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看來他是想對迴鶻殘部動手,不然之前遷徙的那兩千多漢口也足夠他在西州站穩腳跟了。”


    七月末,在朝野因為隴右事情各方打探的時候,前往蘭州的劉繼隆卻才剛剛返迴狄道城。


    與此同時,西州的輕騎也將張淮深的手書送到了劉繼隆手上。


    麵對張淮深請求遷徙人口的手書內容,劉繼隆思考再三,還是決定賣他個麵子。


    不為別的,單說張淮深如果能在西州站穩腳跟,那隴右也能從絲路獲取更多的財富。


    與每年近百萬貫的生意相比,些許人口倒也不算什麼。


    隻是在此之前,他還是得與張淮深好好討論討論西域的事情。


    思緒到此,劉繼隆便提筆寫了封迴信,內容主要是勸張淮深站穩局麵,潛心發展。


    這幾年但凡有可遷徙的人口,他都會想辦法遷往河西,幫助他在西域站穩腳跟。


    此外,劉繼隆也將朝廷廢除九厘稅的事情與張淮深說了個清楚。


    自九厘稅廢除以來,加上諸道嚴防死守,湧入隴右的人口漸漸變少。


    劉繼隆可以通過貿易將人口遷徙河西,但他不可能遷徙自己治下的百姓前往西域。


    一份信寫完,劉繼隆吹幹墨跡,將其裝入信封中,遞給了麵前的曹茂:


    “我記得這幾個月湧入犯事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對吧?”


    “把這批人和這封信送往甘州,若是酒居延要出錢買,便每人收十貫即可。”


    曹茂點頭應下,轉身便走出了衙門。


    在他離開後不久,正堂外便又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劉繼隆抬頭看去,卻見是崔恕匆匆趕來,隔著十幾步便作揖道:


    “節帥,西川監軍楊複光到了盤堤縣,說是要與您談筆生意,希望來狄道城與您麵談。”


    “楊複光?”劉繼隆略微皺眉,他大概想到楊複光為何而來了。


    “看來西川逃民變少的事情,與這崔鉉和楊複光有關啊……”


    劉繼隆平靜開口,崔恕也點頭道:


    “下官也是這麼想的,而且王思奉、劉英諺等人也曾寫信傳來,說是西川這半個月以來,增加了巡邊的兵馬。”


    崔恕的話,讓劉繼隆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上次這楊複光來買挽馬,我記得隻買了一萬匹對吧?”


    “是……”


    眼見崔恕點頭,劉繼隆繼續說道:“那崔鉉在西川募兵三萬,如今也練兵大半年了。”


    “西川雖然人口眾多,但畜力卻不算多。”


    “此前就任西川節度使的那些官員,大多都與我們有貿易往來,基本都在貿易馬匹。”


    “這崔鉉如今把邊境卡的那麼死,恐怕是要效仿昔年白敏中,以口馬流民與我交換馬匹……”


    崔恕聞言眉頭緊皺,臉色浮現不滿:“節帥,要不要繼續效仿當初,想辦法把這崔鉉調走?”


    “不必!”劉繼隆搖頭否決了他的想法,同時解釋說道:


    “昔年我出手對付白敏中,是因為白敏中這廝又想要馬匹,又不想壯大我們,每每在口馬貿易上針對我們。”


    “白敏中在任時,每年湧入隴右的人口並不多,所以我才擁擠將他調走。”


    “崔鉉與白敏中不同,若是崔鉉能被我們拉攏,那即便用馬匹交易流民也未嚐不可。”


    相比較白敏中,崔鉉無疑好對付多了,而且貪念也更重。


    劉繼隆不怕崔鉉貪念重,就怕崔鉉和白敏中一樣有遠見,處處鉗製隴右發展。


    若是能憑此貿易將崔鉉牢牢綁在西川,讓其為自己服務,那自己也就沒有冒險入寇劫掠西川人口的必要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開口道:“告訴王思奉他們,派兵護送楊複光來狄道城,另外通知武州、宕州、岷州、臨州等處礦場,別讓楊複光知道火藥的事情。”


