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提深知,皇宮的那兩位高手可不是好惹的角色,若是自己真有悄無聲息來去自如的本事,又何必在這裏和肅親王與虎謀皮呢?
況且,他對肅親王也並非全心全意地輔佐。
表麵上,他與肅親王是合作關係。
他出力幫助肅親王成就大業,平日裏也負責保護肅親王的安全。
而肅親王則向他許下重諾,一旦成功登上皇位,便封索提尊者為國師。
讓索提尊者所在的教派成為國教,享受與國同休的無上尊榮。
若不是看中了這些巨大的利益,以索提尊者的實力和身份,又怎會輕易與肅親王達成合作呢?
他可是堂堂尊者境的大喇嘛,按照道教的說法,便是達到了煉神返虛境界的人仙修士。
放眼整個世界,像他這般實力高強的高手也沒多少,尋常的利益又怎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畢竟,能修煉到尊者或者人仙境界的修士,心性天資大多都是頂尖。
他們修行多年才達到如今的境界,需求自然與一般人截然不同。
榮華富貴在他們眼中不過是過眼雲煙,絕大多數人仙,內心真正向往的,是更高層次的修行境界。
畢竟這個層次的修士,已經站在了成仙成佛的門檻之上。
有機會不拚一把,難不成還要混吃等死?
對於他們來說,放棄成仙的機會,而去貪圖這短短幾十年的榮華富貴,實在是不明智之舉。
因為一旦過度沾染世俗的因果,很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修行之路,甚至會遭受天道的責罰。
尊者和人仙,早已超脫了凡體的束縛,與普通的修士有著很大的差別。
普通修士參與朝堂紛爭或者插手人間俗事,或許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但人仙和尊者境修士卻不同,他們的影響太大。
一旦他們插手世俗之事,很容易導致事態失衡,從而引來天道的懲戒。
正因如此,尊者和人仙修士在冥冥之中對天道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應。
所以除非遇到極為特殊的情況,否則一般都不會輕易幹預人間的俗事。
而那些尊者和人仙,自然也不會傻到為了一點點的人間富貴,去幫野心家謀反,造成生靈塗炭,這樣做因果罪孽太大了。
不過修行界中門派林立,層次繁雜。
若是一般的小門小派,勢力單薄、修行資源匱乏,又或者是那些對自身修行前路感到迷茫、毫無希望的修士,情況便大不相同。
他們在欲望的驅使下,或許會在權衡利弊後,選擇投身朝廷,甘願成為朝廷的鷹犬。
想要憑借朝廷龐大的資源和浩蕩的氣運,來助力自己的修行之路,亦或是借此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
但像茅山這般底蘊深厚、傳承久遠的大門派,行事作風則截然不同。
他們傳承強大,有自己的體係,最多隻是在表麵上對朝廷做出迎合之態,而絕不會與朝廷有太過深入的利益糾葛。
畢竟,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
自華夏文明起源,曆經多少朝代的更迭,皇帝如同走馬燈般輪換。
而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名門大派,卻憑借著深厚的底蘊和傳承,在歲月的長河中屹立不倒。
如今到了清朝這個時間點,華夏大地已然見證了無數王朝的興衰榮辱。
能夠修成人仙境界的修士,必然不是愚昧無知之輩,他們知道曆史的發展脈絡。
心裏也十分清楚,一個王朝的壽命,除去極少數的例外,大多難以跨越三百年的門檻。
而他們這些人仙或者尊者境的修士,隻要天地之間不發生太過劇烈的變故,輕輕鬆鬆活個三五百年並非難事。
碰巧的話,甚至可以親眼目睹一個王朝從興盛走向衰敗,最終消逝在曆史的塵埃之中。
如此一來,他們又怎會為了一個注定短暫的王朝,輕易地將自己卷入那充滿變數的漩渦呢?
實在是毫無必要,也太過冒險。
人仙境修士,早已擺脫了肉體凡胎的束縛,很少被世俗欲望左右。
他們追求的,要麼是成仙成佛,飛升上界。
要麼便是為自己所在的門派、勢力謀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資源。
在他們看來,加入皇朝,成為皇室的附庸,對自己的修行之路,實則並無太大的實質性幫助。
要知道,除非是修煉至地仙之上的境界。
否則一般的人仙修士,想要直接竊取國運用於自身修行,簡直難如登天。
他們所能做的,不過是接受皇室的冊封,從皇室那本就不甚穩定的氣運中,分得一杯羹,以此來緩慢地提升自己的修為。
但皇室的氣運,猶如過山車一般,時而高漲,時而低落,充滿了不確定性。
之前的各個王朝,其興衰起伏都有著相似的軌跡。
即便迎來所謂的太平盛世,國運的提升也不過是曇花一現,難以持久。
短短數年之後,便又可能陷入動蕩與衰敗之中。
所以,企圖借助這並不穩定的國運,來提升修為,進而突破成為地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更為可怕的是,一旦國運急劇跌落,這些依賴國運修行的修士,還有可能遭受氣運反噬。
輕者修為受損,重者甚至會當場暴斃,魂飛魄散。
除非有人能夠憑借一己之力,讓整個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國力蒸蒸日上,使國運持續高漲。
但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這等事情,不過是天方夜譚,在現實中根本無法實現。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在一般情況下,處於尊者和人仙境界的修士,以及那些在修仙界中占據頂級地位的勢力,都會對與皇家深入合作一事敬而遠之。
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樣的合作,帶來的風險遠遠超過了可能獲得的利益。
那些底蘊深厚的教派,像是茅山、龍虎山,傳承千載,曆經無數風雨洗禮。
他們深知,哪怕因不與皇朝深度合作而受到些許打壓,也全然無妨。
畢竟,一個皇朝的壽命,放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一瞬。
縱觀華夏曆史,多數皇朝的國祚也就兩三百年,與這些教派傳承的悠悠歲月相比,還是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