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有理想的太監
隨著視頻的結束,曆朝曆代的朝廷上,都開始討論起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變法。
關於張居正變法一事,天幕提起過不止一次,這一次說得多一點。
但依舊沒有什麼有效的內容,頂多就是提到了幾個名字。
就比如一條鞭法,曆代的這些官員們,大概隻能猜出一個,就是用白銀代替實物稅收,具體是什麼樣的規則,還是不知道。
不過,對於很多時代,特別是宋明時代,這樣的一個提示,其實很多官員已經能猜想得八九不離十了。
畢竟,一條鞭法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逐漸演化出來的,上承的就是那唐朝的兩稅法。
當然,各個時空的朝廷,最關心的則是考成法,畢竟吏治是朝廷的根本,吏治好,那任何的政令都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吏治不好,朝廷搞出再好的政策,下去了也都會變樣。
隻是,這怎麼考核官員呢?是個大問題。
...
幾天之後,天幕再次亮了起來。
【“東廠管得了的我要管,東廠管不了的,我也要管!”
“你問我西廠是個什麼東西?先斬後奏,皇權特許!”
天幕上,出現了一個陰柔男子的畫麵!】
...
“這誰?說得這麼霸氣!這又是那明朝的吧,東廠西廠的!”漢高祖劉邦嗬嗬道。
...
“這誰?”漢武帝看向袁崇煥。
袁崇煥道:“陛下,這應該是汪直吧!
漢武帝道:“那不是和那王振,劉謹,魏忠賢一路的嗎?怎麼還排到這裏麵來了?”
...
“混賬,這些子孫是自己不會幹事了嗎?怎麼什麼事都讓宦官做?”
雖然天幕已經盤點了明朝兩個列入賢宦名單的宦官了,可是朱元璋對宦官依舊是沒什麼好印象,最多,要是他遇到馮保和王承恩兩個人,給個好臉色就行。
...
“這誰?”明憲宗成化年間,朱見深和滿朝大臣都一臉懵逼。
西廠是個什麼東西,他們自然都知道,那就是朱見深自己搞的,但是督主是汪直啊,難道這個人是後來的督主?
這話說得,有人覺得霸氣,有人覺得囂張!
正當他們疑惑的時候,下一幕!
【抱歉,放錯了,今天要說的不是這個虛構的雨化田,而是要介紹這個虛構人物的原型--明朝四大權宦之一的----汪直!】
...
“啥?原來是這個汪直,這不是四大權宦嗎?難道又是一個馮保一樣的人?”魏武帝曹操疑問道。
...
成化時空,汪直也是被嚇了一跳,他剛還在疑惑,這特麼自己的西廠什麼時候冒出來這麼個囂張的家夥,沒想到是個虛構的,更沒想到原型還是自己。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大鬆了一口氣。
之前天幕提到他的時候,就說他是四大權宦,這已經讓他的形勢很艱難了,好多人都在彈劾他,也就是朱見深還沒下定決心處理。
現在,有了這個視頻,應該會輕鬆很多了。
不過,他也是暗自擔心,祈禱自己的未來沒有做過什麼大壞事,不然被曝光出來了,那也是夠他喝一壺的,畢竟權宦這個名頭,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說起汪直啊,有人說他是陰險狠辣的權宦,有人說他是宦官裏的冠軍侯!
那麼,現在,咱們來看看汪直的人生經曆!】
...
“啥?宦官裏的冠軍侯!怎麼感覺有點晦氣呢?”漢武帝臉色微微一變。
倒是霍去病,滿不在乎道:“臣倒是很好奇,他到底幹出了什麼樣的功績!”
...
“宦官裏的冠軍侯...”
這個名號,讓朱元璋很不高興,他是看過未來的史書的,但是詳細的也就是到當初土木堡之變之前的史料。
再往後的,他也有,但那都是朱棣通過林則徐等人口述,記錄下來的,隻有曆史大事的脈絡,具體的內容則是比較模糊。
所以,汪直的名頭他聽過,但是具體幹了啥,他不知道。
...
