍迴竄的速度比推進的速度高一倍都不止。
不過最考究我軍特種戰爭功力的還是對付“獨立軍”和“革命軍”的戰鬥。
突擊部隊不僅不能傷害鑽入敵軍心髒的戰友,還得為他們立功創造條件,又得按照指示為他們掃除障礙。
卻說“獨立軍”方麵,威哈什加和他的部下已經控製3百多“心腹”,打下了基礎。
他們當然都有極為精巧的通訊工具和目標指示器,既要保護斯瓦希坦帕、賈孟德蘭和軍長、師長們逃命,又要在逃跑中為我軍精確地指示目標,消滅了一些威脅他們“升官”的障礙。
後來逃到科倫坡,威哈什加果然被提升為副師長,並受到賈孟德蘭的賞識。
不過更重要的是威哈什加與夥伴已經同印度的“同夥”在戰火中建立了“友誼”,這為他今後在印度的發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革命軍”則在逃亡中連第3軍軍長都被打死了,第1軍的2個師長和不少團長被擊斃。
庫馬德已經“火線升官”接任了軍長的職務,當然斯共的大批黨員趁亂奪取了軍內的要職。
從帕訥杜勒市南下的印軍敗得更慘,2個深入山區的師同樣遭到了空地聯合打擊,在匆忙後撤中,2個團陷入了包圍圈中。
他們也向科倫坡告急。
在科倫坡坐鎮的錢德勒中將大為驚慌,而從塔萊曼納爾南下增援的印軍又遭斯共遊擊隊的層層攔截,他隻得命令從亭可馬裏抽調了6千官兵應急。
入侵印軍突遭重擊,一時陣腳大亂。
中國誌願軍進駐斯裏蘭卡與斯裏蘭卡人民並肩作戰,不但激勵了斯國軍民的鬥誌,而且打亂了印軍的陣腳。
正當新德裏高層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中印雙方的航母群發生了第一場搏殺,這是二戰後首次的航母群大戰,自然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矚目。
甘地號?印特混艦隊司令部?10月4日12:30特混艦隊在撰他海峽南口外已經遊弋了將近一整天,司令部裏的氣氛也反映了整個艦隊處於沮喪、無奈,還有極度的疲憊。
如同在不遠處的維特蘭特號、德裏號和那艘卡辛級導驅顯得有氣無力。
這3艘巨艦已經恢複了部分動力,航速提升到了15節,當然戰鬥力幾乎為零,要恢複雷達係統和導彈發射係統是不可能的。
古納特也不敢讓它們自行返航,它們毫無反潛、防空能力,哪裏能安全航行3千公裏呢。
他也未下決心沉艦,否則也不會至今仍在搶修了,那麼拖著它們作戰嗎?昨天下午4:30艦隊終於突破了“狼群”潛艇的攔截,趕到了現在的陣位。
當然古納特得報維特蘭特集群被殲的消息後,立即讓2架反潛直升機和和8架的米格-29k趕到峽口部署反潛封鎖。
艦隊還是標準的向心攻擊陣型,現在略有變動,甘地號集群正對著撰他海峽出口在南方250公裏海域,護衛的是2艘德裏級、2艘阿格拉級、1艘“布拉馬普特拉河級”、2艘“克什米爾級”(印製克裏瓦克級)和2艘塔爾圖級護衛艇。
尼赫魯號和維拉特號航母組成一個集群,因為特混艦隊根本沒有足夠的護衛戰艦,它們部署在東部150公裏處。
因為中國遠征艦隊在穿越卡裏馬塔海峽後並未強行穿越撰他海峽,而是靠近爪哇島向龍目海峽駛去,可是速度卻降到了20節。
古納特當然懷疑其中有詐,不敢跟進了。
剛剛一顆印軍偵察衛星掠過我遠征艦隊的上空,傳迴古納特司令部的圖像令參謀長費解:主力陣容的2個航母群自西向東以20節速度向龍目海峽推進,中心位置在撰他海峽北口以東300公裏處;那艘旗艦廣州號兩棲艦與1艘東方級導驅,1艘海衛級護衛艦,還有6艘護衛艇、掃雷艇組成的艦隊竟然再前出到主力艦隊300公裏的東方,也在以20節速度西進。
離龍目海峽隻有600多公裏了。
“真是一幫‘土著’海軍,哪有這麼運作航母群的?”參謀長憤憤不平地說道。
是啊,如果在大洋上,印軍的艦載機早就向廣州號撲過去了。
可是現在隔著爪哇島,隻能讓它悠閑自得了。
而且根據“海洋法”各國的艦隊可以“無害”地通過印尼的內海,當然不能在人家的內海開戰了。
也就是說,中國遠征艦隊的艦載機可以“無害”地通過爪哇海和撰他海峽攻擊特混艦隊,可是印軍的艦載機卻不能跑到爪哇海去打擊中國的航母群。
至少理論上是這樣的。
可是古納特算是領會了這支“土著”艦隊的厲害了。
從昨天傍晚到今天淩晨的12個小時,印軍簡直是在承受神經戰的煎熬。
在赤道海域航行是對航母的最大考驗,別的戰艦可以搞全封閉的,可是航母人員的主要活動部分是甲板和機庫,在火燙的甲板上穿著各式防護服,在高濕度的環境中還要奔跑工作,其勞動強度之高是可以想象的。
機庫也是不可能搞成全封閉的,巨大的升降機出口湧進來的濕熱空氣在通道壁上凝成水珠在往下淌。
高濕度對機械、電子設備造成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維修人員被眾多的故障搞得心慌意亂。
好不容易晚上略微涼爽些了,敵軍卻加強了行動。
那些隱形小飛機幾乎是在艦隊的四周瘋狂地尋找機會,發起攻擊。
艦隊已經沒有了潛艇,隻能派出卡-27、“海鷹”擔負反潛警戒,那些小飛機不是高空俯衝攻擊,就是超低空逼近攻擊,竟然被幹掉了6架直升機。
古納特隻得出動海鷂、米格-29去搜索、攻擊這些神出鬼沒的隱形機。
在半夜時分,1架米格-29k在著降時被伏擊的小飛機幹掉了,引起了飛行員極大的震驚。
艦載機的夜間著降本來就是高難度的作業,連美軍大型航母上的飛行員都感到每次的夜間降落都如同到鬼門關轉了一圈。
在輕型航母上降落更是驚險無比,現在依靠gps導航係統,盡管是民用級的也比較容易在漆黑的海麵上找到航母了。
可是在降落時必須對準很小的布設了阻攔鋼索的著降區,更要命的是,著降角又必須非常準確。
角度稍大些,戰機觸甲板時就會彈跳,導致尾鉤咬不住鋼索。
角度稍小又會讓戰機飄過鋼索區,同樣掛不上鋼索。
這時,運氣好的、技術熟練的就得加速再次升空,重複做一次著降。
未能及時加速的就會讓戰機滑出甲板掉入大海,飛行員還得及時按下彈射按鈕才能保命。
飛行員的心理壓力是可想而知的,按美軍艦載機老手的說法就是要“隨時準備在半秒鍾內作出生死悠關的決定。”
現在印軍飛行員還要提防小飛機的偷襲,又加重了心理負擔,技術動作怎麼會不出錯呢?果然半夜時分,1架米格-29在“尼赫魯”號著降時飛行員以為越過了攔阻區,匆忙地猛推油門桿要再次加速。
這一下闖了大禍,尾鉤猛拉鋼索的結果導致了戰機整個地翻轉。
要知道這是架滿載導彈十幾噸重的戰機,眼看慘禍要發生了,甲板上的作業人員都驚呆了。
幸好尾鉤又脫開鋼索,戰機在甲板上拉出了一溜火星掉入了海中。
過不了一會兒,甘地號上又發生了事故,1個飛行員正要著降恍忽中似乎看見了1架小飛機在伏擊,趕緊報告並作了規避動作。
經查並無此事,於是繞過來再作降落,此時他的油料已經很緊張了,必須一次著艦成功。
可是越緊張越是要出錯,著艦時角度太大,尾鉤未能鉤住鋼索。
他沒有機會再著降了,隻得在空中跳傘,眼看珍貴的戰機掉入了大海,飛行員的精神崩潰了。
古納特不僅丟了飛機暫時還少了一個飛行員。
不幸的是,在沉沉的黑夜中還有2艘塔圖爾級導彈護衛艇也被隱形機的攻頂戰術擊沉了。
那麼古納特為什麼不派戰機到爪哇海突襲中國的航母群呢?他倒不是真的怕什麼“海洋法”,難道印尼敢對他動武?而是實在沒有把握,中國人在海峽中還有“防空潛艇”呢?不過現在必須決定是否立即轉向東方的龍目海峽,再拖延就要堵不住中國遠征艦隊了。
參謀長懷疑廣州號兩棲艦是在為大批的潛艇護航,想搶先駛出龍目海峽,這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古納特又怕中國人再搞“迴馬槍”,他們為什麼把航速降低到20節呢?他正在猶豫的時候變故發生了。
警報聲又在司令部裏迴響了。
“報告,警戒戰機突遭大批敵機的圍攻!”中將習慣性地看了一下航海鍾,11:05.監視飛行甲板情況的顯示器上一架米格機正在著艦。
“對手找準時機,果然要衝擊出口了!”古納特想道。
由於爪哇島南邊的海麵正在刮西風,航母隻得向西加速到32節讓戰機升空。
廣州號?10月4日?11:00遠征艦隊司令部的氣氛卻是緊張而振奮。
他們的勝利激勵了空軍、陸軍的戰友,而戰友們連克孟買、維沙卡帕特南、甘島基地,以及斯裏蘭卡反侵略的勝利同樣鼓舞了艦隊上下的鬥誌。
我軍航母上的作戰人員一樣地受到高溫、高濕度的肆虐,但精神狀態完全不同。
印軍的衛星剛掠過艦隊上空,羅中將就發威了。
此時爪哇海正刮著東風,航母猛然提速,很快加速到33節的最高航速,殲-11h一對對快速滑躍升空,72架全數出擊不留後手。
他們很快追上了提前出擊的4架eq-6h和8架殲-17共同駛向撰他海峽出口。
他們隻是在喀拉喀托火山兩側的低空等待了5分鍾就接到了出擊的命令。
薑開波中校十分興奮,山頂被動雷達傳來的戰術環境清晰地顯示在平顯上,正對峽口的有4架米格-29在3000米高度為2架“海鷹”護航,距離峽口80公裏;還有4架在8000米高度巡航。
在這些米格機的南方160公裏處還有8架米格機在甘地號四周巡航,據前一段的偵察資料分析它們隻有不到30分鍾的油料了。
中間是1架卡-31在3500米高度執行預警任務。
有8架戰機開始在甘地號著降。
時機太好了。
他率領4個小隊16架殲-11h分別從海峽口的兩側閃出,受火山和周邊聳立的島礁保護,卡-31的雷達沒有發現這批在超低空飛行的戰機,米格機的雷達在75公裏的距離都未能搜索到他們。
