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曆史,在武將的一生中,
很少能同時擁有精銳的兵卒,跟英明的統帥。
像兩宋那般,即使有再多猛將,那也是白給。
南北朝時期,六鎮精兵卻截然相反,他們遲遲得不到英明的領袖。
直到宇文泰、高歡出現,才帶領他們走向輝煌。
此刻,王臺村。
虎衛軍三千人將,宣威將軍卓神通就得到了機會。
自二月開始,伏牛山大營不斷湧入新的優質兵員,
卓神通因玄武門之變有從龍之功,
甲胄、器械、兵員,各部門都是一路門庭大開,暢通無阻。
此次東征宋國,虎衛大將軍夏侯仁並未隨軍,在太極宮陪伴太上皇。
伏牛山的大軍也不是傾巢而出。
十個營的兵馬,一共隻來了三個營,
兩步一騎,共計一萬伏牛山精兵出征河南。
這在卓神通看來,簡直就是扯蛋。
兩萬五千甲胄精良,訓練有素的兵馬,竟然在洛陽裏吃灰?
河南一戰,不是剿滅匪寇,也不是平定亂民,
這是在跟大楚旗鼓相當的軍事強國,進行的一場國戰。
虎衛軍大纛之下,卓神通一身製式楚甲,
他右手持長矛,左手扶著刀柄,雄姿英發。
他的家門不高,配置不起玄甲或者魚鱗甲等昂貴之物,
隻能在後勤,領了一套統領級的標準甲胄。
這也就是碰上聖武皇帝,若是在過去,這套上好的武川鎮紮甲,他用錢買都拿不到。
胖子從隊伍裏奔騰而來,他一路擁擠,甲胄砰砰作響,
他本就身材魁梧,此刻一身楚甲,就像個紅色的酒桶一樣。
如果說徐家跟章家那些個門閥兵隻是配角,打的是邊邊角角的宋軍,
那麼虎衛軍楚國支柱力量,幹的是正麵衝擊的敵軍精銳。
此刻,他們大盾如牆,長矛如林,除了弓弩差一點,其他都跟北疆主力沒什麼區別。
“卓哥,卓哥,今個不對啊!”
“郡兵跟那些門閥子弟一個個吃藥了,打得很頑強。”
聞言,卓神通眼中閃過異色,環顧戰場,確實跟胖子說的一樣。
這超過虎衛軍的預計,一開始,他們認為郡兵會是突破口。
所以虎衛軍做好了接應的準備,甚至接到了趙王的軍令,隨時支援敗退的二線兵馬。
可到現在為止,雖然宋軍在總體量上遠遠超過楚軍,
但此刻,喊殺震天的王臺村戰場,楚軍場麵占據上風。
無論是第一場較量,還是目前七八裏的戰線廝殺,都是楚人在壓著宋人打。
“好事啊,何故如此驚慌?”
卓神通不明白,這明明是大好消息,怎麼胖子不是很開心。
水桶一樣的大胖子顧左右而言他,最後麵容煩躁,咬牙道。
“卓哥,你什麼不缺,當然無所謂。”
“可弟兄們都是苦哈哈,這會一個人頭十貫呢!”
“大夥都等著分錢啊,咱們拚死拚活,二線兵卒撿現場成,弟兄們不服……”
現在是宋軍主力是虎衛軍在扛,人頭少,自然銀錢少。
可邊緣的門閥郡兵部隊,打擊的是相對弱小的力量,他們活少還價錢好。
這打生打死的虎衛軍卓神通部,自然是不服氣的。
正當大胖子發牢騷之際,卓神通看見了戰場上,可怕的一幕。
“嗡-嗡-嗡-嗡……”
號角雷動,山唿海嘯的吶喊聲中。
宋軍兩翼投入了海量的軍隊,旗幟如稻草,遮天蔽日。
他們如同潮水一般,排山倒海,向楚國大軍湧來。
可楚軍防守兩翼的郡兵,不但不害怕,
反而一個個爭先恐後,生怕落後了,
大盾撞擊,刀劍肉搏,金戈碰撞之聲不絕,戰場打出了一條明顯的兵器線。
七八萬人的楚軍前部,硬是跟十五六萬的宋國軍隊,打得難分難解。
“卓哥,卓哥!軍令……是軍令,叫我們見機行事。”
大胖子激動不已,將臺帥令,
虎衛軍跟十八營支援前部戰線,填補漏洞。
此情此景,卓神通低眉不語,他在猶豫,
前方可是血肉磨坊,投進去就沒有迴頭路了。
畢竟這三千虎衛可是他的心血,若是折了,那就再也補不迴了。
可眼下,弟兄們群情激憤,若是不戰,那豈不是懦弱之主!
