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京都變動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在這期間,寧遠侯顧偃開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成功地抵擋住了吐蕃的猛烈攻勢,將吐蕃牢牢地阻擋在成都府之外,為國家守住了西南邊陲的安寧。
與此同時,英國公張輔也毫不遜色,他率領著英勇的軍隊,在秦風路府與西夏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經過數月的激戰,張輔成功地遏製了西夏的進犯,使其無法越雷池一步,確保了西北邊境的穩定。
而在朔州,張偉更是創造了驚人的戰績。他不僅讓大遼在幾次小規模戰鬥中吃了敗仗,而且在後續三萬大軍抵達時,果斷地率領大軍給予大遼沉重一擊,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大勝。如今,張偉正意氣風發地率領著三萬禁軍、五萬乞活軍和五萬並州狼騎,浩浩蕩蕩地向大遼的西京大同府進發,展開了一場勢如破竹的反攻。
朝廷得知三路大軍的進展後,眾人都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然而,皇帝的心中卻並非如此輕鬆。盡管他對張偉的反攻行動頗有微詞,但在表麵上,他還是不得不對張偉的戰功給予高度讚揚。畢竟,張偉的功績太過顯赫,功高震主的問題雖然可能會在未來引發一些麻煩,但眼下更為重要的是維護國家的穩定和民心的所向。
皇帝深知,如果自己貿然阻止武將們開疆拓土,不僅會引起天下百姓的不滿,還會招致朝堂上眾多武將勳爵的非議,他們會認為皇帝偏袒一方,有失公正。因此,皇帝最終決定采取一種相對委婉的方式來應對這一局麵——他派遣了一批勳貴子弟前往張偉的麾下,名義上是讓他們跟隨張偉學習作戰經驗,實際上則是讓他們去蹭取一些軍功,以平衡各方的利益。
然而皇帝此舉雖然收攏了一批武將勳貴子弟的心,但是也讓自己的力量變得薄弱了起來。朝堂之上,原本平衡的局勢被打破,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邕王和兗王又開始為了儲君之位明爭暗鬥,除了幾位大相公之外,大部分官員都是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了二王麾下。他們在朝堂上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甚至在私下裏也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隨著時間的推移,邕王年長的優勢開始逐漸顯露出來。他的勢力不斷膨脹,不僅在朝堂上擁有眾多支持者,還在民間廣結善緣,贏得了不少民心。最後,就連皇帝都透了口風,要立邕王為儲君。
兗王雖然百般不甘,但是卻也毫無辦法,隻能暗暗蟄伏,靜待時機。然而,出乎兗王意料的是,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邕王愚蠢地以為大局已定,越發的囂張跋扈。他的女兒嘉誠縣主看上了齊衡,邕王竟然敢安排手下直接將女兒的情敵榮飛燕侮辱致死。榮飛燕可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榮貴妃的妹妹,富昌伯府的掌上明珠。榮貴妃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她在皇帝麵前哭訴,要求嚴懲邕王。
然而,皇帝偏袒邕王,此事最終不了了之。榮貴妃心中憤恨,卻又無可奈何。就在這時,兗王找上門來。他深知榮貴妃和富昌伯的不滿,於是與他們一拍即合,決定造反逼宮。畢竟,皇帝還在,邕王都如此跋扈,如果皇帝沒了,他們這些人還有活路嗎?
邕王給女兒除掉情敵之後,又直接綁架了齊國公,威脅齊國公府。齊衡無奈,隻能同意娶嘉誠縣主為妻。至此,邕王愈發囂張跋扈,他的行為引起了眾人的不滿和憤怒。
兗王冷眼旁觀,坐等時機成熟。他暗中積蓄力量,與一些忠誠於他的官員和將領密謀,準備一舉除掉邕王。而邕王卻渾然不覺,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勝利之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