薑中校命令發射r-77導彈仰攻夾擊,當然是采用指令製導沒有驚動敵機。
然後一齊大開加力猛地加速,8架在低空佯攻2架“海鷹”,兩邊的8架加速爬升夾擊米格機。
一直逼近到70公裏時,“天眼通”才報警,估計米格機已經跟蹤到了我機。
他們要保護“海鷹”撤離,當然不敢立即逃掉。
不久米格機的雷達發出了鎖定脈衝,估計它們發射了導彈。
“海鷹”在迴逃,米格機則與我機開始超音速對進。
俯衝中的米格機很快就發現了逼近的導彈,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動之中。
數量上、戰機性能上、士氣上全麵處於劣勢的8架米格機,又遭遇突然襲擊,結果以8:1敗北是最正常的結果了。
薑中校出擊的同時,安徽號的艦載機聯隊長洪學軍上校率領32架殲-11分兩層分別在3千米和8千米高度直奔甘地號航母。
古納特果然命令8架油料已經很少的戰機前來抵擋,它們當然攻擊低層“攻擊機”啦。
雙方將在航母北方的140公裏處碰撞,所以前方的8架米格機就不能指望它們的增援了。
要8分鍾後,航母上才能升空戰機哪。
古納特當然要指望尼赫魯號的米格機的側攻了,可惜我軍郭珂上校率領的24架殲-11h,同時出擊前往攔截那些戰機。
此時甘地號和尼赫魯號都已經最大程度地搭載了30架米格-29k,因為它們還得搭載大量的直升機。
所以尼赫魯號上也隻有22架米格機了。
古納特一開始還不想讓維拉特號的海鷂也同時升空,他必須在手中保留一些力量。
5分鍾後看到我軍竟然不留後手地全軍出擊,令他吃驚之餘才讓12架海鷂也同時升空。
所以說甘地號上空的8架警戒的戰機隻能以絕對的劣勢來迎戰了,當然是膽戰心驚。
洪學軍上校命令全隊高速壓上,140公裏8分鍾不到就能趕到,他們實際上距敵機110公裏就發射了16枚r-77增程彈進行夾擊。
當接近到80公裏時米格機也發射了r-77導彈,並以機載雷達為導彈照射目標進行中段製導。
可惜米格機不久就不能再照射目標,要忙著逃命了。
這裏的戰果自然也極其輝煌。
再經過2輪導彈對射,8架米格機也都掉入了海中。
我軍僅有2架受傷退出了戰場。
此時低空的搏殺也很順利,那2架“海鷹”自然有有殲-17來收拾掉了。
不僅如此,還有2架殲-17竟然一直繞到甘地號集群的南方,冷不丁就幹掉了2架在南方反潛警戒的“海山貓”。
由於米格機都到北方去攔截我軍攻擊機群了,得手的殲-17很順利地就溜迴來了。
“尼-維”集群最東端的1艘克什米爾級護衛艦,既沒有nvhf雷達,也沒有“衝激”雷達,連“海鷂”都到西邊去增援了,天上自然沒有戰機警戒。
2架殲-17h在14000米上空一下子飛到它的頂上。
2枚c-803l特製的反艦導彈自天而降,準確地擊中了它的艦橋和直升機平臺,讓它失去了戰鬥力。
過了半個小時,當印軍的艦載機被壓過去後,4架q-6出擊,它們逼近到距甘地號集群最前鋒的“邁索爾”號導彈驅逐艦(德裏級)90公裏處,8枚c803b反艦導彈從3個方向發起飽和攻擊。
這是對德裏級主、被動防空係統的又一次嚴峻考驗,結果4枚擊中了它的艦橋、直升機平臺、導彈發射架,“邁索爾”號爆出的一個巨大煙圈,似乎是“0”分的標記。
空戰的首戰就被幹掉了16架米格機,古納特在艦載機的力量對比上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現在隻能靠戰艦的防空係統以及“撒手鐧”來挽迴敗局。
他心裏已經在祈求大神的庇護了。
科摩林角?10月4日11:10這裏是印度大陸的最南端,在這附近潛伏著4個我軍的特種兵小組。
他們是淩晨3時許,從斯裏蘭卡的加勒港附近的一個基地由8架z-17隱形直升機送到這裏的。
每組僅2人有1臺特製的被動雷達,隱蔽在4座滿是樹叢的山包上,可以監視周邊的空域。
此時他們的紀錄儀自動地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印軍總部在特裏凡得瑯機場部署的是36架蘇-27係列戰機,其中有4架新銳的蘇-35、8架蘇-30;在科欽有4架伊爾-78加油機和1架a-50u預警指揮機;在科摩角周邊的幾個野戰機場則部署了48架米格-21-93戰機。
這就是薩賴達斯的“撒手鐧”。
現在科欽的南部軍區司令部發出了指令,這些戰機全部出動了,首先是加油機出發,掠過了這裏的上空;接著是一批批蘇-27係列戰機。
過了10分鍾,這裏附近的米格-21也出動了,他們是為加油機作業時護航的;幾乎是緊跟著米格-21出擊的a-50u飛過來以後就定點在科摩林角以南10公裏的近岸處。
4個偵察小組一一紀錄了敵機的活動情況,最驚人的是,就在他們附近有4座非常隱蔽的防空雷達在警戒搜索。
看來印軍對預警機的安全下了很大的功夫。
當然掠過上空的我偵察衛星也收集了大量的資料。
可是2個小時後,這個龐大的機群居然一起迴來了。
當然令這些偵察員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費了那麼大勁,是轉圈玩!”他們不知道在3千5百公裏外的“安徽”號的飛行員休息室裏,一位飛行員也發出了類似的問題:“大隊長,我們打得那麼漂亮,怎麼就收手啦?”薑中?戳艘谎圻@位年青的僚機,思索了一下:“小林,我們的眼光要看得遠一些。
你看,一開始我們用突襲的手法,打得既輕鬆,收益也大。
如果繼續打下去,我們也許可以多打下幾架敵機,但是敵軍的增援也在向這邊趕,我們的損失就會增加。
我們及時收手,保留了力量,敵機就不敢追過來。
下一次還可以再創造機會突襲他們。
不過,中央肯定有更深遠的考慮。
否則以我們現有的力量,再加上潛艇現在就能把這支特混艦隊幹掉。
為什麼還要等呢?作為一名中國的軍人,我們對每一場戰鬥,不但要細致地分析戰術、技術上的得失,還應該思考上級的部署和策劃。
…”甘地號?特混艦隊司令部?10月4日13:00司令部的氣氛越來越糟了,古納特中將趕緊通過艦隊的廣播係統發表了一通演講,以鼓舞士氣。
可惜那些空洞的言辭並不能鼓實勁。
他感到了對手的精明,偷襲得手後,立即全身而退。
他們退守的時機選擇得也很好,當時大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已經擊落了23架米格-29、2架海鷂、5架直升機,並且重創了1艘導彈驅逐艦,擊沉了1艘護衛艦、1艘護衛艇。
中國人僅損失5架蘇-33(實際上2架受傷後安全著降了),更糟糕的是自己無法派遣直升機營救,不但中國的跳傘飛行員被救走了,而且自己的跳傘飛行員全部被抓走。
眼看中國的機群返航,自己的戰機雖然還有1個小時的燃油,也不敢追了。
而且增援的36架蘇-27係列戰機要2小時後才能到達戰區,難道等他們來了一起衝到爪哇海內去搏殺嗎?那時候中國戰機肯定重新加好油、補充導彈後堵在峽口了。
所以他讓那群戰機返航了,這隻能算一次演練了。
他的這種戰術難道能稱得上“以逸待勞”嗎?他有點迷惑了。
參謀長匆忙過來與他商量了,剛傳過來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遠征艦隊正在以32節的最高速度向龍目海峽疾馳。
而且它們的坐標顯示已經高速行駛了2個小時了。
古納特馬上命令艦隊轉向東方的,以最高速度30節推進。
令他頭痛的是那4艘遭重創的戰艦,他毅然地發布了命令!然後義無反顧地奔向決戰的戰場-龍目海峽。
人們不禁要問,特混艦隊已經遭受如此打擊,為什麼不讓它們迴航本土去攻擊甘島、維沙卡帕特南、安達曼,甚至斯裏蘭卡呢?那是萬萬不能的!一旦中國的航母群與西麵的兩棲艦隊匯合,再跟蹤特混艦隊的話,那就更難辦了。
薩賴達斯並不相信陸軍能很快地收複維沙卡帕特南,即使有航母群的支持。
那時候自己的特混艦隊要遭受基地和中國艦隊的聯合打擊。
打甘島行不行呢?也是不行的。
印軍短期內根本不能組織一支象樣的兩棲艦隊,僅靠特混艦隊是無法在2天內攻占甘島的,中國遠征艦隊一到豈不是又要完蛋了。
隻能依靠目前的“地利”優勢先幹掉遠征艦隊,迴頭再收拾那裏的敵軍。
那麼中國人一定肯“配合”嗎?那是一定的,因為遠征艦隊已經宣過誓了。
“閣下,總部隻能給11架米格-29了,另外補充了14架‘海鷂’。”
參謀長憂心忡忡地報告。
“也隻能那樣了,總算多修複了2架米格機。
不過要請總部加強增援機群,中國人再要玩撤兵的花招,我們也得堅決追擊。
事後向印尼道歉好了。”
看來龍目海峽的這一仗非打不可了。
亭可馬裏?10月4日16:30斯裏蘭卡東北部的亭可馬裏,原來是英國在印度洋的一個重要的?哲娀。
英軍撤走後,斯裏蘭卡的那點海軍當然無法維持這個基地,所以現在成了海、商、漁全用港,市麵也繁榮起來了。
在上世紀末,“猛虎”曾組織自殺小艇多次攻擊港內的海軍艦艇。
自從印軍入侵後,泰米爾“獨立軍”和“猛虎”在這裏可以公然燒殺搶掠了。
現在城裏簡直如同一座死城,家家門戶緊閉。
不過門縫裏投出的目光都是充滿仇恨的。
軍港邊上的漁港內,停著50多艘大小不等的漁船,被軍管當局嚴禁下海,所以海港內也是死氣沉沉。
一周前經塔林加姆再三懇求,錢德勒總算同意“革命軍”派來了3千人來保護這裏的僧伽羅人。
