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書嘴角輕揚,笑道:“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任何武功隻要看一遍,就像深深烙印在腦海中一樣,想忘都忘不了。想不練,它也會不由自主地施展出來。”
磨好墨,宋青書提筆如飛,到了傍晚已經將《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默寫了出來。
張三豐看完九陽神功,不住地歎氣,看完乾坤大挪移後,則是直接指出第七層後麵的十幾句有問題。
宋青書道:“那還請太師父,有時間把它補完整吧!”
張三豐點了點頭道:“此事不難,我最近創造出一套太極功法,隨後傳給你。”
張三豐說到這,忽然心有所感,道:“我要馬上閉關,你去外麵為我護關,任何人不得打擾。”
宋青書關上房門,便出了小院,在小院外百丈外靜心守候。
張三豐武功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被他聽到,所以宋青書離得遠遠的。
宋遠橋在家裏等到深夜,也不見宋青書迴來,不得不親自前往張三豐的住處尋找,隻見宋青書像一根筆直的古鬆一樣站在路上。
不由得問道:‘青書,你見到你太師父了嗎?’
宋青書小聲道:“見到了,太師父突然要閉關,要讓我在這裏守護。”
宋遠橋道:“你迴去休息吧!我在這裏守著就行。”
“爹,我如今幾天幾夜不睡覺,也沒什麼問題。還是你去休息吧!”宋青書勸道。
最後兩父子,一起為張三豐護關,約莫過了七天之後,七大弟子都來為張三豐護關。
忽然小院裏發出“嗡”的一聲巨響,一股恐怖的氣勢如漣漪一般散開,眾人無不感到心驚膽戰。
這是一種上位生命對下位生命的天然威壓,小院周圍數十丈內的花草樹木,被強烈的勁風刮得抬不起頭來。
就在眾人焦急之時,張三豐的房門忽然打開,張三豐原來一頭銀發、白眉、白須都盡數轉黑。
他的氣質更加縹緲,更加自然,站在那裏仿佛與自然融於一體,好似本來就如此一樣。
宋青書驚喜道:“太師父,您突破了!”
武當七俠距離後天巔峰尚有距離,自然是感受不到張三豐的變化,可宋青書眼中張三豐如今已經看不透了,已經無法捉摸了。
就算是此時他要和張三豐動手,都不知道該如何出招,可見張三豐已經超越了後天的層次。
張三豐忽然唱道:“
看玄關,調真息,知斯二要修行畢。
以元神,入氣海,神氣交融默默時,便得一玄真主宰。
將元氣,歸黃庭,氣神和合昏昏際,又得一玄最圓明。
一玄妙,一玄竅,有欲觀竅無觀妙
兩者玄玄是要機,異名同出誰知道。
看玄關,無他訣,先從竅內調真息
氣靜神恬合自然,無極自然生太極。
古仙翁,常半語,天機不肯完全吐
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無定自領取。
到如今,我盡言,此在有定無定間,
有定日竅無曰妙,老君所說玄又玄。
指分明,度有情,留與吾徒作賞音
聞而不修為下士,超凡入聖亦由人。
初學者,實難行,離了散亂即昏沉,
鬆不得兮緊不得,貴在綿綿與勿勤。
用工夫,牢把握,須將神氣分清濁,
清是先天濁後天,後天窩裏先天出,
掃開陰濁現清陽,閉塞三寶居靈穀。
這靈穀,即竅兒,竅中調息要深思。
一息去,一息來,心息相依更相偎,
幽幽細細無人覺,神氣衝和八脈開。
照此行持得妙竅,玄關何必費疑猜。”
武當七俠聞罷,皆若有所思,亦有所惑。以他們現今之境界,實難盡悟其中深意。
宋青書則閉目沉思,須臾,其體內九陰九陽二股真氣開始交融,新生之陰陽混沌之氣,遂流注奇經八脈十二正經、周天三百六十大穴、四肢百骸之經筋別部。
如此神光內照,寂然不動,仿若入定,不知過了多久,這股神秘的陰陽混沌真氣方才流入丹田。
此時,他方緩緩睜開雙眼,原本的鋒芒畢露已然不再,反倒是古樸自然,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不僅武當七俠,就連張三豐也在其眼前,他疑惑道:“怎麼了?發生了何事?”
殷梨亭道:“你在此處已站了三天三夜,你說怎麼了?”
宋青書笑道:“我聽了太師父的悟道歌,心有所感,體內的真氣自行運轉起來,我隻覺得過了片刻,不想竟已過了三天三夜。”
張翠山道:“若非師父說你正在悟道,不讓我們打擾,我們早就喚醒你了!”
宋青書心道:“幸得太師父在此,否則自己突破的契機豈不是被打斷了?這種頓悟可遇不可求,下次不知何時才能再有。”
張三豐道:“青書,可是又有精進?”
“太師父,我的九陰九陽真氣如今已轉化為更為古樸醇厚的陰陽混沌之氣,內力比之前又強大了數倍。”宋青書沉聲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者合一,陰陽順逆,你距先天隻差最後一步!”張三豐笑道:“你今年不過二十餘歲,不必著急,踏入先天是遲早之事。”
此言一出,武當六俠們皆是大驚失色,就連宋遠橋也是一臉驚愕,難以置信!
對於宋青書的武功造詣,眾人雖有所揣測,但也隻是在私下議論而已。殷梨亭與莫聲穀認為,宋青書的武學修為或許能與俞岱巖、張鬆溪等不相上下。
然而今日親耳聽到師父所言,方知自己之前的推斷大謬不然。
原來,宋青書的武功已然遠超其父宋遠橋、俞蓮舟等人,更令人驚歎的是,他居然已觸及到先天之境的邊緣。
宋青書如此突飛猛進的進展,令諸位師叔都深感自慚形穢。原本大家還暗自慶幸,覺得對宋青書的評價頗高,豈料事實卻是嚴重低估了他的真實實力。
就在這時,莫聲穀突然開口問道:“師父,以青書現今的境界,我們師兄弟七人聯手,是否有勝算呢?”
張三豐微微一笑,輕聲迴答道:“青書已達半步先天之境,即便你們七人施展出真武七截陣,恐也難以戰勝他啊。”
聽聞張三豐這番話語,眾人不禁連連搖頭,心中滿是無法言喻的苦楚。
此時此刻,武當六俠的心情異常沉重。他們身為武當派的二代真傳弟子,一向引以為傲的武功,在宋青書麵前竟顯得如此無力。
而宋青書的成就,無疑給了他們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