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一次的入城儀式卻很特別,如此神秘的甬道,扶蘇也是第一次走。
看來大王為了保護(hù)他們,二人的行蹤,都是秘密進(jìn)行的,如此這般,不知道大王要幹什麼?
二人一邊走,一邊帶著無數(shù)的疑問進(jìn)入了後宮。
直接來到禦書房的一個偏門,當(dāng)扶蘇走進(jìn)去之後,發(fā)現(xiàn)這禦書房什麼時候竟然多了一個門?是一條極為隱秘的通道。
而此時,大王正在批閱奏折,十分專注,好像他們二人進(jìn)來似乎都沒有聽到。
扶蘇看到父王忙碌的身影,還有這熟悉的地方,他十分開心,就站在一邊,沒有說話,不想打擾大王的專注神情,就和孫建二人默默的在一旁等待大王忙完了再說。
剛站在那裏,就聽到大王哈哈哈的一陣爽朗的笑聲。
“蘇兒,你終於迴來了,快,快過來,讓父王看看,這一次出去有好些時間了,你看你都瘦了,既然迴來了,就好好休養(yǎng)一段時間,在幫富翁處理一下這裏的政務(wù),你看,都堆滿了。”
扶蘇聞聲,趕緊走上前去,看大王略顯憔悴的身影,不由得有些心疼。
“兒臣給父王請安了,多謝父王掛念,看到父王身體安好,兒臣就放心了,這一次,父王急忙召見兒臣,不知是何事。”
“哈哈,你不說,我倒忘記了,來來,你看這是什麼?”
說著從桌子上拿起一本奏折,遞給扶蘇。
“你先看看吧!”
然後,他又一迴頭對著站在一邊的孫健說道:
“孫大人啊,你不妨也過來看看。”
孫建一聽,大王在叫他,便趕緊走了過去準(zhǔn)備行禮叩拜。
“好啦,免禮了,這後宮之內(nèi)又沒有什麼人,就無須行此大禮了,先看看這份奏折,不知,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扶蘇看了看,立刻抬頭說道:
“父王,兒臣有一事不明,此次蒙毅將軍和王翦將軍出征,收繳天下兵器歸秦,就是為了鑄作這12座小金人以鎮(zhèn)壓我大秦龍脈嗎?那龍脈究竟是為何物?可否看到啊!”
“哈哈哈,問得好啊,蘇兒,前幾日早朝,我當(dāng)著文武百官的麵將此事告知,竟然無一人知曉龍脈一事,寡人更是聞所未聞啊!故兒將你和孫大人一同急忙召見迴來,商議此事,你二人也算是去過2000年之後的鹹陽城,不知有有沒有聽說過此事?”
扶蘇一聽,急忙搖搖頭,他也不知道,就迴過頭來看向?qū)O健。
孫建自從看了之後,就對此事有一定的看法,他想看看大王對龍脈一事到底知道多少?從那奏折看,好像是徐福的提議,難道在古代就他一人知道此事嗎?
扶蘇看到孫健若有所思的樣子,就趕緊問道:
“莫非,孫兄知道此事,那龍脈究竟是何物?快快說來聽聽吧!”
孫建一看,他們父子二人都不知道,就在心裏樂嗬嗬的想著,看來是時候給他們普及一下科學(xué)知識了,作為現(xiàn)代人,龍脈一事肯定聽說過,這是關(guān)乎國家命運(yùn)的大事,怎能不知曉呢?看來借此機(jī)會,就要好好表現(xiàn)一下,說不定大王一高興又讓他加官進(jìn)爵,在鹹陽城的地位就更加穩(wěn)固了。
孫建想到這裏,心裏美滋滋的,為了吸引大王的好奇心,他決定慢慢的道來。
於是,孫健故意清了清嗓子,看了大王和扶蘇一眼,然後就笑著說道:
“啟稟大王,微臣確實(shí)對龍脈一事有所知曉,關(guān)於龍脈,對我們秦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件事,我建議您以後不可以再文武百官麵前說起此事。”
大王一聽,頗為驚訝,扶蘇也好奇,二人睜大眼睛看著孫建。
“ 孫大人,這是為什麼呢?為何不能讓文武百官知道?而前幾日我已經(jīng)在早朝期間說過了。會有什麼不妥之處?還請明說。”
孫建一聽,便認(rèn)真的說道:
“大王,你可知龍脈關(guān)乎國家命運(yùn)?若是讓敵人知道了,從而破壞了我們的龍脈,那會發(fā)生什麼?所以這件事以後不準(zhǔn)任何人提起,隻要您知道就可以。”
大王想了想,立刻說道:
“那龍脈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哪裏可以看到?”
孫建想了想,便對大王說道:
“大王,不知你的禦書房裏有沒有地圖?我需要一張秦朝的地圖。”
“哈哈,有啊!寡人一統(tǒng)天下,六國盡收眼底,怎能沒有一張完整的地圖呢?走,去那邊看看。”
秦始皇一下子來了興致,他一邊說著,一邊帶著孫健和扶蘇來到禦書房的一角,他立刻伸手掀開一塊巨大的垂簾,在它的後麵,有一塊高約兩米的屏風(fēng),上麵懸掛著一幅用錦絲織成的巨大地圖。
孫建上前看了看,全是篆體字,看著那六國全在上麵,孫建用手摸了摸,地圖絲滑的很,他在上麵找秦國的地理位置,又找到了鹹陽。
看到那鹹陽那兩個篆字,他一下子認(rèn)出來了。
再看看他畫的山川地形,又看到了秦嶺。
然後用手指著,給大王和扶蘇說道:
“大王,請看這是哪裏?你們二位可知道,這秦嶺的山脈它有什麼優(yōu)點(diǎn)嗎?”
大王順著孫健手指的地方,仔細(xì)的看著,扶蘇也上前站在一旁看著。
“這就是秦嶺山脈,山的那邊以前是巴國和蜀國都被我們秦朝給收複了,現(xiàn)在是蜀郡,是我秦國的糧倉啊!孫大人,莫非你說的那個龍脈,不會就是秦嶺山脈吧?”
這時,扶蘇也說道:
“這秦嶺山脈,地勢險要,山高路陡,到處都是懸崖峭壁,為此,我大秦的先輩還在這裏修過秦直道,現(xiàn)在通往蜀郡,都是必經(jīng)之路啊!孫兄,莫非那龍脈與這裏有關(guān)?”
孫建看著大王和扶蘇都有些疑問,就趕緊說道:
“啟稟大王,這秦嶺山脈下麵就是我大秦的龍脈,他由西向東,綿延數(shù)千裏,也就是我大秦千裏江圖的南北分水嶺。秦嶺以南稱為南方,氣候濕潤,常年有雨,那邊屬於溫暖的地方,而秦嶺以北,就是北方了,四季分明,有熱有冷,就是鹹陽這塊風(fēng)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