科倫坡還派人來組織“市政局”呢,“革命軍”還挨家挨戶張羅搞“治安”,不過也未能根本改變局麵。
城防司令官薩克裏少將倒是不擔心城裏的治安,2個多小時前,他的5千多部隊連同裝備都北上增援科倫坡去了,他感到防禦兵力有點緊張了。
他並不是怕周邊的遊擊隊,盡管他們最近好象越鬧越兇了。
問題是中國人聲明他們的誌願軍要來了,這就讓他的心裏發毛了。
好在總部答應,明天中午就有2個團搭載運輸艦來了。
現在陸路交通被遊擊隊破壞得很厲害,這就體現港口基地的優點了,陸路不通,可以走水路。
不過他兼任的?哲娀厮玖,實在是有點汗顏。
西北郊的空軍基地根本不敢起降戰機,因為無法肅清周邊山區的遊擊隊,已經損失2架米格機了。
隻能作為直升機基地了,可惜也隻留下4架alh、2架“山貓-3”、2架米-24mr武裝直升機以及4架米-17直升機了。
作為海軍基地更可憐,隻有4艘大型巡邏艇、2艘運輸艦和一些小巡邏艇和交通艇,印軍自己的幾大艦隊都缺少艦艇,哪裏有餘力在這裏部署呢。
守軍也隻有2個重炮營、5個裝甲步兵營和1個防空營,總共才5千多人。
那9千個“獨立軍”號稱有2個師呢,除了殺人放火也幹不了什麼大事。
不過現在要讓他們來頂一下了。
但願他們不要與“革命軍”發生衝突才好呢?那3千多“革命軍”據說在北方打過幾仗,裝備的輕武器雖然雜亂倒是蠻精良的,據說不少是繳獲的。
沒有重武器,隻有1百多輛軍車,還是讓他們作預備隊在市區部署。
剛才已經召集了所有指揮官分配了任務,現在各部隊正在調動是比較混亂的。
原來有2個營在西南部剿匪的也趕緊往迴收縮了。
現在外麵突然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令他大吃一驚。
難道中國人打進來了?司令部裏的電話鈴聲大作。
“報告,機場遭襲擊,172團的a營已被壓縮到基地的西北角,請求增援。”
機場當然不能丟……不對啊,那些直升機呢?少將命令道:“問清楚,那些武裝直升機為什麼不支持地麵的反擊?”“報告,碼頭區闖勁了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b營正在同他們激戰……”“報告,2個重炮營都聯係不上了……”薩克裏少將冒汗了。
好在還沒有冒血,他就被迫停止抵抗了。
我軍和斯共遊擊隊的聯軍戰術簡單而有效。
昨夜,斯共的4千多遊擊隊和我軍第5陸戰師的1千官兵從南方穿越東南部崇山峻嶺在亭可馬裏的外圍完成部署。
3百名特種兵已經融入了“革命軍”的部隊,“革命軍”內少數的塔林加姆的走狗都被控製起來。
城裏的民眾經過斯共的秘密發動,已經組織了3千人的武裝民兵,分成1百個小組,他們可謂苦大仇深,又熟悉城內的道路。
印軍居然從這裏抽兵北上,自然令指揮官德薩維亞-斯共北方軍區司令員欣喜若狂。
他與成鐵軍團長商量後,決定趁印軍調整部署的時候動手。
通過“革命軍”,可以掌握最佳時機。
他們報告湛江的南海艦隊總部後,相距1500公裏的大尼科巴島的部隊也動了起來。
4:30德薩維亞司令發出了總攻擊的命令。
在機場,2支冒牌的“印軍”自稱是換防的部隊,把剛上崗的a營的哨兵搞糊塗了,不過未等他清醒就被解決了。
他們居然直奔停機坪,那些正在檢修直升機的地勤被這些不速之客也搞糊塗了,命運也同哨兵一樣。
我特種兵一跳上武裝直升機,大局就定了。
那些alh、“山貓”、“雌鹿”一到他們手中,就發揮出無比的威力。
那4架米-17也被裝上了短翼,掛上了火箭巢,既可機動兵力,又可提供打擊的火力。
同一時刻在碼頭那邊,1支“革命軍”的部隊闖入了軍港,揚言軍港是他們的防區,b營的哨兵剛要發問就被解決。
搭載著身穿印軍海軍製服和憲兵服飾的聯軍官兵的吉普車和卡車直奔碼頭,直接就跳上了2艘運輸艦和大小巡邏艇。
登上運輸艦的憲兵讓艦上的官兵集合,說是要執行秘密任務。
至於巡邏艇上官兵剛要與登艇的憲兵和官兵理論,就被繳械製服了。
我特種兵把糊裏糊塗的印軍押下艦艇塞進卡車弄走了。
那些海軍可是貨真價實的,他們立即啟動艦艇,操縱那些艦炮發威了。
原來,基地上b營的營長發現苗頭不對,已經向進入基地的聯軍開火了。
聯軍隻有2輛“潘哈德”戰車,而b營有不少bmp-2、bmp-3戰車,自然就難以抵擋,隻能借助營房的掩護以火箭筒和反裝甲導彈還擊。
那些57毫米、37毫米的艦炮在海上隻能算輕武器了,但是居高臨下地對付那些bmp戰車和步兵那是綽綽有餘了。
連運輸艦上的2門76毫米艦炮也發威了,b營算是完了。
在市內部署的2個重炮營陣地突然來了一大批“革命軍”,說是幫助防衛的,還硬要到陣地的中心說是察看部署高炮,可是剛到陣地中心,他們就動手了。
那些炮兵攻擊遠處的目標自然是威力無比,可是論到近身格鬥就遠不是這些特種兵和遊擊隊員的對手了。
重炮到手,立即調轉炮口對準那些印軍和“獨立軍”的目標開打了。
當155毫米、203毫米的炮彈落到頭上時,薩克裏少將就知道要完了。
17:20第1批殲-10m和q-6攻擊機的到達徹底打破了薩克裏的幻想,本土已經無法出動象樣的機群來支持他了。
他被迫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
不過那些“獨立軍”根本不聽他的命令,他們集中起來企圖突破北部的防線逃迴泰米爾地區。
聯軍為了防止他們迴竄市內,讓開了通道。
6千多匪軍分多路往北狂逃,實際上是鑽進了聯軍布下的包圍圈。
在阻擊工事前,匪軍留下了累累的屍體也無法越過武裝直升機、帶夜視儀和紅外成象儀的機槍和狙擊槍組成的火力網。
到第2天的清晨,隻有1千多匪徒投降了。
18:00斯共中央宣布在亭可馬裏消滅了入侵的印軍建立了人民政府。
亭可馬裏是一個比加勒港優良得不可比擬的基地,不久一支由1艘東方級、2艘江衛級,4艘“紅箭ii”級、4艘037m級反潛護衛艇組成的艦隊進駐了海軍基地。
加上空軍基地的2個中隊殲-10m、1個大隊殲-12m的護衛,印軍已經無能幹擾斯共的補給線了。
斯裏蘭卡的解放戰爭發生了重大轉折。
那麼對中印航母大戰有什麼影響呢?之二新德裏?海軍司令部10月4日22:00這裏的忙亂和繁忙是可想而知的,連日不得好好休息的薩賴達斯隻得強打精神在維持大局。
維沙卡帕特南基地是交給陸軍去收複了,不過關於那裏的情報仍令他心驚,中國至少投送了一個空降師,剛才又有4艘從實兌出航的萬噸級運輸艦靠上了基地,肯定運入了重型坦克、重炮和重型防空導彈。
而印軍從陸路反而難以運進這些重型武器。
而且城裏的情報人員報告,所有的施工機械和建材都被征用。
中國龐大的工程兵部隊正夜以繼日地在周圍山頭上修建縱深防禦。
達維爾多想在1周內收複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中國人真要長期占領維沙卡帕特南嗎?想到這一點就令薩賴達斯渾身發冷。
當然甘島基地情況更令他著急,傍晚時分又有2艘巨輪靠上了碼頭,那裏已經有幾千工兵在日夜施工了。
並已集結了一批戰機和直升機,還建了大批的營帳,自然在囤集重兵。
福阿穆拉庫島和蘇瓦迪瓦環礁也建成了3個直升機前進基地,他們是想攻擊馬累嗎?已經從科欽、拉克沙基地,甚至果阿基地調遣24架米格機,一批武裝直升機、防空導彈和步兵戰車過去加強第3陸戰旅了。
中國人想以陸航部隊攻擊一個有6千多精銳部隊防守的島嶼,是會碰壁的。
他擔心的是,甘島的敵機會阻截南部軍區對特混艦隊的增援。
斯裏蘭卡的情況更糟,達維爾多還大言不慚攻擊海軍無能,錢德勒以9萬精銳部隊居然拿不下斯裏蘭卡那些龜縮在奧帕納凱的普雷馬卡吉的殘餘部隊,這又怎麼說呢!現在中國的誌願軍都登島了,還能很快取勝嗎?由於總部始終不肯全力發展海軍,弄得艦艇嚴重不足,那麼好的亭可馬裏占領了,居然會沒有艦艇可部署。
現在被中國人占去了,他們馬上會來部署戰機和戰艦。
不但陸軍將受害,他們對特混艦隊的危害更直接。
特混艦隊現在的處境確實困難,中午遭中國人的偷襲損失可太大了。
下午中國遠征艦隊組織了一次佯攻,又搞得艦載機一陣混亂。
天黑以後,敵軍的隱形機果然又大肆活動,又擊落了2架卡-27.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越過爪哇島,盡管爪哇島上印尼部署了大批的防空係統,自己可不敢冒這個風險。
剛才又鬧了一次虛警,弄得差點出動增援戰機。
參謀長和一些電子專家分析,很可能中國是出動了電子戰機,製造許多的假目標,來消耗飛行員的精力。
可是既然暫時無法識別,自己不是還得全力應戰嗎?現在上將最大的心願是,中國的遠征艦隊趕快駛出龍目海峽,讓特混艦隊徹底打敗它們以結束這場海戰。
想當初竭力挑起這場海上衝突的薩賴達斯,當然想把事情鬧得越大越好,把中國遠征艦隊引過來加以殲滅,隻有在中國賠款,並從去年邊境戰爭中占領的土地上撤軍,才能停止對中國的封鎖……“報告,中國特種兵已經控製了維特蘭特號、德裏號、邁索爾號等4艘戰艦,周圍有4艘潛艇和大批直升機包圍……”參謀的報告聲打斷了參謀長的遐想,令他有點惱火。
他看了一下,時鍾已是23:40.他打斷了他的報告:“他們為什麼不沉艦?”“留守的指揮官達斯中校報告,中國特種兵的指揮官指令把留守的官兵全部封閉在一個船艙內,讓達斯下令排除底艙的爆炸物。
否則艦上的官兵將一起沉入海底。
達斯來電向您請示!
“讓他向中國人提出強烈抗議,這是謀殺!
