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是一工具人罷了,弱一些也沒什麼不好!睔缒褶拺,“何況不止是準提接引,那位太清聖人不是也在躲避了麼?”
“要不是出身背景雄厚,依賴太極圖與天地玄黃玲瓏寶塔龜縮自守,這位‘無為之聖’怕是連準提、接引都不如!”
“太清再弱還有太極,但三清之中畢竟有一個值得一看,若是有本事就去挑戰他!”
魔神們立刻停止談論,因為盡管誅仙劍陣不在,但通天教主手中的二十四品造化青蓮依然非同小可,加上其精深的劍法,無人敢說一定能勝過通天教主,更何況他還有一位出色的弟子寒君,麵對這位天才幾乎等同找死。
“這個少年莫非真是盤古的私生子?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論資質,盤古正統傳承的十二祖巫加三清,都比不上他一個人!”
“反正都是自己人,他是女婿也是家人了!”
“你這話拿到洪荒裏試試!”
“我們是混沌魔神,不是洪荒裏的!”光之魔神略感底氣不足。
“你還參與洪荒之事,這是為了什麼?”
“好了,都不要爭吵了,老?? 和三位祖巫已經打起來了!”
“大道治理的時代來臨,我們也需爭取機緣!”
...
黑白交鋒,火焰浪花相交織。這場戰鬥異常激烈,尤其是在混沌中形成了一幕絢爛奇景;鹉@訝於三位祖巫的成長速度,他們越戰越勇,並且擁有極其堅韌的防護和修複能力。
祝融和共工平日雖矛盾頻現,但在戰鬥配合默契。水\/冰的掌控者亦在一旁策應,使火魔難發揮全力,導致形勢陷入膠著。
“這小子有點門道,你能煉化混沌焰,至少能提高三成證道幾率。”
“說的簡單,如此強大的焰力不僅能摧毀肉身還會腐蝕魂魄,不小心便會魂飛煙滅。”
相比強大的肉身,祖巫的靈魂較為脆弱,但他們仍需慎重應對。
“越是艱險之處往往蘊含更高迴報,這次我們務必同心協力!惫补Q心已定。
玄冥看到二人的合作感到寬慰,因為雖然祖巫複活是靠寒君的逆天之力,但他們想要完全突破依舊困難重重,不過隻要自身不斷成長並加強團隊協作,未來的成功指日可待。
……
靈山上,準提現從容許多!按虬桑虻迷酱笤郊ち易詈脙蓴【銈!”他對佛門未來的規劃也更加樂觀。
然而他意識到必須盡快提升自身修為,才能讓佛門複興,所以他決定讓接引領導,自己專心謀劃,待接引破關而出,必將給他一份驚喜。盡管師兄弟間性情不同,準提擅長運籌帷幄、大膽行動;接引導則長於悟道傳教,他們曾受製約但現已迎來轉機。此時閉關修行是絕佳時機。
“師兄放心,我定會給予您足夠的晉升資源!笨粗h去的背影,準提堅定地思考如何幫助接引入境,追趕時間差距
“快出來,這次有天大的秘聞!”
混沌之地,一聲嬌斥響徹,一股寒冷的元氣凝聚成冰之精華纏繞於拳上,向著火焰巨神迅猛襲去。
轟!
劇烈的撞擊迴蕩,震蕩之力波及數億裏的混沌空間。黑、白、紅光交織閃爍,一場激烈交鋒之後,不少觀戰的高強神隻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便被徹底毀滅。
良久,
硝煙散盡之時,三位祖巫麵色微微泛白,而祝融的手中多了一團特殊的火焰。
“這一次,算你們贏了!”
火焰巨神揮動手臂,平息了火焰山中的滾滾熱浪,隨後消失不見。
---
“前方路途寬廣,人群川流不息,顯然是個繁華所在!”
唐玄奘端坐在馬上,眺望遠處宏偉的城市,麵上浮現出幾絲愉悅。進入西牛賀洲以來,所見所聞與想象中的佛門盛世差距甚大:
烏斯藏國本是繁榮之地,卻被觀音禪院等寺院的亂象多年破壞;大唐介入後方才恢複光明;烏雞國王明臣賢,雖不是大國,也稱安寧,卻被大勢至菩薩私心作祟害得慘遭替換,即使孫悟空將其救出,其王也對社稷心灰意冷,直接歸順大唐;車遲國遭遇天災,僧侶假以求雨之名席卷民脂民膏卻毫無效用,倒是三個妖仙未索毫利真正庇護風雨……
取經路上,唐玄奘逐漸覺得距西天靈山越近,似乎更加黯淡無光,他認為這趟取經,應東學唐朝政令教化政策,造福西牛賀洲人民才符合本義。
現在,終於見到一座繁榮的西牛賀洲城市,玄奘心中重拾幾分信心。
然而,
城門牌匾上的祭賽國字樣映入眼簾,隻見一群枷鎖加身,沿街乞討的僧侶讓玄奘頓感疑惑與同情。
“諸位何故帶罪?”唐玄奘詢問道,鑒於先前的經曆並未急於下結論。
“長老,請受禮。我們皆為金光寺僧人,由於寺內有一寶塔,塔內祥雲霞光,引來南月陀、北高昌等多國朝拜,曾一度極為興盛。然而,三年前的一個深夜,突然天降血雨,佛寶失竊,那昏君誤以為我等行監守自盜之舉,便將我們打入鐵鎖中,不得已在市井乞討維持生計!
主事僧見唐僧華袍尊貴,身後又有悟空、沙僧等人隨行,連忙躬身說道。
“寶塔在何方?”
玄奘眉頭緊鎖問。
“不遠,請隨我去!北娚笙玻⒖桃罚芸毂銇淼搅艘惶幏e塵滿布但往昔華麗猶存的古寺前。
“請問幾位高僧是從東土大唐來的,前往西天取得真經的嗎?”待玄奘參拜完佛祖後,年邁的老僧上前恭敬行禮問。
“怎麼知道我們是大唐來客?”沙僧略顯驚奇開口追問。
“日前一位珈藍羅漢托夢告訴我們,說東土大唐的聖僧到了就能洗刷冤屈!”老僧率領其他僧眾跪地哀求:“請長老垂憐!”
“夜降血雨必是妖邪,想必各位確實冤枉!”
玄奘迴應:“但這寺廟中尚有不少田地資源,為何不勤勉耕作,反而靠乞討度日呢?”
玄奘此言出於觀察所得:道觀多設深山林泉中,道徒多自我維係;反觀佛教則常處於繁鬧都市,雖有良田卻荒蕪不用,更多依靠信徒捐獻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