    “是!”崔恕不假思索的應下,隨後退出衙門,將劉繼隆的軍令傳往了各州。


    與此同時,劉繼隆也派人傳來了高進達,並命他將都護府內六司的文冊匯總都帶了過來。


    不多時,劉繼隆麵前便擺滿了文冊,足足上百本。


    這上百本文冊,包含了隴右各行各業的發展,從耕地到茶葉、蠟燭、礦產到人口,各類產業情況都通過數據呈現在了劉繼隆眼前。


    隨著時局安定下來,隴右牧場的牧群在不斷壯大,說是牛羊百萬也不為過。


    那些無法馴化的黃牛,以及鄯廓洮疊鬆等五州的犛牛,基本都是用作肉牛販賣。


    至於那些馴化的黃牛,基本上都被都護府發給了百姓,而百姓則是在安定下來後,通過牛生牛來償還,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火藥的消耗不少,基本存不下什麼硝石啊……”


    劉繼隆看著關於火藥廠的文冊,眉頭微皺;高進達見狀解釋道:


    “我們雖然也有硝石礦,但質量不如河西。”


    “沒有戰事的時候,基本都靠與河西買賣。”


    “如今火藥消耗甚多,主要是因為開采礦石,修葺道路和堰堤的原因。”


    “雖說每年存不下什麼火藥,但開采的金銀銅鐵等礦石卻不少。”


    高進達一邊說著,一邊為劉繼隆翻找到了工司治下礦課的文冊。


    “按照上個月的產出,如今隴右每年能產出八千多兩黃金,五萬多萬兩白銀和九十多萬斤銅。”


    “黃金和白銀都存起來了,銅錠則是製成銅錢,每年能製錢近二十萬貫。”


    “除此之外,每年冶煉而成的鐵料也在一百三十萬斤左右,石炭在三百四十萬斤左右。”


    文冊上的金銀銅鐵產量引人注目,可說在采礦技術上,如今的隴右正在直追幾百年後的明清。


    清代雲南十幾萬礦工,硬是能挖出八百萬斤銅,而今隴右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四萬多礦工鐵匠卻實打實的養活了四萬戶人家,二十餘萬百姓。


    “府庫中積存了多少鐵料和石炭?”


    劉繼隆忍不住詢問高進達,高進達見狀又翻出文冊,向劉繼隆匯報道:


    “鐵料積存的紅線是五十萬斤,餘下的基本都交給王燾等人販往各州了。”


    “石炭積存的倒是不多,除了冶鐵用到石炭和木炭外,百姓取暖也會用到石炭。”


    劉繼隆接過文冊查看,仔細翻看後才發現府庫內積存的金銀數量已經不少了,折錢過後,起碼能值三十萬貫。


    不過如今隴右掌握絲路貿易,而長安那群世家貴胄在香料上,可謂本錢十足。


    “向長安販賣香料的事情,如今還順利嗎?”


    “順利……”高進達高興的笑道:


    “這兩年下來,進奏院的香料鋪子隻要開張,最名貴的那些香料都會被采買一空。”


    “餘下較為普通的香料,也都被長安城內的官員買的精光。”


    “今年的香料才運抵長安不到兩個月就售賣一空,還有您的話本也賣得極好。”


    劉繼隆本以為每年十幾萬斤的香料,足夠讓長安的那群世家貴胄掏空家底。


    但事實證明,他還是太小看長安的那群世家貴胄了。


    三十貫一兩的龍腦香,這些貴胄一買就是好幾斤,更別提其它的鬱金香和黑沉香了。


    若非西域經過吐蕃禍害而破敗,加上絲路堵塞數十年不通,劉繼隆都想弄個百萬絹帛售賣西域了。


    眼下每年三十萬貫的商貨,西域都才堪堪消化,更別提百萬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不免歎息:


    “與長安那群世家貴胄比起來,你我之流,還真是井底之蛙。”


    “那倒是……”


    高進達苦笑,他明白自家節帥是什麼意思。


    如今大唐遍布流民,不提落草為寇的,單說四處乞討的,便不下百萬之眾。


    龍腦香對於那些世家貴胄來說,不過是焚香文雅之物。


    但一年下來,他們所用的龍腦香都足有數百斤之多。


    若是將其折色為錢,拿去買糧賑濟災民的話,都足夠百萬流民吃整整一個月了。


    世家鬥富,庶族囤糧,百姓則流亡他處,沿街乞食,但求茍活……


    好在這天下之中,還有隴右這樣的地方。


    這般想著,劉繼隆迴過神來,繼續與高進對隴右的各項產業討論起來。


    哪些需要裁撤人手,哪些需要增加人手……


    這些各種各樣的雜事,都需要劉繼隆耐心解決。


    時間一點點過去,小半個月一晃而過。


    待到七月末梢,西川的楊複光也在崔恕的帶路下,小心翼翼的走入了隴右都護府正堂之中。


    “劉節帥!”