“閣下,達斯迴電說,他們是按規定啟動定時裝置的,還有6分鍾就要爆炸了,到時候中國人可以搭乘直升機走的,4艘艦上有9百多官兵呢!”薩賴達斯當然負不起這個責任:“該死的中國人,讓達斯他們趕快排除爆炸裝置!”上將的懊喪就不用說了。
這4艘戰艦雖然沒有作戰能力,但“維特蘭特”號一下子成了中國軍隊繳獲的最大單件武器,對印度海軍的名聲可打擊太大了。
他唯有以海軍最高指揮官的名義命令古納特和南部軍區的增援航空聯隊作好最充分的準備,一定要殲滅中國的遠征艦隊,然後把那4艘戰艦奪迴來。
可是特混艦隊那裏還在不斷地傳來遭襲擊的消息,讓薩賴達斯感到欣慰的是,印海軍的動員體製發揮了效率。
原先被破壞的第二直升機支持平臺,初步得到了恢複,有4艘在附近海域遊弋的印度大型貨輪又行駛到那裏,成為新的平臺。
直升機又可以向特混艦隊進行補給了,當然還得加強反潛巡邏。
不過從特裏凡得瑯起飛的圖-142要到2千公裏外的海域巡邏已經相當勉強了。
“等5艘潛艇趕到那裏,情況會好一些!
薩賴達斯想。
不過那要4天以後了,隻能參加收拾殘局了。
薩賴達斯自己也實在支持不下去了,剛起身要到旁邊的休息室去休息片刻。
剎那間司令部裏電話鈴聲大作,牆上和海圖桌上“果阿”那裏閃起了觸目驚心的紅光。
上將看了一下電子鍾已是10月5日3:30了,這個夜晚真是漫長!“報告,果阿的航空兵司令部報警,帕納吉的空軍基地遭襲擊,守軍正在抵抗……”“報告,南部軍區司令部報警,果阿基地遭襲擊,海港區已被敵軍控製……”上將清晰地知道,他的對手又在向他的軟肋下手了。
果阿邦?帕納吉?海軍航空兵司令部?10月5日3:30果阿邦在印度可是一個特殊的地方。
在印度斯坦(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是英國殖民地的漫長歲月裏,果阿卻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印度獨立的時候,並不包括果阿。
直到1957年印度才出兵收複了果阿,當然葡萄牙的象征性的駐軍並未抵抗,所以沒有發生流血衝突。
首府帕納吉的城市建築風格和布局至今還保留著葡萄牙殖民時期的樣式,並居住著不少葡裔人士。
這倒並不是為了保留文物古跡以吸引遊客,到印度來的絕大多數遊客是衝著泰姬陵、阿格拉古城等北部印度文明來的。
果阿的自然條件實在並不好,位於印度西海岸,西高止山脈在這裏幾乎直逼海岸線,唯有在緊貼著帕納吉南部的莫爾穆岡市形成了一個優良的港灣,周邊的平原地極少。
印度收迴後並未著意這裏的開發,反而由於人口猛增後的過度開發導致土地的快速貧瘠。
然後人群又流向了機會較多的北部恆河地區和印度河流域。
前一陣這裏熱鬧過,印軍將扣押的我國船員全部移送到莫爾穆岡市的監獄。
本來印度想由軍事法庭審判此案,遭我國的堅決反對。
於是移到這裏的海事法庭審判,我國遠洋公司不但聘請了我國的名律師,而且聘請了英國和印度的大律師,組成了龐大的律師團。
印度在拖延,妄圖在取得勝利後再搞鬼。
不過在國際紅十字會的斡旋下,我國使館官員已二次探望了海員。
不少國人很不理解,認為是化重金對牛彈琴。
實際上這是很巧妙的布局,讓全世界都知道,理論上這場已死傷幾萬人的戰爭是一場“衝突”。
不過前些天,印軍又把1萬1千多馬爾代夫人強製遷移到果阿,引起了更大的轟動。
印度當然沒有這麼大的監獄,把他們圈禁在帕納吉市以東30公裏的3個荒僻的山穀中,隻能居住在一些廢棄的建築物和臨時營帳內,還派了3個連的準軍事部隊看守周邊的要道。
印度的暴行理所當然地遭到馬爾代夫領袖和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不過言論並不能製止印軍的暴行。
不過印度政府總算允許國際紅十字會派人探望,並送去了一些救援物資。
馬累的斯德奎“革命政府”也假惺惺地派人去探問了。
那些難民的不幸遭遇引起了馬爾代夫國民的憤恨。
帕納吉市東部有一個較大的空軍基地,不過它是屬於海軍航空兵司令部管轄的,這是一個直屬海軍司令部的單位。
因此阿加羅爾中將是果阿邦的最高軍事長官了,不過正在哀歎快成為光幹司令了。
航空兵司令部的實權並不大,中將並不能指揮各基地和艦隊的戰機和直升機,航母的艦載機聯隊他也管不著。
他負責培訓海軍飛行員,推進適用於?兆鲬鸬膽饳C和直升機的研製,接收引進的戰機、反潛巡邏機和直升機等。
可惜現在基地上隻有2架待修理的伊爾-38m、8架“鷹”式教練機、十幾架初級教練機、4架艦載型雙座alh教練直升機和2架安-12運輸機是直接由司令部管的。
還有8架米格-21-83和4架“海山貓”是歸莫爾穆岡的果阿海軍基地司令部管轄,用於保衛基地的。
之所以弄得如此淒涼,起先是在保衛孟買基地的空戰中損失了大批的戰機和直升機。
昨天又向特裏凡得瑯和馬累調去了一批戰機和直升機。
海軍司令部判斷果阿以西1100公裏海域遊弋的中國兩棲艦隊是為了保衛恰赫巴哈爾港-甘島的空中航線的,不過還是下令嚴加防範。
始終有4架米格-21在基地以西100公裏的海域上空警戒,其實憑它的機載雷達又能警戒些什麼呢?主要還是靠基地東部山坡上的巨型相控陣雷達預警的。
還有1架“海山貓”在遠處作反潛巡邏,中國的潛射重型彈道導彈給印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種單調的行動當然不用太費中將的心思,完全可以安穩睡覺,不過按總部命令隻能在基地邊上的司令部休息。
當阿加羅爾中將在休息室內被驚醒時,司令部已經亂成了一團,外麵還隱隱傳來槍炮聲。
副官連門都不敲就衝了進來:“報告,司令官閣下,中國軍隊已經控製了機場,並出動了空降部隊……”他知道一切都完了,這個基地從防禦上來說完全是個空架子,隻有一個團的地方部隊守衛,哪裏是中國空降軍的對手啊。
中國人肯定是從東麵的維沙卡帕特南過來的,印度中部地區的防空係統他是有數的,要防止精銳的敵軍電動直升機和戰機偷襲是不可能的。
從海上的進攻一定會被預警雷達和戰機探測到的。
戰後的軍事專家分析,印度的精銳部隊都在北部對付巴基斯坦和中國了。
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都在北方,那些南方的海軍基地根本沒有象樣的防禦係統,一來印軍也沒有那麼多經費來修建基地的防禦係統,有這筆巨款還不如買些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更具有威懾力呢;二來,印軍又需要防禦誰呢,在印軍看來印度洋上根本沒有對手,至於美國雖然強大,兩國也有些矛盾,絕對不至於來攻打印度。
當印軍挑起中印海上衝突時,也不過以為是一場航母大戰,那是穩操勝券的。
中國軍方卻不按印方的思路應戰,一下子打亂了印海軍的陣腳。
首戰攻占了安達曼,把印軍的防線推到了本土。
又以奇妙的突襲手法攻占了維沙卡帕特南,此戰的關鍵是印軍的基地根本沒有有效的防禦體係,否則僅擁有輕武器的突襲部隊根本不可能維持到主戰部隊的到達。
對孟買基地的打擊,則是在消耗了印軍的實力後,集中空中打擊力量進行一場硬仗。
可以說這是致命的一擊,不僅摧毀了印海軍大量的裝備,而且最大程度地打擊了他們的士氣。
中國軍方充分發揮了他們在陸軍和空軍的優勢,為最後的海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薩賴達斯以為我軍在維沙卡帕特南結集的空降軍是為了守衛這個基地的,這是最大的錯誤。
空降軍是為了突襲的,哪裏能用來作防禦戰呢。
他又以為我軍的突擊對象是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馬累,可是我軍又出其不意地舍近就遠奇襲果阿。
這可不僅是戰術上的部署,還有更重要的戰略上的考慮。
昨天夜間我軍的先遣部隊由9架z-17搭載12名隊員作尖兵,根據馬爾代夫政府的情報有6名熟悉果阿集中營內難民的官員配合他們,率先進入3個集中營。
他們在上萬名馬爾代夫難民的掩護下,摸清了看守印軍的活動規律,並且組織了24名退役的警察,發給了他們武器。
今晚可以接應突擊隊殲滅這3個連的印軍。
4架z-17的特種兵則先行出擊破壞基地的預警雷達。
兩棲艦隊第一波就可以出動8架z-1l、4架電動“支奴幹”搭載了一個營的陸戰隊員,6架z-1h和8架海鷂提供火力支持,它們在預定時間到達距莫爾穆岡以西250公裏的低空待命,一旦尖兵們控製了預警雷達,立即全速飛向目標-海軍基地。
從維沙卡帕特南-果阿的天空中有4架殲偵-17a在14000米上空,為先遣部隊指示一條安全的航線,能避開印軍在內陸的稀少的防空雷達。
由12架wz-10m、2架qy-8提供火力支持,6架“黑鷹”搭載的突擊隊員突擊並控製機場,4架y-8d搭載的1營空降兵負責攻占空軍基地。
隻要先遣部隊得手,從維沙卡帕特南將有一支由24架殲-10m護航的,由20架y-14m,12架y-8d搭載一個加強的空降團的龐大機群,強行突破直插帕納吉的空軍基地著降或空降。
攻占空軍基地的行動實施得相當順利,繳獲了4架米格-21和3架“海山貓”都派上了用處。
空降團都是機降的,展開後就控製了機場。
守衛空軍基地的印軍地方部隊一個團在2架“空中炮臺”的攻擊下,很快被殲滅殆盡。
在這一帶印軍一時上根本沒有能與我軍2個中隊殲-10抗衡的機群。
我突擊部隊很快攻占了印軍的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阿加羅爾中將被迫下令停止無謂的抵抗。
海軍基地的得手也沒有費多大勁,從兩棲艦隊突擊過來的8架“海鷂”順便幹掉了4架毫不知情的米格-21和1架“海山貓”。
當陸戰隊突進到海軍基地時遭遇的抵抗並不激烈。
果阿基地的實力也被抽空了,隻有8艘大型巡邏艇和4艘掃雷艇,以及一些小型巡邏艇、交通艇和幾艘運輸艦了。
