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心殿中,帝王一問,看似無關緊要,此時他卻已經轉動了手上的祖母綠扳指,眼眸深邃。
隨著祖母綠扳指的緩緩轉動,張廷玉多年伴君,似乎已經窺探到了這位帝王的心思,他袖子一拱,清臒的身子在寬大的官袍之下晃蕩,隨後他說道:“皇上,依照老臣所見,敦親王府弘喧貝子乃是京都一眾兒郎之中翹楚。”
“又是敦親王所出,敦親王昔年帶兵雄姿勃發(fā),氣宇軒昂。”
“弘喧貝子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此話一出,養(yǎng)心殿中一片嘩然,敦親王今日因著怡親王迴京,也跟著來到了養(yǎng)心殿中。
到底是皇室宗親,雖無實權,還是站在了親王一列,弘喧跟著站在了敦親王的身旁。
他毫不猶豫的往前一步,麵容憨厚的他怒目相向張廷玉,當著皇上的麵便伸手一指:“好你個老匹夫。”
“敦親王。”皇上隨後出聲,隻眼神中帶著警告。
敦親王眉毛倒豎,收起了那指著張廷玉的手,隨後轉頭朝著皇上,義正言辭道:“皇上,弘喧日日浪蕩,流連於花叢,丟了皇室宗親的臉麵,如何能前去準格爾領兵?”
“京都各家都知曉,臣弟實在不願邊境眾位將士,因著弘喧白白送了命去。”
“還請皇上三思,弘喧年幼,實當不得此等大任。”
皇上的麵容依舊淡漠,心頭卻越發(fā)的滿意了,他看著敦親王問道:“敦親王,弘喧是你所出,昔年大清入關,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
“弘喧身為愛新覺羅氏子孫,定不會如你所說這般差。”
敦親王聞言,掀開了長袍跪於養(yǎng)心殿之中,擲地有聲道:“皇上,還請皇上三思。”
“若是準格爾邊疆異動,臣弟願帶兵前往準格爾邊境,弘喧實在年幼,恐當不得大任。”
敦親王語氣中帶著希冀,他在敦親王府這些時日,如同失去了生機,他無時無刻想要迴到戰(zhàn)場上,這段日子,家宅和睦,但他日日在敦親王府中,隻能擦拭他那些老兄弟。
是的-他一直覺得他的那些刀槍劍戟都是他的老兄弟。
皇上端坐在龍椅之上,心內滿意,卻並未說出,隻是麵色更加沉重了,他轉頭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張廷玉,問道:“張大人,你看這可如何是好?”
張廷玉雙手拱做一起,恭敬道:“皇上,敦親王既然主動請纓,依照老臣所見,皇上用人正是不拘一格。”
“不若敦親王為主帥,弘喧貝子跟隨,一道去往準格爾邊境。”
“弘喧貝子為何要去?”
“弘喧貝子前去準格爾邊境一來,可振民心,鼓士氣。”
“二來,敦親王時時於王府前教子,依老臣所見,上了戰(zhàn)場,見過殺伐之氣,弘喧貝子應當會有所改變。”
“弘喧貝子既然是皇室宗親,皇上又是弘喧貝子的汗阿瑪,也有教子之責。”
弘喧跟在敦親王的身旁,不發(fā)一言,心中急促的跳動,去戰(zhàn)場?
皇上是忌憚他的阿瑪的,他一直都知道,此時為何這般大方?
他的眼神不敢亂看,心中卻有了一個猜測。
此時皇上從龍椅上站起身子,走了下來,親自扶起了地上的敦親王:“老十,朕等你平定的好消息。”
“張大人所言不錯,朕也是弘喧的汗阿瑪,也有教子之責。”
“待你凱旋歸京那日,朕大擺筵席。”
“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
“待皇後喪儀過後,你便啟程。”
皇上一錘定音,百官站著麵麵相覷,軍機處幾位大臣卻心知肚明,眸光深不可測。
養(yǎng)心殿內短暫商議,弘喧迴了寶華殿,敦親王興衝衝的迴了王府,翻找他的盔甲,將他的刀兵劍戟放在一處,臉上頗有些得意,上場揚威,護邊疆百姓。
安陵容此時正跪在一眾宗婦之中,她的眼角未曾有眼淚,是實在哭泣不出來,玉墨遞了一張帕子上前,她剛接過便聞到上頭十分重的洋蔥味,這帕子剛剛沾染到眼角,眼角受不了刺激,淚水奪眶而出,哭得傷心不能自持。
弘喧麵色未曾有異樣,興衝衝的,朝著敦親王福晉身旁的婢女招了招手,那婢女提步出去。
二人耳語幾句,婢女迴頭到了敦親王福晉的身旁,隨即敦親王福晉起身出了寶華殿。
安陵容正跪著,她察覺到敦親王福晉再迴來之時,眼底憂思盡顯,欲言又止,隻是斂了眉,不著痕跡的看了安陵容一眼。
轉眼,到了快出宮門的時候,敦親王福晉同安陵容並肩走著,似乎有話要說,隻此時允袐從一旁走了出來,他見著敦親王福晉拱了拱手,喚了一聲:“皇嫂。”
敦親王福晉到嘴的話咽下,訕訕轉身上了內務府安排好的馬車。
允袐轉頭看向安陵容,關切的問道:“今日跪的時辰久了,腿還能受得住?”
“我今日同弘時約好了,今夜我要去弘時的府上逛逛。”
一聽允袐是與弘時有約,安陵容頷首道:“是,王爺去罷,本來鴻親王府建成,是要前去賀喜,隻是如今出了這等子事,倒不好太過。”
“王爺早去早迴,勸慰鴻親王一番,別太難過了。”
二人乘著內務府的馬車,在這馬車之上,一陣沉默,誰也未曾說一句話,畢竟-內務府中人,可不是諴親王府的人,待馬車停下,二人迴了諴親王府,安陵容同著允袐一道穿過王府拱門,朝著含涼殿正室行去。
她心下煩躁,敦親王福晉到底要與她說些什麼呢?
看來要等到今夜的夜香夫來,才知曉到底因為什麼。
隻此時允袐嘖了一聲:“今日聽聞養(yǎng)心殿中,張閣老出言,讓弘喧前去準格爾邊境。”
“弘喧去?”
“那怡親王呢?”安陵容驚訝問道。