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劉羨離開天水是在十月下旬。


    霰雪依然不停,南路晉軍經上邽的上口南下,翻越潘塚山抵達始昌,再沿木門道走十數裏,就可以看到那座著名的祁山堡了。


    若是沒有親眼目睹過的人,恐怕很難想象。這座曾經數次攔住諸葛亮大軍的祁山,其實並非是高聳險峻的山峰,而是一座矮圓的小山丘。因為其地處祁山道山口,其山壁天然垂直,大小形狀又剛好適合改造成一座城堡,於是曹魏就在此改造山丘,修建城池,使其成為與合肥齊名的國家巨防。


    劉羨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山堡,當他遠遠望見祁山堡渾然天成的輪廓,仰望山壁上由風霜造成的刻痕,一時對天地的造物感到由衷的崇敬,他對隨行的李盛說:“世上竟有如此山堡,真是鬼斧神工!”


    李盛也是第一次來到此處,他打量著祁山堡,迴憶說:“是啊,誰能想到呢?我聽大人說諸葛丞相屢攻而不克,還以為會是劍閣那樣的絕險,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丘堡。”


    李矩在一旁說:“那是因為諸葛丞相的形象偉大,所以大家也以為祁山崇高,是祁山沾了諸葛丞相的光啊!”


    這句話深得人心,眾人頻頻頷首。原來當人的曆史輝煌到一個高度,連人心中的山嶽形象也會發生變化。


    不過事實中的山堡是不會改變的,在這些年大亂後,祁山堡已經落入到叛軍手中,成為了阻擋在晉軍南下之路上的一道難題。


    對於這樣一座曆史聞名的山堡,劉羨已經做好了要在這裏苦戰一番的準備。不過按照慣例,他還是先派使者到城下接洽,希望能令這座山堡不戰而降。


    使者正要出發,不意祁山堡內的山門先打開了,一行人策馬往晉軍處奔馳而來,為首的竟然是李雄。他與劉羨在長安有過一麵之緣,此時更給晉人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在平定天水的消息傳到武都後,作為李氏族長的李庠就決定投降,他令李雄在祁山堡等待,隻要晉軍一到,就將他們接引到下辨城內,故而不必再與武都氐人交戰了。


    得知這個消息後,全軍上下為之大喜。


    根據事先探得的消息,總結可知,在齊萬年麾下的所有羌氐部落裏,就以略陽李氏最強、白馬氐楊氏第二、郝度元也不過屈居第三。據聞,略陽李氏這兩年並未全力參與戰事,反而是注重在招撫流民上,兩年時間下來,已在武都一郡中聚集了關隴流民近十餘萬人,眼下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加上久聞略陽李氏人才輩出,無論是李庠一輩、還是李雄一輩,可謂是能人不斷。所以對和平接收武都郡一事,晉軍不敢奢望,故而舍近求遠,以先易後難的策略,先翻越隴阪,招撫略陽、天水二郡,反而將地緣上更接近的武都放在之後。


    結果沒想到,略陽李氏竟然在占據兵力和地理優勢的情況下,直接投降了。


    劉羨立刻接見了李雄,時隔多年未見,這位同齡人身穿圓領袍子,外披披風,頭戴襆頭,腰懸胡刀,腳下鹿皮靴子。這身打扮主體還是仿照華夏衣冠,但也保留有不少的胡人風格,讓人眼前一亮,看上去非常氣派。


    劉羨笑著問他道:“仲俊兄怎麼會出現在這?”


    李雄則不卑不亢地迴答道:“使君既然在這,我怎麼會不在這?關隴百姓盼望王師,恰如同嬰孩盼望父母一樣,真是苦等久矣。”


    “那為什麼要到今日才前來歸順呢?”


    “因為孫秀與司馬肜無道,早日相投,徒為其所虐耳!待使君前來,方敢來降。”


    這迴答對劉羨吹捧極了,說得好像他們投降全是看在劉羨的人品上。劉羨自然不會相信這種話,但也不會在這種時候拆他們的臺,不管怎麼說,少一些惡戰,快一些迴家,總是好事。


    大軍因此暢通無阻,越過祁山堡,走到兩條山道後,再沿著西漢水南下。山道蜿蜒,行走了約有四百餘裏,地勢逐漸開闊,一條支流從漢水中分離出來,向東北方向蜿蜒而去,這就進入下辨地界了。