基地的守衛部隊並沒有得到預警,在外海巡邏的2艘巡邏艇也未能探測到我突擊機群,遭到如此精銳部隊的突襲,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基地的司令官羅沙特少將也被迫下令停止抵抗,繳械投降。
當初步控製了海空軍基地後,從恰赫巴哈爾港起飛的由10架“魯斯蘭”、20架y-14、4架殲-8z、24架殲-11、24架“飛豹”、48架殲-12m龐大機群不久就降落到空軍基地。
大量的重型武器卸載後,第6陸戰師的2個團擔負起了整個果阿基地的地麵防禦任務。
繳獲印軍的sa-17、“道爾m”正在改裝,將與我軍的遠程防空導彈係統一起擔負起基地的對空防禦。
現在兩棲艦隊有一個很好的基地了,他們正全速向莫爾穆岡基地靠近。
印軍在短時間根本無法動搖這一快速建立的防禦體係。
不過這裏不僅是支持航母大戰的基地,還涉及了一場政治鬥爭。
對印度的打擊也不亞於其航母群的覆滅。
容後細述。
龍目海峽?10月5日?4:30薩賴達斯上將正在被果阿的戰事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他期待已久的印中航母大戰卻出其不意地爆發了。
當他接報預警直升機已探測到敵軍大機群已經飛越龍目海峽時,首先他確信絕對不是中國人再次搞虛警,是企圖在黎明前利用夜暗可以搞隱形機的偷襲;其次他對勝利的期望已經大大降低了,他內心深處已經對印海軍是否有資格打這場真正的航母大戰產生了懷疑。
他始終不敢率先出手,倒不是怕印尼的譴責,他要出擊就得動用南部基地包括預警機、加油機在內的龐大機群,必定會被中國的偵察衛星發現。
即使航母群的戰機大規模出動也必定被周邊的敵隱形偵察機發現,偷襲就成了泡影。
當這些戰機突進海峽北口的時候,就得穿越敵軍防空潛艇與艦載機組成的攔截線,這是不可能有勝算的。
他隻能被動地進行“防守反擊”,被動也能取勝嗎?不過他還要盡最後的努力,希望大神能庇護他創造奇跡。
當時雙方的態勢大致是:印特混艦隊在龍目海峽南口的西南550公裏海域,北距爪哇島250公裏,擁有“甘地號”、“尼赫魯號”、“維拉特”號3艘航母;由5艘德裏級、卡辛級導彈驅逐艦,7艘導彈護衛艦護航和4艘導彈護衛艇護航;5艘潛艇還在2100公裏開外的海域。
艦載機聯隊有48架米格-29k、24架“海鷂”,還有46架反潛為主的直升機。
中國遠征艦隊的龍目海峽北口的西北250公裏薩普迪島附近海域貼近爪哇島,擁有“安徽”號、“遼寧”號2艘航母,“吉林”號、“四川”號2艘航母支持艦,及“廣州號”兩棲指揮艦,由10艘東方級、無畏級、現代級導彈驅逐艦,8艘海衛級導彈護衛艦和12艘護衛艇、掃雷艇組成護衛艦隊;海下有2艘093級核潛艇,2艘超基洛級、2艘新型“宋”級常規潛艇。
艦載機聯隊仍是72架殲-11h、12架q-6h、eq-6,12架改進型“海鷂”;30架各型直升機,還有28架殲-17a、殲偵-17a.我軍不是在作戰作戰中損失了好幾架殲-11h和海鷂了嗎,怎麼還有這麼多呢?印軍以為我遠征艦隊沒有空中補給線,這隻是他們的單相思。
巽他海峽第一波空戰後,到傍晚時分就有4架滿載武器的殲-11h和2架海鷂從南越南端的金甌市郊的野戰機場升空,穿越南海南下,再穿越卡裏馬塔海峽隻是飛行了1500多公裏就著降在航母的甲板上了。
他根本不必像印軍的米格-29k要減載武器,飛越3千多公裏險些乎地降落在航母上。
隻是隱蔽著這條補給線不讓印軍知道,讓他們可以放心地出手罷了。
龍目海峽南北走向長度不過70公裏,航道有25-50公裏寬十分通暢,且海水深邃。
從海灣地區駛往日本、韓國的28萬噸以上的油輪都得走這條航線。
古納特部署了1架卡-31在南口的西南250公裏上空預警,當然還要防備中國的戰機從龍目海峽西邊100公裏處的巴厘海峽竄出來。
現在是最關鍵時刻,空中始終有16架米格-29k在警戒。
峽口以南50公裏處有2架“海鷹”在接收峽口附近的聲納浮標的信號,機載雷達也在全力搜索。
當然在4200公裏外的特裏凡得瑯基地、科摩林角附近的野戰機場的增援機群也在處於最高級的戒備。
現在有8架替換下來的米格機正在尼赫魯號上著降,司令部內響起了警報聲,卡-31傳迴來的圖形顯示有16架敵機正在海峽中穿行。
海鷹立即後撤,尼赫魯號立即停止接收戰機,信息同時報告到總部。
當尼赫魯號和甘地號已經有16架米格機升空後,卡-31和向前進逼的米格-29k的機載雷達都確認敵機已經增加到32架。
於是尼赫魯號再次接收戰機,維拉特號也開始升空海鷂戰機了。
增援機群開始出動,在龐大的蘇-27係列戰機動作的同時,在新的第二直升機平臺上同時有4架“海鷂”升空奔向了1200公裏外的航母群。
新德裏總部、科欽軍區司令部和特混艦隊司令部充滿了激戰時的緊張空氣,期盼了60個小時,就看此戰了。
總部的決心是夠大的,那些增援的蘇-27係列戰機,即使在科摩林角以南1200公裏處加油,飛到戰區也有3000公裏,如果敵軍再來一次大撤退返迴航母怎麼辦呢?那也追殺下去,將協同艦載機聯隊幹掉敵軍的戰機和戰艦。
那不是迴不來了嗎?加油機無論如何也不能到那裏去為它們加油的。
沒關係,就降落在巴厘島和爪哇島上的印尼機場好了。
隻要勝利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作為“迷航”的飛行器還可以加了油再返航的。
這一招真夠狠毒的!我軍第一波出動了60架殲-11h,不出所料有24架是從巴厘海峽飛出,繞過了布蘭邦岸半島準備夾擊印軍的警戒機群。
不過由於卡-31的預警,印機已經向西南方向後撤,與升空的增援機群匯合。
古納特中將發現60架敵機,在上層有48架而下層隻有12架,知道這是以空戰為主的編隊,認為自己能承受。
現代的艦載機已經趨於一機多用的配置,以美軍的f-18為例,既有單座的製空型,又有雙座的攻擊型,而掛上電子戰吊艙又可以執行電子支援任務。
米格-29k的變化比較簡單些,它的火控計算機既可以控製反艦導彈,又可以控製空戰導彈,也有電子戰吊艙。
甚至還可以掛載加油吊艙,進行夥伴加油。
當然殲-11h也是如此,不過實施反艦任務時更注重雙機協同,以彌補單個飛行員的不足。
古納特升空的38架米格-29k和12架“海鷂”都是掛空戰武器的,在艦隊前方250公裏空域組成了二道攔截線。
當然也有4架在艦隊後方警戒防備隱形小飛機的攻擊。
剛著降的米格機在緊急地加注燃油,掉換飛行員,準備再次升空作戰,還有12架海鷂也在備戰,都是掛載空戰武器。
那麼它們是隻守不攻嗎?非也!等增援機群一到,就可以展開大反攻了。
這個計劃是不錯的。
可是令古納特和印軍飛行員大惑不解的是,中國的龐大機群追蹤到距印機150公裏處就停止追蹤,分別在3千米和8千米二處進行複雜的穿梭飛行,也排成一個二道攔截線的防守陣型。
敵機群的後方出現了2架聞名的預警直升機在進行預警指揮,它們比卡-31性能不知高出多少了,它們可以在6000米高空作“8”字形定點飛行,頂上的改進型“熊蜂m”雷達天線探測距離550公裏,而且預警指揮人員就在機艙內執勤。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1個小時,古納特中將冒汗了,原來敵機全是空戰型的。
他命令機群展開試探性的進攻,敵軍不為所動。
由於印機是緊急升空應戰的,受滑躍飛行甲板的限製都不能重載起飛,所以燃油量都是不滿的,至多隻能飛行不到2小時,當然如果是空戰要作各種機動飛行,再開加力的話,飛行的時間更短。
所以它理論上的空戰作戰半徑是800公裏,執行反艦任務的作戰半徑是1100公裏。
那麼蘇-33也是受到滑躍甲板的限製的,不是也一樣嗎?理論上是的,但是在“主動”的情況下有彌補的措施。
可以滿載武器少載燃油在滑躍甲板上升空,然後通過夥伴加油或加油機空中加油的方式注滿燃油,就可以大大地延長航程。
不過這需要時間和條件。
古納特知道中國遠征艦隊有4-6架水上飛機隨行,看來它們除了反潛巡邏還可以實施空中加油。
現在隻能分批輪換加油了,不過如此一來危險性又要增加了。
在空中的印軍聯隊長更是焦躁不安,麵對優勢的敵軍他不能主動出擊。
可是耗下去也不是辦法,從大陸來的援軍要4個小時才能趕到呢。
不過剛才總部傳來了好消息,決定把4架僅有的米格-31m也投入作戰,將給敵軍出其不意的打擊。
理論上米格-31可作超音速巡航,不過要進行空中加油作業所以也要2個半小時後才能趕到。
本來是準備與敵軍打幾個迴合後,再由增援機群作最後的打擊的。
敵軍為什麼要這樣耗著呢?廣州號?艦隊司令部?5:40一般來說空戰最講究的是搶占時機,昨天中午的空戰,我軍依靠突擊搶得了先手,取得了累累戰果,然後全身而退。
現在太陽即將升起,我軍為什麼不充分利用夜戰的優勢呢?這與我軍戰略上的考慮有關。
以我軍現有的戰力和有利的戰略態勢早就可以把印軍的特混艦隊幹掉了,但是那將不利於把敵軍引出來。
現在時機終於到了:在科摩林角東南1200公裏的海域上空展演了一出精彩的空戰,由此作為航母大戰的插曲。
羅國海中將看到大屏幕4個大蘭點與一些小蘭點終於匯合了,與參謀長交換了一下眼色,下令:“出擊!”一聲令下在相距2500多公裏的兩處海域上空立即爆發了一場二戰以來最激烈的?占。
先說科摩林角以南1200公裏印機空中加油處的戰況。
當時有1架a-50u預警指揮機在該處以北200公裏海域的8000米上空警戒,它的上方現在有4架蘇-27在警戒,不久當它們輪到最後一批加油時將由lcaii來警戒,所以不能飛得更遠了。
它的下方有2架從第一平臺飛過來的“海鷹”反潛直升機在反潛警戒,印機當然怕突然浮上1艘中國的潛艇,以防空導彈把預警機幹掉。