【汪直,生卒年不詳。
在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元年時,右僉都禦史(正四品,都察院的。)韓雍平定廣西大藤峽瑤族民變,汪直作為瑤民俘虜被抓迴了京城。
說起來,他的這番出身,倒是和鄭和很相似。
鄭和早年的經曆也不怎麼清楚,史學家推測,大概是在明朝洪武年間平定雲南時作為俘虜被抓迴來的。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啊,很多人覺得,明朝的宦官和其他朝代的宦官不一樣。
說其他的朝代宦官,大概也就兩個目標,撈錢,弄權。
但明朝的宦官,卻冒出了一批充滿了理想的宦官,想要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說這就是鄭和帶給他們的榜樣。
就比如那馮保,好好的大太監不做,非要去跟著張居正搞那幾千年來幾乎都無法善終的變法改革事業。
甚至張居正讓他約束黨羽,收斂宦官權力,他都能答應。
這汪直,自然也是一個有理想的宦官!】
...
“哈哈!”
永樂年間,鄭和看到天幕提到自己,臉上不自覺的就出現了笑容。
...
萬曆年間,馮保也是頗為高興,又被誇一次,真好,越誇,他的結局肯定越好。
就算是皇帝以後忌憚他,那不也得給他安排個安享晚年,不用像天幕揭示的未來那樣。
...
成化三年,汪直被淨身後送入了宮內,負責服侍大名鼎鼎的朱見深一輩子的真愛--萬貴妃。
此時,他的年齡還很小,推測大概隻有十歲左右或者不足吧。
因為為人聰明伶俐,所以受到萬貴妃的寵信,進而得以進入朱見深的法眼,派他去擔任了禦馬監事。
根據明史記載,成化十二年,宮內出現了黑眚(sheng)。
據說是一種由五行之中的水氣引起的災禍,野史把這次事情說成是什麼狐妖。
有一個道士李子龍,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和太監韋舍勾結,跑到了宮裏,被抓住,處死了。
這件事,讓朱見深很生氣。
畢竟,他從小就因為自己那戰神老爹的事情,一直處在擔驚受怕之中,很是沒有安全感!
...
“可惡!”
庶民朱祁鎮罵了一句!
...
“這...”
成化時空,朱見深的表情很尷尬。
...
洪武時空,朱元璋的臉色更黑了。
...
【朱見深雖然從小長於深宮之中,但很聰明,他知道,很多時候,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看似手握天下大權,實際上就是個睜眼瞎。
朝廷裏麵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的事情,實在不要太多了。
而作為天子爪牙的錦衣衛和東廠,經過這幾十上百年的發展,早就和外朝大臣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無法相信。
成化十三年,正月,朱見深便找來了汪直了一百多個人,成立了西廠。
至於他為啥不讓汪直去統領東廠呢?
東廠的督主基本都是由司禮監掌控的,汪直太年輕了,直接任命很可能遭到很多反對,並且也不一定搞得定東廠裏麵的人。
所以,幹脆來個新的,讓年輕的汪直當頭頭,或許在別人看來,他這就是鬧著玩,隨便唄。
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汪直就帶著人出入宮廷內外,到處探聽各種消息。
大到朝廷大事,小到街頭巷尾的傳聞議論,通通都在打聽範圍內。】
...
“睜眼瞎?這個詞用得好,不知道朕是不是也是睜眼瞎呢?”宋哲宗臉色有些冷酷的看向群臣。
...
“哼!睜眼瞎,嗬嗬!”
很多時空的朝廷上,很多的皇帝臉色都陰沉下來,而很多的官員則是顯得有些慌張!
...
【很快,汪直就立了大功。
南京鎮監覃力朋到京城述職上供,迴去的路上,搞起了私鹽,並且還是一百多船,而且還仗著權勢,不知道收斂,沿途多次擾民,沒人敢管。
(鎮守太監:監視地方官吏的。守備太監:守護一些重要地區如南京,鳳陽,帝陵等,監察軍政,權力很大)
武城縣典史看不過去,就去責問。
結果覃力朋呢?不僅不心虛,反而還囂張的當場打了典史一頓,打掉了典史的幾顆牙齒,還射死了一個人。
汪直探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報告給朱見深,朱見深就派人將覃力朋抓了,判了斬刑,但後麵覃力朋還是被免了死刑。
通過這件事,朱見深認為汪直很給力,能幫助自己鏟除朝廷中的奸佞,於是越發的信任汪直。】
...
“混賬東西,你們這些個貪官汙吏,怎麼就是殺不完啊;熨~朱見深,判了斬刑就直接斬啊,為什麼要放過他!”
朱元璋瞬間暴怒,破口大罵!
...
