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文對於波紋圖案的探究,從未停歇。
他一直在思考其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問題。
除了是能量傳遞和變化的形式。
這些圖案中究竟隱藏著什麼奧秘,為何能夠展現出各種顯化能力,其背後的原理究竟是什麼?
後來,吳文在運用術數進行深入研究時,居然意外地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原來,圖案本身就是一種信息載體!
這種信息,可以通過數字來精確表達。
以螺旋波紋為例。
這是吳文接觸最多的波紋圖案。
無論是電磁波還是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都會形成螺旋狀的波紋。
吳文利用數學坐標係,將螺旋波紋進行量化分析。
他發現,當螺旋波紋被代入到坐標係中時,代表波紋線條上的數字呈現出一種特殊的規律性。
而且,這種規律在不同的坐標係中會有所不同。
比如,吳文按照順時針方向,將自然數序列,一、二、三、四、五……,有序地排列在坐標係中,形成了一個數字表格。
當他將“三聲共振”產生的螺旋上升波紋帶入這個表格時,
就能驚奇地發現,波紋上的數字竟然全都是質數!
質數,是除了一和本身以外,不能再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
這一發現讓吳文興奮不已。
他以此為突破口,繼續深入探究。
他發現,隻要方法得當,通過構建相應的數字模型坐標,就可以將螺旋波紋轉化為具有規律性的數字序列。
其中,最先讓吳文再次發現的,是“黃金螺旋”波紋圖案的數學規律!
黃金螺旋是吳文在高中時期就接觸過的概念。
它由一個數列,一、一、二、三、五……
後一個數字是前兩個數字的和,生成的正方形對角線相連而成。
在這個數列中,暗藏著一個‘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是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整體的比值等於較小部分與較大部分的比值,這個比值約為0.618。
黃金比例的最大作用,就是體現“和諧”!
上學時,書本上就記載了一個有關於黃金比例的小故事。
說是在古希臘時期,有一天畢達哥拉斯走在街上,經過鐵匠鋪前時,他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非常動聽,於是駐足傾聽。
然後,他就發現,鐵匠打鐵的節奏很有規律,這個聲音的比例被畢達哥拉斯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出來
而這個比例,就是黃金比例。
之後。
吳文根據分析總結出來的各種結果發現。
波紋圖案所蘊含的奧秘,其實就是有規律的信息!
所以。
要研究新的波紋圖案,方法很簡單,就是尋找其中的規律。
隻要找到隱藏的規律,吳文就可以通過數字將波紋圖案中的秘密信息全部揭示出來。
這樣,他就能直觀地看到波紋圖案為何具有顯化能力,以及這種能力背後的數學和能量轉化原理。
—
吳文凝視著眼前,這個由六字大明咒中的“嗡”音形成的波紋圖。
進行分析推算。
盡管這個波紋圖看似極其複雜,且保持著一種動態的變化。
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個波紋圖具有對稱性和重複性。
這種特性就是在提示他,這個複雜的結構,是通過分形法則變化而來的。
分形,一種具有自相似性的幾何圖形,可通過簡單的規則生成極其複雜和美麗的圖案。
隻要他能解開這個波紋圖中的分形結構。
然後進行逆推,就能夠找到它最初的變化狀態。
這就像是在一個複雜的係統中,找到了其基礎的代碼一樣。
原本隻是一小段信息,但通過有規律的變化和組合,就能夠生成並表達出整個波形圖所蘊含的信息內容。
這個過程極不容易。
找規律看似簡單,實則極其考驗思維邏輯能力。
吳文首先嚐試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去分析那個由“嗡”音形成的波紋圖。
但遺憾的是,他什麼都沒分析出來。
這個結果其實在吳文的預料之中,因此他並沒有因此而產生什麼情緒波動。
既然這個方法行不通,那剩下來的,吳文就隻能轉而采用最原始、最有效、也是最“笨拙”的方法。
用大數據進行分析推演,也就是所謂的“窮舉法”。
然而,這又極其考驗吳文的內景演算能力,而且也非常耗費時間。
可是吳文目前還有一堆問題需要解決,根本沒有精力能放在這個波紋圖上。
因此,他決定暫時將六字大明咒的波紋圖問題擱下,等以後自己的算力提升了,或者是有更充裕的時間了,再或者自己的思維邏輯變得高級了,再來解決這個問題。
接下來。
吳文直接開始推演修煉“六字大明咒”,嚐試激發出自己的念力。
他的修煉方法,與那兩個番僧截然不同。
他可不會花費幾十年的時間,通過慢慢的水磨功夫,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身,最終才激活念力。
雖然吳文沒有解開六字大明咒所蘊含的複雜信息內容。
但他知曉,六字大明咒的奧秘,是對應的六個波紋圖案。
因此,吳文就直接修煉波紋圖案。
隨著他接連發出“嗡、嘛、呢、唄、咪、吽”六個音。
伴著音符的跳躍,六字大明咒對應的六個波紋圖案也在他的內景中逐漸顯現出來。
在內景的推演下。
吳文體內果然誕生出了一股新的力量:念力。
他用心地感受著這股力量的湧動。
然後,他突然發現。
念力,與武道的內勁極其相似。
心中仔細一想。
無論是念力還是內勁,
從根本上來說,它們都是‘波’的力量。
隻不過,內勁是肉體物質和能量波動結合誕生的產物。
而念力則是精神活動和能量波動結合誕生的結晶。
察覺到這兩者的相似之處後,吳文心中突然湧起了一個突發奇想。
自己能不能將這兩者合二為一呢?那形成的會是什麼力量?
這個想法一形成,吳文就立馬抑製不住地想要嚐試一下。
反正這是在內景之中,就算出了什麼問題也不礙事。
於是,吳文便毫不猶豫地大膽嚐試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