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愛卿平身,大伴趕緊賜座,此次餘愛卿在東江鎮功績卓著,朕心甚慰。”崇禎皇帝的聲音在禦書房中迴蕩,臉上帶著幾分欣慰之色。
餘大成起身,先是謙遜地謝恩,隨後表情變得凝重悲痛起來:“陛下,臣此次迴來,主要是有兩件事要奏。其一,便是為北伐後金犧牲的三萬五千山東將士請命。他們為了大明江山,浴血奮戰,馬革裹屍,家中老小如今生活艱難,懇請陛下恩準發放撫恤金,以告慰英靈,安撫民心。”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份詳細記錄著將士們籍貫、家庭情況的名冊,雙手呈給太王承恩,由王承恩轉呈給崇禎。
崇禎接過名冊,心情很是沉痛,死了三萬多人,換來了韃子一萬多首級,在崇禎看來,這個買賣很值。
當然,也不會有人認為這份死亡名冊是假的,畢竟,兇狠的韃子都死了一萬多,明軍才死三萬多,真的不算多啊。
要是按照以往的戰績來看的話,明軍就是死十萬人,韃子都不一定死一萬呢。
崇禎皇帝一臉嚴肅的仔細翻閱了一番,片刻後說道:“這些將士都是我大明的功臣,撫恤金之事,朕自會安排內閣和戶部盡快落實,絕不讓英烈們寒心。”
餘大成心中一暖,再次跪地謝恩,接著又道:“陛下聖明!大明百姓定會為保衛我大明邊疆英勇效死。”
崇禎皇帝微微點點頭:“餘愛卿你先坐吧,除了撫恤之事,餘愛卿還有什麼事情?”
餘大成很是謙卑的半個屁股落坐:“陛下,其二便是移民屯田之事。山東之地有許多無主之地可以進行開荒種田,如今東江鎮等地也有大片土地被收複,那邊土地肥沃,若能移民屯田,不僅能充實邊防,還能解決糧食供應問題,減輕朝廷的糧草運輸壓力。”
“臣已初步擬定了一份移民屯田的計劃,還望陛下審閱。”
說罷,他又呈上一本厚厚的計劃書,裏麵詳細闡述了移民的來源、安置地點、屯田的規劃以及後續的管理措施等。
崇禎接過計劃書,認真地翻看了起來,許久之後,點點頭:“移民屯田之事,關乎重大,需謹慎行事,朕已知會內閣,讓溫體仁組建了一個移民事務團,專門負責移民之事。”
“迴頭我讓溫體仁找餘愛卿接洽,全權處理移民之事,為餘愛卿的移民事務一律從速特辦。”
餘大成趕緊的再次起身謝恩。
崇禎:“平身,平身,此次餘愛卿功勞甚大,關於餘愛卿的封賞,內閣那邊正在加緊擬定,餘愛卿可在京中多待幾日,等迴頭領了封賞之後在去忙屯田之事也不遲。”
..........
餘大成陪著崇禎皇帝在禦書房中聊了很久,反正就是各種忽悠,中午崇禎皇帝更是賜了禦膳,和餘大成一起吃了一餐之後才放餘大成離開。
離開紫禁城,迴到京城府上休息了一會兒之後,餘大成立馬又迴到了紫禁城。
這次來紫禁城,餘大成可不是找皇帝的,而是直奔內閣大堂而去。
明末首輔辦公的地方主要是在內閣大堂,內閣在明代政治體係中地位重要,內閣大堂位於紫禁城之內。
餘大成如今可是整個京城的大紅人,沒辦法,餘大成如今做的那些事兒,無論是控製關寧錦防線,還是這次給了後金一個千年殺,迫使後金撤兵迴援,那可都是轟動整個朝廷的大事兒。
餘大成本來就在兵部任職過一段時間,所以京城裏認識餘大成的人也不少。
這會兒餘大成來到內閣大堂,見了餘大成的人都是一臉笑容熱情跟餘大成打招唿。
內閣大學士何吾騶剛好從房間裏走出來,見到餘大成,立馬笑著上前。
“餘大人,今日怎麼有空來內閣大堂,可是有要事相商?”
他滿臉笑意,迎上前來,眼神中滿是好奇與佩服。
餘大成拱手道:“何尚書,正是有要事想找溫首輔商議,溫首輔可在?”
何吾騶不僅是內閣大學士,還兼任禮部尚書。
何吾騶嗬嗬一笑:“在在在呢,餘大人你先忙,忙完了迴頭我餘大人去我府上坐一坐,遼東之事,我還得跟餘大人多打聽打聽呢。”
餘大成笑了笑:“成,迴頭我去找何大人喝茶。”
跟何吾騶聊了幾句之後,餘大成便直接往首輔當值的房間走去。
眾人看著餘大成的背影,都是一臉的八卦。
首輔溫體仁多次坑餘大成的事情,朝堂眾人可都是知道的,這次餘大成找上門,也不知道二者之間會不會擦出一些火花來。
來到房間門口,餘大成輕輕的敲了敲門。
堂內,溫體仁正坐在案前,專注地審閱著奏章,聽到敲門聲,溫體仁隨口說了一聲進。
房門推開,聽到腳步聲,溫體仁抬起頭,見是餘大成,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戒備,不過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燦爛的笑意:
“餘大人,許久不見了,稀客,稀客啊。”
餘大成滿臉堆笑,走上前,拱手道:“溫首輔,許久不見。餘某此次前來,是特來向首輔表示感謝的。”
溫體仁微微一怔,臉上麵色不變:“感謝?餘大人何出此言啊?”
餘大成:“東江鎮和薊遼之事,都是多虧溫首輔向陛下舉薦,沒有溫首輔的舉薦,餘某嫣能有今日之成就。”
溫體仁:“......”
聞言,默然不語,麵色更是有些不太自然。
好吧,老子坑你,你丫就來誠心惡心老子是不是?
見溫體仁那不自然的麵色,餘大成歎了口氣,躬身一拜:“溫首輔,請受餘某一拜,餘某此次感謝,絕對是發自真心實意的。”
溫體仁:“......”
一下子驚了,不是,餘大成,你這到底是搞的哪一出?
要說是來惡心自己的,完全沒必要行此大禮啊!
“哎呀,餘大人,你這是幹什麼,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溫體仁連忙上前,扶起餘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