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消姑娘的癡心妄想,絕頂開始胡說八道。
他挑竹劍的毛。骸澳憧催@劍,是竹子做的。上陣交兵,兩軍對壘,江湖廝殺,根本用不上。百無一用是此劍啊!
姑娘的一句話,擋了迴去:“我又不是女將軍、女王,我對開兵見仗不感興趣。我就是喜歡這把竹劍。你說百無一用是此劍,可我也正是百無一用一少女啊!
絕頂很煩惱,揉眼皮,撓頭發,抓耳朵,終於想到對策:“這把劍,是小孩子的玩意。太稚拙。別人看了,會笑話的!
星眸眨眨眼睛,說:“我想了解你的過去。你就給我這把劍吧。我是西北的女子,江南的梅雨梅花,對我來說,太讓人神往了!
絕頂使出最後一招。都說女孩子怕鬼,那就編鬼故事嚇退她。
絕頂煞有介事地胡說八道,說十年前,他在一個陰森恐怖的地下天坑裏,遇到一個橫死女童化成的怨鬼……經曆了十幾次的殊死搏鬥後,他才用茅山道士的符咒,把女童怨鬼封印到這把劍裏。
星眸是個幹啥都很投入的人。既然人設和大國小妹相反,那麼,聽到鬼故事,就應該表現得像庸俗女孩子一樣,連連尖叫,瑟瑟發抖,鑽到心上人的懷裏。
女人都是天生的戲精,更何況星眸這麼用心地刻畫形象。因此,她把膽小鬼演繹得恰如其分,捎帶著還滿足了絕頂的大男人保護欲。
絕頂把十年前的她,描繪成怨鬼。她一點兒也不生氣。她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白那是他太珍重童年的她,珍重當時的友情。
星眸不做無理取鬧的女友。她停止了對梅雨梅花劍的索求。
她的長睫毛忽閃幾下,有了新的主意。她從背後的刀囊裏,取出彗星竟天刀,雙手捧給絕頂。
絕頂望著她美麗但有瑕疵的卡姿蘭大眼睛……話說,卡姿蘭大眼睛是啥意思?不懂啊。
不懂裝懂吧,胡亂用一下吧。
她的眼睛會說話,仿佛在說:“這把刀送給你,做定情信物!
絕頂這記性還真是……撂爪就忘。這把刀,他已經忘得鐵鐵的了。這次看到,還以為是遇到一把沒見過的刀。
絕頂有些猶豫:“彗星啊,不就是掃帚星嗎?不吉利吧!
真是剛打完小抄,考試就用上了啊。星眸剛啃過彗星在曆史上的記載。
她精神一振,立刻娓娓道來:上古時期,中國人把彗星視為吉祥的象征,視為神靈來到人間的預示,隻是後來才改成晦氣和災難的象征。所以,晦氣災難說,是後來無知人類的謠傳。
不過,人們不知道,彗星還代表著曠世英雄的崛起和隕落。比如說,在大秦國(古羅馬),凱撒大帝死後化為彗星。在大唐,哈雷彗星的上一次出現,是女皇武則天橫空出世的宣言。
另外,在西域的朅盤陀國,也叫蔥嶺國,彗星代表著絕世英雄,即將在戰爭中大放異彩。
據說在中國也是這樣,武王伐紂,彗星出,利殷商,然而武王大放異彩,周臻大定一戎衣。
最後,這姑娘自己編了一個偽知識點:彗星出,天下亂,民死亡,名將出,安四方。
最後這句話,對絕頂的誘惑太大了。
這孩子欣欣然接過來彗星竟天刀,認認真真背在腰間,然後把姑娘攬在懷中,在銀河燦爛中,熱吻到天明。
就這樣,兩孩子自認為超出禮法,有些羞愧。他們根本沒想到,少男少女相處一夜,有遠比熱吻更不合禮法的事情……那就是,古代是實行宵禁的,晚上不允許在街上晃蕩!要晃,迴屋裏去晃!
正所謂熱戀期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時不見,如隔三角函數。
兩人戀戀不舍分手,沒過一個時辰,星眸又想了,紅著臉來找。
找到時,隻見絕頂正在跟杜甫擺龍門陣。絕頂講述從坊間聽來的謠言。他對謠言深信不疑,對傳播謠言更是熱心。
絕頂說道:“南昭國為什麼要跟大唐作對?這事說起來,令人氣破肚皮!”
杜甫是誰?文采風華的大詩人,悲天憫人的仁慈者,心懷天下的博學士。他一見絕頂這憤青的表情,就知道這孩子又信了謠言了。
絕頂說道:“這事要從吐蕃國說起。話說吐蕃國為什麼要打吐穀渾?為什麼要打大唐?為什麼要打西域?為什麼要打大食?”
杜甫想挽救這孩子一下,溫和說道:“道聽途說,不可盡信。稗官野史,多是虛構!
絕頂認定官方說法都騙人,民間說法才真實。
杜甫不這麼認為:“這些年來,見慣了民間炮製的消息,十個有九個是謠言。官方會說謊,民間不說謊?一樣說謊。”
絕頂認為杜二太輕視勞動人民,怪不得會被南村兒童欺他老無力!
絕頂講得很興奮:“吐蕃打這些國家,原因讓你想不到!他想要茶葉!這些戰爭都是茶葉戰爭!”
杜甫宅心仁厚,不願意諷刺。星眸在一邊聽了,氣得真想把無知少男罵一頓,但想到自己的人設,是不懂戰爭的笨蛋。她隻好啞巴吃黃連,忍了。
絕頂繼續傳播謠言:“這些茶葉戰爭,一直打了一百年。吐蕃滅吐穀渾,滅完了,發現吐穀渾沒有茶葉。白打了。它又打西域,打了多少年,發現……沒茶葉。白打了。跟大食打,發現沒茶葉。白打了,F在,吐蕃總算找到了控製茶葉的真諦:搶南昭國的茶葉。”
這孩子歎息:“南昭國的茶葉都被吐蕃搶去了。南詔一看,搶大唐的茶葉!因此,這就有了大唐和南詔之戰!
星眸氣得要死,想上前給絕頂上一課,可惜她現在扮演的是無知少女,劇情不允許啊。
杜甫微微一笑,為絕頂講起了南詔之戰的起因:
天寶九年,南詔國王閣邏鳳路過雲南(即姚州),雲南太守張虔陀侮辱閣羅鳳同行的婦女,勒索賄賂。閣邏鳳不答應,張虔陀派人去辱罵,並向朝廷誣告閣邏鳳。閣邏鳳憤怒,起兵攻破雲南,殺張虔陀,並取羈縻州。
天寶十年,大唐派鮮於仲通率兵八萬,往擊南詔,閣邏鳳遣使謝罪請和,願意歸附於唐朝,若不允許則“歸命吐蕃,雲南之地,非唐所有也”。鮮於仲通不許,被南詔擊敗,唐兵死了六萬人。
這一切都是鮮於仲通和他背後的楊國忠造成的!楊國忠誤國誤民!
絕頂不信這說法,認為聽來的謠言才是真相。
他想爭辯,奈何杜甫不想拉低自己的智商,不接招。
絕頂說:“大唐天威凜凜,天兵南下,定然會犁庭掃穴,輕易擊敗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