    下辨城乃是武都郡的首府,就在這條名叫小西川的北麵,依山而建,曾是蜀漢和曹魏拉鋸的重要地點之一。隻是與這一帶的許多城郭類似,隨著蜀漢滅亡,這裏的防禦已然減少,朝廷的掌控力也極為薄弱,漢、羌氐、乃至鮮卑混雜,已經難以弄清郡內的人口。


    晉軍抵達時,時值正午,下辨城已躍然於天邊。再近一些後可以看見,城垣不大,質樸肅然,儼然是精心修繕過的。而在城牆東南邊的原野上,散布村落,收割過的麥田延展至群山之間。


    而在一路上,經過李雄的詳細介紹,劉羨已經對如今的李氏家族有了一個更加全麵的認識。


    李氏家族原本是巴西郡宕渠縣的巴人,在劉璋治蜀期間,漢中張魯侵掠巴西,把他們家族遷至漢中的楊車阪,因此又叫做楊車巴。在魏武帝曹操進攻張魯時,時任李氏族長的李虎率領五百餘家族人,主動歸附曹操。曹操為了提防劉備的進攻,加強對漢中郡的掌控,便拜李虎為將軍,把李氏家族遷徙到略陽北部。因此,李氏家族在略陽時又號稱巴氐。


    從到略陽繁衍至今,已經過了差不多八十年,也就是四代人的時間。


    這八十年來,略陽李氏因為積極漢化,和朝廷走得很近,被大力扶持,經過李虎、李慕兩代人的辛苦經營後,到了第三代,已經是略陽首屈一指的大族,所以當代家主李庠才有被征辟到洛陽的待遇,在胡人之中,隻略遜於劉淵和拓跋沙漠汗一籌。


    前文說過了李庠的事跡,在此不再贅述,而他的這四個兄弟,也都是當地著名的豪傑。


    李庠的大兄是李輔,字玄政。雖然名字中帶有“輔”和“政”字,可實際上,李輔是略陽著名的大力士,曾在山林中親手狩獵過老虎,同時能開五石弓,是氐人中公認的大力士。


    李庠的二兄名叫李特,字玄休。李特的履曆與李庠相比毫不遜色,他少仕州郡,飽讀兵書,雄武善騎射,性情沉穩又剛毅有度量。尤其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平日裏調解各部矛盾,收攬人心,李特居功甚偉,因此與李庠並稱為“雙璧”。僅因為外貌和談吐不及李庠,最後將族長之位讓於李庠。


    李流,李庠四弟,字玄通。與三位兄長不同,李流勇武與膽氣不過稀疏平常,但他為人謹慎,富有智謀。此次齊萬年作亂,是他提出建議,可以迎合齊萬年,但不過度參與戰事,將重心放在南下武都,招撫流民,積蓄實力。使得略陽李氏的勢力飛速發展,達到了現在十餘萬眾的地步。


    李驤,李庠五弟,字玄龍。這位李氏家族第三代的幼子,也是個不可小覷的人物。李驤雖然樣貌平平,沉默寡言,常常不引人注目,可做事極為果決。一旦動起手來,真是迅疾難測。在攻下武都的戰事中,李輔是開路先鋒,李驤便是致勝奇兵,兩人配合,可謂是攻無不克。


    而在李氏家族中第四代的青年才俊,更是數不勝數,除去李雄之外,還有李始、李離、李雲、李保、李國、李明等等。再加上李氏家族聯姻結交的漢氐豪傑,可以說,李氏家族發展至今,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其蟠根錯節的程度,要遠遠甚於齊萬年。


    越是清楚略陽李氏的勢力,劉羨心中越是心驚。尤其是親眼看到下辨周遭的情形,在這裏聚集的流民就有數萬人,可貧困之間,卻可見秩序井然。阡陌上行走的一些流民,躲到路邊打量著通過的晉軍,眼神中毫無敬畏。


    隨行的將領多沉默不語,就連孟平也在路上看出不對來,他趁李雄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對劉羨問道:“使君,李氏如此強盛,完全有能力與官軍一戰,為何主動投誠呢?”


