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皇袍老者那充滿殺氣的話,饒是一代奇人劉伯溫也不由膽寒,他看向皇袍老者連忙解釋道:“陛下,大明在您的治理下四海升平,又怎麼會出現讓臣都驚歎的貪官汙吏呢!”
其實劉伯溫順著時間線,向後世推演,早已知曉大明後世是如何,但他不敢說。
聽見劉伯溫的話,皇袍老者雙眸銳利的看向他問道:“這麼說,你推演出的貪官汙吏不是我大明的了?難道是我大明之後的朝代?”
劉伯溫剛想答話,可看見這位那銳利的眼神,一時間又不敢開口。
皇袍老者似乎也看出劉伯溫的為難,笑了笑道:“伯溫但說無妨,朕也知道,這世上沒有萬世的王朝,強如漢唐,也依然淹沒在曆史之中。”
皇袍老者雖然這麼說,但劉伯溫可不敢這麼接,若自己直接告訴這位大明沒到三百年就忘了,自己恐怕不用三天就先走了。
沉吟一番,劉伯溫這才開口道:“日月落下百餘年,清來三代出善保,白銀堆積十一億,古董字畫不計數,莫要以為此為最,清去不過百十年,黑水宜林再創新,往後不可再推演,莫名和諧不可測。”
劉伯溫說出自己推演的結果,皇袍老眉頭緊鎖,劉伯溫的話他聽懂了,這讓一向痛恨貪官汙吏,窮苦出身的朱元璋不由沉默。
見眼前這位遲遲不開口,朝堂內眾人連大氣都不敢喘。
良久過後,朱元璋歎息一聲問道:“難道這些貪官汙吏就不能清絕麼?諸位都是我大明棟梁,誰可有辦法?”
站於上方的斯文少年這時忽然心中一動,躬身對朱元璋行禮說道:“皇爺爺,孫兒聽聞西方有大乘經文,可增長福報,消除罪孽,勸人向善,或可以此來讓世間太平,從此再無貪官汙吏。”
“哦?”老者輕咦一聲,看向自己孫兒笑道:“你皇爺爺我也是出過家的,怎不知這西方的理論有這般神奇?”
見老者的詢問,朱允炆連忙說道:“皇爺爺,那是因為如今我東土隻是小乘經文,並未大乘經文,孫兒剛好認識一名高僧,有誌想前往西方求取真經,還請皇爺爺同意。”
聽見自己孫兒的話,朱元璋眼睛瞇了瞇,露出一絲危險的光芒,朱允炆卻不自知,繼續說道:“皇爺爺,那名高僧就在宮外等候,孫兒正準備今日將其引薦給皇爺爺。”
朱允炆話音剛落,隻聽朱元璋笑著說道:“允炆有心了,那就將那位高僧帶來,讓皇爺爺看看。”
朱允炆聞言,露出欣喜之色,連忙吩咐內侍去將玄藏帶進來。
朝堂上那些熟悉朱元璋的大臣,此時都為這位高僧捏了一把汗,這位可是將皇太孫當作繼承人培養的,忽然出來一個高僧,讓皇太孫推崇備至,這是嫌命長了麼?
人群中,一個留著胡子的中年男人,看了看朱允炆,露出一抹笑意,神色頗為不屑。
沒多久,玄藏便被帶了進來,朱元璋看向這個和自己孫兒差不多大的和尚問道:“你就是允炆說的高僧,不知你去西天求取真經為何?”
玄藏聞言說道:“啟稟聖上,高僧不敢當,小僧隻是聽聞西方有大乘經文,而我東土隻有小乘經文,這才想西行求取大乘經文,迴來度化世人。”
“哦?大乘經文有何用,能讓世間再無貪官汙吏否?”
“這........”玄藏聞言,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不過片刻,玄藏便恭聲說道:“大明在聖上的治理下,四海升平,天下百姓過得幸福,大乘經文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貧僧願意前往西方,為我大明帶迴這朵錦花。”
朱元璋聞言笑了笑,沒再說什麼,目光掃向下方眾人,見眾臣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朱元璋目光又看向站在前方的一位留著胡須的中年男人問道:“老四,你說說,這大乘經文能否對我大明有用?”
被朱元璋叫作老四的中年男人正是朱棣,見父皇問向自己,朱棣不敢怠慢,連忙躬身道:“父皇,兒臣才疏學淺,隻知行兵打仗,不懂治國之道,不過既然允炆認可,想必這大乘經文對我大明是有幫助的。”
朱棣低著頭眼中閃過一抹不屑之色,朱元璋聽見朱棣的話,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就依允炆之意,讓這名高僧前往西方求取真經,對了,你叫什麼名字?”
“貧僧法號玄藏。”
“嗯~既然你是替我大明前往西方,那日後你就叫明玄藏。”朱元璋用著不容反駁的語氣說道。
玄藏不敢怠慢,連忙恭敬道:“多謝聖上賜號。”
“行了,下去吧!”
玄藏聞言,緩緩的退出了朝堂,他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等拿到通關文牒便可出發了。
待玄藏離去,朱元璋再次開口:“這大乘經文固然好,但不知何時才能取迴,而西行之路危險重重,那小和尚也不一定就能迴來,諸位誰還有別的辦法可保我大明以及後世無貪腐?”
朱元璋的意思眾臣都明白,這位之所以答應玄藏前往西天取經,也是看著皇太孫的麵子,不想讓皇太孫在眾臣麵前失去威信,但這位顯然對取經一事不抱希望。
朝堂內眾臣都是跟著朱元璋一路走過來的,太了解這位了,聽見他再次詢問,眾臣皆是沉默。
朱元璋似乎很明白這些朝臣的想法,目光掃視一圈,淡淡道:“李善長,你向來足智多謀,你來說說。”
被朱元璋點名,李善長出列道:“啟稟陛下,微臣愚昧,這後世之事,微臣實乃鞭長莫及。”
朱元璋也沒生氣,這個結果在他的預料之中,目光又看向藍玉問道:“涼國公,你來說說。”
見聖上點到自己,藍玉連忙出列說道:“啟稟陛下,臣隻是一介武夫,領兵打仗還行,這涉及後世之事,臣卻是無能為力。”
朱元璋依然沒有多說什麼,目光又看向下一位,直到朱元璋問到第十個朝臣後,眾人都明白,今日若是不拿出個方案,這朝會也無法散去。
就在朱元璋準備問第十三人時,劉伯溫站了出來,沒辦法,剛剛好幾位同僚不停的向他使眼色,意思是這禍是你惹出來的,你趕緊給陛下一個方案,不然今日大家都沒法走了。
劉伯溫也不想得罪這麼多同僚,隻能無奈站出來對朱元璋說道:“啟稟陛下,臣這裏有個法子,請陛下審奪。”
朱元璋聞言,終於露出笑容道:“愛卿但說無妨。”
劉伯溫沉吟幾秒道:“我們可以成立一個組織,世代傳承,以守護大明和清除貪官為己任,這個組織不受朝廷管轄,而是由民間有誌之士組成...........”
劉伯溫說完,立馬有朝臣站出響應,朱元璋略微沉吟一番點頭道:“這倒是個辦法,不過既然是組織,就應該有名字。”
朱元璋話音剛落,朱棣連忙站出道:“父皇,如今乃是洪武年間,兒臣看這組織雖然是民間組織,但也是為我大明和父皇服務,也算是父皇的門生,不如就叫‘洪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