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迴:周瑜奔喪
十九歲的孫權,在率領江東軍隊跟對手作乾坤一擲的決戰方麵,遠不如孫策,但是他也有孫策不具備的優點,那就是治理內政的手腕和保守沉穩的政治作風。
這麼說吧,孫策和孫堅一樣,都是開疆拓土之主,孫權則更像是一個守城之主。
十年前,有個叫左慈的道人,精通骨相之術,他曾被孫堅邀請,給孫堅的幾個兒子看相。左慈得出以下的結論:“孫家兄弟個個都富有才幹,但大多數未能盡享天祿而終。唯獨孫權生有異相,隻有他可以保持孫家的基業長久不衰。”
連4續一個月,江東之地人人服喪,除了哀鴻之聲外,整個江東歌舞斷絕。
孫堅的弟弟孫靜,親自主持了孫策的葬禮。
在這一個月裏,人前的孫權臉色慘淡,人後的孫權卻是抱著他的寡嫂大喬,夜夜笙歌,好不快活。
呂蒙進諫道:“主公,眼下還不是享樂的時候,江東還有一位野心勃勃的大人物,他手中可掌握了五萬精兵,一旦他宣布獨立了,將對建業造成巨大的衝擊。”
孫權眼裏閃過一絲精光,是時候處理周瑜的問題了。
周瑜是孫策當初創業的時候,第一個加入的合夥人,他的祖上也是顯赫的,周瑜本人也相當的有才華。
周瑜與孫策不僅是合夥人,還是結義兄弟,更是連襟,他的夫人小喬,與孫策的夫人大喬,是一對姐妹花。
剛剛和江夏的黃祖打了幾仗,取得優勢的周瑜,正在巴丘一帶休整軍隊。
在接到建業傳來的噩耗之時,周瑜一陣昏厥,醒來之後,他將大軍交給了副將程普,然後自己則是帶著親衛隊,日夜兼程趕往建業。
“伯符,不是說好的要一起打一個大大的疆土,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你怎麼能先我而去呢?”
周瑜在孫策的靈壇之前,久久不肯離去。
周瑜本想找大喬,詢問孫策的死因。
但是現在的大喬,身心早就是孫權的了,甚至有時候,在行房事之時,還喊著“伯符、伯符。”
孫策的字是伯符,孫權的字是仲謀。
大喬這種行為,就是“不分伯仲”這個成語的由來。
與一眾江東文武寒暄過後,周瑜前往寢宮晉見自己的新上司孫權。
寢宮外的士兵比以前要多,而且全部都是新的麵孔,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親衛必須是人主最信任的人。
來到熟悉的起居室,周瑜感慨萬千,想起了這些年和孫策一起打天下的風風雨雨,物件還是那些物件,但是早就已經是物是人非了。
“公瑾,你來了。”
內室裏走出一個人,碧眼紫髯、方頤大口,正是孫權。
以前孫策還活著的時候,孫權都是稱唿周瑜為二哥的,如今君臣有別,周瑜一時間還沒有適應過來。
周瑜本想像之前一樣喊“權弟”的,但是他很快就反應過來,如今已經是今非昔比,君臣有別,於是他果斷行禮,道:“臣周瑜,拜見主公。”
孫權吩咐下人,給周瑜看座。
兩人便有一搭沒一搭的開始聊了起來。
孫權想試探周瑜對自己繼承江東大業有什麼看法,是否會一心輔佐自己。
周瑜也想看看孫權對自己的態度,是繼續讓自己領兵,還是收迴兵權。
兩人看似在閑聊,話題卻始終圍繞著江東的未來展開。
周瑜道:“眼下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江夏的黃祖,隻有拿下他,才能確保西邊無憂。荊南地區遲早都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拿下江夏,讓荊南和荊北之間失去聯係,大事可成。”
孫權道:“帶兵打仗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一切就由公瑾決定。內政方麵,有張昭和吳中四姓輔佐,想必無憂。隻是我剛剛繼位,百廢待興,這軍費一事,不知道公瑾打算如何處理?”
周瑜道:“我有一位摯友,叫做魯肅,他是淮東第一富商,而且本人胸藏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待人誠實敦厚,與他交談如沐春風。如果可以將他征召過來,那麼對江東的大業肯定有幫助。”
孫權點頭稱善,並讓周瑜全權處理這件事。
現在的孫權和周瑜,是合作關係,孫權需要周瑜為他打仗,周瑜也需要孫權為他提供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