成化時空,朱見深看到朱元璋暴怒的畫麵,不由得縮了縮脖子。
...
【很快,又一個大案來了。
建寧右衛指揮同知楊曄,是明朝著名的“三楊”之一的楊榮的曾孫。
雖然他如今的地位和曾祖沒法相比,但是仗著這層關係,那是在鄉裏橫行不法,殘害人命,無所顧忌。
犯法怎麼了?殺個人怎麼了?
老子的祖宗有功!
但是吧,壞事做多了,總有人咽不下這口氣,給楊曄告了。
於是,朱見深派人去調查,楊曄聽說這件事之後,不等調查的人趕到,自己先跑到京城,到處疏通關係。
結果呢,被錦衣衛的百戶韋瑛給發現了。
於是,楊曄和姐夫禮部主事董序便帶著黃金去找韋瑛,希望他能高抬貴手,放他們一馬。
韋瑛當時剛剛投靠西廠,想要立功,要錢有什麼用,於是就把這事報告給了汪直,並且還添油加醋了一番,還說楊曄家裏超級有錢。
汪直大喜,立馬將楊曄抓進了監獄,對著這位官四代一頓嚴刑拷打。
楊曄遭不住酷刑,說自己把黃金放在了自己的叔叔叔父兵部主事楊仕偉家裏。
於是,汪直也沒有匯報朱見深,直接就將楊士偉一家人抓了起來,又是一頓毒打。
這事,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忌憚,紛紛上書彈劾汪直,說他們西廠為了立功,經常逮住一點事情就添油加醋,誇大其詞,編造證據,濫用酷刑,搞得人心惶惶,沒人敢直言。
但是,對於這種彈劾,朱見深沒怎麼在意。
最終,楊曄在未結案之前就死在了獄中,他爹楊泰被判斬刑,其他人被貶官。
之後,汪直借著楊曄的事情,又抓了一批牽連的高官。
成立幾個月的西廠的聲勢,一時間蓋過了東廠。
很多朝廷大員看到汪直,都會趕忙避讓。
跟跟隨著戰神被俘虜過,後來擔任兵部尚書的項忠看到汪直,就是不避讓,汪直多次折辱他。】
...
“一群混賬東西,你他娘的祖宗有功,就敢無法無天?就是你祖宗,也不能這樣?誰他娘的規定了,有功勞就能無法無天!”
朱元璋又破口大罵起來。
...
明宣宗時空,楊榮滿頭大汗,麵色通紅,跪在地上,道:“陛下,陛下,臣,臣治家不嚴,臣有罪!”
朱瞻基鐵青著臉,道:“這跟你無關,但是朕要警告你們,管好自己的家人,有功勞,朝廷自然會賞賜,但絕不是作惡的依仗,誰家子孫要是犯了法,別怪朕不講情麵!”
...
【到了五月份,內閣大學士商輅就領著一批官員再次紛紛彈劾汪直。
氣得朱見深大罵說:“他就內廷一個小小的下人,還能危害天下?”
然後,他又叫來商輅等人繼續罵,但這些人還是哇哇哭著述說汪直在過去幾個月橫行無忌的事情。
迴去之後,這些人還繼續上書,繼續彈劾汪直。
朱見深見狀,也沒了辦法,隻好撤了西廠,但並未處置汪直。
於是汪直就對朱見深說是司禮監的那些人挑撥大臣來上書的,朱見深便將司禮監的黃賜、陳祖生貶去了南京。
禦史戴縉和王億見朱見深這是鐵了心要扶持汪直,於是便上書對汪直大誇特誇,說就應該這樣幹,就應該對那些不法之人嚴懲不貸。
朱見深立馬就順勢將這開張還沒幾個月就倒閉的西廠重新辦了起來。
老板汪直立馬指使幾個禦史對著之前那些搞他的大臣們一頓開炮。
這一頓輸出下來,內閣大學士商輅被罷免,兵部尚書項忠貶為庶人。
刑部尚書董方,戶部尚書薛遠,左都禦史李賓等及很多的侍郎總計幾十個人,不是被罷免,就是被貶職。
朱見深借此將很多朝廷大員換成了自己信任的人。
其中,兵部尚書和左都禦史由明朝僅有的三位靠軍功封爵的文官之一的王越擔任。(當然,此時他還沒有立功封爵。)
由陳鉞擔任右都禦史兼任遼東巡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