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迴:荊南之亂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荊州幅員遼闊,大致範圍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全境,河南、貴州、廣西、廣東的部分地區。
荊州還坐擁江漢平原這個天然的糧倉,其治所襄陽是荊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內的軍糧堆積如山,可以隨隨便便就拉起一支十萬人的軍隊。
劉表於光和元年(公元190年),拿著一張朝廷開出的委任狀,單騎入荊州,出任荊州刺史。
劉表重用荊州當地的士族:蒯家、蔡家、黃家,通過聯姻的手段把三大家族和自己綁定在一起,從而消滅了荊州的反叛勢力,得以控製荊州北部。
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失敗後,為了避免諸侯聯軍卷土重來,在董卓的授意之下。劉表被朝廷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持假節,爵位成武侯。
筆者於本作的第九卷《燃燒的長江?江東篇》中,花費大量筆墨,描寫了孫堅和劉表之間的恩怨情仇,在這裏就不重複了。
隨著孫策勢力的慢慢做大,劉表決定發兵過江,進攻建業,但是就在他出兵的前一刻,荊南發生了叛亂。
因為這一世黃忠、魏延被呂布挖走,長沙沒有了這一對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所以輕易的就被叛軍攻下。
荊南地區,一共有四個郡,分別是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這四個郡,不管是在經濟方麵,還是人口數量,都比荊北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自從漢靈帝繼位之後,荊南地區的叛亂就沒有停止過,當年孫堅發家的過程中,就參與過平定荊南叛亂的戰爭。
說起這次長沙郡的叛軍,還有呂布的因素在內。
當初劉繇敗亡,太史慈和趙晟北上投奔呂布,呂布並沒有把二人納入官渡大戰的陣營,而是給了他們一筆資金,讓他們南下,暗地裏招兵買馬,破壞荊州和江東。
趙晟的弟弟是桂陽太守趙範,就是《三國演義》裏麵,要把嫂嫂嫁給趙雲的那位。有了這位太守弟弟的支持,加上呂布提供的資金,趙晟在荊南招兵買馬,隻等機會,發動叛亂。
太史慈返迴江東,招攬昔日劉繇的舊部,並且煽動山越叛亂,給孫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呂布的棋盤布的很大,他一方麵自己帶著呂曹聯軍在官渡戰場和袁紹大戰,另一方麵讓趙晟、太史慈南下募兵,並且讓糜家、衛家給趙晟、太史慈提供資金方麵的支持。
劉表不得不放棄進攻建業的計劃,讓侄兒劉磐領兵南下,剿滅長沙的叛軍。
趙晟這個時候不宜暴露身份,畢竟他的弟弟還在劉表手下當官,所以他並沒有現身,長沙城的這些散兵遊勇,完全不是荊州正規軍的對手,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狽逃走。
劉磐的軍隊進入了長沙城,卻發現糧倉、武庫都是空空如也。
原來趙晟早就安排人將長沙府庫的東西全都搬走了,隻留給荊州軍一個空的倉庫。
劉磐無奈之下,隻得下令軍隊先進城,然後挨家挨戶地征收糧食。
其實這也是亂世中常見的,劉磐還算講道理的,畢竟他還給錢,換作其他的軍隊,直接就動手搶了。
長沙當地最大的士族金家,在這裏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家族中很多子弟都在長沙擔任基層官員。金璿在長沙主簿的位子上一待就是五年,他也想挪挪窩,往富庶的荊北發展,但是荊北的官場早就被“蔡、蒯、黃、龐”四大家族給壟斷了,他隻能在長沙當個地頭蛇。
聽說這次領兵的大將劉磐,是劉表的親侄兒,金璿又動了心思。他主動為荊州軍提供糧食,並且將附近寺廟的僧人都趕走,讓軍隊到寺廟中休息。
夜幕慢慢的降臨,搖曳的燭火將人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投映在寺廟的外牆上。
一群拿著火折子的黑衣人,正迅速的集結,為首之人手中拿著青龍戟,正是趙晟。
原來那金璿早就跟趙晟達成了合作,之前的長沙太守,就是兩人合謀一起弄死的。這次劉磐帶著大軍南下,趙晟預感不是對手,讓主力悄悄隱藏,隻留下一堆老弱殘兵守城。
劉磐果然中計了,帶著大軍住進了寺廟當中。
這寺廟也是被做了手腳的,早在一個月前,趙晟就在裏麵埋下了大量的火藥,火藥的份量足可以摧毀一座城牆。
“記住,點燃火藥的引線,馬上就撤離,千萬不可以停留。”
趙晟下達了命令後,直接翻身進了寺廟的後院,打開了寺廟後門,將黑衣人全部都放了進來。
這些黑衣人都是一些江湖遊俠,打仗的話他們也許不行,但是殺人越貨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
輕鬆解決了寺廟的巡邏守衛後,趙晟帶著眾人來到了之前埋火藥的地方,點燃了引線後,他們還有三十秒的逃跑時間。
“一、二、三........”
趙晟心中默念著數字,帶著手下原路離開。
一切都非常地順利。
就在數到三十的時候,趙晟他們已經遠離寺廟了。
接著他們就聽到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整座寺廟都陷入火海,裏麵的數萬荊州兵哭天喊地,被活活燒成了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