卓神環視戰場,所有楚軍都在向前衝,他不禁心一橫,怒吼道。
“弟兄們,殺,殺啊,衝峰!”
“弟兄們,打出虎衛軍的風采……”
楚軍將臺之上,戰鼓如雷。
獵獵作響的旗幟後麵,是一位身覆玄甲的儒將,周雲眼眸深邃,鎮定指揮。
自開戰起,武川臥龍每一條軍令都是深思熟慮,且都是最好的選擇。
到目前為止,前方七八裏戰線,足足有十幾個戰場。
但宋國天公將軍儲進良,連一個戰場的優勢都沒有拿到。
劉庶自信滿滿,帶著輕蔑的笑容,
某一刻,陽城侯跟這位北疆軍師相視一笑,
他們對王臺村之戰,充滿了信心。
楚國郡兵打的很頑強,前方紅色海洋在跟黃色海洋劇烈碰撞。
雖然宋軍明顯更多,但他們前線卻是在慢慢向宋國推,
搏殺的情況很明顯,宋軍處於下風。
陽城侯很清楚,這一切,都是趙王周雲的提前謀劃。
大戰前,武川豪強周雲將裴家、龔家等,幾個大族將領抓了起來。
皇城司擺出了一堆楚冊,他們欺壓士兵、貪墨軍餉、損公肥私。
人證物證均在,裴嚴與龔道等幾人雖然心中不服,但也隻能磕頭認錯。
他們想著,等這次風波過來,遲早有周雲倒黴的時候,到那天再慢慢算賬。
可武川兵神不給機會,趙王手起刀落,殺了這些軍隊裏的害群之馬。
隨後,湛金十字槍下,三萬北疆雄兵在側。
河南最大門閥,陽城侯帶頭立下軍令狀,
國難當頭,楚人有責!
兵卒退後者死,將官退後者抄家滅族。
如此鐵血鎮壓下,七八萬各宗族兵馬,再不敢偷奸耍滑,這次血戰是逃不了的。
但趙王周雲,也不是一味的打壓,而是蘿卜加大棒一起用。
他效仿了羅浮山楚軍的行為,段謀神用的是大纛立木,而周雲用的是邸報加趙王大印。
羅浮山那種營養不良的楚國兵卒,尚且能在巨額封賞下,士氣大振。
更莫說聖武皇帝跟趙王治下,夥食提升了數個檔次的河南楚軍。
實際上,自從趙王五月份接手河南戰場以來,
楚國朝廷在兵卒糧草跟兵卒武備上的查打力度,可謂恐怖至極。
很多楚軍將領,在局部戰場,作戰不利可以,
事不可為,請示後方,希望撤退可以。
實在不行,損失大了,請求後方休整,暫時避戰也可以。
但若是誰敢克扣了兵卒的吃食,兵卒的武備,那就是死路一條。
這種大楚中樞的硬性打壓政策,各地郡兵比宗族豪強兵馬力度大很多,
畢竟郡兵沒有太多複雜的背景,不敢忤逆趙王之命。
宗族豪強勢力,盤根錯節,手段通天,他們膽子可大的多。
但門閥的將領也不傻啊!
用楚國的糧草,喂自家的兵,這特麼傻子才不幹。
如此情況下,整個河南十幾萬二線楚軍,綜合兵員素質,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加上周雲本就淘汰了老弱,這使得王臺村的十幾萬兵馬,整體強度並不弱。
這也是河南戰場有識之士,認為楚軍能贏的關鍵原因之一。
因為做沒做事實,底層的楚人是很清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