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洞的高度,寬度都差不多,根本分不出誰主誰次,也無須分主次。
張信沒有絲毫猶豫,便鑽進了其中的一條。
他很細心,馬上在這個洞口做上了標記,以免這洞裏太複雜,找不到迴來的路。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一點也不多餘。
這個洞遠比想象的要複雜的多,走不多遠,便又出現了另一個洞,簡直象進入了迷宮。
在出現每條岔洞時,張信總不忘在洞口做上記號。
手中的柴火棒越來越短,快燃燒到用手拿捏不到了,張信才戀戀不舍地把他丟棄在地上,並點燃了備用工具油燈。
油燈的效果一點也不比鬆木棒差,照樣可以看清前方很遠的路。
在行走時,張信發現方靜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便很體貼地建議休息一下,隨便吃點東西,補充一下能量。
無非是張信從住處帶來的麵餅和河豬肉。
河豬肉很香,肉質細膩,但是要熱吃,冷吃味道會大打折扣。
好在張信提前做了準備,除了用牛皮紙外,又用自己的衣服,包了好幾層,取出來時,仍熱乎乎的,保持著鮮美的味道。
按照慣例,張信把最好的那部分,送給了方靜,肉質差的部分,留給了自己。
方靜也沒推辭,愉快地接受了。
幾天來他們形影不離,方靜己把麵前這個帥氣的男人,當成了自己最親近的人。在她眼裏,這個男人和藹可親,處處都是優點。在火光中,她會長時間地盯著對方看。麵對姑娘脈脈含情的眼神,張信很不適應,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別處,以逃避姑娘的直視。
一頓飯就這樣結束了,他們開始做一個短暫的休息。
和在火堆前一樣,方靜把自己的前胸貼到張信的後背上,她很喜歡這種感覺。
“不知道外麵什麼時候了,”方靜問道。
“我感覺這會兒精神很好,應該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那就是上午了。”
“嗯,”張信點了點頭。
休息了一會,他們又開始了緊張的探險之旅。
在他們所走過的洞中,都是原始的,沒有發現人雕琢過的痕跡。
而據張信估計,他們已經走過了不下於十餘條洞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型溶洞群。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在看似平坦無奇的外表下,在其內部塑造了這麼多形態各異的山洞,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這樣的山洞群,無異給張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要想把他們一條條走完,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是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的。
張信甚至認為,他們現在已經不是在鳳凰山下,很可能超越了此山的範圍,越界到了別的山底下。
比如越過了拒馬河,進入到了落雁山的腹地。
因為僅憑鳳凰山,不可能有這麼多洞。
雖然兩山之間有拒馬河阻擋,但河床很高,河底又全都是巖石係列,並沒有大的裂縫。
山洞隻要稍微低一下頭,就可以輕易從河底過穿過。
而在最初他們進入山洞時,曾有過下行的經曆,說不定就是那時候,他們穿過河底,進入到了落雁山。
如果這樣,這簡直是一個超量級的地下洞窟了。
但是他沒有把自己的擔憂說出來,怕影響方靜的情緒。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人的信念很重要。一旦信念喪失,人便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會腿膝酸軟,渾身無力,便不想做任何努力了,那才是災難的開始。
所以麵對信念不堅定的人,隻有鼓勵,沒有其它。
好在方靜一直情緒高昂,這點令他感到很欣慰。
“我出去後,發誓再也不爬山洞了,”方靜笑著說道,“以前,我總感覺山洞充滿了神秘,總喜歡到洞裏看看。這一次,我算是飽了眼福。這哪是山洞,簡直是迷宮。”
“這樣大型的洞,很少見,我也算長見識了。”
說完,張信輕輕擦了一把汗。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洞裏的溫度又起了變化,不再涼爽,開始有點悶熱。
表明這個山洞裏空氣流動不暢。
其實這隻是張信個人的感覺,真實的情況是氣溫變化並不是很大。就像方靜,臉上就沒有汗,隻是有些嬌喘,那也是走路累的原故。
張信在短暫的燥熱之後,很快又恢複了正常。
他很快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了。
一是他這幾天喝水少,出汗多,很快排空了身上的水份,再無汗可出。
同時出汗過多也促進了他血液循環,那幾天他用氣功沒有完全排出的毒氣,都隨著汗液,排出了體外。
刻意想做的事,沒有成功,反而在無意中完成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栽柳柳成萌。
毒氣排空之後,他馬上變成了一個正常人,所有丟失的功夫,在瞬間恢複。他又重新擁有了超人的力量,走起路來,力道十足,與剛才的形象明顯不同,形同兩人。
腳下的路似乎巴在無形中發生著變化,有抬高上行的皴勢,雖是不太明顯,但能使人感覺得到。
而就在這個洞的盡頭,他們終於有了驚人的發現。
這個洞口的前邊,又出現了一條洞。
本來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在這洞裏,根本就不缺乏洞。
但這條洞明顯與別的洞不同。
那就是在他們剛一進入那個洞時,按照規則給洞做記號時,竟然在洞門右上方,發現了石壁上有幾道明顯的擦?,三橫,就象一個三字。
張信怕看錯,揉了揉眼,再看,不錯,那白色的痕跡,凹槽很深,絕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他忙把這個發現指給方靜看。
方靜自然知道這個發現意味著什麼,也很高興。
“這確實是人幹的,但其意義是什麼?”
“我認為它是人們做的一個記號,因為這洞裏太複雜。為了防止在洞中迷路,人們必須做一個記號。這個三,除了記號外,還代表路過的洞數。”
“那是不是說,以他們的居住為起點,到這兒共三個洞,如果我說的不錯,這段路不會太長。”
“對,和我想的一樣,隻是不知道那邊才是始發點。”
方靜左右看了一下,說:“我看,我們應該向左走?”
“為什麼?”
“你看,左邊是上行,右邊是下行,我懷疑下行的這條洞,會不會和你看到的那個被炸的洞,是同一條。”
“有道理,我們就往上走。”
上行了不遠,他們遇到了一條洞,洞一則標著一個二的符號。
他們很興奮,這證明他們在道路上並沒有選擇錯。
不久,又出現了一個洞。
從這個洞往前走不遠,就到頭了。
二人一驚,再仔細一看,原來並不是到了洞的盡頭,而是一道石門,攔住了他們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