    楊複光隔著老遠便開始作揖,劉繼隆見狀起身作揖迴禮。


    不多時,楊複光便走入正堂,同時對劉繼隆外貌打量了起來。


    盡管已經從自家堂兄那裏了解到了劉繼隆是個什麼樣的人,但近距離觀察下,卻還是覺得自家堂兄說的有些收斂了。


    年近而立的劉繼隆,看上去卻和長安城內那些二十三四的探花郎一般大。


    若非常年外出導致皮膚偏向古銅色,說是探花郎也不會有人懷疑。


    “楊監軍,請入座吧!”


    劉繼隆倒是沒有如楊複光那樣仔細打量,而是大概看了一眼,隨後便伸出手來,示意其入座。


    “節帥姿貌嶷然,某粗看之下,不免有些失禮,勞節帥勿怪。”


    “無礙,監軍先入座吧。”


    楊複光先是一番誇讚,隨後才緩緩入座。


    待他與劉繼隆入座後,他倒也不遮掩,反而是開門見山道:


    “節帥,此次我北上,所為的不僅僅是馬匹,還有糧食。”


    麵對楊複光的這番話,劉繼隆倒是沒有生氣,而是頷首輕笑:“若是挽馬,我軍馬場內倒是不少,但是糧食嘛……”


    他頓了頓,不免調侃道:“西川天府之國,為天下糧倉,難不成是要與我買賣糧食?”


    楊複光苦笑,他自然知道這是劉繼隆在打趣,畢竟當初西川曆任節度使在糧食和人口上,可沒少阻攔劉繼隆派人采買和遷徙。


    “節帥說笑了,西川糧價便宜,已經是曾經的事情了。”


    “自六月以來,隴右販糧甚多,我西川臨近隴右的幾個州縣糧價都因此迴落。”


    “得知此事,崔使相派下官前來采買糧食,不知道節帥是否願意做這筆買賣?”


    崔鉉派楊複光來買糧,這倒是有些出乎劉繼隆的預料。


    畢竟隴右境內的羌水是通往東川和山南西道,而非通往西川。


    隴右境內唯一通往西川的水路便是被世人誤以為長江源頭的岷江,而岷江在鬆州段難以通航。


    既然不能通航,那就隻能走陸路,但陸路運糧的成本也會隨著距離而不斷抬高。


    王燾等人不是沒想過把糧食販往川南,但都因為人力物力而中止,隻能將糧食販往綿州、茂州。


    若是繼續往南販賣,糧價必然要高出西川的糧食市價。


    盡管不知道崔鉉為什麼要讓楊複光來買糧食,但再過兩個月就要收割秋糧了,到時候隴右市麵會多出二百萬石左右的糧食。


    趁著這個機會,把糧食賣給崔鉉,以此作為交換,讓崔鉉放流民北上倒也不錯。


    這般想著,劉繼隆開口說道:“隴右人口不足而糧食豐富,若是崔使相願意放流民北上開墾荒地,我倒是願意販賣糧食給崔使相。”


    劉繼隆率先開口,也不擔心會因此而被楊複光掌握先機。


    對此,楊複光心裏略微詫異,但他此次過來,本就是要與劉繼隆商量‘以人換物’的事情,因此倒也沒有藏拙。


    麵對劉繼隆的這番說辭,楊複光幹脆也坦蕩道:


    “想來節帥也清楚,西川逃民日漸變少,主要是因為我西川派兵攔截的緣故。”


    “不過此番作為,卻並不是我家使相故意阻攔,隻是朝廷有旨意,不得不遵循。”


    楊複光把他和崔鉉先摘了出去,但劉繼隆並不答話,隻是笑著與他對視。


    楊複光倒是嚐試與他對視,但麵對劉繼隆那眼裏含笑的目光,他最終敗下陣來,不得不說道:


    “聽聞隴右缺少移民,而我西川缺乏馬匹與糧食。”


    “若是節帥願意送馬匹與糧食進入西川,那我家使君必然投桃報李。”