    劉羨隻是說:“他們家有不少智者,應該看清了大勢吧。”


    聽說安樂公世子兼平西軍司劉羨領軍來到,前洛陽中軍騎督的李庠很快便帶族人下城迎接。


    論身份,劉羨是晉軍中的高級將領,而李庠是已然認輸的叛軍降將,李庠應該立刻向劉羨行大禮才是。不過,他也隻是下馬拱手而已。


    劉羨見李庠身材高大,黑瘦臉龐,臉上皺紋不少,看似五十上下。他頭戴風帽,身上穿玄色交領的袍子,腰束黃色的牛皮腰帶,腳下穿著胡靴。身後的隨從則披了兩襠甲,還握有環首刀,腿上用布條纏著褲子。從他們的站姿和體型都看得出來,這不是裝裝樣子的軍人。


    由於城中居所狹小,李庠就幹脆在城外為晉軍設營居住,然後設宴招待晉軍將領。


    立上擋風的步障後,點燃篝火,端出桌案。胡人們擺上稗子釀的酒水,還有羊肉,主食是麥餅和雜糧。地位比較低下的軍官隨從都在末席飲食,而在步障的中心,主客相對而坐。一頭是劉羨、索靖、李含、張光、皇甫商,另一頭便是第三代的李氏兄弟五人。他們年紀相差無幾,身上都散發著隴上人特有的精悍輕瘦氣息。


    雙方勉強寒暄了幾句,可惜,李庠等人口音比較重,劉羨聽不太懂,好在李含、索靖、皇甫商都是秦涼人,可以低聲向劉羨轉述對方說了什麼,談話才能正常的進行。


    劉羨問道:“玄序公,你們這裏的情況還好嗎?”


    李庠迴答說:“不是很好。”


    張光不解地問道:“沿路走過來,武都境內堪稱是小治了,何來的不好?”


    李庠歎了一口氣,指著身邊人說:“二兄,你和使君談談武都的情況吧。”


    他指的人正是李特,李特坐直身子,對劉羨等人道:“諸位是從祁山道過來的,隻看到了郡西的情況,卻不知道郡東的情形。”


    郡東?是指陳倉故道那邊嗎?劉羨與索靖對視一眼後,立刻說道:“願聞其詳。”


    李特繼續道:“諸位也知道,自從齊萬年起事以後,我兄弟幾人迫於形勢,不得不與他敷衍應酬。但暗地裏,懷的是保境安民的心思。所以這兩年,一直在默默招撫流民。”


    “但去年大災,兩州流民自陳倉故道蜂擁而下,境內一時聚集有二十餘萬眾。唉,可如此多的饑民,根本不是一郡能夠養得起的,何況還是武都這樣的窮鄉避壤。我等雖然竭力安撫,可去年仍然餓死了四萬餘人。”


    雖然隻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卻頓令劉羨動容,因為去年的災荒,他是親身經曆過來的,哪怕不需要修飾,劉羨的眼前也能浮現餓殍遍地,倒屍累累的慘狀。這令他插話問道:“今年也如此嗎?”


    李特看了劉羨一眼,頷首道:“是的,今年也是如此。雖然武都今年沒有戰事,也開墾了不少田地,但想要養活十餘萬眾,仍然極為困難。”


    “可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經陳倉故道湧入武都。尤其是三月前,王師大勝齊萬年後,又有不少人無家可歸,流落此地。我等雖然竭盡全力,也無法賑濟。”


    “現在的陳倉故道上,依舊每日有人在餓死,令人耳不忍聞。我真是憂心如焚,時刻盼望王師來此,所以才早早派了仲俊,在祁山堡等待王師,好早日解決這個問題。”


    劉羨深吸了一口氣,既為眼前的這個難題感到難辦,同時又聽出些許不對,他對李庠問道:“聽上去,玄序公似乎已有了解決的辦法,隻是暫時無法實行?”


    “是的。”李庠說道,“劉使君應該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流民進入陳倉故道吧?”


    劉羨當然知道,這些流民是想走陳倉故道到陽安關,從這裏進入漢中。隻是梁州刺史羅尚懼怕有叛軍奸細,一直不敢開關放人。


    等等,漢中?!劉羨猜到了李庠的想法,臉色剎那間變得鐵青。


    果然,李庠徐徐道:“在下希望使君能夠上表征西軍司,將陽安關放開,我等願意南下巴蜀,為這些無辜百姓討一條生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庭漢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瑞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瑞聰並收藏晉庭漢裔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州市| 张家界市| 宁武县| 南京市| 兖州市| 安乡县| 永春县| 孝义市| 元朗区| 丘北县| 太仓市| 汉阴县| 临清市| 正宁县| 蚌埠市| 泽普县| 乌海市| 新田县| 乌兰浩特市| 聂拉木县| 三明市| 阜康市| 常熟市| 民县| 潞西市| 施甸县| 中阳县| 安溪县| 宁津县| 玉门市| 万宁市| 城口县| 弥渡县| 永胜县| 竹北市| 鄂温| 潼关县| 绥江县| 民县| 辽阳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