在加油作業區也是如此,不過將由4架lcaii來頂替高空警戒的蘇-27.現在4架伊爾-78加油機在3千米中空平穩地飛行速度降到了380公裏/小時,每架加油機有3根加油軟管在機後延伸,末端是一個錐形罩,現在發出橘黃色的光芒在夜空中非常醒目,3架戰機以不同的角度靠近錐形罩,中間的都是米格-31,飛行員已經接到命令加油後,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戰區增援。
兩邊是蘇-30.座艙斜上方的伸縮式受油管已經鎖定並插入了錐形罩,戰機略微加速後把軟管頂成了弓形,終於頂開了活門,並且鎖定。
加油機上的操作人員確認後,燃油開始注入了油箱,加完油後即關閉閥門、鬆開鎖定裝置,減速後離開。
注滿了燃油的印機脫離加油區,立即加速奔向2500公裏外的戰區,那裏的空戰已經非常激烈了,據說中國也出動了增援的機群。
如此順利地完成了3批加油作業,印軍總部也沒有想到。
加勒港和甘島的中國空軍居然都沒有出動,真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也許是大批的掩護機群令中國人望而卻步了。
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龍目海峽的空戰去了,那裏的情況可不妙了,詳情容後細述。
天馬上就要亮了,這裏在進行第4批-最後一批的加油,12架蘇-27離開了各自的警戒戰位奔向加油機。
現在預警機和加油機的周邊是48架米格-21和12架lcaii戰機在警戒,它們在各個高度展開搜索。
就在此時變故發生了。
在漆黑的夜空中有8架殲-17a就在加油機群的周邊20公裏開外的空域遊弋,“天眼通”雷達報警機在嚴密地注視敵機的動向,200公裏外的預警機根本就探測不到它們,印軍機載雷達對它們的探測距離隻有7-8公裏,要躲開更是容易的。
在a-50u的西北和東北方500公裏處的100米超低空有4架殲-8m,64架殲-10m已經到位。
預警機無法俯視到它們。
當1架殲偵-17a根據加油機和受油機的速度變化推測加油已經開始的消息傳到指揮機後,我軍指揮官發出了全線出擊的命令。
剎那間,風雲突變。
這裏的印軍好日子到頭了。
那些殲-17早已找好了陣位都是在距加油機20公裏,高度14000米的空域,接令後立即加速,它們的最高速度隻有180米/秒,需要化35秒飛越5公裏才能到達15公裏的pl-15b最大射程。
夜空中的那些lca分布得如此稀疏,哪裏能碰巧搜索到這些隱形小飛機呢?它們大膽地推進到距加油機10公裏處,也不過化了1分多鍾。
8枚導彈從4架殲-17的發射艙彈射出來,發動機點火後直奔龐大的加油機而去,隻需要13秒鍾就能擊中目標。
蘇-27在空中加油時是不準開啟機載雷達的。
正在通過3根加油軟管向戰機壓送燃油的伊爾-78根本無能作出反應,連關閉油泵、脫開鎖定裝置都來不及,黎明前的夜空中就爆起了4團火球。
後麵12架拖著加油軟管的蘇-27同樣慘,訓練中和教科書中都沒有講過如何處理這種情況,飛行員不約而同地想以機動飛行來折斷受油管以擺脫加油軟管的拖累。
可是還沒有等它們加速,8枚導彈就奔它們來了,什麼“眼鏡蛇”、“轉法輪”動作也沒法做,而且此時它們靠得很近機動也受到了限製。
空中又爆起了8團火球,剛灌滿燃油的蘇-27爆燃起來可不得了,旁邊的4架戰機都受到了波及。
飛行員趕緊轉向加速,受油管果然承受不了軟管的離心力被折斷了。
可是有2架正巧轉到了殲-17的方向,小飛機一個俯衝射擊,打中了1架的發動機,這架蘇-27發出了怪叫,冒起火焰墜落了。
那些警戒的lca這時才緊張起來,想要在黎明前的夜空中搜索、跟蹤這些四處散開的隱形小飛機就難了。
再說此時預警機已經傳來警報大批敵機已經逼近,讓它們趕緊收縮然後返航。
要知道即使lcaii的作戰半徑也沒有1200公裏的,更不用說米格-21了。
它們隻是仗著先前有蘇-27的保護,以最省油的方式飛行,才能在返航中保護預警機的。
加油機已經完了,剩下的3架蘇-27驚魂甫定之下發現根本沒有補充多少燃油,隻得參加預警機返航的護航之列。
在這麼亂哄哄的場景中,接下來倒黴的就是下方的4架“海鷹”了,它們是不可能飛到大陸的,隻能迴到第一直升機平臺。
平臺上升空的2架海鷂過來了,可是轉瞬間就有4架殲-10m飛了過來,搏殺的結果是2:0.至於“海鷹”自然由殲-17來解決了。
再說印軍預警機的指揮官突然發現自己北部550公裏處鑽出了龐大的敵機群後路被斷,於是率領龐大的機群想奪路返航。
可是立即發現不妙了,隻見前方有4架敵機升到了26000米的高空,並高速逼近。
米格-21、lca的升限都隻有18000米左右,根本無從進行攔截。
自己方麵唯一能與之抗衡的米格-31已經在很遠的南方,不可能返迴來迎戰的。
隻得指揮3架蘇-27、4架lca到前方的升限處發射“阿斯特拉”與r-73導彈進行攔截試驗了。
因為對方其餘的64架戰機也急升到12000米的高空,看來是想高舉高打。
隻得指揮自己的63架戰機到自己的上空護駕了。
當相距260公裏時,超高空的4架殲-8突然加速到smenhu馬赫從前半球的4個方向發起突擊。
印軍指揮官趕緊增派lca分散攔截,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威脅來自下方。
在預警機航路的前方30公裏處突然升起了1艘041型潛艇,剛浮出海麵,導彈發射筒的蓋板就陸續打開了,連續升起的4枚導彈自然都是“照顧”預警機的,目標數據則來自空中的殲偵-14a.指揮圍殼升起的雷達天線運轉後開始自行尋找其他的小目標了,一枚枚導彈拖著壯麗的尾焰奔向各自的目標,它可以持續地發射32秒。
那麼印軍不會下來攻擊嗎?不會!一來,連續發射的導彈從氣勢上就壓倒了他們,誰會故意往導彈網中闖呢。
二來,那些米格機根本沒有掛載反艦導彈、反潛導彈,怎麼去攻擊潛艇呢?預警機的被動防禦手段,如熱焰彈、鋁箔條、電子幹擾都沒有起作用,因為攻擊它的4枚導彈是紅外凝視尋的和指令製導複合的導引頭。
連續的爆轟幾乎將預警機炸得粉碎,爆起的光球似乎要與初升的太陽媲美。
其他28枚防空導彈的成績也不錯,擊落了9架米格機,更大的作用是打亂了敵機的陣型。
然後潛艇就瀟灑地潛入了海中,印軍在周邊根本就沒有任何反潛力量。
幾架唿嘯著撲過來的米格機眼看著潛艇消失了,它們可沒有對付海下潛艇的手段。
黎明中的4架殲-8m猶如淩空的天鷹傲視7-8千米下方的蘇-27,並利用高度優勢搶先在120公裏外發射r-77增程彈夾擊,利用“天眼通”解析蘇-27機載雷達的信息進行指令製導。
占了先手後繼續高速逼近,不久就幹掉了這3架蘇-27.還意猶未盡地在高空追逐那些亂成一團的米格機和lca.印軍失去預警機的的指揮,遭遇數量、性能優勢的我軍戰機的圍殲,其慘狀可想而知。
那麼印軍怎麼不派增援部隊來呢?印軍已經抽空了南方的戰機,再要組織一支有效的援救力量至少要幾個小時哪裏來得及呢。
此後的搏殺已經成了一麵倒的打靶練習,由於殲偵-17的嚴密監視,沒有讓1架印機逃迴去。
天空上張開的一朵朵降落傘絕大多數是印軍的,我軍僅損失了9架戰機。
營救隊的水轟-6、z-1h在波光粼粼的海麵是忙得不可開交。
與此同時,那2處印軍的直升機中轉平臺也遭到了襲擊,當然就沒有那麼精彩了。
攻擊第一處平臺的是從加勒港出擊的4架殲-10m、4架wz-10m和2架搭載突擊隊員的電動“黑鷹”埋伏在平臺以東120公裏的超低空,等印軍的第三批加了油的蘇-27掠過平臺後,就從超低空躍起奔向目標。
此時1架印軍的“海鷹”在低空、2艘大型巡邏艇在周邊反潛巡邏,突然接到了平臺上的報警,平臺遭到殲-10m發射的c702導彈的攻擊。
所謂的平臺不過是2艘滾裝船改裝的,防空火力哪裏能經受導彈的打擊呢?結果平臺上的1架“海鷹”來不及升空就被導彈摧毀了。
至於海上的“海鷹”隻是擅長反潛哪裏能與2架專門搞空戰的wz-10格鬥呢?自然是被擊落了。
1艘巡邏艇被潛艇發射的重型魚雷炸得粉碎,把平臺的指揮官嚇得魂飛魄散。
經過直升機的喊話,2艘滾裝船的指揮官隻得繳械投降,著降的突擊隊員很順當地控製了這2艘巨輪。
桅桿上換上了五星紅旗,在朝陽的映照下向亭可馬裏駛去。
第二處直升機平臺是由4艘集裝箱船改裝的,也沒有費太大的勁就奪下了。
過了將近1個小時才有4架米格-31掠過它們的上空,不過它們當然無法下來幹預的啦。
特混艦隊的空中補給線被切斷了。
讓我們再來看龍目海峽主戰場的空戰,實際上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搏殺。
我軍出戰的60架戰機都是在出海峽前由4架水油-6分批進行空中加油的,足足可以在空中飛行3個半小時。
不過最大的優勢還不在於此,當總攻擊命令發出時,又有32架殲-11m、32架殲-10h和4架殲-8z出現在卡-31傳迴的圖像上。
古納特和他的參謀長一開始還以為是我軍搞的電子戰把戲呢。
但是以smenhu馬赫在3萬米上空疾進的4架戰機可是貨真價實的中國新型截擊機,在孟買的那一戰中印度人可吃盡了苦頭。
古納特冒出了冷汗,他的米格-31要1個半小時後才能到的。
他隻能讓8架米格-29先頂一下了,2者高度相差12000米,你讓飛行員怎麼“頂”啊。
“敵軍的電動a-50!”參謀長指著屏幕驚唿。
古納特再遭重擊。
這些戰機是從哪裏來的呢?它們天一黑就從普林塞薩港的基地出發到達沙巴的山打根郊外的機場,加注燃油和更換電池後飛越1500公裏就到龍目海峽附近了,由水油-6為殲-11加注燃油,殲-10h則直接降落到2艘航母上加注燃油。
電動a-50在離基地2000公裏處還可以執行4-5小時的預警,到時候空戰也結束。
殲-10h是在我國研製的殲-10的基礎上研製的單發單座艦載機,原先使用的是al-31f發動機,略嫌推力不足,曾經有設想改為雙發的,如此一來又與引進的蘇-33有功能重疊的問題。
後來改進型的ws-12ii發動機的出現為單發艦載機的研製帶來了生機。
再後來鎢基高溫合金的研製成功更是提升了這款發動機的性能。
