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可是,魏忠賢為什麼要把寶物藏在大山裏呢?


    這主要是因為他的財富數量實在太多了,必須得從京裏轉移出去。


    選擇一個山高林密,人煙罕至的地方,利於財物的保密和存放


    經過一番實地考察,他選中了北部大山裏的一片區域。


    這便是麻布坡。


    這兒遠離鬧市,地形複雜。而且在密林深外,還有一片佛教建築,這便是廣元寺。


    廣元寺有近百僧人,他們是真正的出家人,沒有貪念,沒有欲望,戒酒戒肉,過著清苦而簡單的戒律生活。活動量一般不大,每天不是唱經,便是打坐,兩耳不聞窗外事,給藏寶者贏得了足夠多的安全活動空間。


    而且有僧人這個群體的存在,還可以掩護藏寶人群的進出。


    如果真正在無人區藏寶,這麼多人活動,反而會引人注意。


    除了寺內僧侶,這地方平時很少有外人進出。


    這裏的寺廟是不對外開放的。


    有人說魏忠賢的財寶,不是一次性轉移出去的,而是分批次,幾年時間內完成的,具體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但他在為轉移財物所設置的安全上,一定沒少費心思。


    轉移財寶事關重大,但魏忠賢卻由於身份的原因,不能親力親為,公開地為財寶的安全保駕護航。他根本脫不開身,隻能把這一重任委托他人。


    能接受他委托的人,一定是倍受他信任的人,絕對是心腹中的心腹,否則絕不會把這一重任交給他。


    自古財富紅人眼,在古今中外曆史上,不知有多少好兄弟,好夥伴,因為財富,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演繹了多少人間悲劇。


    況且他財富來路不正,一旦泄了密,不但財富有被洗劫一空的可能,還有被殺頭的危險。


    他的手下人很多,但大多來自天南海北,大家是因為利益串聯到一起的。這些人能否經得住財富的誘惑,很值得懷疑。


    隻有血緣至親,遇事才能經得住考驗。


    如果按血緣論作為考核忠誠度的標準,那麼可選擇的人,也就寥寥無幾。


    最後隻剩下他的侄子們。


    在未發跡之前,魏忠賢也是個苦人。因生活所迫,入了宮,仗著能言會道,溜須拍馬,一步步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


    家鄉的人知道後,紛紛來投靠他,想從他這兒弄個一官半職。他也正想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便盡數收留。


    這些人就包括他幾個侄子:魏安,魏全,魏國。


    在他提攜下,這三人無不官運亨通,前程一片光明。


    其中有做將軍的,有做朝中大員的,無不權力驚人,成為魏忠賢的左膀右臂。


    誰料天道有輪迴,多行不義必自斃。魏忠賢倒臺了,手下餘孳多被緝拿,他這幾個侄兒自然也是朝廷重點照顧的對象。在嚴刑拷打下,他們供出了魏忠賢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不過,對於魏忠賢財富的走向,他們表示一概不知。


    朝廷當然不相信他們的說辭。


    這時候,他們供出了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和魏忠賢關係密切,遠勝他們三人。


    他便是魏忠賢的另一個侄子魏良。


    在以往,這個人從沒在公眾的視野中出現過。


    從血緣上來說,他才是魏公公最值得信任的人。


    他的父親便是魏王的親弟弟,在魏忠賢未真正發跡之前,便離開了人世。


    魏良是他兄弟倆唯一的後人。


    那幾個在魏忠賢身邊得寵的侄子,不過是他叔伯兄弟的孩子,論血緣程度和魏良差一層。


    正是由於魏良不在身邊,他們才得以重用。


    為什麼最親近的孩子沒出現在身邊,對此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個說法是,這孩子自小過慣了苦日子,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不適應。於是便選擇留在了民間生活,魏忠賢的倒臺也沒波及到他,直至終老。


