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分內之事
而就在趙佗正積極準備啟程之際,他的一些老部下卻開始麵露憂色。這些跟隨趙佗多年征戰沙場的老兵們,對當前的局勢感到憂心忡忡。其中一人走到趙佗身邊,壓低聲音說道:“將軍,此番北上救援,恐怕兇多吉少啊。且不說敵軍勢大,單是這長途跋涉,我們的糧草補給便是一大難題。萬一途中再遇到什麼意外情況,後果不堪設想吶!”另一人也附和道:“是啊,將軍,要不咱們還是再從長計議吧?畢竟嶺南這邊也是咱們好不容易才打下來的根基呀。”
趙佗聽著部下們的議論,臉色愈發陰沉。他沉默片刻後,猛然抬起頭來,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眾人,大聲喝道:“爾等休要胡言亂語!吾等身為大秦軍人,守土有責,保家衛國乃是分內之事。如今鹹陽危在旦夕,若不及時救援,難道眼睜睜看著大秦覆滅嗎?況且,公子扶蘇親自前來請求援助,足見其救國之決心。吾等豈能貪生怕死,臨陣退縮?”
眾部下聞言,皆羞愧地低下了頭。趙佗沉思了片刻說道:
“現在局勢複雜,若去救大秦,嶺南必亂,但隻,請大家放心,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奮勇殺敵,未必沒有扭轉乾坤之機。即便最終失敗,吾等也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無愧於大秦百姓!”說完,
他看了一眼老部下,猶豫片刻又繼續說道:
“為了兩邊兼顧。我決定兵分兩個。一路人馬由你們統領留守嶺南這裏,另一隊人馬,由我親自帶領前去救秦。”
老部下聽了極為震驚。便沒有說話,趙佗大手一揮,再次下令部隊繼續前進,義無反顧地朝著鹹陽方向疾馳而去。
然而,趙佗準備出兵時,他的心腹老臣又出來阻止,他的一句話又提醒了趙佗。老臣跪地不起,大聲質問道:
“趙將軍啊,大秦一統天下的初衷為何?大王的遺言你可記得?將軍可否記得若是現在調兵長個途爬涉迴鹹陽,嶺南必定空虛,若南國大門再起風煙,你又如何向逝去的大王交待……
趙佗聽後,突然想起一件事來,曾經大王給他們嶺南郡主留下一道密秘聖旨,若大秦有難時,可打開一看。趙佗聽後,心中猛地一震,部下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他。他沉思片刻,突然想起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曾經始皇帝給他們嶺南郡主留下一道秘密聖旨,言明若大秦有難時,方可打開一看。
趙佗當即吩咐左右,速速取來那道密旨。不一會兒,一名親兵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檀木匣子走進營帳。趙佗接過匣子,輕輕打開,從中取出那道塵封已久的聖旨。聖旨展開,趙佗細細研讀,臉色愈發凝重起來。
看完聖旨,趙佗沉默良久,而後緩緩對扶蘇說道:“扶蘇公子,這道密旨乃是陛下當年所留,旨意中言及,嶺南初定,百越之民尚未完全歸心,若貿然迴師中原,恐嶺南複亂,危及大秦南疆。陛下之意,是讓我們堅守嶺南,保一方太平,即便大秦本土有變,也不可輕易放棄。”
扶蘇心中一沉,他理解始皇帝的深謀遠慮,但大秦如今危在旦夕,鹹陽城已破,無數百姓正遭受戰亂之苦,他又怎能坐視不管。“趙將軍,陛下的旨意固然重要,但如今大秦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鹹陽城已被義軍攻破,若我們不迴去救援,大秦恐再無複國之望啊!”
孫健也在一旁說道:“趙將軍,如今局勢與陛下留下密旨時已大不相同。若能迴師擊敗義軍,重立大秦,不僅能拯救天下蒼生,也可保嶺南安穩。否則,義軍得勢,嶺南恐也難有安寧之日。”
趙佗眉頭緊鎖,內心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他深知扶蘇和孫健所言有理,可始皇帝的密旨又如同沉甸甸的大山,壓在他心頭。營帳內氣氛凝重,眾人都靜靜地等待著趙佗的決定。
過了許久,趙佗終於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罷了,扶蘇公子、孫先生,你們的話讓我明白了,如今的局勢已容不得我們墨守成規。大秦是我們的根基,若根基不在,嶺南即便保住又有何意義?我決定出兵迴援鹹陽,但我們需從長計議,製定周全的戰略,切不可貿然行事。”
扶蘇和孫健大喜過望,連忙說道:“趙將軍深明大義,有您相助,大秦定有複國之望!”
於是,趙佗與扶蘇、孫健立刻開始商討行軍策略。他們分析了當前各方勢力的分布情況,得知劉邦、項羽雖已占領鹹陽,但二人之間矛盾漸生,正為爭奪關中之地明爭暗鬥。而其他各路義軍也各懷心思,並未形成統一的聯盟。
“如今劉邦、項羽看似勢大,但實則貌合神離。我們可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各個擊破。”趙佗指著地圖說道,“我們先避開他們的主力,從側翼迂迴,收複周邊失地,壯大自身實力,再尋找時機,直搗鹹陽。”
扶蘇點頭表示讚同:“趙將軍此計甚妙。隻是行軍途中,我們還需注意糧草補給和情報收集,切不可掉以輕心。”
商議已定,趙佗迅速點齊十萬秦軍精銳,將兵權交給扶蘇。
然後趙陀說道:
“太子殿下,這也是老臣最後一次如此稱唿你,大王的遺旨老臣也不能為背,而大秦有難,又不能袖手旁觀,老臣隻能出此下策,將大秦十萬精銳的兵權送於殿下迴援救秦,老臣依然堅守南國之門,不負大王囑托!”說完就就將手中的靈牌給了扶蘇。
.此時,大家正準備踏上迴援鹹陽的征程時,前方的斥候傳來消息,劉邦已派大將樊東率領一支軍隊前來攔截他們。
“樊東?此人據說足智多謀,是劉邦麾下的得力幹將。”趙佗看著斥候,麵色凝重地問道,“可知他帶了多少人馬?如今駐紮在何處?”
斥候迴稟道:“他已率五萬大軍,在前方三十裏處的隘口紮營,堵住了我們的必經之路。”
孫健皺了皺眉頭:“這樊東來得好快,看來劉邦已察覺到我們的意圖,想要將我們阻攔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