前幾場海空作戰殲-10h用得較少,更多地使用殲-11h是為了確保勝利。
現在勝利有保障了,自然該讓自己的殲-10h出場。
殲-10h相當於米格-29k屬於輕型艦載機,同樣采用鴨式前翼與殲-11h更相象,但是裝備了機載曲麵相控陣雷達和新型的ws-12發動機後,性能應該比米格-29k略有超出了。
殲-10原來的機翼麵積就較大,隻要改為可折疊的就可以了。
當然加強機身結構和起落架,加裝尾鉤都是必要的改裝。
1門6管23毫米機炮,射速6000發/分鍾,8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6噸,可掛載國產霹靂係列和俄製r-73、r-33、r-77等各款導彈,以及各式反艦導彈、巡航導彈。
甚至有數據鏈可以控製北約的各型導彈,這是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今後出口的問題。
沒有想到在中印邊境戰爭、支持菲共的反獨裁戰爭和對土耳其的反恐怖戰爭居然繳獲了大批美製空射導彈,著實讓殲-10戰機充分體驗了北約導彈的性能。
此類輕型艦載機的優點是在輕型航母上搭載數量可增加,而且與蘇-33相比我軍飛行員的培訓要容易得多。
很多殲-7、q-5的飛行員經培訓後可轉飛該型戰機。
更突出的一點是,殲-10h的電腦係統硬件要高於蘇-33、米格-29k,而軟件更有特點,當它在製空與反艦任務轉化時,隻需要輸入一個命令就可以改換控製方式了。
在執行對海上或地麵目標攻擊任務時,一對戰機可以通過數據鏈互連,前麵的長機負責搜索、鎖定目標,僚機等於是射擊員負責控製導彈的發射。
而且雙方很容易轉換角色。
我軍的戰術也很簡單,早就埋伏在特混艦隊西端的4架殲-17a抓住黎明前的黑暗突進了護衛戰艦的防衛圈。
此時印軍的3艘航母在中央,周圍的12艘戰艦圍成了1個直徑60公裏的大***,在西端僅有4架海鷂哪裏能攔得住靈巧的小飛機呢?1架殲-17a向甘地號上空的卡-31逼近,當接近到15公裏時,甘地號的nvhf雷達已經探測到了,但是無法鎖定。
不久1枚pl-15b飛撲而下,夜空中爆起的火球震驚了整個艦隊。
印軍的預警機被幹掉,再升空1架要好幾分鍾。
這進一步拉開了雙方信息方麵的差距。
4架殲-8z繞向艦隊的後方,一下子扯開了敵軍的陣型。
8架米格-29隻得跟蹤過去,此時古納特隻能孤注一擲了,把航母上8架米格-29和12架海鷂都升空應戰了。
此時新到的殲-11和殲-10h分兩翼也往敵機群的側後繞了過去,迫使敵機散開,根本成不了二道攔截線了。
然後殲-8m利用速度、高度優勢突然匯合下方的8架殲-10h逼近8架米格-29,在80公裏的距離上居高臨下地發射了8枚r-77,此時殲-10h也已逼近到110公裏8枚導彈再次飛向那8架米格機,上下夾擊。
這8架米格機是奉命攻擊殲-8的,可是它們在下方12000米處,機載雷達倒是能鎖定目標,但是什麼空空導彈能攻擊12000米高處的高速戰機呢,至少米格-29掛載的空空導彈都不行。
美軍為利用f-15e攻擊近地空間的衛星,研製的專用導彈才可以攻擊高處的目標,那是有幾噸重的大家夥啊。
在3萬米高空,空氣極為稀薄,r-77的那些方向控製係統也難以發揮作用了,所以米格機發射的8枚導彈並沒有能去追蹤那些目標。
它們接著又向前方的殲-10h發射了8枚導彈,米格機倒是能為不同方向的4枚導彈製導。
可惜不久就被導彈報警機的尖叫打破了美夢。
其後果就不提也罷。
我機在預警機的指揮下抓緊時機殲敵。
印機被幹掉了十幾架,我軍的優勢越來越大了。
現在都是采用優勢兵力突擊包圍一小隊印機,然後在外圍發射導彈,取得先手後再逼近混亂的敵機小隊,發起另一輪導彈攻擊。
這樣的戰法當然耗時間,但是能充分利用我方的優勢。
很多專家認為現代空戰都是幾分鍾的事情,但是在這種特殊情況就不同了。
目前雙方都無法立即得到支持,我方的目標是全殲印軍的艦載機聯隊,當然就要慢慢地消化了。
激烈的空戰進行了45分鍾剩下的28架印軍米格機和海鷂都無法堅持了,隻得向艦隊的防空圈中退縮了。
這就到了航母群的末日了,因為sa—n—17防空導彈的射程為38公裏,最新改進型的也不過45公裏。
而空射型反艦導彈的射程無不超過50公裏的。
航母群的攻擊力量是艦載機,最主要的防衛力量也是艦載機。
即使是美軍的航母群也不敢隻依靠護衛戰艦的防空係統來應對敵機的空中打擊的,因為最新型的“標準”導彈的射程也不過150公裏,而空射反艦導彈射程超過150公裏的有好多種了。
我軍的主力反艦力量出動了,12架“海鷂”、12架q-6共6個小隊。
1個海鷂小隊、3個q-6小隊率先攻擊印特混艦隊東部的4艘護衛戰艦,前方還有16架殲-10h再次以遠程空空導彈攻擊前麵的敵機,打亂它們的陣型迫使它們以機動飛行擺脫導彈攻擊,並進一步逃進艦隊的防空圈。
4個攻擊小隊推進到距戰艦120公裏處就發射16枚c804反艦導彈夾擊這4艘敵艦,sa-n-17未能抵擋住導彈的密集攻擊。
每艘敵艦至少中了2枚導彈的打擊,高爆戰鬥部使它們失去了戰鬥力。
特混艦隊的防空圈一下子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於是第二波的2個海鷂小隊順利地從這個方向直撲印航空母艦,在110公裏開外就發射空射型c803反艦導彈了。
甘地號和尼赫魯號各受到4枚的攻擊,它們的防空係統本來就不及德裏級驅逐艦,更倒黴的是有幾架米格機實在沒有燃油了隻好往航母上著降。
這一來近防炮係統當然就不能開啟了,此類點防禦係統是無法搞什麼敵我識別的,它們是隻要發現衝著航母來的目標,到了夠得著的地方就狂烈地開火。
本來尼赫魯號的前身前蘇聯的“戈爾什可夫”號有很強勁的防空裝備,印度人為了更多地搭載艦載機把它們都拆除了。
至於甘地號在設計時就是要多裝飛機,把防空任務交給護衛戰艦的。
所以它們各中了3枚導彈,上層建築和飛行甲板被炸得一塌糊塗。
天空中剩餘的米格機是死定了。
殲-10h在空戰中表現突出,與預警機的數據鏈十分通暢,緊密的協同能力讓它們掛載的導彈得到了超常的發揮,高超的機動性讓它們多次躲開了導彈的攻擊。
實戰證明性能絕對不低於米格-29k,當然俄國人很不服氣,認為是中國的飛行員技能太出眾了,而且有預警機的支持。
當我機戰機全部返航時,掠過上空的美軍偵察衛星看到的景象震驚了五角大樓的判讀人員。
印特混艦隊全軍覆沒,3艘航母、12驅護艦都冒起了熊熊大火,4艘護衛艇則不見影蹤。
原來那些飛行員打光印機後,又把不少空空導彈射向敵艦。
那麼航母大戰完了嗎?從最狹義的角度說是完了,可是那支增援艦隊還在往這裏趕呢。
龍目海峽附近的空戰是從印增援機群進行空中加油時開始的,那裏距特混艦隊有2500公裏,如果米格-31真的以smenhu馬赫的速度趕路的話,倒是能在空戰結束時趕到,可是它們的油箱中不會剩下一滴油了,超音速飛行是極為耗油的。
它們隻能以smenhu馬赫的速度疾進,需要1小時25分趕到,如果雙方仍在空戰,它們可以依靠特殊的性能幫上一把;如果把敵機趕走了,那麼可以由米格-29k掛載加油吊艙對它們進行空中加油。
然後利用高空高速的優勢向敵航母群發起空中打擊。
可是計劃人員並沒有告訴它們,“自己的艦載機統統被打光了”該怎麼辦?現在通過總部轉來的消息令它們震驚:“艦載機聯隊被殲,航母群完全失去戰鬥力。
敵機全部返航,敵航母群仍在全速向龍目海峽挺進,距海峽130公裏”米格-31小隊的燃油已不夠穿越龍目海峽攻擊敵艦隊的了,更不夠返航的。
唯有著降到雅加達機場,還要恰巧不被印尼的防空導彈打下來。
新德裏總部的薩賴達斯和參謀人員正在愁腸百結的時候,突然從特混艦隊傳來“好消息”:1艘德裏級驅逐艦的雷達恢複了功能,發現4架敵機在3萬米超高空再次向特混艦隊方向趕來,預警機與護航戰機也隨同出現了。
薩賴達斯下令米格-31小隊以亞音速飛行,盡量節省燃油,而且可以得到後續機群的支持。
預計它們在1小時後能趕到。
攻擊的目標首先是預警機,其次是敵高空截擊機。
雙方再次開始鬥智。
我軍完全掌握米格-31的性能,它的最大油量、高速飛行時的油耗,知道它是垂死掙紮。
一看它們減速到了亞音速,知道燃油快見底了,於是預警機出峽口後繼續向南方全速飛行,殲-8也向南飛行。
米格-31的機載雷達並不能探測到650公裏開外的預警機,靠的也是雷達告警機指示的距離和方位,還有就是借助驅逐艦上的雷達和被動電磁目標跟蹤係統的指示。
此時米格-31小隊已經與艦隊取得了聯係。
他們隻得跟著折向南方,離開爪哇島更遠了。
我預警機上的指揮官看到米格機追了過來就繼續南下,不斷地推算它們的油量,並把航線再次折向了東南方。
10分鍾後,推算出米格機已經無法再著降到爪哇島了。
於是通過空中加油重新加滿了燃油的殲-8z再次出擊,4架戰機總共隻有6枚遠程導彈和8枚格鬥導彈了,它們加速到3馬赫的極速壓向米格機。
此時米格機小隊長也孤注一擲了,它們各掛載了1枚俄製kh172遠程反輻射導彈,現在距預警機480公裏,他指令也加速到3馬赫的極速,預計隻要90秒鍾就能逼近到400公裏以內然後減速發射,以4枚導彈夾擊1架龐大的預警機終歸能成功的。
可是他們一加速就發現不對了,預警機同時也轉向加速,這樣一來至少要120秒鍾後才能追到400公裏以內。
可是對方的截擊機也在以3馬赫疾進啊。
米格機為了省油已經降到了25000米,對方卻在3萬米高空逼近,到相距120公裏時突然減速預示著已經發射了遠程導彈。
自己是處於仰攻狀態隻得到相距110公裏時才減速發射了8枚r-77增程彈。
等他們再加速後發現又不對了,對方繼續保持亞音速狀態,而自己卻加速往對方先手發出的導彈上撞。
如果不加速又不能盡快追上預警機。
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還會有好的戰果嗎?結果當然是雞飛蛋打。
在極限射程是不可能打下預警機的,4枚kh172從下麵穿過殲-8機群後突然找不到方向了,我預警機關閉雷達轉向西北方向返迴龍目海峽了。