    另一個說法比較靠譜,說魏忠賢積攢了大量財富,他認為這些東西如果長期留在京裏,後患很大,因此便決定轉移出去。


    而無論是轉移,還是後期的埋藏,這筆財寶必須得有一個靠得住的專人負責。


    由於事關重大,這個差使便當仁不讓地落到了親侄兒身上。


    除了以上兩項任務,魏良還要負責為這筆財寶選一個安全可靠的貯存地方。


    至於後來為什麼把地址選在廣元寺,說法很多,一直是一個謎。


    說到這兒,不得不說一下廣元寺。


    現在的廣元寺,已不存在,早變成了一片瓦礫。


    但在崇禎初年,它香火極度興旺,有近百名僧侶在此修禪打坐,是北方很有影響的古剎,極負盛名。


    至於寺院的建築年代,據殘存的牌刻記載,始建於明初,是成祖大帝為了安置功臣姚廣孝修建的。


    姚廣孝在幫助朱棣完成了靖難之役後,謝絕封賞,選擇退隱林下。為了感謝他對帝國的奉獻,朝廷在北山密林中給他建了一所寺,以便於他的修行。


    姚廣孝去世後,葬在了寺東塔林,至今墓仍有保存。


    叫姚廣孝怎麼也想不到的是,在他死後二百年後的一天,廣元寺竟遣受了一場大的劫難,最終毀於一旦。


    這便是廣元寺慘案。


    慘案發生在崇禎十七年春,正是李闖王攻打京城的關鍵時刻。當時戰事慘烈,戰火由城區向民間漫延,百姓因而人心惶惶,不少人做好了逃難的準備。


    一向給廣元寺提供運輸保障任務的靠河村村民,也因為戰火的原因,而暫停了這一項服務。


    以至廣元寺發生了不幸的以後幾天,消息才傳到他們耳裏。


    畢竟寺院處於大山之中,平時又不接待香客,甚是封閉,消息外傳的渠道相對狹窄。


    最早發布廣元寺消息的,是寺裏的一個漏網僧人。他渾身血跡,靠著頑強的毅力,經過三個晝夜的爬行,到了靠河村,向村民哭訴,說廣元寺出事了,要人們去救援,看還有沒有幸存者。


    由於村裏和寺內有雇傭關係,相處的一向很好,幾十個村民便不顧天晚,結伴趕往了廣元寺。


    他們被寺門的情景驚呆了。


    據去現場的村民迴憶,全寺近百僧人,差不多全被殺死了。


    僧房內,寺院外,到處是僧人的屍體,都是死於刀傷。到處都是血跡,空氣中彌漫著血腥的味道,現場恐怖極了。


    搜遍整個寺院,也沒發現活口。


    那個幸存的僧人傷心欲絕,他向村民還原了事情發生的經過。


    他說,襲擊發生於深夜。一夥歹徒毫無征兆地闖進了寺院,開始了對僧人的瘋狂殺戮。僧人們雖然盡力反抗,不過由於事發突然,倉促應戰,終是寡不敵眾,最終被滅寺。


    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僧人逃了出來,但也都因傷勢過重,很快一個個因流血過多去世了。


    從逃出的僧人口中得知,這夥殺手有幾百人,個個武藝高強。手中所用武器,都是大刀長矛。雖然寺裏有護院武僧,僧人中也不乏武藝高手,其中許多人曾就職於東廠,錦衣衛,但也難抵禦這些人的進攻,足見這些人不是一般的強悍。


    而且他們組織嚴密,做事分工明確,顯然不是民間力量,也不可能是山匪,他們絕對來自於長年廝殺征戰的正規軍事力量。


    隻有長年征戰的武士,殺人才這麼專業。


    結合當時的形勢,人們高度懷疑這支隊伍和李自成有關。


    但是李自成是從中原打過來的,廣元寺的僧人,長年住於密林之中,雙方沒有任何的交集瓜葛,自然也不存在積怨。


    派人滅寺,缺乏一個叫人信服的理由。、


    後來人們從寺裏所有房間都被翻得亂七八糟的情況分析,這夥人之所以襲擊寺院,是在找東西。


    那麼,他們在找什麼呢?


    隻能是一樣東西,那就是錢財。


    殺人是為了錢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想想當時李自成的處境就知道了。


    李自成帶領幾十萬大軍,離了老巢,抱著破釜沉舟的精神,來到了順天府下,完成了對京城的包圍。


    別看他在城下遮旗遮日,其實他是為自己造勢,內心慌得很。


    一路糧草的損耗,各種輜重的丟失,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彌補。


    而離開了老巢,隊伍一直在運動中,後勤補給極為困難。


    他因此臨時組織起一支隊伍,專門為他籌措款項,甚至不惜動用一切手段。


    當地有一個傳說,廣元寺從成祖大帝起,就享受皇家供奉,被稱為皇家寺院,十分富有。人們懷疑,這是寺院被滅的直接原因。


    把寺院翻了個底朝天,從中搜取了多少財富,不得而知。


    慘案發生的第八個年頭,一場天火,廣元寺化為一片廢墟。


    因為寺院被毀相當慘烈,加上之前被屠寺又死去了那麼多僧人,沒有人為這些慘死的和尚超度亡靈,因而傳說這些僧人陰魂不散,林中經常有鬼怪出沒,怪異的事時有發生。


    在附近村民眼裏,這兒就是不祥之地,本來這兒就少有人來,之後徹底成了人的禁區。


    後來隨著藏寶洞的被發現,人們又修正了廣元寺被滅的看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是奸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藏寶獵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藏寶獵人並收藏他是奸細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鄂尔多斯市| 专栏| 大名县| 淮安市| 沙坪坝区| 张北县| 温州市| 上栗县| 辰溪县| 武胜县| 铅山县| 伊春市| 杭锦旗| 襄汾县| 伊宁市| 子长县| 榕江县| 鹤山市| 三江| 正安县| 成武县| 额济纳旗| 琼中| 项城市| 灯塔市| 八宿县| 平湖市| 渭源县| 三门县| 昌吉市| 靖江市| 南岸区| 凉城县| 张掖市| 阿拉善左旗| 小金县| 鄂尔多斯市| 西华县| 巫溪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