    相比較楊複恭,楊複光顯得十分警惕,並沒有說買賣或交換人口,隻是解釋了原因,並以‘投桃報李’四個字來暗示劉繼隆。


    隻可惜劉繼隆要的不是暗示,而是實際的人口。


    “這是隴右的炒茶,雖然在外也能買到,但基本都是五年株的茶葉,而我這裏的茶葉則是百年老株的茶葉,楊監軍不如嚐嚐。”


    劉繼隆沒有搭話,隻是讓楊複光品茶。


    楊複光也不傻,他知道這是劉繼隆不滿他遮遮掩掩,因此他重新整理了一番思緒,接著舉起茶杯抿了抿。


    “確實是好茶!”楊複光放下茶杯,接著誇讚道:


    “不僅茶葉完整,泡出來的茶湯也足夠透亮,茶湯的先鮮後醇,層次十足。”


    客套過後,楊複光決定拿出誠意,因此開口說道:


    “龍州和綿州的眼線太多,隻能走茂州和翼州,將人送往鬆州後交由節帥您們自己安排。”


    “我們隻選青壯,絕不選老弱,因此這價格興許會高些。”


    楊複光字字斟酌,說話同時,不斷觀察劉繼隆表情,確定劉繼隆沒有不滿後,他又接著說道:


    “三個人換挽馬一匹,或一個人換糧十石如何?”


    “嗤……”劉繼隆聞言忍不住笑出聲來,而旁邊陪同的高進達與崔恕也開始了壓價。


    “楊監軍,這些百姓留在西川,你們也沒有多餘的錢糧安置,屆時說不定還會生亂。”


    “三石糧食,這都足夠在西川的口馬行買五個壯丁了。”


    眼下流民遍地,人也就變得不值錢了。


    十石糧食,這都足夠一個人吃兩年了,隴右自然不會以這種價格采買人口。


    隴右糧食多不假,但這不代表隴右都護府的人是傻子。


    “楊監軍若是真心做買賣,那還是拿出誠心價吧。”


    崔恕語氣平淡,楊複光聽後也不免汗顏,隻能壓價道:“五個人換挽馬一匹,或一個人換八石糧食……如何?”


    麵對這個價格,高進達仍舊不滿,因此他搖搖頭道:“六個人換挽馬一匹,一個人換糧食六石。”


    “這未免太少了吧……”楊複光笑嗬嗬的與高進達打著商量。


    高進達見狀還想開口,劉繼隆卻適時開口唱白臉道:


    “六個人換挽馬一匹,一個人換七石糧食。”


    話音落下,他看向楊複光:“如何?”


    楊複光也知道三人是在變著法壓價,但對於西川來說,能解決流民的事情,又不用花錢采買馬匹和糧食,這筆買賣怎麼談都是賺的。


    當年白敏中能被彈劾,主要還是北司當時不夠團結,而自家阿耶與叔父權柄不大,幫不上忙。


    如今自家阿耶和叔父權柄極重,隻要他們不鬆口,即便是王內相也隻能點頭。


    這般局麵下,自然不用擔心旁人彈劾。


    想到這裏,楊複光便作揖道:“如此的話,便賣節帥一個麵子,以此價成交。”


    “如此甚好。”劉繼隆舉起茶杯,與楊複光遙遙碰杯。


    楊複光見狀啞然失笑,但還是舉起茶杯,與劉繼隆隔空碰杯後將茶水飲下。


    “傳膳吧。”


    劉繼隆吩咐正堂外的兵卒,不多時便見一道道菜肴傳入正堂之中。


    買賣談成,自然要招待酒肉。


    雖說付錢買人不如過去兩年花錢打點來的便宜,但卻能把整個西川官員都綁上隴右這艘船。


    日後西川若是有變,隴右想要入川也更為輕鬆,劉繼隆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楊複光圖劉繼隆的資本,劉繼隆圖西川的盤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歸義非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永寿县| 日喀则市| 梁河县| 迁安市| 上饶市| 都昌县| 桂平市| 华宁县| 吴川市| 龙川县| 烟台市| 安仁县| 兰溪市| 兰西县| 泽普县| 永定县| 藁城市| 西乡县| 增城市| 彭泽县| 通州区| 安西县| 东台市| 延庆县| 武宁县| 渭南市| 宁蒗| 阿坝县| 平顺县| 石渠县| 德庆县| 五华县| 汉中市| 临漳县| 祁东县| 孝昌县| 长宁县| 镇巴县| 嵩明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