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是哪路神仙,也攔不住老孫!” 孫勇笑了笑,一躍入虛空之中。
...
“想不到這妖怪還頗有善心。” 孫勇很快就迴到村子,報道:“野地裏的百姓已被轉移到附近的城鎮,大多數人隻是有些傷寒罷了。”
“果然慈悲為懷!” 唐明遠向西禮佛,“多謝佛祖慈悲!”
“這件事總覺得哪兒不太對勁。” 王五小聲嘀咕,“靈山那邊的人啥德性咱們不是不清楚,若真想幫和尚渡河,派個人送艘船就行,何必這麼大費周章?”
“或許是想展示點什麼?” 黃龍話說到一半,又自我調侃,
靈山的實力雖強,可比起截教那龐大的勢力來說還是差了太多。換個地方就算了,這是通天河,動這裏簡直是自找苦吃!
“也許是靈山內部有問題。” 趙二猶豫道:“取經大事落到須彌嫡係的頭上轉給更靠近天庭的觀世音,難免會有分歧吧?”
“是也好,不是也罷,先休息養神才能隨機應變!” 孫勇揮揮手示意大家先停下討論。
...
第二天,
“這家夥真下血本啊。” 村民王五感歎:“這條大河被凍成了三丈厚冰層,都是萬年玄冰級別。用我的鋤頭砸上去也隻是幾個小白點兒!”
“這樣的冰橋不僅師父一個人過得去,即便整支隊伍通行也不成問題。”黃龍謹慎說:“但是別忽略了,施法者的解凍手段隨時可能施展。”
“這是佛祖安排的,怎麼可能會害我們?” 唐明遠略顯不悅地迴答。
趙二等人心裏暗歎一聲,
但見多識廣後明白再解釋也不會有效果,索性保持沉默。
不管怎樣,靈山的行為都有底線。
...
李大柱再次出來探視:
“各位長老且稍作停駐觀察幾天,一是看冰麵穩定情況,二是備齊行糧及過河裝備。”
“非常感謝您老!” 唐明遠同意道。
考慮到漫長的旅途,提前做好萬全準備是非常必要的。
......
在高空窺視的一眾神仙見狀交流起意見來,“難道我們的表現太過分了嗎?為何他們還沒動身呢?” 觀世音門下兩位弟子相互打了個眼神。
“怕是覺得還不夠安全,需要再鞏固一下冰麵,讓他們安心啟程吧。”
數日之後,
當金魚法力幾乎耗盡,而師徒四人終於踏上了通透的冰河之時——
";計劃成功了!"; 阿難鬆口氣說道,
然而隨即意識到一個新挑戰:";隻是金魚目前狀態不佳,如何麵對孫悟空他們的抵抗呢?";
";簡單得很。” 迦葉捏緊菩提子:“我們可以暫時將孫悟空和豬八戒引開。”
阿難和迦葉幻化出人影,試圖引誘孫悟空等人遠離原地,從而讓金魚抓住機會抓走唐明遠躲避一段時間複元。不料,悟空早就識破他們的計策,並怒火中燒,抄起金箍棒就攻了過來。“這對臭老鼠,居然敢在這裏陰我!”
盡管都是大羅金仙,但是戰鬥並不是迦葉和阿難所擅長,加上孫悟空先下手為強,在一番激戰之下隻能各自逃命。
隨著兩敗逃離開,
“哢嚓”
巨大的冰裂響起,唐明遠和馬匹一並掉了進去。
……
豬八戒在一旁歎息著說: “這老頭不聽勸,終究是跳進套子裏。”
不過沙僧立刻製止他說:";別廢話了,想辦法救人要緊。雖說知道是圈套,但現在必須考慮實際問題!”
……
最後,
經過商議他們選擇了尋求外部救援。雖然事情由觀音介入,但也符合靈山整體安排,因此總體來看氣運並沒有損失反而略有增益。
可是,當一切塵埃落定,
發現金魚不見了,連唐明遠也被擄走了,這讓
段藏親自目睹,卻發現悟明顯得格外平靜且灑脫,遠超靈山上諸多人士對佛陀的理解與表現。
“如今我們都是人類一員,以人族的曆史為參照,我們可以將伏羲和神農兩位先王的最大貢獻,定義為人族從鬆散部落轉變為共主治理模式的關鍵轉折;各個部落間的紛爭,因此變得更容易協調,促進了和平及共同進步。但是人心有私念,實力強盛的部落難免產生野心,最終引發了如軒轅黃帝時代涿鹿之戰等大亂,進而牽涉到天界的神隻之力。” 林雲開口說道。
段藏點了點頭,在大唐,普及多年的義務教育確保了即便出家之人也須了解民族曆史,因此他對此並不陌生。
“封神之劫的表麵起因是在爭奪人皇的過程中,闡教與當時的西佛派(須彌 )卷入了殺戮,實際上卻是天道在一開始就有所缺憾所致!” 林雲接著說:“用人族的標準來看,這種存在偏私性的法則體係,將出生、死亡甚至轉世視為定數,看似秩序井然,實則使眾生如木偶一般受控製。任何一點變化都可能因其顯眼而遭受打壓,最終抑製了創造的可能性。”
他引用老子《道德經》中關於水柔弱而不爭的思想作為例子:“這是一些很好的哲理,可惜老子未能徹底實踐自己的理念,反而到了戰祖手中才得以彰顯。”
“我曾對戰祖為什麼選擇了更謹慎的步伐來帶領人族發展表示過疑惑,”林雲敬佩地說,“後來我發現,這是因為戰祖給了我們更多發展空間!”
隨著西行之路的延展,段藏越發感受到言辭與實際行動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佛教雖然脫離道宗並從中找到了自身的偉大機遇——它引導人們向善從而帶來和諧發展的可能性,但是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仙神聖人皆無法免於自私之心。即便是佛門下所宣揚的今世忍受換來後世幸福,事實上也在削弱人們的創新動力和持續成長的空間。
“你似乎比想象中更加聰明啊。” 悟明笑著評價道。
段藏有些困惑,“你可以放我走?”在他心目中魔僧行為舉止已足夠邪惡殘忍,帶走自己可能是威脅整個寺廟的行為,他做好了一死也不屈服的心理準備。
但悟明淡淡解釋道,開始確實計劃要囚禁一段時間但被說服放棄,並稱這次會麵隻是討論哲學問題,並不會強迫留下,隨後同意讓他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