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之弟孫翊,性格嚴厲暴躁,喜怒行於色,在孫權的舅舅吳景死後,二十歲的孫翊被任命為丹陽太守。
孫翊有個毛病,就是喜歡喝酒,而且喝醉了酒以後,經(jīng)常打罵手下的官員和士卒,這一點和張飛非常像。
“孫翊為人殘暴不仁,我真恨不得殺了他!”
說話的是丹陽郡都督媯覽。
“兄長,隻要你下定決心要去做了,做兄弟的一定會助你一臂之力的。”
迴答媯覽的是丹陽郡郡丞戴員。
他們平時的關係十分要好,因為一些小事,同樣的多次被醉酒後的孫翊責難,心裏都對孫翊十分地不滿,早就起了殺掉孫翊的心思。
無奈孫翊是孫權的弟弟,而且丹陽郡對於江東集團十分地重要,他們隻能是隱忍不發(fā)。
正好遇上孫權舉傾國之力進攻江夏郡,他們終於是找到了機會。
孫翊從小就跟在孫策身邊長大,一身武藝都是孫策親授,尋常十幾個人都近不了孫翊身邊。而且孫翊的戒備心很重,平時都隨身佩戴一把劍。
盡管媯覽和戴員派出了好幾波的殺手刺客,都沒有成功得手,反而是被孫翊輕鬆反殺。
丹陽郡的山越部落時常作亂,襲擾地方。於是媯覽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借口討伐山越,召開了月度評議會。
上一章說過,評議會是從春秋時期傳下來的一種討論重要工作的形式,分為年度評議會、季度評議會、月度評議會三種形式。
孫翊麾下有一員大將,叫作邊鴻。
媯覽、戴員花了很多心思,與邊鴻結交。
邊鴻也對孫翊很不滿,他建議在評議會結束之後,舉辦盛大的酒會,孫翊是個酒鬼,一定會來赴約,到時候就是下手的最好時機。
果然不出邊鴻所料,平時很少參加評議會的孫翊,聽說有酒會,這次果斷同意參加。
孫翊的夫人姓徐,長得年輕貌美。
自古南方多美女,從春秋開始楚國就盛產(chǎn)細腰美女,徐氏號稱江東第三號美人,僅次於小喬和大喬。
徐氏不僅是個美人胚子,而且還善於占卜,精通易經(jīng)。
在孫翊出門參加評議會之前,徐氏為孫翊卜了一卦。
根據(jù)卦象顯示,是大兇之兆。
於是徐氏勸說孫翊不要去參加會議,如果要參加,就多帶一些護衛(wèi)前往。
孫翊自恃驍勇,不以為意,漫不經(jīng)心地離開家,獨自前去赴宴。
評議會結束以後,接著開始了酒會,酒會一直持續(xù)到深夜才結束。
孫翊離開的時候,已經(jīng)是醉醺醺,分不清南北西東了,他搖搖晃晃地在街上走著。
這時候,出現(xiàn)了一批黑衣刺客,孫翊雖然奮力抵抗,但是畢竟喝多了,戰(zhàn)力值不足平時的一半,最後還是死在了刺客的手中。
為首的刺客摘下了麵罩,正是邊鴻。
邊鴻認為孫翊死後,自己便是軍隊中的老大,他想要另立旗幟。
沒有想到,媯覽和戴員搶在邊鴻之前,控製了軍隊,並且以邊鴻是“害主逆賊”為名,抄了邊鴻的家,將邊鴻三族全部都押往菜市口砍頭。
邊鴻直到死之前,都一直在喊冤枉,稱媯覽和戴員才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