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上午,吳天與大德還有呂鵬正在禦書房,商議新科士子的錄取人數。
呂師爺拿著一摞紙張,一邊蘸著唾沫,一邊翻頁,言道:“太上皇,恩科已經結束,本屆參考學子三萬兩千一百二十八人。
試卷已由學宮內的學究們共同批閱完畢。按成績排出了大致名次,但頭榜進士還得等您殿試後方可決定。
此番咱們要多錄取一些舉子,前朝每科取士二百人左右即可,這一次咱們隻怕得五百之數,方能夠用。”
大和尚也對照著手中職位空缺名冊,正色說道:“貧僧詳細統計過了,至少要四百六十八人,才可填補各級衙門的空缺。”
吳天手指頭有規律的敲擊著桌麵,抿了抿嘴唇:“我不殿試了,麻煩。數萬學子,便錄取最靠前的八百人吧,也不算很多。
多招募一些新人,補充一些新鮮血液,完善朝廷機製。畢竟現在正值用人之際。”
呂鵬連聲勸誡:“不可不可,一次錄取八百士子,曆朝曆代從來沒有過,太多了。
這樣一來,會顯得我東吳官職過於兒戲。一下招的太滿,往後每科不好平等對待。”
大德從旁提議:“我倒是有個想法,不如除了頭三甲以外,隻張榜選拔一百名進士,後麵的賜於同進士出身,也錄取一百名。
再從落榜考生中選出三百舉子替補官身。最後給僅剩的那些門閥世家勻出五六十個職位,算是皇恩,以安其心。
如此一來,也有約莫六百之數,足可解決了人才的空缺,也不必一次點出那麼多新進士子,如何?畢竟很多地方的屬官,舉人亦可上任。”
吳天微微皺眉:“好不容易將門閥世家的勢力削弱,這時候再給他們幾十個官位,合適嗎?”
大和尚笑道:“知道你厭惡那些世家,可還是要給一些甜棗,終歸不能讓所有豪門全都視皇家為敵呀。也是時候拉攏一些大族為國家效力了。
而且大戶人家的子弟會有傳承,有時候比科舉出身的官員還要好用。這是我掌管吏部以後總結出來的最大心得。樹有根,水有源,能傳承百年以上的家族,自有過人之處啊!”
吳天想了想,瞥見呂鵬點頭讚同,便也同意了。
眾人正在商議政務,聶耳前來求見。
吳天隨口問道:“何事?”
小耳朵掏出幾份文書呈上:“南邊前線傳來軍報,前陣子金陵封城,消息傳遞不暢,今日方才一並送進宮來。”
吳天急忙接過書信,一封封仔細覽罷,轉而遞給大德等人。
眾人看完,紛紛麵沉如水。
吳天恍然大悟的說道:“我就說鐵柱和三娘怎麼打個百越土著如此費勁。敢情是那定遠侯林氏族人早前從通州溜走以後,逃亡去了兩廣之地。
林家還在那裏當起了土皇帝,收買了一些起義軍假意接受沈娘子詔安,關鍵時刻卻炸營偷襲,內外夾擊,打了南征軍一個措手不及。
定遠侯林守業,有點本事啊!竟然能與山野之人達成合作。軍報上還說百越土著持有精良的武器,林家從哪搞來的裝備。哼……”
大德感歎:“許是林氏族人中有人懂得鍛造吧。如此看來,鐵柱和我娘子一時半會拿不下兩廣之地,現在怎麼辦?
軍報上說土著之人雖然不敵我方大軍,可是他們打不過便會跑進山裏躲起來,時不時迴來偷襲。南征軍不善叢林作戰,每每疲於奔命,損失不小。
這樣下去徒費糧草,要不還是先撤兵吧?反正如今國庫金銀不缺,糧食也夠吃,有些門閥世家倒臺後,空出來許多土地,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
等咱們擴軍練兵,再多派兵馬前往吧。不然鐵柱他們隻有十來萬人,在那連綿群山之中,不過滄海一粟,起不了什麼大作用。”
吳天不甘的捶著手心:“不能退兵,出兵大半年,花費了那麼多國帑,死了那麼多將士,這時候撤兵,功虧一簣。
大軍一旦歸來,來年一樣無法解決民生問題。咱們急需地盤,安置北方逃亡而來的百姓。”
“哎,可我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要想拿下百越,隻有靠人海戰術,不然山野叢林,如何是好?”
吳天心頭急劇思索,閉目靠在椅子上,久久不語。
好半晌睜開眼,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與其讓大軍迴來休整,空耗糧草,我不如拿糧食釀酒。
聶耳聽令。”
“臣在。”
“命東海學宮加緊煉製酒精,運往南方前線。再命孫真寒和袁枚,將徐州地界煤炭也一並大舉運給南征軍。如果不夠,金陵城外也有炭窯,廣招流民,加急開采。
酒精加煤炭,縱火可燒山,土著之人死活不論。既然不願意投降,便留在山裏當肥料吧。”
聶耳驚唿:“大哥,山中火勢一起,收都收不住啊,想跑都難。會不會傷了我們自己人。”
“你傳令沈將軍,讓其使用酒精之時,格外留意風向。最好是命人在山頭架起八牛弩,將酒精混合炭火遠程射入敵方藏身山林。再在山外埋伏兵卒守株待兔,伺機擊殺逃兵。
囑咐大軍,萬萬不要將那東西全部運到一線,需妥善存放在後方,派人嚴加戒備,用多少拿多少。
給我燒,將百越之地燒他個幹幹淨淨。如今秋季,在來年開春之前,務必將湖廣連成一片。兩廣之地,勢在必得。”
“遵旨。”
聶耳領命走後,大德疑問:“太上皇,你讓聶耳準備的是不是當年用來燒北元狼騎的那種酒水?”
吳天笑著解釋:“嗯,此物名叫酒精,和白酒同宗同源,隻是消耗糧食巨多,不到萬不得已,實不能輕用。動用一次,耗費五穀不計其數。
那東西原本是環兒負責生產,如今交由聶耳掌管了。此戰過後,好不容易抄家得來的糧食,隻怕又要消耗殆盡。”
大德扼腕歎息:“可惜可惜,要是此物能夠取之不盡,我東吳收複河山,將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天下哪有兩全其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