那4枚巨大的導彈燃料耗盡後,在空中的自我爆炸倒是把下麵的2艘貨輪嚇了一大跳。
至於米格機要在燃油即將耗盡的情況下抗擊導彈和戰機的追殺根本是沒有可能的。
最倒黴的是印軍的30架蘇-27、蘇-30、蘇-35組成的增援機群,本來是可以返航本土的。
為了增援米格-31,他們在遠處也跟著向南方飛行了一段時間。
當米格-31被擊落後,他們處於的位置已經無法返航了,唯有迫降爪哇島或與重新出動的中國艦載機聯隊一決高下。
印軍的大隊長選擇了後者,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悲壯的決策。
他們麵對的是由28架殲-10h和64架殲-11h的強大對手。
更大的差距是印方已經沒有預警係統了,而且戰機的燃油也不多了,飛行員得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我軍的策略照舊,發揮數量優勢把敵機群撕開來,然後發現敵機薄弱的地方,集中優勢力量從外圍以導彈圍攻印機。
二輪導彈對攻下來我軍的優勢更大了,戰術動作發揮得越來越順手。
機多勢眾,自然就容易發揮。
蘇-35本來是很強悍的一款戰機,可是哪裏敵得過優勢機群的導彈攻擊呢?不到半個小時空戰就結束了。
由於預警機的指揮,沒有讓1架印機逃到爪哇島上,全部葬身印度洋。
跳傘的飛行員倒是不用擔心,都被我軍的營救隊撈了迴去。
至此航母大戰算是徹底告終。
不過最後的收場也很精彩,所以還得交待幾句。
空戰一結束,我軍的大批直升機在空中戰機的保護下逼近印特混艦隊。
q-6再次發射c803導彈摧毀了唯一尚能運轉的印軍雷達。
然後向古納特下達了最後通諜:“印度特混艦隊司令官古納特中將閣下:貴艦隊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並在我?沾驌袅α康耐耆鼑校Mw下能下令停止無謂的抵抗。
如果5分鍾內不能得到閣下的承諾。
貴艦隊的蘭維傑號導彈驅逐艦將被我潛艇擊沉作為最後的警告,如果再過5分鍾仍不能得到閣下的承諾,我不得不下令摧毀特混艦隊的全部戰艦。
盡管我不想看到這幕悲劇發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遠征艦隊司令員羅國海中將”這是用明文發送的,印軍的各戰艦都能收到。
甘地號?特混艦隊司令部?7:50熱帶的陽光一出現就是十分的強烈,各艦的印軍仍在拚命地滅火。
由於現在有了新型的滅火器材和抑爆劑,火是容易撲滅的,關鍵是我軍發射的都是高爆裝藥的導彈,僅僅摧毀它們的上層建築。
否則改為穿甲彈在戰艦內部爆炸的話,哪有那麼容易滅火的。
戰艦都在低速遊弋,失去了方向。
接到最後通牒,這群幾小時前還威風凜凜的重型戰艦都成了待宰的羔羊,它們根本無力反抗。
現在司令部裏一片淒涼,除了發布投降的命令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指揮的了,參謀人員都在注視古納特和參謀長。
古納特沉痛地對參謀長說道:“我已經向薩賴達斯上將表達了,由我來承擔艦隊失敗的責任。
塔傑帕爾少將為了維護印度陸軍的聲譽作出了抉擇,我也將維護海軍的聲譽。
現在我把指揮權完全交給了你,希望由你擔起餘下的責職!
隨後他掃視了一下在場的軍官,轉身進入了他的專用房間,不久傳出了一聲沉悶的槍聲。
參謀長立即指令發出投降電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羅國海中將閣下:我已經指令艦隊的各戰鬥單位停止作戰行動,我將在甘地號航母上接待您或您的代表,商討隨後的事宜。
印度海軍特混艦隊代理司令官帕迪拉少將另告:特混艦隊司令官古納特中將已經盡了軍人的最後職責!
當中央電視臺宣布將於9:00實況轉播遠征艦隊的受降儀式時,全國都轟動了。
而且美n、英國bbc廣播公司等各國媒體都來聯係轉播權,連臺灣的有線電視都獲得了轉播權。
國人和全世界的近22億電視觀眾看到了精彩的一幕。
隨艦隊的記者團事後獲得了重獎。
受降儀式前的15分鍾報道真是太精彩了。
首先展露了正在向龍目海峽進發的我軍航母、航母支持艦、兩棲艦的雄姿,在熱帶海域疾駛的5艘巨艦相當醒目,記者特別介紹了廣州號旗艦上懸掛的代表羅國海中將的將旗。
“哇,真神氣!什麼時候,自己也能弄一麵將旗掛到旗艦上。 辈簧匐娨暀C前的青年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他們中間難道不會出幾名將軍嗎?當1架殲-10h在安徽號上驚險地著降後,記者立即上前去采訪,身穿飛行服的小夥子是如此的彪悍、英俊,估計事後一定會受到雪片般飛來的求愛信。
記者請他談談感想,他倒是直截了當:“真不好意思,我隻撈到了1架,您看!
他指著殲-10h機身上的一顆看得出是新噴上去的紅星,又指著另一顆說道:“這是在南海得的一顆!
“你真了不起!”“哪裏,這是戰機好,大家配合得好。
3中隊的小李才真是了不起,第一波就幹下2架,第二波又幹下了1架。
他已經總共幹下4架了,馬上就要成為‘王牌’了。”
在四川號航母支持艦上記者采訪了一位駕駛殲-17的女英雄蘇靜雅上尉,從她1米55的身材和文靜的神態是很難與激烈的空戰聯係起來的:“祝賀您被授予‘空中英雄’的光榮稱號,可以給我們的觀眾講幾句話嗎?”“謝謝,其實‘英雄’的稱號應該獻給設計師和工人,是他們給了我一架好飛機。
我不過駕駛了去執行任務就是了。”
“您遇到過危險嗎?那時候您是怎麼想的呢?”“其實‘貓頭鷹’-我們是這樣稱唿隱形小飛機導的,也是會被發現的,當我突擊那架卡-31預警機時,導彈一彈出導彈艙,不遠處的1架海鷂就追過來了。
它們的飛行速度和性能都比我的‘貓頭鷹’高多了,不過我們也有專家研究出來的絕招。
三轉二轉也就躲開了,當然我們的殲-8老大哥也追了過來給了它們二下子。
其實你們應該去醫院采訪那些傷員,沒有他們的拚死搏殺,我們哪來機會奇襲呢?”上尉的“三轉二轉”其中包含多少艱險,隻有靠大家體會了。
屏幕上顯示的設備精良、環境優雅的醫院很難讓觀眾體會出它是在一艘軍艦上。
記者隻好從寬敞的廣州號的飛行甲板上開始介紹,此時正巧有1架“海鷂”在著艦,氣勢磅礴。
然後帶領觀眾進入了最下麵的塢艙,艙內停放著4艘氣墊登陸艇。
最後才進入醫院區,可惜裏麵很空。
一位護士帶領記者參觀了手術室、高壓氧艙、ct室等,然後到了病房。
一間病房內傳出了爭執聲,引起了記者的好奇,推門進去,裏麵真熱鬧。
一位飛行員見來了記者,把記者也拉進了辯論會:“好,記者同誌也來了,請你給評評理。
我跳傘下來,才碰破了一點皮,也非得讓我‘留觀’4個小時,讓機會都溜掉了。
到現在還不讓我去開戰評會呢。
你說氣人不氣人?”旁邊那位護士始終笑嘻嘻的,看著他。
另一位頭上包著紗布的傷員打趣地說道:“大老李,你也打下2架印度鬼子的飛機了,還賺了呢。
再說你也別為難小秦啊,規定也不是她定的,你可別把小秦弄哭了。
有人會來向你算賬的!
“好啊,小張你也跟著瞎說,等你好了,可小心我的拳頭。”
還威脅性的揚了揚她的小拳頭。
不過她的粉拳肯定不厲害,否則怎麼會引起哄堂大笑呢。
畫麵一轉,記者就帶領觀眾到了500公裏外的印軍特混艦隊,從直升機上看下去,3艘航母、12艘護衛戰艦,顯得了無生機,飛行甲板上都有大坑,殘留的上層建築都是煙熏火燎的痕跡。
不過接近了一看在不太正規的桅桿上都掛上了五星紅旗,顯示它們已經改變了主人。
甲板上的執勤戰士都高興地揮手致意。
9:00一到,在“安徽號”-我軍的第一艘航母上舉行了嚴肅的受降儀式。
印軍特混艦隊的代理司令官帕迪拉少將在投降書上簽名,並向羅國海司令官交出了自己的佩劍。
接著3名航母艦長也交出了佩劍。
然後羅國海中將向帕迪拉受權宣布:“我受權同意你們的請求,自殺身亡的古納特中將的遺體將借道雅加達送迴新德裏!
鏡頭轉向飛行甲板,隻見2位印軍醫官把一輛擔架車,上麵有1個覆蓋了印軍軍旗的屍體袋,推進了1架剛漆上紅十字的z-1l直升機。
也許這也標誌印軍自稱“世界第二”的航母群覆滅了。
印度做了幾十年的“大國夢”也如同絢麗的肥皂泡般破滅了。
美國紐約時報的快餐式的評論倒有點一針見血的味道:“……去年中印邊境戰爭之前,印度號稱擁有世界第三的軍隊,能夠同時打敗中國和巴基斯坦,結果‘世界第三’的招牌被中國人砸得粉碎。
這次又自稱擁有‘世界第三的海軍,世界第二的航母群’,實戰的結果,航母群被殲滅了,也許比‘被殲滅’更慘,已經落入中國海軍的手中,印海軍已經沒有象樣的戰艦了。
怎麼會這樣的呢?戰術上的原因當然會有專家們去深入研究的。
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大局上分析一下。
“印度似乎很少去爭取第一的,你有聽說印度在努力爭取奧運金牌第一、世界杯足球賽的名次,或者經濟上的世界強國地位嗎?至少筆者沒有聽說過。
可是中國呢?那就完全不同了,他們的國民都在關注奧運金牌數,為進入足球世界杯賽奮戰不休。
他們在經濟上雖然還比較窮,但是仍在為提高gdp在世界上的排名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他們的軍隊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二、第三的,因為他們清楚打起仗來是不會留下第二、第三的。
他們總是在默默地爭奪世界第一。
所以他們這次贏了,而且贏得非常漂亮……”那麼海上衝突結束了嗎?哪有這麼簡單的呢?在;饏f議沒有簽署之前還要打下去呢。
至少今天清晨從斯裏蘭卡爆出的新聞預示著那裏還會有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