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寶貝
林一潼的奶奶看著走進來的方知夏,撐著雙手靠在了床頭。
“乖孩子,過來奶奶看一看。”
方知夏走了過去,坐到了林一潼奶奶的床邊上。
“林奶奶。”
林一潼的奶奶牽著方知夏的雙手,然後仔細地看了看方知夏的眉眼。
“真漂亮呀,孩子。謝謝你願意跟我們家小一玩。”
方知夏搖了搖頭,沒什麼謝不謝的。
“奶奶,我把家裏的一部分東西賣給了小夏姐姐,她剛才背了一大背簍的東西給我們。”
說著,林一潼想著東西還在院子外麵呢,跑出去將大背簍移了進來。
林一潼奶奶看著這麼大個背簍裏麵裝滿了滿滿的東西,驚訝的看了看方知夏。
這麼重的東西,也不知道這一個小女娃是怎麼背過來的。
林一潼和方知夏就將背簍裏麵的東西一一的拿了出來。
看著這麼多的水果,大米,肉和蔬菜。林一潼和林一潼奶奶瞬間感覺到了以後的日子有了希望。
這麼多的大米,夠他們一家三個人吃很久了。
林一潼就把之前給方知夏看的那些東西從屋子裏麵拿了出來。
其實,林一潼奶奶知道他家小一去黑市裏麵賣東西了,但是沒有辦法,老頭子和他現在身體不好。
也沒有什麼收入來源,就靠著家中剩下的錢財過活。
大部分都是一些現在不值錢,也賣不出價格的東西。
但是看到林一潼將東西拿了出來,就是一些不值錢的東西。
剛想開口,讓小一將這幾樣東西拿迴去,他們家這幾樣東西怎麼可能值得到這麼多的糧食嘛。
但是就聽見了,方知夏的語氣在耳邊響了起來。
“這就是那幾個東西嗎,真的好好看誒。”
方知夏伸出雙手接過了林一潼交給他的那幾樣東西。
方知夏的眼睛裏麵,瞬間倒映著手裏麵捧著的東西。
一根用純黃金打造的發髻,累絲嵌寶石金鳳簪,上麵點綴著翡翠玉石。
還有一對翡翠雕花耳環,以及一個孔雀花卉紋清玉鐲。
然後還有一塊兒白玉雕花玉墜,每片花瓣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然後方知夏在看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非常精美的戒指。
上麵鑲嵌著紅藍寶石的金戒,真的非常的漂亮。
方知夏感到非常的滿意,這些東西保存的非常的完好,一點破損劃痕都沒有。
而且每一樣都正中她的心尖上,方知夏覺得的今天這一趟真的非常值。
“小夏,你喜歡這些呀。”
方知夏對著林一潼的奶奶點了點頭,她真的特別喜歡這一些。
“你喜歡就好,這些東西現在也不值錢,我也不敢隨便的拿出來………”
方知夏知道林一潼奶奶說的是什麼意思,擁有這些東西在現在並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對於她來說,並不重要,因為她有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放著。
“你喜歡就好,不過………,小一你去奶奶給你說的那個地方把那個匣子拿出來。”
林一潼聽後,就去了另一個屋子裏麵將奶奶說的那一個匣子拿了出來。
“奶奶,給你。”
“對了,小一。這個姐姐都來了好一會兒了,你都沒給人家倒杯水喝,去給姐姐倒杯水來。”
林一潼將木匣子交到了他奶奶的手裏麵後,然後去廚房裏麵倒一杯熱水。
方知夏姐姐都來了,好一會兒了。
他都還沒有給人家倒杯水喝呢,確實是不禮貌了。
林一潼的奶奶看到林一潼走後,就笑著向方知夏揮了揮手。
“小夏,你坐到林奶奶這裏來。”
方知夏聽話的坐到林一潼奶奶的旁邊。
“林奶奶,怎麼了嗎?”
方知夏剛才也打算和林一潼一起出去的,既然東西已經收到了。
那她就沒有必要,在這裏繼續待著。
但是聽到了林一潼的奶奶讓林一潼去倒水的時候,想想還是算了吧。
先把這杯水喝了,再迴去也不遲。
畢竟人家都給你倒水喝了,你總不可能直接就跑了吧。
林一潼的奶奶摸了摸手中的木匣子,方知夏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個木匣子是用上好的紫檀木製成的。
“小夏,你看看裏麵的東西你喜不喜歡?”
林一潼的奶奶將木匣子給打開了,然後交給了方知夏看。
方知夏點了點頭,然後伸手拿了過來。
頓時,方知夏眼睛瞪得溜圓。
原來,林一潼的家底這麼豐厚啊,看的那幾樣東西都已經足夠驚豔她了。
現在,這個木匣子裏麵的東西更加令她驚豔了。
全是一些以前在博物館裏麵展出的東西,平時都見不到的精美絕倫的物品。
“天哪,林奶奶這些東西都好………”
方知夏捂著嘴巴支支吾吾說不出來話,他已經被驚豔到無法用言語描述出來了。
“哈哈哈,你也覺得這些東西非常的好看是嗎?”
方知夏點了點頭,這幾樣東西真的非常的好看。
果然,古人的智慧是無法想象的。
林奶奶聽到方知夏的讚美之後,若有所思的想了起來。
然後給方知夏講了一個故事。
事情發生在40年以前吧,那個時候她還是青蔥歲月,年齡很小。
然後就遇見了她的丈夫。那個時候,他是城裏麵的富商之女,而他是一個孤兒,天天為自己的生計發愁。
可就是他們這樣的身份差距,卻依然相愛了。
這件事情並沒有得到他爹爹的認可,因為覺得他丈夫是一個窮小子,給不了她良好的生活。
畢竟從小到大,她都是富養長大的,沒有吃過苦,也沒有體會過沒錢的日子。
嫁給她的丈夫是他一生之中,做過放肆大膽叛逆的決定了。
但是她並沒有後悔,她的父親最終還是沒有拗過她。
畢竟那個時候的她,又是絕食又是上吊自殺的。
父親從小就嬌慣著她,就連她的哥哥和弟弟都十分的寵溺她。
所以經過她的那一折騰之後,父親和哥哥,弟弟都同意了。
不過就是要入贅她們家,以後有了孩子也要跟著他們家的姓。
她的丈夫自然也同意了,畢竟從小到大他都是孤兒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