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麼簡單?”朱棣神色微微一變,問道。
至少在他看來,朱允熥背後那個人辛苦籌謀一趟,搞什麼廉價布料、無煙煤的,還全部都是成本價售賣,本意是好,可最終卻的確給那些最賤的商人做了嫁衣。
不僅如此,他們好意讓出來的巨大利潤,還給那些蛀蟲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反傷了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庫……
不簡單在哪裏?
沒想到,說出此話的道衍和尚卻神情不定地搖了搖頭,道:“貧僧也不知道,但心裏就是這麼覺得!
他是很通透的一個人。
即便心裏沒有一個確定的主意,也不屑於掩飾開脫。
這話卻聽得朱棣一臉無語地蹙起了眉頭,不由在心中暗暗腹誹道:「感覺……道衍師父從前很少說這樣模棱兩可的話!
在他的印象裏。
這是一個大逆不道、攛掇他造反的和尚。
但同時也是一個仿佛知道所有事情,算盡一切的人。
朱棣雖沒說什麼,可道衍和尚約莫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也猜到了他心裏的疑惑,心不在焉地把手裏的棋子放迴棋盒裏,似是已經沒有心思繼續下棋了。
放迴棋子的同時,目光認真凝沉地看著朱棣,問道:“這件事情表麵看起來的確沒有什麼疑議,可殿下是否注意到一處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點?”
朱棣也不再看棋盤。
沉默著蹙眉思索了好一會兒,無果,看著道衍和尚疑惑道:“道衍師父請說?”
道衍和尚深吸了一口氣。
閃爍的目光之中似乎隱現一抹微不可察的不服氣,甚至遲疑了一會兒才開口道:“應天府,新帝背後那個人對這件事情並沒有任何反應!
“北平城今日開始售賣無煙煤,城內就有商人把目光放在了這東西上麵,並付出了實際行動,試想,應天府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麼?”
“或許畏懼於私宅裏那位從前留下的威懾,天子腳下、皇城邊上的官員不敢造次,不敢搞什麼私自貪汙的事情,但私下裏買賣廉價布料卻不在《大明律》的禁止範圍內,所以這樣的情況一定會出現!”
“這麼明顯的弊端,以新帝背後那人的心計和籌謀,為何沒有嚐試補救?應天府那邊為何沒有相應的政令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是的。
這是他心裏對此事始終有種惴惴之感的最大原因——按理來說,當天就該有政令頒布,而他們現在也一定會收到這樣的政令消息,可實際上卻沒有。
從前道衍和尚或許不會在意應天府這麼多,甚至可能不屑一顧,但到了今天這地步,道衍和尚已經不得不去考慮應天府那邊的想法,甚至因為應天府那邊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和反應,而自我糾結、百般思索。
所以,道衍和尚在說這話的時候……
有不服氣,甚至有不甘。
可同時他心裏又十分明白:他決不能忽略這一點!
聽到道衍和尚這話,朱棣麵上露出一抹恍然之色,咬了咬牙,麵色同樣不甘:“道衍師父此言的確有理!
反應過來這一點。
朱棣之前的高興和欣喜都不由被衝淡了些,也把手裏已經拿好的棋子沒好氣地丟迴了棋盒裏,幹脆作罷了這一局殘局,麵上也轉而顯出一抹擔憂之意:“所以……蹊蹺在何處?”
雖然今天接連收到了幾個好消息。
但朱棣已經被之前的事情快搞出來心理陰影了——對於這種怪異蹊蹺又想不到什麼頭緒的事情,總害怕應天府那邊給他丟一坨大的——之前的廉價布料如此,無煙煤也是如此……
房間之內陷入了片刻的沉默。
思索無果,道衍和尚沉著臉站起身來,單手立掌對朱棣行了個佛禮:“殿下,此事貧僧還需要迴去再好好想一想,今日這棋……怕是沒心思下了,便先暫且告辭。”
被這麼一攪,朱棣自然也沒心思繼續下棋。
點了點頭道:“那道衍師父一路當心!
道衍和尚微微點頭致意,隨後還是忍不住安撫了朱棣一句:“縱然此事蹊蹺,殿下也不必過於掛心,畢竟……淮西勳貴的口子已經開了,大明各處對此一番無煙煤的貪汙也絕不會是個體現象,國庫必傷……這些事情才占著大頭,有得新帝和他背後之人去頭疼的。”
心情陷入陰影之中的朱棣臉色果然好轉一些。
點頭道:“道衍師父放心,本王知曉!
“貧僧告辭!钡姥芎蜕袥]有再多說其他,帶著身後的悟德和尚徑直開了房門,朝王府外而去。
……
應天府,乾清宮。
朱允熥把桌上最後一本奏疏上批了朱批,隨手合上往旁邊一丟,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他看著桌上壘砌得高高的奏疏。
有些無奈地挑了挑眉,不以為意地自語吐槽道:“日複一日,老朱就這麼幹了十幾年,真尼瑪牛逼啊。還是得抓抓緊,把大明裏裏外外都梳理幹淨些,不說全做甩手掌櫃,怎麼也得當半個甩手掌櫃吧!
權力高度集中……好事是好事,就是太費皇帝了。
就像便宜老爹朱標,說是風寒,誰能說他英年早逝沒有出任了這麼多年的常務副皇帝,搞垮了身體的原因在?
往後了說還有四大爺雍正,也是活活累死。
隻是他現在這條件情況吧……也屬實暫且不敢太假手於人,隻能先這麼頂著上了。
想到這裏,朱允熥腦海裏出現了那個攏共都沒見過多少麵的便宜皇爺爺的皺巴麵容,他摸著下巴吐槽道:“嘖,老朱能一直幹到六十多,身體素質是真沒得說!
一直侍奉在旁邊的馬三寶上前整理著被朱允熥翻得亂七八糟的奏疏,不禁無奈地扯了扯嘴角。
他倒是不明白朱允熥這幾句話的真正含義,隻不過,這麼久了,他還是很不習慣聽到有人把威風赫赫的先帝喊成“老朱”,雖然這也是自家主子的基本操作了。
當然,他也就在心裏想想。
麵上則是看到自家主子批了一上午的奏疏,趕緊找點好聽的話來說說:“先帝勤政,陛下繼承先帝遺誌,如今的大明皇朝,更是一派欣欣向榮了呢!
“前些日子,商人收購廉價布料、無煙煤之事,陛下這招以不變應萬變,更是妙絕。這幾天,奴婢私下裏也派人查探過應天府一帶的百姓,缺食的吃上了飯,塌房的補上了屋子,缺衣缺炭的留著他們的衣服炭火過上暖和的冬天……明明什麼都不做,卻比什麼賑災都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