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蒙恬一聽公子扶蘇之言,果然是被近侍許遠哄騙,本想再勸諫一番,可眼見公子扶蘇已將心思托付於近侍許遠身上,隻怕這會說啥都於事無補。
上將軍蒙恬心說,公子,吾適才思研再三,如今已敢下斷言,近侍許遠此次前來宣召,就是意在取公子性命。此次王詔詭異之處甚多,出處更是疑點重重,吾也是百思才得開竅。皇帝陛下但凡有一絲理性,絕不會下此王詔。吾由此料定,王詔絕非出自皇帝陛下之手,皇帝陛下或是不能自已,被奸人欺瞞脅迫,或是已離人世,再無其他可能。
上將軍蒙恬已從頭至尾思慮過萬種情形,料定此王詔必是偽詔,可現今公子扶蘇心生迴轉鹹陽,麵見皇帝陛下之心,自己一時還想不出攔阻之詞,隻能先靜觀其變,擇機再力勸公子扶蘇。
上將軍蒙恬麵如波瀾,對著公子扶蘇淡然說道,公子今日為王詔之事費心勞神,已是疲乏至極,末將不敢再多打擾,先行退下,明日再來商議。
公子扶蘇見上將軍蒙恬未談及與近侍一道迴轉鹹陽之事,想是上將軍蒙恬也有此意,就不再挽留。
上將軍蒙恬剛進到自己的營帳,那幾名親信校尉便聞聲跟了進來,可進了營帳後,這幾名親信校尉隻是偷瞄著上將軍蒙恬,一言不發。
上將軍蒙恬怎會不知這幾名親信校尉的心思,開口說道,吾思謀良久,已然料定此次王詔絕非出自皇帝陛下之手,乃是奸人偽詔。幾名親信校尉一臉詫異,心裏都想著皇帝陛下王詔,竟敢有人偽詔。
上將軍蒙恬也知幾名親信校尉不敢相信,接著說道,吾先前也是不敢有此猜想,然王詔中所指皆是汙蔑之詞,無半句實據。諸位也是親耳聽到,偽詔中盜用皇帝陛下之口,妄言皇帝陛下為保大秦基業穩固,要不顧父子之情,勒令公子自盡奉詔。這偽詔委實太過蹊蹺,公子前來邊關大營監軍三載,皇帝陛下已數次親頒王詔,嘉獎公子,犒賞三軍。
諸位細想,數月之前,皇帝陛下才是親頒王詔,嘉獎公子,犒賞三軍,且王詔中盡是讚許之詞,怎地今日偽詔中所指,盡然全是公子與本將軍私相謀逆之詞,太過反常。本將軍蒙皇帝陛下信賴,任職邊關大營主將多年,皇帝陛下從未對本將軍有過不滿之言。
諸位可還察覺還有詭異之處,此次偽詔中所言,隻說讓公子與本將軍自盡奉召,卻並未提及何人接掌邊關大營主將之職,如此不合常理之王詔,豈能是皇帝陛下所為。
頒下此等偽詔之人,一心隻想讓公子與本將軍奉召,倉促之下,才會出此紕漏,本將軍由此更是篤定,皇帝陛下已被朝中奸人蒙蔽脅迫。
上將軍蒙恬本想說出皇帝陛下怕是已離人世,話到嘴邊,忽覺此種言及皇帝陛下生死之詞,萬萬不能在邊關大營裏,哪怕是當著親信手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