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丞相李斯話音剛落,中車府令趙高就急急搶著說道,小吏也是放心不下,細細盤問了去給蒙毅宣召的近侍,那近侍也是猛然想起,蒙毅奉召之前,曾與一心腹軍校有過半晌耳語,那軍校自此之後,就音信全無,小吏猜想定是去往九原邊關大營給蒙恬報信去了。
公子胡亥一聽趙高之言,立時跳將起來,對著中車府令趙高嘶吼道,這宣召近侍罪不可赦,專為宣召而去,怎地能有這般疏漏,得以讓蒙毅手下軍校偷偷去往九原邊關大營報信。
中車府令趙高也順著公子胡亥的話說道,公子責怪甚有道理,這宣召近侍也是太過懈怠,怎能讓蒙毅與手下軍校耳語,這軍校要是真去了邊關大營給蒙恬報信,公子扶蘇與上將軍蒙恬心生疑惑,非要麵見皇帝陛下,那我等費心矯詔之事豈不前功盡棄。
左丞相李斯對公子胡亥和中車府令趙高之言都不以為意,輕笑一聲後,先是對著公子胡亥說道,公子不必太過心急,軍校前去邊關大營給蒙恬報信,也隻能說是蒙毅奉召,皇帝陛下抱恙之事,隻要皇帝陛下駕崩之事不為外人所知,即便是公子扶蘇與上將軍蒙恬再是心疑王詔出處,也隻得就地奉召。
左丞相李斯接著對中車府令趙高說道,中車府令也是外出辦過差的人,焉能不解宣召近侍之情,那近侍去給蒙毅宣召,蒙毅也是高居太尉之職,奉召自盡之前,想與手下軍校交代幾句後事,這宣召近侍又怎好出言攔阻。
以老夫看來,這些小錯都算不得過失。當務之急,是公子以皇帝陛下之名,再頒王命,嚴令邊關前來鹹陽途經關城,命守城主將嚴查過往行人,凡有說不清初始之地,道不明去往之地的可疑之人,先就地緝拿,隨後押解來鹹陽嚴審。王命之中,還要言明,留意邊關方向兵馬調動,如有異動,便要快馬迴傳鹹陽。
公子胡亥自聞聽蒙毅手下心腹軍校,極有可能前去邊關大營給蒙恬報信,就心緒不寧,在屋內坐立不安,一會詢問左丞相李斯兄長扶蘇是否會猜出皇帝陛下駕崩之事,一會詢問中車府令趙高,上將軍蒙恬是否會在獲知蒙毅自盡奉召,猜出皇帝王詔有假,然後攛掇兄長扶蘇,以皇帝陛下被裹挾為由,一道率軍揮師南下,強奪鹹陽。
中車府令趙高對公子胡亥焦慮之言,很是心煩,公子胡亥說起的這些言詞,聽上去頭頭是道,事實上卻幾無可能。邊關大營三十萬將士,敢不遵王命者,萬人中隻會有一人而已。
公子扶蘇與上將軍蒙恬,若是揮師北上掃平塞外胡人,邊關將士各個會奮勇爭先,可若是揮師南下,邊關將士則會止步不前,問東問西。大秦將士橫掃千六國,靠的就是令行禁止,邊關大營三十萬將士,豈會隻聽公子扶蘇上將軍蒙恬一句空口無憑之言,就從邊關大營一擁而出,南下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